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早春二月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758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杜君立:和五四一起老去

热度 1已有 573 次阅读2010-5-4 19:29 |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430930558.html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赛先生德先生(民主与科学)来到中国。五四 运动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甚至若干年后的文化大 革命也被不少人认为是五四运动 的暴力升级版,毕竟毛也是五四的愤青。

五四运动70年零一月 后,一场张扬民主与自由的学生运动以更为惨烈的悲剧而收场,这次运动影响的也绝不会止于一代人。至少,这场民间对官方的大规模杯葛与反动使国家的教育方针 发生重大转变。

运动之前,精英教育的高考制度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时代骄子,他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中华崛 起而读书”——这个诞生于五四时期的精神也是70年后那一代人的理想与抱负。 国家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提供了社会地位(国家干部)、经济地位(工资高于普通工人)、社会福利(免除学费)、就业保障等等种种优待。这场 充满悲情的“太子造反”式的运动之后,国家对“未来主人翁”的态度开始变得警惕起来。虽然没有发生文化大革 命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扩招策略使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全面转向职业教育。

在职业化时代,大学 生由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接班人下凡到金钱化的人间,成为谋取白领生活的职业培训,这实质也是另一种变相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既然是职业培训,为自己赚 钱谋福利,所以国家就没必要为你埋单了——当然你还要为国家纳税。

人类的历史证明,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绝对不是个人, 而是无数个人构成的国家。因此,世界上理性的国家都当仁不让地承担其教育福利的经济成本,就连落后的非洲,甚至靠中国抚养的北朝鲜,都比中国的教育制度 “慷慨”。 

那 场运动实质是一场整个民间与官方保守派的政治对话,准确地说,是城市市民(公民)的集体政治参与。原因来源于当时的中国城市本身就是工人阶级的城市,工人 阶级在政治上是领导阶级,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且国家给予了工人阶级极大的社会待遇——一个终身保障千金难买的商品粮户口。

运 动之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工人阶级的母体——国企纷纷破产改制,成为一些官员(官派厂长)的私人财产。老去的工人阶级突然瓦 解,沦落为下岗(失业)职工,向市场找保障,吃饭都成问题,失去组织力之后,所谓工人阶级也与政治逐渐脱离关系。新兴的工人阶层被官方以“农民工”的政治 定位褫夺掉一切权利和福利,成为共和国崛起的廉价垫脚石。

与此相反,国家依靠新剪刀差疯狂的敛聚继续完善和扩大官方的体制阵容,不断加强暴 力机器和舆论控制,在社会地位和福利方面对体制内加大投入力度。

变革之后,逐渐形成一种令全世界为之惊诧的“中国模式”:体制外无力无心也 无权杯葛官方,体制内当然屁股决定脑袋,最终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但和谐并不代表和解。

1949以 降,自生自灭的数亿农民就一直被压制禁锢摒弃于社会底层和边缘。1989之 后,富于理想和激情的大学生只能着眼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计;以农民身份为主的工人阶层在经济大潮中逐步成为边缘化的产业工人;知识分子精英群体被体制招安 圈养,堕落为丧失批判精神的犬儒,只敢在皇朝故纸堆中做下肉麻道场。

当阳光下的白领们纷纷陨落之时,阴暗角落里的黑领们正在中国全面崛起。 官员、明星和资本家成为这个社会的唯一精英和主流。人民代表由政治权利变成政治荣誉,和平崛起的新贵——名人(明星)与资本家们通过与官吏的媾和,由富而 贵,名利双至。这个庞大的精英群体通过利益交换和结盟,通过联姻性交和世袭,最终建立了一个封闭排外的利益共同体。不知不觉中,这个暴力、权力和解释权三 位一体的利益集团已经成功窃取了一个国家,国家成为他们的禁脔私器,他们就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皇帝,其他人都是没有任何尊严、没有任何权利和没有任何分别 的“普通老百姓”。

在去政治化政治的精心设置下,整个中国社会格局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社会原始组织生态被消弭于无形,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和批 评能力被成功消解,硕果仅存地只留下官方这唯一强大正确而严密加神秘的社会组织,其触角从中南海伸入至农民村组(村官)和城市街道(办事处)。整个民间社 会至此已经彻底原子化、沙粒化、无害化,成为官方的义务啦啦队——热烈鼓掌再加“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20年 后回头再看,国家一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彻底瓦解了发生类似政治危机的温床。民间诉求完全丧失了对话的能力和可能。当然,民间思想和野草一样一直在坚韧成 长,言论不自由并不代表思想不自由,除非你放弃思想。即使你响应官方号召,追求小康生活,你其实也在为买房子还是买车而思想——假如这也算思想的话。

20年前相比,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一样举世无双,在国富民穷官富民穷 的背景下,住房医疗 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范围覆盖已经缩小到仅限体制内。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类似之前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国家一方面对体制内采取利诱安抚,另一方面通过 信息垄断对体制外始终警惕和愚化。现在官方常说的“普通老百姓”指的就是后者,“极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也是后者。

国家对体制内依靠经济利诱(保障)和思想控制(学习),成 效显著,相对而言,对体制外的政治区隔和“市场化保障”则始终令人不安。

从层出不群充满暴力色彩的“群体事件”(如石首事件)和“恐怖事 件”(郑民生案)中,可以窥见官方利益与民间利益之间的博弈一直处于地下的扭曲的紧张的状态。非暴力的、松弛的对话一旦缺失,势必产生暴力的、紧张的对 抗,这是更危险和更可怕的方向。过去的多少日子里,我们就一直战战兢兢地徘徊在暴力与对抗的轮回中而不能自拔。生命成为革命的供品。

10年互联网发展迅速,民间思想依靠这种非政治的技术平台得到广阔的 传播。但传播与对话 就如同法治与道德一样,这是两种概念。权利诉求的出口仍需落到现实。

几乎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中,隐姓埋名窃窃私语的网络舆论总是扮演 着正义陪审团的角色,这是官方垄断媒体的尴尬,更是官方的尴尬。官方的被动灭火往往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敷衍粉饰和应付,缺乏对法治和程序充满诚意的长 远考量。这是危险的伏笔。 

先 知纪伯伦将人类分为奴性、人性和神性3个阶段。从西方的文艺复兴到 中国的五 四,都不过是一个从奴性向人性进化的号角,其核心是公民精神的崛起。200多 年前,《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在新大陆诞生,但奴隶并没有被解放。200多 年后,一个黑奴的后代成为美国总统,我们还是一个只有“老百姓”而没有公民的国度,这里没有人性,更没有神性,只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奴性。

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今很少有人提起。没有公民,国家谁来问鼎?未来的主人翁不知现在在哪里?在党校里?还是在“大学生村官”里?但想来不会是写字楼里,更不 会在资本家的流水线上。

不关心未来,只关心当下;不关心社会,只关心自己;不关心政治,只关心钱;不关心权利,只关心权力;不关心是非,只 关心利益……这是20年来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中,冷漠、郁闷、焦虑、敏感、无 助是全民的典型情绪。提起理想和未来,更多的是无聊、无奈、伤感和莫名其妙。

《圣经·旧约》中说:“一代逝去,一代又来,大地永存。朝阳出 来,夕阳落下,归于出处。风往南吹,又往北转,起起落落,转回原道。江河填海,海却不满,源自何处,仍归何处。”

回 首一夜春风来的五四,我们在难以挽回的老去,一代人继续踏着我们的步履成长,许他们的一个理想,许他们一个未来,许他们一个美好。10年来,我们正从WTO走 向世界,世界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该发生的总要发生,留下的一切都是昨天的故事。今夜在星光下睡去,明天会是什 么?或许还跟今天一样。但愿吧,阿门!



鲜花
1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senatorcc 2010-5-4 20:28
奴性、人性、神性这个分法典型的属于人为建构,而且其涵盖面还不如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甚至还不如小人和君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者,也可以按他们的思维把你们的那个政治制度骂的狗血喷头。

奴性和神性都是人性,只有一个人性,制度决定人性的表现也能称作是屁股决定脑袋。

超越精神不仅仅存在于西方的宗教,一切文明都存在着超越,也许东亚的政治传统是领袖崇拜,政治压倒资本和宗教,但这不能说明中国人是天生的奴性。
回复 senatorcc 2010-5-4 20:40
中国是没有学会西方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政治主义也不存在马克思丄的时间顺延性,只有现实中人们切实的对于利益和精神的追求能够勾画社会的蓝图。

有生有灭,有架构就有崩溃,无所谓像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的顺延,也无所谓楼主这篇文章所谓的用自己的笔墨接合国人的马克思历史观大脑所产生的落后。

物质和精神,制度和文化有关联,但其关联的具体方式并不是马克思所简化的那样。

文艺复兴以追求神性为其口号释放人性的恶,并没有这篇文章写的那般高贵,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对伟大的道德认识去认识西方,简直愚蠢之至。
回复 早春二月 2010-5-9 13:03
senatorcc: 奴性、人性、神性这个分法典型的属于人为建构,而且其涵盖面还不如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甚至还不如小人和君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者,也可以按他们的思维把你们
senatorcc  ,你确定你仔细看了这篇文章了吗

此文是在讲一段历史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8 20:23 , Processed in 0.02894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