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3344

[原创海外] 【原创】为了曾经的记忆,再进非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塞舌尔路面上爬过的蜗牛。这是我见过最大的蜗牛了,足有半只筷子长了。
蜗牛--塞舌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尼亚”这个名字我不陌生,是东非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动物、有咖啡、有茶,有跑得最快的黑人。但再问我其他的,我便一概不知了。我不知道还有个叫“蒙巴萨”的城市是他们的第二大城市,更不知道还可以在蒙巴萨听到黑人居然非常热情地给我介绍起郑和的故事,谈起中国人那是个个伸出大姆指。但在我印象中郑和是没有到达到蒙巴萨的。因为郑和最远只到过拉姆就没有再南下了,我们这次没有去南部海岸拉姆是一个遗憾。我知道的郑和七下西洋中最后两次都曾到访过拉姆,最后一次有很多船只触礁沉入印度洋中,少部份水手幸运地逃到了岛上活了下来。电视里也介绍过这事,还有日本的学者或是旅客通过拉姆岛去更远的岛上发现了大量碎了的中国瓷盘、瓷碗等。
有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前,一个西方国家的记者到拉穆旅游度假,在饭店就餐时偶然听一个服务员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职业的敏感使其随即进了调查采访,并报道了东非还生活着中国人后裔的事情。2002年的12月份,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派两名年轻的外交官专程前往拉穆,就有关中国与东非沿岸早期交往情况进行考察,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实地调查关于东非中国人后裔的情况。他们在后来的考察报告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村长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几名自称是古代中国水手后裔的人。他们虽然无法拿出证明其祖先是中国人的直接物证,也无法确定祖先何时乘船到此,但仍坚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因为这是其世代相传的家训。当地村民称他们为瓦上加人,意思是自上加村而来的人,借指他们的祖先是从上加登陆的中国水手。
  瓦上加人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目前共有4户,约四五十人。在我们接触的几名瓦上加人中,多数肤色较当地人浅,面目特征亦与当地人不同,但与中国人已有很大差别。只有一对母女的五官及头发颇像中国人。母亲今年60岁,有5个子女。当日在家的女儿17岁,在邻岛上中学。这里说的在邻岛上中学的正是夏瑞福。
  使馆的考察报告进一步引起了中国媒体对非洲中国人后裔的关注。 2003年4月,新华社非洲总分社音像几位记者到拉穆采访,成为报道东非中国人后裔的第一批音像记者;人民日报驻非洲的记者也前往拉穆女子中学,采访了在那里上学的夏瑞福。
  于是,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夏瑞福的故事,不少人也到西尤村探访,并且与每次前去采访的记者一样,大家都给她带去了学习用品,或者直接留一些钱给她,以资助她继续读书。
  中国人多次访问拉穆,也引起了肯尼亚当地媒体的注意。去年4月,肯尼亚第一大报《民族日报》下属的《海滨快报》也详细报道了夏瑞福一家及肯海滨一带中国人后裔的故事,并配发了夏瑞福母女及当地发现的一些中国文物和遗迹的照片。正是读了这篇报道,生活在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的中国人赵汗青萌生了资助夏瑞福的想法。
  赵先生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远离中国的东非海岸还生活着中国人的后裔,令他倍感亲切,于是便想资助夏瑞福上学,让她成为有用之材,既为中国人后裔争光,又能从长远上帮助她的家人摆脱贫穷。
  于是,赵先生找到了《海滨快报》的主编,并通过该报与夏瑞福所在的拉穆女子中学联系,替她交清了高中毕业前一年多时间所需的全部学费及杂费。拉穆女子中学的校长玛丽·姆瓦库瓦女士说,得到众多中国人的热心资助之后,尤其是得知她上高中的全部学费已被交清之后,夏瑞福学习更加努力了,成绩也与以前相比大有进步,最终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更为可喜的是,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夏瑞福已经获得中国教育部特批的公费留学名额,并于05年秋天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到中国读大学。
20057月是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年,肯尼亚滨海省马林迪市和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六百年前郑和缔结的非洲各国与中国间的传统友谊将得以延续。
肯尼亚市容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看到的乞力马扎罗雪山(座落于坦桑尼亚境内)身影。落日还没完全开始,因为当时天气也不太好,有风沙,怕落日开始照不出雪山,所以在出来前先拍一张以防万一
kilimanjaro--安博塞利国家公园.jpg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晚霞还是很漂亮,如果乞力马扎罗的方向在西面的话,就更好了。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晚霞.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日出日落都拍得很顺利,因为我住在帐篷里醒得早,不像住其他地方特别是住在海滨城市里,我完全是迷恋上床不愿起来。事实证明我此次的行程中也只在营地里住时拍到了日出或日落,唉,早起鸟儿才有虫吃。
日出2--安博塞利.jpg
一轮红日--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一轮红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我朋友要结婚我帮着布置她的大house,买了幅旭日东升画喻意他们新的生活。谁知后来有人提出异议,说日出虽好但也像日落图,怕“只是进黄昏”啊。晕,马上回避。不过我还是喜欢日出日落的色彩,那么绚丽诱人,那么梦幻迷人,那么火红逼人。
乞力马扎罗山--安博塞利国家公园.jpg
合欢树--安博塞利国家公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们狩猎回营地最晚的一天,因为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有著名的狮子、犳子会上树的景象,我们耽误得太久了,回来时司机一个劲的催着我们赶回用餐(黑人也受欧美影响,非常守时)。一路狂奔中日落就在面前,巨大的吸引让我四人同时发出了“请停下车!只一分钟照完马上走!”司机非常理解并配合,找好了我们需要的位置停下车,这时就只听见相机快门声不断响,有人照完收相机后看到别人还在照就马上又拿出来拍,结果你拍过来我拍过去,直把太阳给照了回去我们也才收了工。
日落--塞伦盖蒂国家公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地和高原,有千丘之国的称谓。去火山国家公园徒步时没有日出日落,四周重山叠障,类似秦岭山里一样,当然没有秦岭的高和险。
我们住在首都坎帕拉这座山上的旅馆距中国驻卢旺达使馆和著名的卢旺达饭店很近,从旅馆的阳台望着对面山上的色彩单一只泛白光的城市夜景,真的不能说漂亮,除了路灯是黄色外我没有找到一点点其他的颜色。加上很少看到的日出日落,我想不出这样一个灰色的外表内会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贫穷、落后给人民能够带来什么?
那天刚好是农历十月十五(11月12日),出来的日子也近一个月了,思乡之情由然而生:儿子你一个人在外读书可好吗?父母你们可还在为我的安全担心?……
十五的月亮--卢旺达.jpg
山城灯光--卢旺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塞舌尔的日出很平常了,只要有沙滩的地方就都能看得到的。
日出--塞舌尔.jpg
日出留下我的身影--塞舌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褒草原全是动物的家园,是算大呢还是小?我不知道。
观察之丘前--安博塞利国家公园.jpg
观察之丘前1--安博塞利国家公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进入66公里外的西察活国家公园,这段路是我有生以来走过最糟糕也最惊险的了。这是一段火山丘形成的山脉,在雅塔(yatta)高原之上,是世界最长的熔岩流遗迹。当踩在溶浆流过成变成黑石的岩石上,看着眼前已经由绿变黄的顽强生长着的野草,再抖掉身上头发上甚至脸上的溶岩灰时,我也还是很难想像当初火山喷发出时的宏伟壮观场面。这条路坑哇不平,车走过后灰尘是铺天盖地,天又炽热难当就算你紧闭车窗也还是要从缝隙中钻进来,我们没一处肌肤敢露在外,全部用头巾、眼镜、长袖、长裤包裹,就这样也还是一路尘土(红土)相伴,还要防止因路面颠簸而伤了自己(有其他的朋友就是在这条路上伤了颈椎)。中途有段山路,要翻山时还要有组织地有武装人员陪同才能放行,五辆车组成车队,前后均有持抢人员押车,说是这段路有强盗出没。紧张、难受、艰辛、好奇全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同行的玩伴发出内心独白:真是花钱买罪受呀!
西察活国家公园的红土地.jpg
雅塔高原熔岩流黑石.jpg
西察活国家公园丘鲁入口处.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堡位于蒙巴萨岛的东南角。联结东西方的新航路的开辟,使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蓬勃发展,蒙巴萨是新航路上的重要补给点和货物集散地,于是成为争夺的目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派远征军占领蒙巴萨并修筑城堡。1593年,葡萄牙人占了蒙巴萨,并在港湾岬角处修建更大的城堡以俯视和控制港口。由于葡萄牙传教士也随着商船四处布道,这座新城堡遗被命名为耶稣堡。耶稣堡呈“大“字形,长100多米,宽约80米,城墙建在珊瑚岩上,高15米,厚2.4米,大门上布满约10厘米长的尖钉,以防大象的冲撞。1696年,阿曼苏丹开始围攻城堡,葡萄牙人抵抗了两零9个月后投降。
1958年,古城堡改为博物馆,展示东非与新航路的历史图片和文物。一些来自中国的文物也在其中,如明宣德年间烧制的瓷盘、花瓶等。
葡人达·伽马1498年修建的城堡遗址.jpg
城堡遗址--蒙巴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巴萨的港口上下班是最为繁忙,这里也非常的乱(如同我国以前的火车站混乱一样)。像照片上这样的出行拥挤程度我国已经开始越来越少了,但在这里,我看到了同我国七八十年一样的场景。
港口--蒙巴萨.jpg
面包树1--蒙巴萨港口.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巴萨的海上运动十分盛行,游客可一尝各种海上活动,在蔚蓝的海面上,可进行潜水、滑水、跳伞、风帆、钓鱼等活动,既可充分享受游玩之乐,又可欣赏怡静明媚的景色,仿如置身于梦幻乐园之中。
可现在我除了看到不变的海滩外,几乎看不到有人来享受它;看得到满条街的三角梅照样绽放可看不到拥有它的人在树下欣赏梅的姿色;看得到豪华大宅依然矗立在鲜花众中可看不到它的主人在哪。经济萧条真的离我们很近。
海滩4--蒙巴萨.jpg
海滩5--蒙巴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林迪(Malindi),古称麻林地,座落于非洲东岸肯尼亚加拉纳河河口,滨临印度洋的港湾都市,距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约一百二十公里。马林迪的人口至今约有二十万人,而它亦是马迪大区的首府。
马林迪的旅游业为市内的主要行业,每年皆有不少欧洲游客到访此地。此城内有国内航班及高速公路到达蒙巴萨及拉穆等其他国内城市。
海滩3--马林迪.jpg
海滩--马林迪.jpg
海滩2--马林迪.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塔姆海滩离马林迪海滩不远,以意大利人为主的度假休闲场所,这里的每个宾馆都与礁石、海滩融为一体,如同我们的后花园一样。这里也是我较喜欢的一个海滩。湛蓝色的大海与黄黑色礁石搭配,再有点浅滩,那种生活是可遇不可求的。
海滩1--瓦塔姆.jpg
海滩2--瓦塔姆.jpg
别墅--瓦塔姆.jpg
海滩--瓦塔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槿夜 于 2008-12-18 10:22 发表
LS的那个鳖...好惊悚~~


是乌龟,这孩子跑出来瞎丢人,让我抓回去重新科普,各位见笑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洲真的是动物王国啊,有机会一定去玩玩,羡慕楼主啊o03) o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去非洲玩玩多开心啊~~~
羡慕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非常不错的一次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5 01:00 , Processed in 0.04271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