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9|回复: 5

探秘河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河图


   伏羲画八卦,是建筑在河图的基础之上。


   关于河图,历史上众说纷纭,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国道德根文化初始的基因文化,是八卦灵感的源起,是阴阳五行术数文化的发端


   河图洛书,诞生于伏羲天人合一深度状态的真知中。他是在运用修之身内求法,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后,通过体之于身而获得此图案,然后,绘画成可观性的图形进行保存,一直保存至周末而被毁。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贵德修身、天人合一的内求法已经在社会上明显隐退,能够通过内求法获证至内境出现河图而与宇宙外河图相应的人,明显稀少下来。人们都开始外求于前人书画记录下来的河图进行探索研究。


按照传统的说法,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找到最原始的河图、洛书就等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源头。直到周成王时代,记录下来的河图、洛书还在皇宫陈列着;经幽王之乱,西周的国宝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图、洛书从此也就不见踪影



   孔子因为没有掌握系统性修身的内求方法,只知外求于历史的记录,因此天天祈盼河图、洛书能够重新再出现,但是他一直等到晚年也未能得见。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样子?它们在上古时代有什么用途?历史文献未能记载下来,成为了千古难解之谜。


二、河图洛书,是中国道德根文化中来自上古时代修身内求法而产生的图案。


   伏羲正是通过修之身而内求,进入天人合一状态以后,观察到而诞生出这一图案,并且记录下来,由此而产生易理哲学,画出八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源生于此。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风水、五行、子平八字、紫微斗数、择日等领域中



   “河图”一词,最早记录见于《尚书》,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尚书》记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书·顾命》有“天球,河图。”传云:“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此时“河图洛书”是指什么?尚无记载。《周易·系辞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因此孔子从古籍中记载得知,河图为伏羲时代黄河出现一匹龙马,其身上有文采图案,谓之龙马负图,伏羲将其文字记载下来,因其出于黄河,谓之“河图”。另外于《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礼记》中的这一段解释,将古人在修身内求法中的观察所得移植成身外的实景现象,颇为有趣。


   其实,在修身内求法中,本身就将心意比喻为“龙马”,而肾气之精则喻为“神龟”。当实践至金水分形阶段时,则会呈现龟形的全息图像。人体脊髓内的脑脊液循环系统,则喻为“漕溪黄河”。拴心猿锁意马,进入深沉的静定之中,心液擒龙、伏意马)下降,肾气之精神龟)上升亦称伏虎),心内阳中阴精与肾内阴中阳精自然结合以后,必然会自动进入“黄河漕溪”的脊髓之内运转,逆行而上,进入大脑,在脑中呈现图像


   少数人可以在大脑出现内河图全景图像,类似旋极图。当内河图稳定以后,必然会由光点产生光柱,冲出头颅而与宇宙全息星象相连接;同时,宇宙中的河图亦同样形成光柱下降,与这些光柱相连接,从而在心身了了若无之中,产生更为细致的全息图形与图像。


记录下来,也就是河图的产生之源,这就是古代修之身内求法而获得河图洛书的秘密,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修身状态



三、中国的道德根文化,完全是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真文化,也就是一种通过修身而达到天人合一,获得自然、宇宙真知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字以及历史记载,都紧密地与修身实践的结果相连。


   但是从夏启以后,由于整个社会开始离道失德,家天下的“天下为家”取代了“天下为公”,人的私心贪欲与日俱增,修身文化才逐步退出主流社会,流传于民间。而主流社会则纯以后天智识为用,缺乏修之身的实践,所以对古代修身实践下所诞生的文字以及文化记载,逐步失去准确的解读能力。


   这些现象,早已萌生于夏启时代,逐步严重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自此肢解、歧解文化的现象日增,发展至近代似乎已经面貌全非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而且墓葬主人在被埋葬时已经预知必被后世所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一考古发掘成果,更为明显地验证中国道德根文化完全是诞生于“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内求法之中。青龙和白虎以及朱雀和玄武的图像,全部都是在修之身而内求实践之中,在人身内身国中可以完全呈现显示的图形,并且具有活力性。当修身进入内求法深层时,不仅四象可以呈现,整个宇宙的图形皆可出现,这就是真正的“天人合一”之境,所以古人才有“人身一宇宙”之说。


四、在宋朝之前,太极与河图洛书的记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道家一代宗师陈抟出现后才有了图案传世。


   陈抟又号称“陈泥丸”,“泥丸”即是人体大脑中央区域,整个大脑又全息地与整个自然宇宙相对应。他采用此名,说明他的大脑中天人合一状态极为完整细致。由此修身内求法所得,他才提供出了久已失传的河图、洛书、太极等完美的图案。


   但是近代的研究者,却罔顾陈抟是一位道家的宗师,弃道家修真运用内求法,获得天人合一的体验于不顾。妄言和误导后学,推测陈抟老祖曾经在中原地区进行长久的考古工作,将道家一代宗师描写成了挖别人祖坟的“盗墓贼”,说他可能是因挖掘出伏羲、神农乃至黄帝时代的古文书,而破解了太极图与河图洛书的千古之谜。


五、陈抟首创“龙图易”,融合了汉朝至唐朝的九宫学说以及五行生成数的理论,提出图像,名之为“龙图”,始将消失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后天图、阴阳太极图重现于世。


   陈抟老祖提供出河图洛书,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因为宋代及明朝时期,道德根文化基因的完整性,将会由于儒家理学派的出现使道德根文化的基因再次出现严重的文化“基因突变”,使传统文化向离道失德方向堕落更远。


   理学派根本没有承传系统性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内求方法,他们只知道仅凭后天聪明的智识,从古籍和道家学说中移植文字所记载的理论,装扮充实自己的理论。


   如果河图洛书仍不出现,理学派将会使中国的道德根文化的基因彻底丢失,畸变成难以想象的形态。陈抟正是由于修之身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以后,具有超前的预见性,才将自己的实证所得贡献于社会;从而在将来理学出现时,能够保护中国道德根文化的基因,不至于彻底败丧于理学的绝境之中。为后代接续道德根文化基因,恢复尊道贵德的根文化留下了一线光明


六、“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方法,在尊道贵德的前提下,自古迄今不易不替。伏羲当年,同样是依据修身而天人合一获得河图,依据河图而画出八卦。


   据《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田以渔,盖取诸《离》。”


    这短短72字,是有关伏羲生平活动的最早记载和描述,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中记载完全一样。“以通神明之德”,则是易道文化的灵魂之所在。以易为工具,以修身为基础,才可能跨弦通灵,通灵达神,而明明其德,遵循其德而行、而为。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晚而好《易》,序《彖》、《系》、《象》、《说卦》、《言》”的记载知上述72字乃孔子所为,并且在出土的《帛书〈二三子问〉》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我们从孔子的评述中,也不难看出孔子当时修身的层次和天人合一的状态,还只是“志于道,据于德”,而远不及于伏羲、黄帝和老子。他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概念模糊,未能阐明“修身合道”之意。


   孔子曾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这一段话,足见孔子并不沉迷于易术的高尚品格性,但也反应出孔子缺乏修身内证的逆向求证,只能用后天智识观察吸取易中之德,而未能见易中之道。


   所以,他未能直接揭示出伏羲的易学源于道,就是易道文化以易尊道、论道、证道、合道;以易演化“道生德养”万物之义,天下循道而治理之理。http://www.dedao.org/home/html/renwu/20070914/63.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

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以数字为例,在阿拉伯数字中,1、2、3、4、5、6、7、8、9等,无非是符号而已,简单至极!汉字的数字符号除了具备一切数字的功能之外,在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数理等方面,还具有其更为独特的含义。具体解释为

  一:德—、太极一。道为○,生德为一;道为无极母,生太极一之子。 “一”数在数中为最小,但它可以生万,因之“—”为万之母。德—(太极—)为宇宙万物化生之源,天地人万物无不是太极—所演生,无不是受德—能量的滋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实,在太极之前,尚有道、太初、太始、太素、无极等概念。
道○生德一,道之子


二:两仪。阴阳、天地等均属“二”的范畴,太极图中阴阳鱼即是其经典的表示法。因其时间的长久和对阴阳对立统一的高度概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其影响之大,以至于韩国的国旗都以此为蓝本。

  三:三才。天地人为三才,万物始生。“三生万物”,即此意也
而上者为之炁,形而下者为之器。无论是轻清之炁的三清之境,还是重浊之器的欲色世界,都是在道、“德一”的运化下,才有了质性的差异、层次的有别。宇宙显隐多层次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大道本源核心演为三元、三源,由一元四素所构成,才形成了
包容下的奇妙无比,气象万千的三千大千世界


  四:四象。四时令曰春夏秋冬,四方位曰东西南北,四正时曰子午卯酉,四方象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属。万物四大要素:大道所生的万物皆由四种要素构成,曰象、数、理、气。象者,天地万物所具有的外表形象;数者,万物中所含的道光德能的数量;理者,万物皆含有道的理性心,主宰着物的性命;气者,—切生命的物质能源,人与万物须臾不可离。

  五: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又曰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其中心即皇极、中央,故《易》曰:“黄中通理”,意即中五为数核。二五之谓,涉及阴阳,不可小视。故《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六:六龙,亦称六虚、六爻,皆《易》之概念。《内经》云:“天以六为节,地为五为制”,天指天干,地指地支,意指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循环五次,即甲子六十为一周,六周为三百六十,恰行周天公度一周,故云“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六爻专为六虚而设,六龙即指“六甲”,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

  七:北斗七星,古称“帝车”,北辰为君。“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环流》)。北极星、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共同形成了“宇宙大钟”。其奥秘皆在“七”中。

  八:八卦。八节、八极、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宇宙万物生态变化规律,岂可忽乎!

  九:九宫。九天、九野、九洲、九窍皆其义也,九九八十一数,亦言道数之规律,其意蕴深矣!

  所谓河图,就是由五组白圆圈(总数二十五)和五组黑点(总数三十)组成,共五十五数。其中,黑者象征阴,称地数;白者象征阳,称天数。《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汉书·律历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五胜相乘,以生小周”。西汉杨雄在《太玄经》中说:“一与六共宗为水,二与七为朋为火,三与八成友为木,四与九同道为金,五与十相守为土。”

  根据《易·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说明河图当是远古伏羲氏时代留传下来的圣物,是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们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增慧开智的无字天书。这部无字天书不仅包含了日月九星等天体运动规律及天地间无穷的奥秘,也包含着开发我们民族先天大智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无尽力量源泉。http://www.dedao.org/home/html/renwu/20080105/25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图中的“道”与“易”理念

      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解见于系辞上传中


  此先天之数,除中五天地生数以为太极本位,用余五十为揲蓍之策也。五位相得者,一得五而为六,二得五而为七,三得五而为八,四得五而为九,中得一二三四而为十也。各有合者,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五合十也,一与九为十,二与八为十,三与七为十,四与六为十,一二三四为十,共成五十。而中之五点,每点含十,故以中五为本数也。然虽先天之数,亦含后天八卦之用。且如一六生水,故坎居正北,二七生火,故离居正南,三八生木,故震居正东,四九生金,故兑居正西,五十生土,故土仍居中。乾寄位于西北者,阳位阳数之间也;坤寄位于西南者,阴数阴位之尽也。阴阳互结而为山,故艮居东北;阴阳互鼓而为风,故巽居东南。

何谓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注: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老子的自叹。大道本无形象所定,更无名色所拟,由强勉取名曰道。夫道虽曰强勉,以字义而推之实不强也。何矣?仓颉夫子造字,深隐玄蕴字,先写两点,左点为太阳,右点为太阴,似太极阴阳相抱。在天为日月,在地为乌兔,在人为两目,在修炼为回光返照也。次写一字,乃是无极一圈。此圈在先天属乾,易曰:乾圆也。鸿濛一破,其天开也。圈折为一,易曰:乾一也。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写自字于下者,言这一字圆圈,日月团团,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头也。修道德是天下头一宗好事。次写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光气自转。此名道字之义也


夫道者,乃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有清天气也,有浊地气也。有动阳气也,有静阴气也。天清纯阳也,地浊纯阴也。天动乾圆也,地静坤方也。清浊动静,在天显象为日月,在地显象于春秋,在人显象于圣凡。日为阳,常圆常满;月为阴,有晦有亏。春为阳,而万物发生;秋为阴,而万物颓败。圣为阳,脱壳以升仙;凡为阴,寿终以为鬼。此谓清浊动静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间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浊动静否?若是不知,及早积德,感动天心,明师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圣日圣月之照临。将浊阴之气而下降,提清阳之气以上升。寂然不动,谓之静;感而通,谓之动。常以有欲以观其窍,动也;常以无欲以观其窍中之妙静也。采(发药音)者,动也;得(发药音)者,静也。九节玄功,节节有动静清浊,须待口传心授,方可了然于心,成圣有何难哉?!http://www.dedao.org/home/html/renwu/20080105/248.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毛毛熊,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06:47 , Processed in 0.0448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