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陈劲松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42874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陈劲松:净利润再分配法——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已有 250 次阅读2014-3-23 16:20 |系统分类:杂谈| 陈劲松

陈劲松:净利润再分配法——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一、为何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 2

(一)理论缘由... 2

(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及其根源... 2

1、贫富两极分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2

2、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3

3、财富的本源... 5

4、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

5、更深的问题... 5

二、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再分配法... 6

(一)定义... 6

(二)方案内容... 7

1、净利润分配方案... 7

2、红利分配方案... 8

1)公式体系... 8

2)分红金额确定步骤... 9

3)分阶段实施... 9

(三)原则... 9

1、净利润所有权为职工、股东两大分配主体共有原则。... 10

2、资本保全与企业发展优先原则... 10

3、两大分配主体同权同时分配原则... 10

4、职工分红总金额大于股东分红总金额原则... 11

5、职工人均红利金额大于股东人均红利金额原则... 11

6、限制留存收益原则。... 12

1)总额限制... 12

2)分红限制... 12

7、强制分配原则。... 13

8、风险补偿原则。... 13

9、同权共享红利分配决策原则... 14

10、不溯及既往原则... 14

11、破产原则... 14

(四)几个问题... 14

1、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之下,企业是谁的?... 14

2、债权人为何不参与净利润再分配?... 14

3、股东在企业任职的怎么分配?... 14

4、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是否对劳动构成剥削?... 15

5、净利润再分配法是不是平均主义?... 15

6、企业收入各部分中,难道不是股东投入的资本创造了净利润(财富),而职工投入的劳动只创造了其所得工薪吗?... 15

(五)如何实施... 16

1、可行性分析... 16

2、实施步骤... 17

三、净利润分配法的特点、意义、影响... 17

(一)特点... 17

1、简单... 17

2、改革成本低... 18

3、有效... 18

4、易行... 18

5、难实施... 18

(二)意义... 18

(三)实施后的影响... 18

1、大幅提升消费水平、强劲拉动经济发展... 18

2、最大限度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 18

3、将形成飞碟状社会结构... 19

4、生产力迅速提升,社会进步加快... 19

5、人类步入新时代... 19

 

 

 一、为何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

(一)理论缘由

世界是物质的。

人首先是物质的,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才有意识、心理、精神等。

试想,一个人又冷又饿时,他会考虑什么?所以,人只有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考虑心理、精神与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

所以,人类对一切方面的公平的追求,都必须建立在物质层面公平的基础之上,物质层面没有达到真正的公平,其他方面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

而物质层面的公平,决定于收入分配制度。

 

(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及其根源

1、贫富两极分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严重且普遍存在的贫富两极分化,依然是世界级难题。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乃至亚非拉欠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

贫富两极分化直接导致社会分裂成两个阶层:以企业股东为代表的资产阶层,以企业职工为代表的工薪阶层。阶层分裂后,阶层又迅速固化,工薪阶层无法向上(资产阶层)流动。阶层的分裂与固化导致两个阶层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中国引发广泛的“仇富”、“仇官”情绪,以及连年增长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了国家稳定的巨大隐患;在西方,则是“占领华尔街”运动泛滥到整个西方世界。

贫富两极分化导致资本阶层与工薪阶层在拥有可支配财富上的悬殊,进而导致自身及下一代在生活、教育、医疗、社交等等方面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并造成在事业成就的高低、寿命的长短、生活幸福度等方面的两极分化。

 

2、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导致全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是过大的收入差距;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则是全世界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这种收入分配制度核心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发端后,企业成为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在此情况下,通过理论设计(主要在财务会计上)与立法,使股东(资产阶层)“合理合法”的完全占有企业净利润,也即完全占有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财富(企业净利润弥补亏损后的剩余部分),只给企业职工(工薪阶层)发放维持劳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工薪(或略有剩余)。

由此,股东(资产阶层)与企业职工(工薪阶层)间产生收入差距,并不断扩大,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进而造成社会阶层分裂,最终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

这种收入分配制度,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扩张而产生、完善并普及到全世界的。

下表清晰的反映了现行的这种收入分配制度的特征。

 

 

由上表可知,股东投入的资本,其本金由净利润弥补亏损、转增资本金/股本来保障,然后占有企业的全部财富,对于资金成本:利息,也隐含其中(企业资金存在银行时也有利息收入,也就是说资本成本时刻在回收,但这个利息收入是纳入企业收入计算的,最终表现为净利润,也就属于财富的一部分了)。

职工投入的劳动,其必要的维持成本,由企业发放的工薪来保障,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3、财富的本源

前面提过,财富是净利润弥补往年亏损后的剩余部分,即是企业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并补弥补往年亏损后的余额。

而企业收入,是企业职工通过劳动,运用包括资本在内各大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来的,是股东(资产阶层)投入的资本,与企业职工(工薪阶层)投入的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收入是股东与职工共同创造的。所以,作为收入中的一部分,财富也是股东(资产阶层)投入的资本,与企业职工(工薪阶层)投入的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股东与职工共同创造的。

4、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因此,对于企业财富,职工与股东享有同等的分配权,两者各自拥有一部分,所以企业财富理应由两者共同分享,按照贡献大小,企业职工得到财富中劳动应得的部分,股东得到财富中资本应得的部分。这才是公平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惜的是,却没有任何国家政府实施,反而,现行的、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却流行全世界。

 

5、更深的问题

就如上所述,职工只得到了维持劳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工薪,也即基本生活保障,劳动的成本;股东不仅通过净利润弥补亏损、转增资本金来保障资本本金,还独占了劳动与资本等要素共同创造的财富——不仅获得了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财富,还将本属于企业职工所有的那一部分财富“合理合法”地侵占了。

并且,它还导致企业股东(资产阶层)与职工(工薪阶层)的关系,在经济上,由于职工只获得成本补偿,而自己在企业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被股东(资产阶层)“合理合法”地侵占,其实质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在政治上,表面是各自独立自主的,但由于大部分人只有给企业(股东、资产阶层)服务这一个选择,所以实质上仍然没能摆脱奴隶主与奴隶的隶属关系。

 

可叹的是,众多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十分发达昌盛,并动辄民主、自由,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专家学者如过江之鲫,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不知有多少种,但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一种针对贫富差距根源的改革方案,从而纠正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呢?(竟然轮到我一介草根来码字揭发!)

 

二、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净利润再分配法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企业层面,出在股东(资产阶层)对净利润(财富)的完全占有上,那么,只需要对这种不公平的净利润分配制度进行纠正,就能消除不应有的收入差距,进而消除贫富两极分化。

笔者将此方法命名为:净利润再分配法。

 

(一)定义

净利润再分配法,是指企业财富(净利润弥补亏损后的余额)的所有权,归属于企业职工、股东两大主体,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净利润分配的收入分配方法。

这意味着,净利润再分配法将包含着企业财富的净利润,由现行的股东独自完全占有,变更为股东、职工两者共同占有;对净利润的分配,由股东独享,变更为股东、职工两者共同分享。

 

 

 

 

 

 

 

(二)方案内容

1、净利润分配方案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净利润按分配顺序被分成三大块:弥补亏损部分、 经营发展留存部分、红利分配部分,具体又分为七大分配项目,详见下表。

 

 

 

 

 

 

 

 

 

 

其中,弥补亏损部分是用来在亏损后给资本(股东资本和债权资本)补足本金,经营发展留存部分主要是用于企业发展壮大(扩张、研发新品等)和抵御未来风险,也可以弥补亏损——对于股东投入的资本来说,在本金之外,净利润再分配法设计了两重双倍保障。

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后,剩余部分即为红利分配部分,具体分为股东分红、职工分红,是参与企业财富创造过程的两大主体分享企业经营增值收益。

2、红利分配方案

对于红利的分配比例,必须遵循两项原则:职工分红总金额大于股东分红总金额原则,职工人均红利金额大于股东人均红利金额原则。

1)公式体系

年职工人均红利金额 = 年股东人均红利金额

年职工人均红利金额 = 年职工红利总额 ÷ 年职工总人数

年职工总人数 = ∑每月末职工总人数 ÷ 12

年股东人均红利金额 = 年股东红利总额 ÷ 年股东总人数

年股东总人数 = ∑每月末股东总人数 ÷ 12

2)分红金额确定步骤

①确定分红总额;

②确定职工分红总金额和股东分红总金额

③确定股东内部分配方案,和职工内部分配方案

3)分阶段实施

净利润再分配法只可能分阶段实施,应避免躁进。

各个阶段可以按照总额或者人均分配金额的对比来划分。

 

 

 

 

 

(三)原则

总原则是:成本共摊,利润共享。即企业股东与职工投入的资本与劳动的成本,由企业收入分摊,企业创造的财富,由股东与职工共享。

 

1、净利润所有权为职工、股东两大分配主体共有原则。

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下,净利润完全属于股东;净利润的分配,只属于股东独享;即分配主体只有股东一个。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净利润属于职工、股东两者共有;净利润的分配,则是职工、股东两者共同分配;即分配主体为职工、股东两个。

 

2、资本保全与企业发展优先原则

净利润分配法下,净利润首先用于弥补往年亏损,其次用于提取经营发展资金,最后才是职工、股东分红。

原因在于,一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足够的资本才能持续进行。在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虽然资本的作用与劳动相比处于从属、辅助地位,但仍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需品,是各大生产要素的纽带,职工利用资本将各个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共同创造财富。

二是只有优先保全资本,资本家才愿意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亏本的可能性伴随企业始终,那么企业经营所得净利润,首先用于弥补资本本金亏损,也是理所应该。

因此,必须优先保全资本。

 

3、两大分配主体同权同时分配原则

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下,净利润分配给股东,是通过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和股东分红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是将净利润转成法定盈余公积金,再转成股东的资本金/股本,其实质是一种分红。且这两种分红方式都是与职工无关的。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不管是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还是分红,职工、股东两大分配主体必须同权同时获得红利分配,不再是股东独享。

 

4、职工分红总金额大于股东分红总金额原则

 对于股东分红总金额,股东内部,则按股权比例分配;职工分红总金额,职工内部,按职级或工资或其他或综合考虑,形成比例分配。

 

5、职工人均红利金额大于股东人均红利金额原则

45两条原则,不管职工与股东人数上谁多谁少,都是如此。这两条原则是净利润再分配法的终极分配原则。只有满足上述两条,收入分配制度才是公平合理的。

一是,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是唯一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居于主体地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具有能动性,只有在职工的劳动的运用下才能创造财富。所以在财富的分配中,劳动的分配所得理应高于资本,即职工的分配所得理应高于股东。

二是,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直观来看,天天在企业劳作的职工,其从企业所得,不应该低于甚少为企业付出时间的股东,如果职工年薪资福利总额远远低于净利润弥补亏损后的金额,如为1:10,何来公平。

 

6、限制留存收益原则。

1)总额限制

净利润弥补完往年亏损后,其余额在提取了等同于资本金5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的前提下,可以另行各自提取总额不大于资本金100%的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满额后不得再提取。三者共同用于企业发展和抵御风险之用。

具体每年提取比例,可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定,如起步创业阶段,资金短缺,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年提取比例可设在净利润的40-50%扩张发展阶段,资金需求任然较大,可设在 20-30%,成熟稳定阶段资金充裕,可设在0-5%

2)分红限制

企业经营发展留存资金同时三个条件时,必须将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各自30%-50%的金额,用于红利分配:

①企业已经完全弥补往年亏损;

②企业经营发展留存资金最近连续2年呈现满额状态。

③企业暂无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或经营发展留存资金用于分红,对重大投资项目不产生可预料的影响。

限制留存收益原则会减少公司可支配的自有资金。它的用意,一是在于倒挤分红,避免股东既不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也不分红,保留下巨量的留存收益,然后通过高价转卖股权获得超额收入,避免股东不正当占用消耗公司资金资源,实质上谋取利益。

二在于更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后,会给经营管理团队增加还贷压力,激励做出更好的业绩。

 

7、强制分配原则。

净利润在弥补完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提取金额达到上限时,剩余部分必须完全向两大分配主体分红,不得留存。

经营发展留存资金达到上述红利分配条件时,必须以在比例范围内金额,向两大分配主体分红,不得留存。

 

8、风险补偿原则。

股东出售的股权,价格包含5个部分,见下表

 

 

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下,上表所列示股权价格内涵5项内容中,经营发展留存收益是否分红不确定,溢价(或折价)为市场对未来估值,这两项作为资本投资的风险收益,职工不享有相对应的分红。即股东出售股权,无论盈亏,职工不再因此从企业获得分红。

 

9、同权共享红利分配决策原则

股东大会、职工代表委员会(负责薪酬审核、虚职领薪、分配决策等)对红利分配,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利,即在红利分配上必须共同决策。

 

10、不溯及既往原则

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时,对此前按原分配制度依法获得的收益(转增资本金、分红、资本利得),不得追溯分配。

 

11、破产原则

企业解散、破产的分配顺序为:职工薪资、债权人本金、政府税收、股东资本本金、债权人利息,仍有剩余的,则参照上述由职工、股东共同分配。

 

 (四)几个问题

  1、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之下,企业是谁的?

企业所有权仍属于企业股东,但净利润不再为股东所独有,而是职工、股东共同拥有。

2、债权人为何不参与净利润再分配?

 对于债权人,投入债权资本,参与了企业的财富创造过程,理应享有红利分配权利,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其收回本金的同时,也收回了利息,利息便相当于对其分红——是不论企业盈亏都要支付的。这都是在利润总额之前作为支出扣除,故不必在净利润分配中重复。

3、股东在企业任职的怎么分配?

现代企业治理理论倡导,股东不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而由职业经理人及其带领的专业团队经营——此种情况比较明了,股东的归股东,职工的归职工;而实际情况则是,股东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并任职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此种情况,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下,股东具有双重身份:股东和职工,并因此享有股东和职工双重应得权益,不得抵消。

 

4、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是否对劳动构成剥削?

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只收回本金和利息,收回本金当然不存在剥削,利息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合理的区间内,如CPI上下,或中国银行业的贷款率5.6-6.55%间,都是比较合理的;或年利息10%以内,都尚可接受。但过高则形成对劳动的剥削,如年利息20%,很多行业毛利润都比20%高不了多少,净利率都远达不到20%

 

5、净利润再分配法是不是平均主义?

净利润再分配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会导致平均主义。因为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下,企业职工间不同职位级别的工薪福利并不相等,其分红也不一定相等,股东间的分红因所持有股份数量不同也不相等,考虑的是同贡献同权利。

 

6、企业收入各部分中,难道不是股东投入的资本创造了净利润(财富),而职工投入的劳动只创造了其所得工薪吗?

不是。前面已经论述过,收入是由企业职工通过劳动,运用包括资本在内各大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来的,是股东(资产阶层)投入的资本,与企业职工(工薪阶层)投入的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收入是股东与职工共同创造的。由此可见,对于收入中的每一元钱,都是资本与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收入中的这部分是劳动创造的,那部分是资本创造的,是完全错误的。

 

(五)如何实施

1、可行性分析

①政治家、政党、政府势强

中国共产党,起源知识分子,成长于工人阶级,发展壮大于中国农民,依靠工人、农民等获得政权,其章程写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个人认为,现在仍然有可能做到基本独立于私有资本,因为央行隶属于政府,国企尚在,且规模庞大,在财政上未受制于私有资本。而且,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的一党专政、内部选举制度,私人资本无法通过选举扶持代言人,也就无法掌控政党、政府。

②私人资本势弱

在新中国第一个30年,私有资本、资本家被消灭殆尽;第二个30年,及改革开放至今,民营企业、私有资本开始形成并茁壮成长,已具备庞大规模。但因为国企、金融企业、央行还未被其控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两方面对国有经济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压倒性的优势,况且毕竟兴起时间短,根基浅薄,可塑性仍然是很大的。

③主流民意

一是中国自古公平意识浓厚,不患寡,患不均,当今许多矛盾积怨,就是因为不公平而产生,如仇富等。

二是最广大的人民的主体:企业工厂的工人、职员等工薪阶层,面对着高房价、高医疗、高生活成本,却拿着低工资,还随时可能被炒鱿鱼、工资被克扣、无薪加班等,仇官仇富,已不是一天两天,可谓积怨已深。因此,政府如果能够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必然能够获得广大工薪阶层的热烈拥护与强大支持。

由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可知,中国是完全有条件实施净利润分配法,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化改革。

2、实施步骤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舆论宣传。

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注重做好民营企业主的宣导工作。关键在理论争辩中要统一思想,建立并引导主流民意。时间1年够了。

第二步,修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是会计、经济等法律法规。在确定实施日期时,要留有充足的过渡准备期。时间2-3年。

第三步,强制实施。

最好采取上述分阶段实施方案,可以国企带头,其他企业可以按规模由大到小实施,积极响应的,给与税收等优惠等等。

 

三、净利润分配法的特点、意义、影响

(一)特点

简单、成本低、有效、易行、难实施。

1、简单

对于现行的庞大复杂的经济、收入分配层面的制度而言,净利润分配法只需要在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上作简单的改变:将分配主体由股东一个变成股东与职工两个。

2、改革成本低

由于净利润分配法方案的简单,导致收入分配改革的成本极低。

3、有效

净利润分配法,是针对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净利润的分配进行的彻底的改革,一举消除了贫富两极分化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基础,其有效性不说自明。

4、易行

净利润再分配法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简单、成本低,在实施的技术操作层面自然也简便易行。

5、难实施

净利润再分配法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动了资产阶层侵占多年的奶酪,除了极少数心怀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进步的进步人士外,必然遭受整体上激烈对抗,关闭企业、转移资产、移民、利用各种手段与方式施加影响与压力等等必然发生,甚至谋划改旗易帜都可能出现

(二)意义

净利润法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隐性的,基础就是股东对净利润的完全占有。

(三)实施后的影响

1、大幅提升消费水平、强劲拉动经济发展

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后,广大民众的收入大大提高,对未来的担忧降低,必然促使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从而拉动经济强劲增长。

2、最大限度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两极分化

在净利润分配法下,原本收入差距最大的股东(资产阶层)和职工(工薪阶层),其收入差距将迅速缩小,随着时间推移,贫富两极分化亦复如是。虽然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但决定因素将由收入分配制度,改变为价值贡献差异,表征就是工种、职务、级别差异。

3、将形成飞碟状社会结构

实施净利润分配法后,由于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极度缩小,阶层分化的基础——过大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被消除,原本分化的阶层将融合为一体,阶层对立不复存在,人人都成为有产者。社会结构将由金字塔形、椭圆形,改变形成为扁平椭圆体结构形态,即飞碟状社会结构。

4、生产力迅速提升,社会进步加快

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后,职工实质上也成为了企业股东,企业的盈利状况直接界定职工的收入,犹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其工作积极性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激发,创造力大爆发、生产力迅速提升,社会进步加快。

5、人类步入新时代

由上可知,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后,将产生一个具有亘古未有的彻底公平的、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效率的社会。

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中国必将开创世界新时代!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17:12 , Processed in 0.0373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