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1041541700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29164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摘下“阿拉伯之春”的标签

已有 267 次阅读2012-3-14 19:54 |系统分类:时政

西方的话语权着实霸道得紧。世间万事,但凡由他们命名,就基本定性。再经他们全球、全谱覆盖的媒体传播,遂成“铁案”。“颜色革命”如此,“天鹅绒革命”如此,“阿拉伯之春”也是如此。西方的“妙手包装”,一次次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目眩神迷,亦步亦趋。


  西方将中东地区的动荡描绘成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似乎想向我们展示这样一种景象:春回大地,万物甦醒。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下,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阿拉伯世界正酝酿状若神话的美丽变化。画面是绚丽的,定性是正面的。你接受了这样一个称谓,也就差不多等于接受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和正面的定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话语权的威力。


  站在客观的立场,这场动荡的确是一场广泛波及阿拉伯世界的变局。关于动因,仁智互见。你可以讲经济。中东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民生问题突出,人心思变,加之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冲击,引发社会动荡。你可以讲宗教。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长期不睦,是导致当下中东变局的重要因素。你可以讲地缘。中东历来是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控制中东进而控制世界的强烈冲动,一次次点燃中东的熊熊战火,此番也不例外。你也可以讲民主和自由。当今世界,政治权力多元化、分散化趋势明显,草根政治和街头政治兴起,对中东长期以来的强人政治产生冲击。但无论怎样,把中东目前如此复杂的局面一概简单地贴以“春天”的标签,难免有指鹿为马之嫌。


  这场变局将为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广大民众带来什么,现在下结论恐为时尚早。尽管西方在推波助澜,但对于局势到底如何发展,他们恐怕既心中无底,也难以掌控。西方不是超人,在金融危机之下,他们连自身都难保,遑论拯救世界?窃甚至以为,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自己造成的恶果。他们在乎的是一己私利。原则、口号对他们有利时,就大讲原则,高喊口号;原则、口号对他们不利时,就抛到脑后,踩在脚下。西方有些人在打倒异己后,自然想扶植亲西方势力上台。一旦事情发展不如己意,则抛下一个烂摊子,再不考虑如何收场。从阿富汗、伊拉克到利比亚,谁看到战争的始作俑者在认真收拾残局?他们有时碍于情面,要去搞搞重建,装装门面,但断不会自掏腰包,埋单的总是那些相关或不相关的“国际看客”。动乱和战争,死亡和毁灭,在承受了这一切之后,这些国家的人民还得自己默默舐伤,重新开始。也许明天是叙利亚,后天是伊朗,情节可能各异,结局大抵如此。


  如果说“阿拉伯之春”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笔者以为至少有两点:


  作为大国,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思考始于忧患。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树欲静而风不止。事实上,有些人做梦都想看到“中国之春”或“北京之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大国应当拥有战略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已经难以做到置身其外。西亚北非地区形势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就包括能源、地缘等诸多方面。作为大国国民,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在“民主”、“自由”等华丽标签后面选边站队。


  作为大国,我们更要有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理应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并享有相应的国际地位。从大趋势看,并非没有这种可能。对世界上的大情小事,我们应在独立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如何发声。对“阿拉伯之春”这类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西方标签,不能随便“拿来”为我所用。不单如此,我们还应在第一时间创建自己的语汇。这语汇体现的不是修辞学造诣,而是我们的国际局势观,以及我们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我们要努力对外推广我们的话语体系,尽管起步可能很艰难,尽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别无选择。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20:15 , Processed in 0.0283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