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pigdabig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415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从一篇文章看看自由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的价值观混乱

已有 299 次阅读2009-5-7 20:02 |

http://www.Anti-CNN.com/forum/cn/thread-162770-1-3.html

再论徐友渔的“阴谋论”是一个阴谋 司马南 


  看得出来,徐友渔先生下了很大的功夫来写这篇关于“五四”运动90年的文章。在糟蹋中国人爱国热情的时候,他信手举了两个例子。

  其一,他说,“有的大学生上街游行积极,往美国大使馆里扔石头起劲,但考托福和GRE也积极,打破头的拼命要办签证去美国”。徐试图以此证明民族主义者可怜可笑。

  徐先生裤兜里有设有具体证据?我们不知道,反正他是没有拿出来,抑或是不敢拿出来。即使他说的一切都为真,又当如何?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上街游行,反对美国人炸我使馆,撞我飞机;办签证,去美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这中间有什么解释不通的吗?

  如果这事情真有徐友渔先生嘲弄的那般可笑,岂非恰恰证明了徐友渔先生证明的反面——中国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极端民族主义?

  其二,徐友渔先生调侃北京大学的一个女生:曾经向访问北大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过问题。徐揣测说,这个女生的目的是为了“刁难克林顿”。但是过了几年之后,这个女生嫁给了一个美国人,生了美国国籍的小孩。徐又揣测说,这个女生居然“洋洋得意”。

  徐友渔先生凭什么就能断定提问克林顿的这个北大女生是在刁难美国总统?又凭借什么断定嫁给美国人,她心里便洋洋自得?即使一切都如徐友渔先生所说,难道这不可以是一种人生选择吗?难道不可以视同为该女生有这种自由吗?

  一个恶意揣摩别人的自由主义者,连提问动机的狭小空间都要插入自己的恶意揣测,丁丁点自由都不给别人,这恐怕连“伪自由主义”都不够格。

  一个向美国总统提问过的人,被取消了与美国异性产生爱的权利,被取消了定居美国的权利。否则就必须接受极端民族主义的身份——这样的论证,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便是省事;但是麻烦也由此产生,那便是逻辑混乱。

分析一下

这文章写的也真够糟糕的,徐友渔脑子不灵光,司马南的说理性也不够理性,
1 美国炸使馆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国家住他国使馆是这个国家的神圣领土,是不容侵犯的,美国炸使馆的行为是不宣而战,中国人都可以把美国驻中国使馆砸了都不为过,这是战争行为,美国人选择炸弹,中国人选择石头已经很温和了,这不是民族主义可以解释的,而是国家对国家的宣战,只不过中国政府忍了,至于去不去美国学习,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和开战的双方毫无关系
2 提问克林顿的女孩嫁个美国人是女孩恋爱结婚的自由,也与民族主义者无关
徐友渔提出的两点与民族主义无关却当成了民族主义,而司马南把反驳的这两点当成民族主义个人的行为自由来反驳,真可笑

大家能不能发现发现这样一些情况, 
1 所谓民族主义是一种外来语,而我们并没有正真理解民族主义的概念,而对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只是有一种大概上的印象,但并不知道具体含义,这就是概念的模糊性。
2 就算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在西方有标准的定义,但这个概念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中日韩三国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就不一样, 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的还算比较温和, 韩国的民族主义表现的比较激进,日本的右翼民族主义分子就是典型的土匪思想。
3 既然民族主义在东方的发展具备了不同的内涵,再用一个民族主义的模糊概念来一并加以概括就会出现巨大的价值观误导,这是对西方的误导,也是对中国自己的价值误导。
所以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就要扩展民族主义的价值内涵,而不能简简单单的拿来主义,害人害己,并对这样的词语的内涵加以推广,形成共识,这就是要想掌握话语权的基本功,而不能好高骛远,正如司马南批驳徐友渔的那个文章,在对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没有形成中国自己价值内涵共识的情况下,只会驴唇不对马嘴,鸡同鸭讲,谁都说不明白,所以要想掌握话语权首先要非常清晰明确所说的话语的内涵,同时还要非常明同一话语在不同的文化历史下是否产出歧义,这就需要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要了解中国自己的发展历史,既要了解西方人的民族心态,又要了解中国人自身的民族心态。
然后再把所要表达的话语下具体定义,至于将来是不是仍叫民族主义或者叫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还是其他什么词,就要看中国人的智慧了。我强烈的建议把标准的民族主义概念定义为日本右翼的民族主义-国家民族种族优等论,不同民族利益面前土匪论。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1:44 , Processed in 0.0278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