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1|回复: 19

“双波包”与易哲学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8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引言   近年来,许多人著书立说,认为当代物理学与东方哲学(包括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在本文中,作者将着重讨论它与中国哲学,特别是易哲学的共同点。易哲学主要源出于《易传》,该书是约在公元前3世纪编成的,传统的看法是由儒家编纂的,但从它的内容来看应该推测是由道家编纂的。

   简单地把量子力学与易哲学做直接的类比,只能给出它们之间相同性的肤浅描述。为了把这种无定形的直觉变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具有透彻性的思想,必须要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对二者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本文作者试图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融合量子力学与易哲学这两方面的思想成果,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哲学观,这一哲学观将会较好地对量子力学做出哲学上的诠释,同时也包含对易经哲学中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科学化与形式化的转变。


    2 量子力学的本体论表述

    2.1 玻尔的哲学观
    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这一过渡对物理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经典物理学的原理仅适用于有限的范围,而且只是一种近似。经典力学的标准哲学诠释混淆了物理的现象与本体论的概念,并且与量子力学是不相容的。
   尼尔斯·玻尔是在量子论出现时期的一位偏好哲学的著名物理学家。他对量子理论引起的哲学问题进行过深刻思考。玻尔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观既深刻又有局限性,这源于他的方法学。他的方法学的中心部分是关于物理学概念体系的分析。他尖锐地指出,西方本体论的概念是对经验现象产生的概念体系的不适当的外推。玻尔的哲学观的局限在于,他的方法学过份强调了物理学中的经验基础而忽视了他分析中暴露出的量子力学含有的思想体系的内涵。

   在他著名的科莫演讲中,玻尔陈述了量子论的基础:或许可以用所谓“量子假设”来表述,即一个基本的不连续性或更确切地说是分立性,存在于任何原子过程中。这对经典理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一分界以普朗克的量子运动为标志。据此,他做出以下结论:量子假设表明,有关原子现象的任何观察,都不可避免地包含观察者与观察媒介的相互作用。

    2.2 相互作用原理

   当然,玻尔自己很小心地避开了本体论的话题,也拒绝提出任何本体的假设,因为这样的假设违背了他的方法论的原则。虽然如此,因为上面说过量子力学包涵着新的思想材料,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立场很含蓄地赞成了本体实体的存在。这是因为他的立场既要把观察描述成一种相互作用又要把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被观察物得出的现象的描述,作为对这一被观察物的互补性的信息。

    需要一种新的本体论的原则,来描述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个原则可取之于两个来源,一个是玻尔对观察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另一个是假设现象是本体与观测仪器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导致了相互作用原理:

    现象是由于本体与观测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作用原理将全面的现实分为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本体现实,它与实验媒介相互作用,这一现实是独立存在于相互作用之外的;另一领域是指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被称为现象的现实,相互作用使得这一现实可以被实验所感觉到。从这一理解出发,本体论的中心问题是探索这一本体现实的性质。

    2.3 通向本体论的三个步骤

   建立量子力学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给出这一概念的形式化的数学结构。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概念是量子力学的中心形式化概念。玻恩的几率诠释符合了使波包与实验统一起来的需求,但是创造一个本体论的独立实在的概念需要完全不同的方法。由于薛定谔方程可以用来描述观测之间的真实变化过程,而符合薛氏方程的波包的量子力学的干涉有物质的结果,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薛氏方程所描述的波包概念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用以建立本体论概念的形式化概念。

   第二步,我们必须考虑,假如有实体满足该描述,为了真正的存在,它们还要满足什么样的其他条件。在目前情形下,我们必须考虑波包应具有怎样的本体性的性质才能得以存在,这即是说一个单独的波包不能做一个本体实体,我们必须考虑要加上怎样更多的性质去构成一个完备的本体实体。这一考虑的结果将会给波包一个实在性的诠释。具有波包的数学结构的真实存在,将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自然实体有着截然的不同。这一诠释需要一个全新的概念体系的框架。因此,诠释的问题,便是在波包的数学结构基础上,创造一个全新的范畴体系,来表达一个合适的本体实体概念。这一概念必须承认,实体在孤立时是非局域性的,而当与一个实验媒介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后,便会成为局域的。根据这一要求,本文作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双波包”的概念。双波包由正弦元波包与相调节子波包构成。这些概念将在下一章节里加以阐明。

   第三步,是要建立一个普遍的哲学体系,使我们能够理解现实的一切,它将包含而又超出我们一开始所讨论的所有科学问题。这将导致对精神一类性质的问题的哲学探索,以及对双波包体系的哲学上的思考。后一问题是本文的主要重点,并将在“3”讨论,出于适当的动机,将在“2.5”对精神和意识问题做出一个粗略的描述。

    2.4 双波包

   本体实体必须是某种真实波包,从而波包的形式体系可以用来描述它。构成这一波包的波可以认为是一组单色正弦元波。这样的波包是量子力学的群包的本体论的诠释。它所组成的各个单色正弦波不是真正的本体实体,但是为了构成真实的波包,它们必须具有一种似实非实的存在性质。它们没有现象上的存在,是因为它们自己本身不能有量子力学的干涉从而产生局域化而被观测到。可以说本体实体的原料不是正弦波而是正弦波之间的量子力学的干涉。

   构成这波包的波,必然有很复杂的相互关联,这样波与波之间的干涉才能建立并保持下来。进一步,它们还必须具有一些特别的性质来造成它们的粒子现象。如果粒子现象是由于波包里的波之间的干涉被重新调节而形成的一个极限小结构,那么,这就可以用相关联的重新调节来解释群包的塌缩,就是粒子的出现。所以,在波包形成与塌缩时,便会通过相关联来建立或调节构成波之间的干涉。

   在量子力学中,没有任何力可以在波包中调节一个单独的元波。所有的量子力学的力都表现于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之间,不表现于一个基本粒子之内。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本体性的干涉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比量子力学的力更复杂精巧的调节来实现。借鉴电磁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中的光子与胶子概念,可以把这些干涉相应地解释为一种本体性的实体,即所谓的相调节子,因为它调节正弦元波的相位。

   为构成一个波包,一大群的相调节子必须一齐配合起作用。所以,我们提出这大群调制子构成一个调节波包。没有相调节子来调节一群正弦元波,这群正弦元波就不能构成一个波包。因此正弦波包的存在依靠着相调节子波包的作用。所以本文作者认为,一个基本的本体实体,是由一对双波包构成的,它包含密切相关的正弦元波包与相调节子波包。双波包概念是建立在形式化量子理论基础上的本体论的中心概念。

    2.5 精神与意识

   相互作用原理和双波包的本体论提供了一个基础,可以用来建立一个关于意识的解释性体系,而这一点用其他的量子论诠释是无法达到的。首先,我们利用相互作用原理把意识经验解释为本体现实与经验媒介、我们的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相互作用的概念是由相调制波包的相互作用的概念扩展而来的。其次,双波包的本体论让我们可以假定相互作用是相调节子波包,而非量子力学的群波包。因此,意识是本体实体的相调节子与人类的器官的相互作用结果。意识现象与它的相应本体现实分子的关系,与物质实体与它的相应本体现实分子的关系类似。当然,在进入相互作用中的本体现实分子的性质必须被诠释为如下两种不同的情形:进入物理作用的是正弦元波包,它是量子力学的群波包,可用薛定谔方程描述;有意识现象做结果的是相调节子波包,它不能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但是只是通过量子力学概念体系就能够发挥这个概念。在这两个范围内相互作用必然有性质上的不同。在物质的方面相互作用是波包的塌缩。在意识的方面,可以类似地称之为相调节子波包的塌缩。可是由于我们没有一个关于相调节子波包的决定性概念,这样说必然依旧相对地不明朗。无论怎样,这种概念在区分相互作用的来源与结果上有着重要的用处,正像在量子力学中一样。正如物质实体是现象,意识也是现象。它是本体实体与人类的器官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像量子力学的粒子是本体实体与观察媒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关于精神哲学的全新的概念体系。我们可以称其最高范畴为相调节子领域中的“心”或“灵”,它相应于传统上西方哲学对心与灵的理解。但我们必须注意,传统的解释有严重缺陷,因为人们把关于心和灵的本体的因素与意识的现象的因素混淆在一块了。现象的因素必须从本体论概念中抽出来,归到现象性的自我,即意识。心或灵概念中剩下的本体论的内容应该被诠释为一个相调节子波包系统。进一步地,相调节子除在解释量子力学的现实诠释上有重要作用外,它既给心以自然诠释也使心的概念自然化,并将它扩大到整个自然界。

   总之,量子力学的双波包本体论使本体实体与现象实体之间有了本质上的区分。现象实体是本体实体与经验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体实体与现象实体,都各有两个领域。现象实体的两个领域是意识和物质实体。本体实体的两个领域是物质的正弦元波包和非物质的相调节子波包。  


    3 中国的本体论与量子力学

    3.1 双波包的本体论与西方本体论概念

   现在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建立一个解释现实的普遍的哲学概念体系。纵观西方哲学概念,没有类似双波包理论的。西方哲学有二元论的传统,其中以笛卡尔为最。但是二元论与这里提到的双波包的二元性有根本上的不同。在二元论中,物质与精神两个领域是截然隔离的。这就是说,物质与精神这两个领域中的每一个别的实体,都有着独立的本体的存在。但是在双波包理论中,正弦元波包与相调节子波包只能互相关联地存在以构成独立存在的真实波包。在这里要强调,由逻辑观点来说正弦元波包与调节子波包是先于存在的,但它们本身不是这一本体论的真实存在,仅仅是构成真实存在的某种前提性的东西。

    3.2 双波包本体论与阴阳
   笛卡尔的二元论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科学,但双波包本体论与它在结构上是完全不相同的。与双波包类似的本体论却主导了中国哲学近2000年,这就是易哲学。这种哲学根源于阴阳的原理;阴阳是《易经》中有关变化过程的东西。在阴阳及其变化的观念基础上形成了《易传》的宇宙论体系,这是此后所有哲学的基础,也是此后大多数儒家的本体论的基础。

   阴阳的概念,来源于对自然现象中呈现的对立两方面的观察,并认为这是自然界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动力。例如,男人与女人的对立被认为是产生生命与维系自然物种的力量。光与暗、热与冷代表循环变化的动力。当《易经》演变成为一个哲学体系时,阴与阳便成为本体论上的二元性的宇宙的原则。

   这就是双波包与阴阳之间的类同之处。纯的阴与阳可以被认为是正弦元波与相调节子波。正弦元波与相调节子波单独地并不构成真实的存在,只有它们的混合交织才能构成波包,波包又构成双波包,就是构成真实实体。这十分近似于对阴阳的本体论解释的原理。阴和阳并不单独构成真实世界。自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纯阴或纯阳的。所有存在之物都是阴与阳相互交织的杂交体。本体现实是由两个不同的似实非实的领域组成,这两个领域的成分本身又不是真实的实体。这一命题是两者比拟的核心;但这抽象命题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中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具体内容。

    3.3 复杂性的两个层次

   在《易经》体系里,八卦(经卦)有三爻,六十四卦(别卦)有六爻,别卦由两经卦组成,这是另外一项类比的根据。在双波包本体论与《易经》哲学中,真实存在的基本成分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双波包包含了正弦元波包和相调节子波包,而一个有六爻的别卦是由二个有三爻的经卦组成的。这便产生了两个层次上的现象的复杂性,在《易经》中这一点被十分清楚地阐明了。把这一点应用到双波包情形上,对于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会产生十分有趣的观点。  

    《易经》把现实组成描述为两个阶段,其中基本的具体物象是由有三爻的经卦结构揭示出的,而事件以及关于变化运动的规律是由有六爻的别卦的结构揭示出的。《易传·系辞传(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从双波包实在论的观点看,不同程度的复杂性的区分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把这种区分看成是现象与变化之间的不同是错误的。最好是区分两个不同层次的复杂性的现象的领域,每一个层次又包含了相应的变化规则。

   在20世纪,好多西方哲学家试图将意识现象归并到物质现象,两个层次的复杂性对这个归并方案导致了一个既新颖又深刻的观点。这一方案对西方的唯物论哲学家们一直是一个难于应付的问题。“现象”这个概念,在普通语言中,比在经典物理学中,是丰富多了。现象的本质在物理上处理为位置与动量这些东西,但是对某种层次的现象的彻底性的分析,并不适合去解释有目的的行为与主观经验这类现象。

   使复杂性的层次性原理适应双波包理论的概念体系便会产生以下的解释。正弦元波包与物理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相调节子波包与意识联系在一起。物理学的原理仅仅是作用在整个现象范围的一部分;而作用在这个有限的物理范围的原理比之作用在整个现象现实的原理要有限得多。任何包含人在内的变化必须包含相调节子对正弦元波的影响。这表明,物理只是现象现实的一部分的描述,在目的性可以被概括进描述之前需要引伸到相调节子范围。

   双波包理论与易哲学的两种复杂性的二层次的原理有两个重要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成《易经》的六爻别卦与两个三爻的经卦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组成双波包的两个成分是不同的,互补性的。第二,在《易经》的体系中阴阳的互相交织组成三爻经卦,经卦是独立的真正的现象,阴阳是现象界的原始原料,可是,在双波包理论中,正弦元波包与相调节子波包不是真正现象,只是现象界的原始原料,现象界是由它们的交织构成的。

    3.4 关于自然概念的含义

    自然的含义在西方科学中与在易哲学中是不同的,在西方物理学中,自然是与能测量的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位置与动量,所以意识与目的的范畴被完全排斥在外。西方方法学的优点在于分离测量过程,这使得科学得以诞生。它的缺点是丢弃了现实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孕育了科学的哲学背景现在却成了它的绊脚石,因为它使科学与一个包括意识在内的全面世界不能相容。量子力学把经典物理的物质的本体论粉碎了。我们应当更进一步,希望能在量子力学的体系中发掘出能包含目的性在内的关于自然的观念。《易经》的一种方法做到了这一点,难以为西方的想象力所接受。双波包的本体论也做到了这一点,它是以科学哲学的理论方式来叙述的。

   基于这一观点,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的概念应该包含目的性。物理学不包含它的原因在于它是限制于双波包的正弦波包的范围。双波包的哲学体系的相调节子波包却潜在的蕴涵了目的性的因素。这样自然化目的性的结果相似于《易经》的自然概念。可是在易经的体系中,三爻的经卦跟六爻的别卦都有目的性,不过是两个层次的。物理学的伟大成就证明自然界有一个非目的性的层次。这表明,在这个方面双波包理论的二层次的结构比《易经》优越。

    3.5 道的三个层面

   关于自然的广义概念中,易经哲学强调一种整体性的原理,其中一个抽象的单一的自然的规则“道”可以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实体与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易传·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的三个自然层面可以解释为,一个统一的规则概括了物理、生命和目的性过程。这一点与西方的观念截然不同。西方哲学家对此进退两难:要么把目的性现象看成是物理过程(唯物主义);要么把物理过程看成是目的性现象(唯心主义);要么认为二者是完全地不相容(二元论)。为了把这一统一的原理引进现代的西方科学框架中,需要对非决定论与目的性做出新的解释,这将给予它们一个共同的基础核心。

    3.6 非决定论

    双波包的本体理论既可以把自然的概念由物质现象扩大到意识现象,也可以对非决定论提出新的解释。在量子力学中,从决定论转换到非决定论,不会给出更深的哲学意义。

   这是因为,量子力学不过是简单的而已。如果能给出一个物理上的解释,一个选择可以怎样从一些可能性中做出,那么在量子力学观念上这将不是非决定论了。可是相调节子的假设提出选择过程在量子力学描述的领域之外受到影响。

   在双波包中,正弦元波包领域与相调节子波包领域在本体论上是截然分开的。相调节子波包对一个事件的影响,从本体论上而言,是在量子力学描述范围之外的。所以,这样讲并不矛盾:在物理上是非决定论的,但在更广的整个现实范围里却遵从某一选择。在这一意义上,物理现实只是本体的现实的一个部分而量子力学是它的完全性描述。这意味着,量子力学在玻尔与爱因斯坦争论的意义上是完全的,因为在它的范围内它是完整的;但在一个本体论的意义上说,它又是不完全的,因为它只是描述了本体现实的一个部分而已。

   在单个粒子的量子体系中,选择由相调节子波包所决定,它从由波函数塌缩而致的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而这一塌缩过程在标准的量子力学看来是纯随机的。在两个粒子的情形中,例如在贝尔实验中所描述的那样,两个粒子的量子力学的干涉纠缠在一起以至两个事件的结果是相干的。这两个粒子的相调节波包也纠缠在一起了,这是一些相调节波包构成复杂组织的根据。在更复杂的系统中,相调节子波包之间的相互关联变得更强,逐渐地导致了生命、行为、意识和目的性。在更复杂的系统中,选择变得更复杂,更有效。量子力学的可能的观察结果的选择变为完全目的性的自由意志过程。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新概念,量子力学的选择是其中一个极端,自由意志是另一极端。这一系列新生的概念可以延伸至

包括意识与目的性,覆盖所有层次,而且必须在双波包的基础上给它们自然的诠释。

    3.7 目的性概念的广义化

   在这一诠释下,相调节子在十分复杂的物理体系中于不同层次上发生作用。第一,它们有着纯物理的功能,用以调节正弦元波构成真实实在,也作为最基本的选择。第二,在包含生命在内的十分复杂的物理体系中,从无生命物质到生物体的构成过程,是一个更高级的规则;这是由相互关联的相调节子所构成的(关于所有的有关的物理粒子)。最后,考虑到人类行为的适应性和意识以及目的性的出现,更高级的相调节子过程必须构造出来。

   在现代科学思想体系中,关于现象过程的三个层面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一个单一的普遍的规则,它实现并应用在不同的形式中:物质实体的存在与稳定;生命从物质中演化出来;目的性行为从生命中产生出来。除了语言上的不同外,这一规则与道的三个层面的特性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给出了自然的一个图景,并且都强调一个单一的规则作用在不同的体系中,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4 结论

   通常对东方哲学与现代物理学之间的相似性所做的论述仅仅有微小的价值。应当努力去构造一个全新的概念体系,这个体系从东方哲学与现代物理学两方面吸取营养并加以综合与改造。基于量子力学中某些最具革命性的观念(有别于经典的西方哲学),本文作者构造出一个关于量子论的本体论的诠释。这一本体论诠释与易哲学在某些方面显示了共同性。双波包本体论的概念体系融合并深化了科学与易哲学的概念因素。它对易哲学思想赋予科学概念体系的表述,也对科学观念赋予本体的含义。这样,双波包本体论从两方面吸取观念并加以转化,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本体论图像。



(原载《周易研究》1997年第1期)

http://www.wzya.com/content06.asp?fid=25&id=203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7-18 05:26 编辑 ]
发表于 2008-7-18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降表

我承认易经可以用来诠释古今中外现在未来已知和未知的所有问题。

我求求vivi姐不要再转发用易经套现代科学的东东了。

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这个以现代科学为职业讨生活吃饭的可怜人吧。不然我只能改行当风水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清华 于 2008-7-18 06:15 发表
我承认易经可以用来诠释古今中外现在未来已知和未知的所有问题。

我求求vivi姐不要再转发用易经套现代科学的东东了。

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这个以现代科学为职业讨生活吃饭的可怜人吧。不然我只能改行当风水师了。 ...


刚好看到,转过来给有兴趣的人看看。

这里是“国学论道”版块的说...

你别顶,贴子自然会沉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已经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已知的和未知的科学理论、社会事务,只有有一本易经足够了,现在以及以后的所有科学家都没有必要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tidb 于 2008-7-18 07:45 发表
易经已经囊括了古今中外所有已知的和未知的科学理论、社会事务,只有有一本易经足够了,现在以及以后的所有科学家都没有必要存在了。


完全的肯定和完全的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vivi小姐显然十分热衷于将现代科学的一切都用易经来解释。所以当发现一套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时,就又把另一套易理论拿来试试。最终总有一套可以解释科学吧?恒心可嘉。
不知道vivi小姐是不是以现代科学为职业讨生活吃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形剑 于 2008-7-18 08:09 发表
vivi小姐显然十分热衷于将现代科学的一切都用易经来解释。所以当发现一套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时,就又把另一套易理论拿来试试。最终总有一套可以解释科学吧?恒心可嘉。
不知道vivi小姐是不是以现代科学为职业讨生活吃饭? ...


关于易经和科学我的理解: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二个自成一体的哲学体系,从不同角度研究宇宙的规律。仅仅把易经做为科学是不对的,易经是哲学,包含了科学。易经中的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作为不同哲学体系中的科学,无所谓谁攀附谁,相互借鉴,相互验证,去伪存真是有益的。

我前面说了,这些文章是转过来给有兴趣的人看的。

至于我的职业,用“讨生活吃饭”形容不合适,谢谢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7-18 08:21 发表
易经是哲学,包含了科学。..

哲学什么时候被变成了科学的父母?
基于根本上错误的定义推导出的结论如何救可想而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形剑 于 2008-7-18 08:25 发表

哲学什么时候被变成了科学的父母?
基于根本上错误的定义推导出的结论如何救可想而知了。


何必抠字眼?在古代,哲学与科学的分界并不是很明显。甚至至今哲学和科学的定义也还是有分歧与争议并不断变化着的。

你以什么标准认为我是错误的呢?


http://www.sss.net.cn/ReadNews.asp?NewsID=1229&BigClassID=22&SmallClassID=69&SpecialID=0&belong=ts
有人打比方说,知识好比是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则是树枝(笛卡尔);有人说,哲学和科学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哲学是普遍性,科学是特殊性(斯大林);更早有人说,哲学是人类天性中喜欢寻根问底的好奇倾向,是超越经验的“在物理学之后的”“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有学生给黑格尔写信抱怨哲学太艰涩、太“抽象”,黑格尔回信说,只有科学才是抽象的,而哲学却恰好是具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7-18 07:47 发表


完全的肯定和完全的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非要把现代科技理论往古代哲学思想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是不可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tidb 于 2008-7-18 12:59 发表
非要把现代科技理论往古代哲学思想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是不可取的。


“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是什么意思?

“相互借鉴,相互验证,去伪存真”又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7-18 13:04 发表


“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是什么意思?

“相互借鉴,相互验证,去伪存真”又是什么意思?

真服了,您说的都对,我错了,行了吧?求求您高抬贵手,再别扯这类话题了,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tidb 于 2008-7-18 13:53 发表

真服了,您说的都对,我错了,行了吧?求求您高抬贵手,再别扯这类话题了,好吗?


我可不敢说我说的都对。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都是不存在的。

这个话题是严肃的,不是用来“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7-18 14:39 发表


我可不敢说我说的都对。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都是不存在的。

这个话题是严肃的,不是用来“扯”的。

“扯”是“讨论”的口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tidb 于 2008-7-18 14:59 发表

“扯”是“讨论”的口语。


讨论是要有对象的哦,我一个人讨论不起来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形剑 于 2008-7-18 08:09 发表
vivi小姐显然十分热衷于将现代科学的一切都用易经来解释。所以当发现一套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时,就又把另一套易理论拿来试试。最终总有一套可以解释科学吧?恒心可嘉。
不知道vivi小姐是不是以现代科学为职业讨生活吃饭? ...

你的措辞有失风度啊。
讨论问题,不是讽刺人。如果你知道易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就明白易对古代中国的贡献。但由于易还是属于比较神秘的范畴。很多东西我们现代人都是无法理解的。所以VIVI转一些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方法去理解易经的帖子,这也是再普及大家对易的了解。
不过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和摸索中前进。
说实在的,反倒是你们这些一直针对VIVI的人,缺少了一些科学精神。
你们如果觉得VIVI的帖子说的不正确,可以引用经典或者用事实或者举例说明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就事论事。拿出风度和涵养。特别是这里的男同志,豁达点,才能更受欢迎啊~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7-20 09: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居然能够让这样的帖子活下来,我看恐怕”老清华“、”ytidb”、“无形剑”三位已经无奈到极点了吧?
楼上连这种帖都还支持,看来已经不是“缺少了一些科学精神”的问题了,恐怕是学文科,一看到理科就头晕的那种。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篇帖子当中涉及量子力学的部分已经可以被判定为伪科学,不信,你可以找任何一位学过高等物理的人来评判。
我们为了在这种帖子面前克制自己的情绪已经很努力了,还要继续保持风度,恕难从命。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有本事从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去提出科学思想,并进行数理逻辑表达和实验论证
而不要从已有科学理论去所谓的证明中国传统哲学观点,这个会贻笑大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yae 于 2008-7-20 23:29 发表
楼上连这种帖都还支持,看来已经不是“缺少了一些科学精神”的问题了,恐怕是学文科,一看到理科就头晕的那种。
.

同感。文科生照本宣科还可以,讲理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ry1st 于 2008-7-21 00:02 发表
很简单,有本事从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去提出科学思想,并进行数理逻辑表达和实验论证
而不要从已有科学理论去所谓的证明中国传统哲学观点,这个会贻笑大方的 ...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4:37 , Processed in 0.05045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