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回复: 2

华尔街日报:盖特纳计划为何遭市场冷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盖特纳计划为何遭市场冷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0212 03: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月11日《华尔街日报》就盖特纳的银行救援计划发表了题为《盖特纳的计划为何遭市场冷遇》的评论文章,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拯救方案,译文如下:
当财政部长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在花钱提案上签上你的大名、给予它权威并为之辩护。蒂莫西-盖特纳拯救银行系统的计划可能恰恰相反,乃是向一个因为自身的错误在困境中挣扎的银行系统扔进去大笔的钱。市场似乎并不喜欢这一计划。道指狂泻382点,作为暴风雨中避风港的债券则价格上涨。
 昨天盖特纳先生宣布了一项含有三个要点的计划,希望藉此清理美国的银行业并使之变强,同时措辞含糊地宣称使用政府全部的资源来降低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并降低抵押贷款利率。不幸的是,这些计划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市场报之以怀疑主义。
 财政部长似乎执意要将我们现有的银行导入正轨。但我们并不需要充斥着不良贷款的僵尸银行——去问问日本人。
 盖特纳想要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看谁值得一救。实际上市场早已经测试过了。尽管资产过万亿,花旗集团现在市值只有可怜的180亿美元,美国银行只有280亿美元。市场早已经明白,银行和它们的会计师还没有供认出全部的坏账。
  第二,盖特纳先生想要动用1万亿美元来支持新增的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和助学贷款。动机很高尚,但将会严重扭曲市场。谁能得到这些贷款?银行是否将被迫向信用糟糕的人放贷?谁来设定贷款利率?当政府担保撤销了以后,是否会导致新一轮的信贷萎缩?
我们所需要的是健康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干净,善于进行风险管理,在此前提下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贷款,以求为股东提供回报。为此目的,盖特纳先生打算以公私合资的方式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购买有毒证券。这一目标的确是有价值的,但我不认为他的计划行得通。今天银行已不是无法卖出这些有毒贷款了,它们只是嫌价格太低。
 去年提出的问题资产救援计划”(TARP)第一轮便是购买这些坏账和衍生产品。结果行不通。最后什么都没买,因为大家越来越清楚,按照票面价值付款,相当于纳税人送钱给银行,但如果按照市价收购,又将导致巨额减记,使得那些因此权益为负和资不抵债的银行濒临破产。
 TARP的第二轮是首先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注资以提高其权益,这样在随后的有毒垃圾被收购之后就能够吸收减记。结果也行不通。向花旗和美国银行注入的450亿美元不过是杯水车薪。于是又将3060亿美元和118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扩大范围,覆盖到两家银行的坏账,不幸的是,市场认为这仍然会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
现在又提出了“TARP第二版,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金融稳定计划,这一计划旨在诱导私人资本来购买这些坏账和衍生产品,从而形成一个市场价格。但是盖特纳先生仍未解决银行不愿出售和资不抵债的两难问题。况且,在盖特纳先生利用政府的所有资源降低抵押贷款还款额和抵押贷款利率之前,没有人愿意抢先购买这些证券。抵押贷款还款额下降又意味着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值还会下降。6个月到1年之后,大型银行可能仍十分脆弱,不堪入耳的国有化声音将再次出现。
 盖特纳先生应该换一个办法,实施他的压力测试并通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死去的银行国有化——不过国有化时间不要超过一两天。
 首先,将银行的所有有毒资产全部剥离并将其转入财政部内部的一家接收银行。然后向花旗和美国银行各注入3000亿美元的新增权益。在每家公司创造100亿股新股份,替代旧的股份。每股票面价值可以设为30美元。然后迅速成立一个新的董事会并聘请新的管理团队。下面是关键点:谁拥有这些股份?政治将会搞死一家国有银行,因此立即将股份转让。
2006年到2008年,每年由个人支付的所得税大约是6万亿美元。将每家银行的100亿股股份分发给纳税人,因为是他们为资本重组买单的。
  每个纳税人每纳税1000美元将得到大约价值100美元的股票。当然,每个纳税人都有能力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些股票,卖出价格可能是40美元,可能是20美元,也可能是80美元。这得取决于管理层,他们的经营战略,愿意继续融入多少资金,以及他们的股息政策,等等。与此同时,存放在财政部的有毒资产将会有一些残余价值并通过最终售出而获利,我相信,抵消所注入的资本绰绰有余。这一办法令所有公民受惠,而非在银行体系崩塌上负有首要责任的经理人和股东。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盖特纳的救助计划为何不会奏效

这位财政部长宣布了自己救助银行业的更好的策略。不过资助购买银行资产以及强迫进行按揭减记并非正确做法。

  作者:Shawn Tully

  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于周二公布了一个由四部分组成的银行救助计划——其中两部分将取得微不足道的效果,而纳税人则需为此付出惊人的代价。

  受到争议的是以下提议:资助投资者购买所谓的不良资产,以及迫使银行大规模修改按揭贷款。

  在这两方面,成本更低、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可能有效得多。

  为鼓励私人投资者购买银行资产,对于损失以及低成本筹资,政府将提供担保。

  对银行来说,这笔交易挺划算;对投资者而言,此安排不好不坏;但对纳税人而言,这可能将是一场溃败。

  让我们假设这些资产大概值银行帐上那个数。这是可能的,因为它们大都被减记50%到60%,并仍然有强劲的现金流。事实上,银行不情愿按被压低了的“账面”价值出售资产。

  但假如一群带着一大笔政府补贴的新投资者入场,情况将如何?让我们假设一批按揭支持有价证券账面价值为1000万美元。秃鹫投资者获得一笔90亿美元的政府贷款,以3%的利率购买此证券,并获得保证,即假如投资不利,政府将承担超过100万美元的所有损失。

  这就好像你或我能获得3%的按揭贷款,并能受到保护,不因新房价格下降遭受损失。为了这套房子,我们付的钱会比我们没有获得甜心贷款和担保的邻居多得多。

  类似的,投资者不会付1000万美元,而是将向银行支付一大笔额外费用,例如1100万美元。假如按这个数字,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或花旗(Citi)将出售资产。这对银行来说绝对是笔好买卖。承蒙政府的好意,银行的不良资产获得了超额价格。

  对投资者而言,此交易不太吸引人。低利率和下降保护的价值几乎被更高的价格所抵消。尽管如此,让我们假设美国有足够多具有冒险精神的秃鹫投资者抓住这些交易。

  真正受伤的是纳税人。的确,这些资产的价值可能稳定甚至上升。但假如它们价值下降,将由纳税人来买单。假如“承保人”——在这里是纳税人——能因此获得回报,那承担风险还讲得通。根据这一计划,承担了数百亿美元潜在损失的纳税人,可能将一无所获。

  盖特纳计划将实现任何救助行动的一个主要目标:提高银行的耗余资金,此资金是发放贷款的原料。让我们回到此前的例子。因为有政府补贴,私人投资者额外支付了10亿美元,银行将这笔钱增加到自己的资金头寸。根据经验,1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能转化为100亿美元的信用卡应收账单或房屋净值信用额度。迄今为止,这听起来似乎对美国很不错。

  别被骗了。政府能以更直接更低的成本达到同样的目标。政府能直接将股本注入银行,而不必费力担当大型放贷银行和担保人。这样的话,纳税人将要么分享银行的利润——并从其复兴中获益——要么获得股息。

  修改按揭贷款的问题

  盖特纳计划有一部分是试图处理止赎问题,而这与增加银行资本的目标相矛盾——这实际上将耗尽银行的股本,使它们更为软弱。

  房市内真正的问题是大量失业。房屋价值已低于按揭贷款额的大多数美国人在继续偿付贷款。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发现,上世纪90年代早期波士顿房价大跌,但在缩水房产的房主中,仅有6%的人违约。

  人们违约大都是因为遭到重大生活事件的连续打击,例如离婚、重病以及最重要的失业。这一回,由于失业率攀升,违约率将飙升至高达15%。

  因此,正确的计划应专注于为那些刚刚失业的人们设置还款宽限期,而不是专注于超过85%的美国人,后者会继续为负资产偿付贷款。

  然而,盖特纳计划是给那些不需要帮助的人锦上添花。

  我们不知道细节。但它可能很像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一项计划,该计划将按揭支付额降至房主收入的固定比例。假如房主逾期付款,他们的支付额实际上自动降低。因此,他们很有动力使自己的收入看起来尽可能的低,并逾期支付。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保罗威伦(Paul Willen)表示:“此计划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问题。”

  另一个可能的提议也围绕着削减利率:假如银行减息1%,政府将通过补助再减1%。威伦表示:“此举的成本将极高,而且益处不大。假如你将某人的(贷款)利率从8%降至6%,你可能只是在向无论如何都会偿付贷款的人提供补助。你没有阻止止赎情况的发生。”

  尚不清楚银行将被迫进行哪些改变。一般而言,银行不愿更改按揭,因为提供帮助会引来一群不需要帮助的人。不过政府已明确表示,收到公众资金的银行必须更改住房贷款。此过程将减少银行资金,且对于减缓止赎情况的出现作用不大。上述要求必将使银行无力的资本供给更加萎缩。

  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援助失业人士的计划是遏制止赎的最佳准则。对此人群而言,道德风险问题不太显著,因为美国人不大可能为了获得按揭贷款还款宽限期,去冒失业的危险。

  威伦和其他三位美联储经济学家已提出建议,他们建议政府替失业人士负担一半甚至全部的还款额,直到他们找到新的工作。同财政部的提议相比,此提议目标明确得多、高效得多也更有利于纳税人。

  我们原本都认为奢侈浪费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它重获新生,而且竟然是在正派的救助者——而非受害者——的带领下。




http://news.cnfol.com/090211/101,1702,5441260,0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4 17:19 , Processed in 0.05345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