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uckyday

【职场必修课】推荐给大学生看的几本书(12月14日更新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F:

  我的困惑是,我以后的职业定位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在整个组织和项目中的位置究竟定在哪一点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优势?具体地说,我是继续专门做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呢,还是重点做项目公关或者对外协调人,或者接受财务部门的offer,转而做一个财务管理者?

  徐小平:
  许多人在职场上,也许起点非常好,但是发展不好,原因就是找不到定位,找不到自己最大的优势所在。
  我的结论是,你不要去管技术问题,而是努力去做一个项目的谈判者、协调人。这是你未来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
  F的基本资料:
  2003年,攻读某大学两年制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
  2005年,进入某外资企业,现从事公司核心技术部门的项目管理工作。

  F:

  我的专业是管理,在就业时专业对口不像金融或会计那么清晰。这是我进入职场后,在选择职业定位时最感困惑的地方。
  其实,从找工作的阶段开始,自己的定位就不是十分明确。咨询、销售、管理甚至公务员,每样工作我都觉得可以做,也都想去试试。那时每逢大公司来学校开宣讲会,不分行业,不分性质,从波士顿咨询到汇丰银行,从IBM到国泰航空,我几乎来者不拒,每场必到。听完宣讲,马上填写各种各样的应聘表格,不论网申还是邮寄,都很快搞定。可是众多简历投出去后,要么石沉大海,要么一面就被毙掉。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找工作未免太漫无目的了。
  等到进入现在这家公司,我又开始面临新的困境。初进公司的时候,最感棘手的就是要处理很多以前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我们公司的业务中,专业技术的含量非常高,这是我以前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阶段所学的知识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比如说和客户进行商务谈判,或者和其他厂商谈项目合作,做这些事的基础在于你要对这一摊东西有比较清晰深入的了解。有时候我可以让别人帮忙,但是更多时候我就很茫然。有时候我有一种感觉,他们就像在说一门我完全陌生的外语,只看见对方嘴唇在动,但内容是什么我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让我觉得很尴尬,也很惶恐。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得要自己去学技术,这是逼上梁山的选择。幸好公司可以给你提供很好的培训机制,你可以边上班边参加一个公司内部的培训机构。我和我的老板关系非常好,有时候花相当多的时间去听课,不用来上班,他也不会说我。这样学到很多的技术知识,然后在整个项目管理之中,我需要做的可能就是协调所有的资源,去做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因为我是商务背景出身的人,可能在协调这些资源的能力上就是比别人具有优势。如果这个团队都是技术人员,那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的老板也对我说过,作为公司而言,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员工多元化一些,不要都是清一色的科班出身。
  做管理,技术性的东西比较容易学会,难以形成的是战略思考能力。公司的一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曾经在一次培训中说,在中国招的员工有个通病,学东西很快,但方式是重复。他认为这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关系,从小只是在听。国外的教育则会鼓励你去挑战和提问。所以很多国内的人才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普遍会面临一个问题:如果让他自己去管更大的一摊东西,他就会非常地不适应,这个瓶颈不是自然而然能突破的。它要求创新的能力,打破常规的能力。意识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会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有的放矢一些。
  到了今年的3月份,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我的老板他升迁了。我所在的部门过去负责都是很大的项目,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只做一部分的业务,别的内容自从我老板走了以后现在转到另外一个部门去了。之前的老板是做项目管理的,他后来去了另外一家新公司,他也希望我过去跟他做项目管理。后来他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地方,去一家运营商的上市公司做BDBussiness Development的简称。“BD”的内容包括根据公司的发展来制定跨行业的发展计划并予以执行,和上游及平行的合作伙伴建立畅通的合作渠道,和相关政府、协会等机构沟通以寻求支持并争取资源。BD职业广泛存在于IT、电信等行业中。。然后前一段时间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又给我打了电话,问我愿不愿意过去。现在北京有这么多的机会,都可以去选,我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阶段。
  我的困惑是,我以后的职业定位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在整个组织和项目中的位置究竟定在哪一点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优势?具体地说,我是继续专门做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呢,还是重点做项目公关或者对外协调人,或者接受财务部门的offer,转而做一个财务管理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小平语录


  成功者的定义


  成功者的定义,在我眼中,并不是陈天桥、黄光裕。他们只不过是我的成功衡量体系中幸运成为代表的人物。成功者的定义,其实很简单:一个在自己熟悉和喜欢、或者不喜欢但熟悉的具体领域里能够稳定谋生的人。在这里,“稳定谋生”能力是最重要的思想。稳定谋生能力不是指稳定工作的岗位,而是指在任何同类工作岗位上,都能稳定胜任工作的能力以及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挑战的谋生能力。


  成功者的四ION原则

  1一个人必须要有Vision,即对自己领域机会和前景的认识。
  2一个人必须要有Passion,即对自己领域机会和前景的激情。
  3一个人必须要有Mission,即给自己一个使命责任和事业追求,让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生。
  4一个人必须要有Fashion,即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这个四ION原则,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看准自己的事业机会,激情澎湃地奋斗一生!


  徐小平:
  祝贺,祝贺!你谈得很精彩,非常精彩!

  这是绝大部分人都会面临的职场定位问题。当然搞技术的没有这个问题,他面临的是其他的问题。许多人在职场上,也许起点非常好,但是发展不好,原因就是找不到定位,找不到自己最大的优势所在。
  我最近看关于Google的一篇报道,李开复每次去Google总部的时候只做两件事,第一见总裁,第二就是讲中国。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亮点,李开复在Google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的中国经验,他就把自己的亮点做到最大化。
  我自己刚来新东方的时候,许多老师是瞧不起我的,包括像宋浩这样顶级的教学老师。他觉得你又不教英语,你都在干吗?但是我是不管这些东西的,我就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当时我是新东方惟一一个不会教英语的人。我的工作就是阐述新东方,宣传新东方,这就是我对于新东方的价值所在。显然我在这上面做得不错。
  你刚进公司时候的痛苦就是找不到自己定位的痛苦。但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已经走出了当年的困境。这非常好。
  当你进入一家企业,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这时你首先应该去分析企业的需求,团队的需求。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一定是你不为这个企业、这个团队所需求。这时你就要去认认真真地分析这个团队。李开复的助手Allan·郭曾经对我说过一段话,他说当你不清楚自己的团队定位时,可以去分析团队里面最重要的五个人,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我觉得他说得非常精彩。如果你把这五个最重要的人的需求分析出来以后,然后可以让自己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你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对于许多人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启迪作用。包括新东方这个团队里,像俞敏洪、王强和我的分工,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俞敏洪在他那讲了千遍万遍不厌倦的演讲中,有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的就是一个人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你听过俞敏洪的演讲,你几乎会发现,他简直是一个完全根据自己的不足发展起来的人。
  他说:我在北大时发现自己和身边同学比,什么都不如,我读书不如王强多,就请王强帮我买书,虽然他尽帮我买些黄色书;思想不如老包深刻,我就和老包谈哲学,虽然他净和我谈些反动思想;谈吐不如小平潇洒,我就天天到小平家里去,听他们那帮人神侃。结果呢……结果老俞有了王强的博览,有了老包的哲学,有了小平的谈吐……(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但逻辑上肯定是这样啦!)
  同样的思路,到了新东方时期,俞说:我在新东方英语能力并不是最强的(尽管这样也创办了新东方),我的口语不如王强,写作不如老包,狡辩不如小平,于是我就背单词——牛津英语辞典从A到Z我能倒背如流,不信你问我第六百页第八行是什么字……于是我成了国内前十名词汇专家……所以,人虽然要和别人比较、竞争,但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而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
  你现在的问题是,几年下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讲,你还没有完全找准自己在企业里面的角色定位。换种说法,你还没有形成你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跨行业的,即使你离开这家公司,到别的地方去依然可以做得很好。假设你再工作三到五年,只要一个电话打出去,你就会成为那些顶级公司争先抢夺的人才。应该做到那种程度。但是你现在还没有,作为一个职业人你还没有成熟。你现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定位成一个技术的管理者,我觉得不要那样做。因为你无论怎么补技术上的课,你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所以我的结论是,你不要去管技术问题,而是努力去做一个项目的谈判者、协调人。这是你未来的核心职业竞争力所在。明白这个问题,对你的未来职业设计来说,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已经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人,却因为种种蒙蔽,看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甚至毫无道理地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比如,有个博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讲述了他在北京的奋斗史。他是一个来自偏远省份的画家,2004年他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外国使馆等高端客户提供美术设计服务,手下曾拥有过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做过“五十几个项目”,收入高达一百多万。但他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竟然将这家公司放弃了,转而投资自己并不熟悉的教育培训项目,结果弄到血本无归。
  在和他的电话交谈中,我反复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美术设计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他不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他的放弃本身就不合理。他支支吾吾说业务在缩减。我说缩减,不可能从五十几个项目缩减为一个没有,只要有一个,你就可以养活自己。艺术设计说到底就是一个自由职业,即使公司不能维持,个人也能接活。公司的唯一目的是赚钱(赚了钱你再捐给我也行)。把赚钱的公司停下来不做,去做要贴钱的公司,是世界上最愚蠢的非商业行为。
  你可以投资,你可以创业,你可以开一百个公司。但无论如何,都不要与你自己正在赚钱的公司过不去。只要公司赚钱,就应该继续赚,努力赚,赚到地老天荒,赚到山穷钱尽,赚到对任何新公司都不感兴趣——俞敏洪就开了一家新东方,潘石屹就做了一家房地产,牛根生就闹了一家蒙牛,李彦宏就搞了一家百度——这位可爱的博友撇开赚钱的美术设计公司,去搞另外一家业务关系上与自己的团队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放弃了自己竞争优势,于是就陷入人生困境。(请记着:上述原则,同样适用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
  他的错误是一个低级错误,一个低级的投资失误错误。我不想在他投资陷入困难时,在这里做一个事后诸葛亮说风凉话。但如果当初他来向我咨询是否要投这个新公司,我也许不会反对他投入,但我肯定会反复问:为什么要放弃你现在正在赚钱的业务?我要反复穷凶极恶地询问、追问、质问、拷问……直问得他头昏眼花,问得他头痛欲裂,问得他扫兴而归、问得他不再想做新公司,而一生一世守护他的美术设计公司。
  他现在依然还有机会。我在电话里问他,现在是否还可以回头,获得一些新的设计业务?他说可以。既然可以,那就应该大力开拓,重振设计公司的辉煌。设计公司竞争激烈。任何业务竞争都激烈。竞争不激烈的行业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也是官办垄断行业,与平民百姓无关。说一千,道一万,这位博友迄今为止唯一赖以生存的技能,就是一个工艺美术师。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可悲的,而一个人不顾一切主动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可笑的!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判断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据


  虽然F同学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认真地说,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根基,还没有获得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在为她欢呼的同时,也必须指出,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带有泡沫成分的。其实这也是许多进入工作岗位不久的人的共同困惑。毕竟,F才工作不到三年。三年能够让人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职员,但要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层人士,我想还是需要更多一些时间。
  说它有泡沫的依据是:如果F现在离开这个公司,她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同行业中能够找到和现在年薪相当甚至更高的工作吗?如果不能,说明她的职业基础还不够坚实,值得继续把这个基础继续夯实。
  当你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感到迷惑时,你就问自己这个问题。它就是判断你是否具备了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据。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与事业的错轨?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Q: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却发现这个职位需要通信技术方面的很多专业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缺少的。所以我的问题是:我是一直继续大学所学专业干本行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还是转行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徐小平:
  你如果对别人的长项不能完全模仿,就应该彻底放弃,寻求自己的特色进行突破。
  你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你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谈,与你的老板、同事,还有客户沟通。然后你对你的问题会有一个革命性的认识。


  ※※※
  Q的基本资料:
  2005年,毕业于某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
  2006年起在通信行业的某大型公司兼职实习,凭借其实习间内在公司良好的表现,一年后顺利拿到offer。


  Q:


  我现在的职位是产品经理,我负责和第三方厂商打交道,不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任。
  我所在的部门里,和我同级别的人都既有管理背景又有技术背景,平均年纪30多岁。我的加入,老板的想法是想给团队带来新的东西,比如我的商业背景和知识。但我发现,我的商业思维目前好像对我们部门的价值贡献并不大。
  另一方面,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却发现这个职位需要通信技术方面的很多专业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作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所缺少的。
  比如,我手头正在进行的这个项目,就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最近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恶补这些让人头痛的专业知识。我还记得在刚入职的第一周,老板就给我3本电子英文书,每本500页,要求一星期内搞定。这种补课对工作的帮助当然还是有效果的,但和别的技术出身的同事比起来仍然差得太远。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始终在工作上有一种吃夹生饭的感觉。
  我也和一些师兄师姐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都说更重要的不是你在工作之前学过没学过,而是在于在进入工作后非常短的时间内能否迅速学习新知识。话是没错,但我仍然认为,在短期内解决我在技术方面的缺陷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的问题是:我是一直继续大学所学专业干本行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还是转行的成功机率比较大?
  徐小平语录
  最缺少的高端人才
  中国高端人才市场,最缺少的,不是高学位的人,而是理解和适应外企文化的人。
  失败的教育体系
  如果一个教育体系教育出来的学生,这个体系没有赋予他们从事某项事业的目标和激情,这个教育体系肯定是失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小平:

  我非常理解你,你的老板很欣赏你,但你自己觉得不行。从你进公司实习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你的状态还是没有巨大的改变。所以你才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你觉得你的加入,你在知识结构和经验技能上与其他同事的差异化,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你自身的商业技能与这个职位不匹配,而不是你的商业思维和商业知识没有用。现在老板是不是觉得你的商业背景没有用了?你要非常警惕。如果真是那样,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却是有用的,你就很危险了。
  我觉得职场上存在两种技术:一种是软技术,比如营销和秘书。一种是硬技术,比如IT方面的技术。你的问题是硬技术不过关。比如人人都可以写文章,但很少有人说他会作曲。有无数的文学青年,但很少有作曲青年。这是因为作曲是非常专业的技能,而写作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做的事情。但你做的毕竟是技术行业,你需要迅速地使自己匹配技术上的要求。
  其实你要做的不是你自己要怎么样,你要做的是和别人比怎么样。你要和你的同事比较,多想想你有什么特定的优势。王强在演讲里也说,徐小平有什么独一无二?老俞想拼命地学习徐小平写东西,可是还没有赶上。所以老俞就绝不教口语,也不写英文,他就发挥他自己的强项。你看我们这些新东方的领袖都是这样。所以你如果对别人的长项不能完全模仿,就应该彻底放弃,寻求自己的特色进行突破。
  比如如果你对技术不精通,你可以带技术人员一起去开会,解决你在技术上的难题。你需要在正确的时候带正确的人开正确的会。这是你应该追求的东西。另外,你还需要加强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我能看出这点来,你的交流沟通能力还有欠缺。你需要给团队带来活力。比如每次老俞要请人吃饭,就想带我一起去,因为他希望有人说笑话,活跃气氛,这样老俞就没有压力了。
  还有,你最后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抽象的。你问的是转专业的人是否能成功,这是很宏观的。但你真正需要解决的是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你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谈,与你的老板、同事,还有客户沟通。然后你对你的问题会有一个革命性的认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分析清楚问题所在,就想逃跑了。如果因为你的肚子痛,你就想开刀了,那是很危险的,你需要先搞清楚症结在那里。
  我在《图穷对话录》里写到过两个同样都是本科毕业于新闻系的女孩,一个叫施雨,一个叫鲁明明。施雨立志做记者,但大学四年里,却从未试图对新闻领域里的职业机会和前景有所认识。这样的她当然看不到自己专业和行业的机会。后来又糊里糊涂地考了个哲学系的研究生,但她依然认为自己不具备做记者的资格。在某种程度上,你的思维和她有某种共性。另外一个叫鲁明明的女孩子就非常值得很多人学习。她毕业后没有搞新闻,也没有读研究生,而直接去了北电工作。一开始应聘的就是市场部助理,来找我谈话的时候已经做了两年的市场部助理和秘书。通过这两年的工作,她已经发现一个企业的市场部其实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好的市场部门,就像人体呼吸不畅一样,企业就会窒息衰亡。同时她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成为一个市场方面的专家。鲁明明跟我讲她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首先继续在北电工作两年,等到第五个工作年头开始的时候,去美国读一个名校的MBA。她选中的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因为这个MBA项目里的Marketing(市场)在美国一直都是排名第一。回国以后争取在北电、朗讯、Coco Cola或AT&T这样的企业做一个市场部经理乃至总经理。在我看来,她简直太棒了!这两个例子非常清楚地说明,专业与事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工作实践,只有通过分析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你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与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目前的中国人才市场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职业等待着人才来填满,老板经理们成天为人才难得而叫苦连天;另一方面,大量人才成天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怨声载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总觉得自己没有生在好时代,没有赶上好机遇。独具慧眼的人,就找到了惊人的机会;因循守旧的人,就错失了千载良机。这其实是人才领域里一个最大的误区。传统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固然有大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外企私企文化的思想肿瘤,但只要把自己按市场规律的需求稍做调整,稍做适应,一个崭新的人才就会诞生。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音乐学院这样的音乐圣地浸泡了五年。毕业后虽然在北大担任“音乐教师”,实际上从此就远离了贝多芬的世界。离开北大去美国洗碗读书,硕士学位也与音乐有关,但毕业后还是没有从事音乐。过去十几年,从加拿大必胜客送比萨,到北京新东方搞咨询,我什么都做过,就是没有干过自己的本行。学一行,转一行,当代青年就业困惑的幽灵,其实早就在我的身上徘徊!
  多年来,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深挫败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作为音乐学院高材生的我老人家,甚至很少欣赏音乐,怕唤醒自己学无所用的痛苦。这个心态,一直维持并折磨我到1996年左右。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才彻底解除了我对自己的精神折磨,解放了我的心灵。
  我记得当时刚刚从加拿大回到新东方。刚刚启动了我为新东方学生做出国咨询的事业。一天,我读到美国《时代周刊》里面,一篇关于OJ辛普逊民事诉讼案败诉的报道——被称之为世纪审判的OJ辛普逊杀妻案,在此前的刑事诉讼案中,OJ被无罪释放,但在稍后的民事诉讼案中,OJ却被两个律师扳倒,被判要为其前妻死亡负责,赔款数百万美元。这个判决,给美国主流民意带来极大的振奋,给了这场美国司法大戏一个闪光的落幕。
  《时代周刊》在讲述打赢了这个官司的两位大律师事迹时,有这么一段记述:这两位律师,在读法学院之前,本科专业一个学的是音乐,一个攻的是戏剧:Realizing its hard to make a living as a musician or playwright, they both went to law schools and became lawyers few years later…
  “意识到靠音乐、戏剧难以谋生,他们分别进入了法学院并在后来几年里分别成为了律师……”
  读到这段话,我心里立即响起了黄钟大吕、京韵大鼓、黄河大合唱……二人转、四重奏、八音盒、九九艳阳天!我眼前立即云开雾出、阳光如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立即想到了我自己!瞧,我这个俗人!居然为自己改行从良而内疚!既然这两个放弃了音乐、戏剧的人改行从事法律也能成为震惊世界的大律师,为社会做这样杰出贡献,我这个暂时还没有出名的伟大人物,何必为自己没有从事音乐而郁闷自卑?郁闷自卑不可能伟大,急起直追才有希望成功。我连这一点心态都不拥有,那我怎么可能拥有我想拥有的东西?
  放弃本科专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值得你投入全部力量的新的奋斗领域?问题是你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怎样!问题是你是否享受你所改行的事业?
  音乐家、英语教师、律师、会计师、茶艺师、医师、按摩师、兽医、人艺、演艺、职业橄榄球(OJ辛普逊的职业)、职业乒乓球、职业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商人、牛人……不都是谋生的一种勾当嘛!分什么尊卑低下!说什么可惜不可惜。
  任何行当都是为了谋生。尽管许多把谋生做到极致的人,本身也就有了超越谋生的理想价值和哲学意义。但任何行业作为人们谋生糊口求生存谋幸福基本载体的性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多么牛叉的人,也无论他说着多么神圣的话语,一旦你把他本月工资扣除,瞧他马上就会和你拚命的——包括我老人家自己!
  是的,确实就是在这一瞬间,我从心灵深处,破解了囚禁我很多年自己给自己安上的“失败音乐家”的咒语,释放了自己心灵深处自信自爱的涌泉,使之滚滚喷出激情创业的激流,从此开始毫无心理障碍地给新东方同学们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辅导和咨询,并动不动就拿自己从音乐改行到新东方的故事来启迪鼓励那些放弃了自己专业的朋友,还曾对天发誓,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和莫扎特贝多芬肖斯塔柯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同样伟大的成绩来……
  多少年过去了……据我自己评估,我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也许早就应该得到几尊“人生咨询格莱美奖”了!我创建的“美国签证哲学”,也许应该授予一个“贝多芬文化交流沟通大奖”什么的;而我那些关于当代青年理性留学的著作,更应该获得一个“莫扎特反对出国无意识金牌”而当之无愧!
  就这样,解除了“失败音乐家”心理障碍的我,虽然没有在音乐界扬名成功、但却在教育咨询这个崭新的行业里成为了据说是全国有名的花腔男高音……这有什么不好呢?!
  时代巨变、职场巨变、人生机会也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自己追求成功的意识和意志,应变的是自己发现机会、适应机会、捕捉机会以及咬定机会的能力。这是21世纪人才奋斗成功最最重要的要素,也是企业、组织、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繁荣发展的基本教义。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乔麦的第二学位


  我在《图穷对话录》里分析过的乔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职场新物种的早期经典案例。
  乔麦读的是理论物理,这个学科,如果不搞去读博士、搞学术的话,是没有出路的。但属于新新人类的乔麦,决心投身商业经济,不走学术之路。毕业后,他有意识选择进入外企工作,一开始从事最基本的助理工作。乔麦在工作上非常敬业,结果他一路顺畅,第五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跨国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外企工作的几年中,乔麦的语言能力飞速提高。周末,他在新东方上英语课,在第三年的时候,考下了不错的托福和GMAT的成绩。留学申请,本是一个非常艰巨和耗时耗钱的过程。尤其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压力不亚于高考最后两年。但由于乔麦在外企,接触的留学生和高级专业人士较多,使得他对美国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录取程序和选才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三十岁时,乔麦从哈佛大学读完MBA,立即回到北京,加入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担任高级职务。
  乔麦的成功模式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第一曲,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工作四五年;第二曲,出国留学两三年;第三曲,毕业后回国。在国内那五年的工作,决定了他能够进入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国内工作五年的经验,相当于第二个学历,而且是决定性的学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的培养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G: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我只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同事都那么优秀,人家没有理由一定要照顾我、帮助我。要让别人喜欢你,一定是因为你这个人比较有趣味。
  关键是要找到自己跟别人不同的地方,自己的亮点。只要把这个亮点找出来,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实际上已经形成你的性格了。


  徐小平:
  对个性的忽视与冷漠,其实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自小接受的教育中。有时连我这个以思想新潮著称的徐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办一些扼杀个性的蠢事。


※※※
  G的基本资料:
  G: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我只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同事都那么优秀,人家没有理由一定要照顾我、帮助我。能够让别人喜欢你,这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让别人喜欢你,一定是因为你这个人比较有趣味。所以,我就希望把自己的性格塑造得有趣一些。
  我记得在找工作的阶段,曾听到一个故事。前几届有一个同学,他拿到投行的offer,但是他还是选择先去西藏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然后才去工作。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真是让人很欣赏的。当时他的经理就跟他说,你这种既有banker又有volunteer的经历是我们很多人都想要的,但是以前从没有遇到过。其实,作为公司而言,也特别喜欢你去做很有爱心、很有责任感的事情。如果这件事又能彰显你的个性,那就太完美了。对于那些有性格、在某些方面很有追求的人,几乎所有人都会喜欢,而且给予尊重。
  所以,关键是要找到自己跟别人不同的地方,自己的亮点。只要把这个亮点找出来,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实际上已经形成你的性格了。很多人可能本身的个性是比较有趣的,只是没有发掘出来。这时就需要一些技巧来慢慢发掘自己的性格,把自己变成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我有个师姐曾向我传授经验,她说你平时一定要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最骄傲的事情。那些你不太愿意提起的经历,通常会对你的个性产生很大伤害,即使你强迫自己去做这方面的事情,人生也不会因此丰富。而那些你非常乐意回忆的经历,你一定要把它们放大、放大、再放大,这样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性格的人。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的个性受家庭的影响特别大。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完美主义的人,从小就要我把事情做得很漂亮。我母亲呢,正好相反,对我一直比较宽容。我小时侯喜欢画画,画好了就贴在墙上,家里被我贴满了,我妈妈从来都不说我。所以呢,我的个性有点像我父母个性的综合体。一方面我做人做事都非常认真,力求做得更有美感一些,使人舒服。另一方面,我的整个生活状态比较简单松弛,特别是大学阶段,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多,所以一般做事情比较从容。
  所以我特别希望从事的工作,是那种既有相当的挑战性,又能够自己真正动手做一些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就感。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money也要尽量多一些。
  个性与工作环境的关系也很要紧。如果你进了一个与你的性格完全不匹配的公司去工作,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很难受、很郁闷。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想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你做这个行业有没有passion。这是头等重要的。如果没有passion,还不如索性放弃,因为在一个你不喜欢的环境里压抑自己的个性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徐小平语录

  一生之计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则在于大学期间的基于个人能力全面与多样发展之上的个性化发展规划。

  “素质教育”的悖论(一)
  没有人提倡“动力汽车”,因为没有动力的汽车是车模。没有人提倡“飞行飞机”,因为不会飞的飞机是坦克。没有人提倡“可吃的米”,因为不可吃的米是平方米。但是在中国,我们却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悖论(二)
  教育教育,一个有教育的人能够没有素质吗?一个有素质的人能够没有教育吗?一个提供教育的机构能够不为它的学生的“素质”负责吗?正因为中国教育严重缺失“素质”这个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所以,“素质教育”才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悖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巨大讽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小平:

  我的助手Robin曾告诉我一件事,他在中央二套的一档就业节目中,看到一个北邮的前学生会主席在进行一番现场模拟应聘的问答。当一位作为节目嘉宾的企业老总问她最有成就感的经历是什么时,她回答说是手术后坚持参加高考,并考上不错的大学。当问她大学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时,她又说,是作为学生会主席带领大家组织学校的活动,而同时她还在忙别的三件事情,可以多任务同时运行。
  “高考是人生中的最大挑战”,“学生会主席领导一帮人前进”,这样的回答太缺乏特色。这个女生曾经面试过外资银行,她一定要知道,去参与竞争的必然大都是名校毕业生,都是各种学生干部,这会那会的主席。而她的这两个例子对她自己或许重要,但是放在人群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独特性。从表面看,她的回答只是没有深入地挖掘出更内在的独特性来,但她的回答又代表着一般大学生最常见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无法表达出自己深层次的独特个性。
  而这种对个性的忽视与冷漠,其实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自小接受的教育中。有时连我这个以思想新潮著称的徐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办一些扼杀个性的蠢事。
  在我的上一本书《仙人指路》里,我写过《我的儿子想做厨师》。当时,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加拿大读书。小儿子Adam十三岁那年,我陪他去温哥华教育局办理入学手续,看到教育部编印的一份课外教育课程。他看上了一个烹饪班,并企图让我同意他花钱报这个名!我当时有点气晕了,我身上中国爸爸的“传统”心态立即发作。虽然我的话里没有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但我那种反感的语调已经把这种心态毫无遮掩地透露了出来。儿子当时听了我的话,感到挺诧异,问我:“怎么,难道你不喜欢我学这个吗?我喜欢呢。”
  突然之间我患了失语症。我突然发现,他对烹饪的兴趣发自内心。为什么我对儿子自然流露的一种显然不是不良习性的兴趣喜好,表示了这么大的反感?我知道我表示不快的那种心理,根本无法说出来,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的儿子,根本不能理解爸爸背后那根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职业歧视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过时的价值观。
  好在我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就会立即改正。我仔细思考了我在这个问题上情绪的变化所折射的价值观。儿子说他喜欢烹饪,这反映了他的一种爱好与个性,是他天性深处成长起来的一种未来人生大树的幼苗,我绝对不应该破坏这个刚刚从心头冒尖的嫩芽。Adam有了对于烹饪的爱好,发展下去,将来他即使不以厨师、餐饮为职业,但这个爱好陪伴他,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用,非常美味的习惯,能够大大丰富他的生活情趣和乐趣。朋友来家里做客,他能够拿出一手超越方便面和煮鸡蛋的好菜,可以提高他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强他在朋友们中间受欢迎的程度……一个非常爱吃但却不喜欢做饭的女孩子,说不定还会因此爱上他并在心里窃喜道:嫁给Adam,从此不做饭!
  而我反对Adam发展这么美好的兴趣,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万一这么小就流露了烹饪天才的儿子将来做了职业厨师,我还会喜欢吗?——想来想去,我也看不到任何不为他自豪的理由。于是我对儿子的厨师前途进行了一番YY:
  既然很早就显露了烹饪天才,Adam长大肯定能够成为一名天才厨师。从小餐馆做到大餐馆,从快餐店做到五星酒店,大厨Adam同志,走到哪里,哪里的老板就对他点头哈腰,哪里的同事就对他毕恭毕敬,哪里的食客就对他口水横流!其中,有一个非常正统的有钱父亲,决定把女儿嫁给我的儿子,虽然我的儿子,并不愿意娶她。
  ……对厨师职业充满了热爱的Adam先生在职场上一路飙升,从厨师提拔为主厨,从主厨提拔为行政主厨,因为他受过高等教育,又从行政主厨提升为主管餐饮的副总裁,最后,更从副总裁,占有公司一定股份,三十几岁就退休,不必干活儿周游世界去了!
  ……再后来,Adam决定自己开自己的餐馆,做老板啦!他经过反复认真考察研究,并且在和爸爸我商量之后,决定做一家Adams美食店。此后很多投资者都来找他想开分店,搞连锁,终于有一天,他挑中了一个哈佛大学毕业专攻连锁经营的MBA,两人一拍即合,Adam出品牌出钱出技术占控股,MBA出人工出管理占干股,MadamBA连锁店诞生了!而且自从有了这个哈佛MBA,Adam老板从此就不上班,只在家里数钱了!数了那么多钱干什么——废话,做慈善事业啊!
  ……
  我在《图穷对话录》里有一篇《云云的青春欢歌》,记录的就是一个找不到自己的个性职业之路的故事。女主人公和我相遇时,正通过一家中介公司办理去澳洲学习计算机的留学手续。当时她出于某种冲动,想到新东方来看看再做最后决定,没想到遇见了我。
  她告诉我她总感觉自己去澳大利亚这条路有某种问题,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马上就看出她的问题了:其实云云的个性完全不喜欢计算机。她的性格,属于开放外向的类型。她说她爱唱歌,爱跳舞,爱和人打交道。在她即将决定她未来一生到底如何度过的时候,她开始后悔,而这个时候,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几乎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她必须立即做出决定,交付定金,开始办理澳大利亚的留学。
  于是我认真地问她到底喜欢做什么。她说她最喜欢做一种热热闹闹、唱唱跳跳、成天玩乐的工作。她理想的工作应该是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机器打交道;是搞艺术,而不是搞技术;是进行人际交流,而不是人机交流……
  我给她的咨询建议是:去瑞士读酒店管理。我说:你最喜欢的工作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和人打交道,这样的工作,除了做三陪,就是酒店管理了。酒店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学术性非常不强,这是一个操作技能和理论学习各半的专业。它给予云云的,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示她自身魅力和能力,扩展她个性与性格,并且以这种性格个性赢得事业发展的一种行业。谢天谢地,她和她的父亲听从了我的建议,终于让云云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职业道路。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咨询个案中举不胜举。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可以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岗位上工作,该是多么大的人生悲剧!可这样的悲剧又偏偏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
  救救个性!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芙蓉姐姐不该考研


  为什么芙蓉姐姐不该考研?这要从她的个人定位说起。高考三次才考上陕西工学院的她,并不是一个学术型研究性人才。她就读的学校,是一个应用性院校。在考研路上,她的竞争力很差。因此,她获得前途的唯一手段,就应该是直接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寻找生活、寻找前途、寻找继续深造之路。
  我本人对芙蓉姐姐充满敬意!而且我在新东方因为无耻自信,也被人称为芙蓉叔叔,对姐姐有一种芙蓉惜芙蓉的亲情。其实,芙蓉姐姐所有夸张与超常的表现手段,都是一种企图面对失败命运的绝望抵抗与奋力拼争。但她的出现,确实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姐姐的不正常,是社会人才压抑的结果,是公众教育愚昧的折射,是弥漫整个中国普通大众间那种过时而顽固的教育观念毒害的苦果。
  芙蓉姐姐又是个充满个性魅力的人!凭着她那笑傲江湖的身材、那玉洁冰清的面容、那令人目瞪口呆的自我表达、那气吞山河如虎的强大自信,以及敢于在公司电梯间里和男同事打架的凶悍气势,她几乎具备了现代企业优秀人士所需要的一切成功素质。芙蓉本来可以在新东方、联想、IBM、可口可乐等等这些地方找到工作的。我对芙蓉姐姐的人生咨询是:
  1彻底放弃狗日的考研,因为考研不属于她。你说我已经考了三年了,放弃岂不可惜?我说沙上造塔,推倒是最佳方案。
  2化考研为力量——追求素质的力量:与其耗干青春考研,不如花点时间把英语口语学好,把表达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继续提炼改良,学会找工作,深刻理解敬业精神……
  3最重要的,走出学历本位、知识本位的千古情结。学历高的如果能力不强,进了企业还是会被淘汰被贬值。素质高的即使学历不硬,只要进得企业金子就会闪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理想商业化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M:

  上限是把它做成全中国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好的平台,下限就是聚集一些有共同理念、共同理想的人,把他们的经验放到这里面,供大家分享。简单地说,我们的理想是在商业服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徐小平: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人生咨询、职业咨询、留学咨询,后来我意识到我陷入绝境了。因为绝望的人太多,我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要想摆脱这样的一种状态,最好就是能够实现咨询的产业化、行业化,通过它来完成这个使命。


  ※※※
  M的基本资料:
  2005年考上北大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与朋友一起创业,建立了一家针对毕业大学生的职业解惑网站,现已发展为一家职业咨询公司。

  M:


  我在研究生期间干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创业。因为我在准备进入职场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向许多过来人取经,而我进入职场以后又有很多人向我取经。所以当时就特别想做点什么,让学校的师弟师妹们取经的时候方便一些。
  我们的模式,如果仅仅从形式来看,和一般的招聘、应聘网站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独特的地方,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我们更注重为学生传递和提供各种求职、就职的经验。现在业务还没有正式地推向市场,还在摸索阶段。
  一开始我对这个平台的期望值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上限是把它做成全中国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好的平台,下限就是聚集一些有共同理念、共同理想的人,把他们的经验放到这里面,供大家分享。我们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我们的想法传达出去。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
  因为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很迷惘。但这个时候只要找一两个师兄师姐,看一下他们过去一两年所走过的路,还有他们大四一年前做决策的情况。五分钟就足以得到重要的参考答案,甚至解决问题了。
  比如能和您面对面的谈话,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能得到您这样高的人对我当面指点。但是对于最广大的普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不大有机会接触到您,而他们又不知道该去找谁。在这个时候,只要有比他们高一点点的人来指点一下,其实也是非常有用而且容易产生实际的效果的。
  这个平台的目标,就是让参与的人爱问爱答。比如如果您跟他讲,他会接受。但是如果不是您,他可能不一定接受。更何况其他的人还不一定这样跟他讲,学校的老师也好,他的父母也好,都不太可能。所以,对话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说,我们的理想是在商业服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种模式有一点理想化。我们在探索一种比较低成本的方法,促使这些刚刚毕业的人,或者即将毕业已经找到方向的人,去帮那些没有找到方向的人。比如今年快毕业了,我们就召集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访谈。这样的访谈每个人可能就两分钟,就几百个字,谈一下他们的经验,但却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和假设,假设每一个人有收获以后都会奉献。但是一旦这种假设不成立,或者达不成规模的话,那我们的计划就破掉了。所以,我们还需要一种激励的机制,让大家就算不是那么乐于奉献,但是至少可以在他不反感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为别人做一些贡献。我们现在采取的具体办法,是建立一个搜索。比如说他的成绩在班级里面是中游的,他在哪个专业上更突出。然后输入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据,一下子就能搜出五六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就是过去两三年里他的师哥师姐写的,这些师哥师姐的成绩也是班级中游,其他一些情况也和他的差不多。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加入大家的反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有点像现在比较流行的20模式。
  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家咨询公司了,可以为很多企业提供校园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盈亏平衡,下一步就是把九月份即将到来的校园招聘做好,真正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工作。很多企业也非常愿意把他们的校园招聘交给我们,比如bertelsmann今年的校园招聘就是我们来做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成双赢,让同学和企业两方都满意。
  我们现在这个网站已经基本放弃了,正在全力开发新版。第四版网站九月初上线,到时会有很大的变化。
  现在公司的架构,主要分为几块:网站运营、技术开发、咨询、校园关系,以及负责内部管理的办公室。现在的规模有30多人。我的梦想是能够做到上市,当然目前只是梦想。
  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主要负责培养公司的咨询团队这一块。咨询团队是帮助企业进行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目前这个公司对我的需要越来越小,因为很多事情已经慢慢规范起来了。最关键的就是遇到了一批有能力又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不向学生收钱。网站的盈利主要来自企业。我们为企业提供全套的校园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咨询团队应该都是顶尖的,给企业提供的服务还是很到位的。说实话,半年前我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这么多的服务,但现在所有的服务体系都已经成型了。
  我们目前的企业客户都是外企和国内的大企业,需求的层次很高,这一块是我们目前在行的。但大企业的需求始终有限,未来一定还会扩展到中小企业,而且中国学生的就业也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国内目前的几家大的就业网站可以部分解决社会招聘的问题,但对于学校他们无能为力。真正需要中低端人才的中小企业很难招人,很多学生的意识也有误区。这部分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没有人能够有效解决,我们也还没找到特别有效方法。这是我们未来发展上将要面临的主要困难。
  有朋友跟我说,网站如果定位于解决同学的职业困惑,确实可以帮助很多人,但是恐怕赚不到太多钱。的确存在这种可能。但我是相信服务有价的,它不一定可以通过短期的现金流反映出来,但它的价值早晚会得到认可。当然,这有一些理想化的成分在里头。我始终认为,只要一起做的人够聪明、够优秀,就一定能够想出很多办法的。
  我们最希望做的事,是通过我们的倡导,能够让学生更早地进行求职方面的准备。一个学生进入我们的网站,首先会接触大量的信息,既包括工作的职位要求,也包括很多的过来人经验,同时还有很多相关的工具,比如简历的模板等等。我们希望首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兴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准备。然后再申请工作。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和经验,我们也会提供。实际上这非常像我自己当初找工作的过程,所以做起来特别有亲切感。
  我当初的理想是帮同学找工作,现在所做的一切,最终的受益者也都是学生。可以说,这个公司是跟随理想前进的。我现在对公司的新员工进行培训时都要跟他们讲,我们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只要有足够优秀的人,我相信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公司的近期前景,是提供行业内最高端、最完善的服务。远期呢,就是为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普通学校学生的就业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小平语录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什么——反对留学无意识,反对学历至上论,反对知识目的论、反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价值观,鼓励大家积极捕捉市场机会、商业机会、成功机会、中国机会……我要用包括商业化在内的各种手段来实现我的理想,直到就连我的家乡亲友在内的全国人民都理解我的观点。


  徐小平:

  有你们这样做,我可以不做咨询了。
  我不是说笑话。你们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新观念。实际上,我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也做了各方面的一些努力,包括注入一些投资来促进咨询产业的诞生。从你的叙述来看,我们的观念肯定一致的,假如你们有什么需求,我是绝对支持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得到实惠和帮助,这是最能够打动我的心的。
  在我的关于职业中心的那本书里,我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凡是因为各种问题来找我的人,无论爱情的问题、金钱的问题、父母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职业的问题。人生一切的问题都跟职业相关。对于这种观念,无论是在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那里的人都特别清楚。但在中国大陆,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曾经也想做一个网站,做成一个大量提供职业解惑的中心。如果大家有问题,就进来询问,最终实现答疑解惑。通过这种东西来聚拢人心。什么介绍工作、招人那倒是其次。你们想做的,是不是也是类似这样的公司?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人生咨询、职业咨询、留学咨询,后来我意识到我陷入绝境了。因为绝望的人太多,我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要想摆脱这样的一种状态,最好就是能够实现咨询的产业化、行业化,通过它来完成这个使命。
  前些日子我参加上海电视台的一档叫做《财富人生》的节目,在回答现场观众提问时,有个大学老师站起来说,新东方是一个商业机构。我说商业机构怎么了。他又说,新东方把留学变成了一个产业。我说产业怎么了。后来我说我们新东方只想教一千万人全面学英语,那也够了,是不是?商业也好,产业也好,都是好事。其实,我本来是想说新东方想教一亿人。商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商人往往是教育家的支持者。哈佛、耶鲁都是主要靠商人支撑起来的,孔子也是靠卖肉的商人养活的。
  你们显然对通过网络来达到这个目的挺有信心的。我个人的建议,你们应该建立起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能够投稿的人,将来可以兑换成股权什么的。现在不是有网络写手嘛,据说最高级的网络写手中,有二十几个百万富翁。包括博客,你看徐静蕾的博客也赚了不少钱。还有,对于你要的学生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该怎么分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传递给那些需要的人?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你们的网站最终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当代青年的意识形态,就是说我的整个人生要干吗?实际上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现在知道了,应该以职场发展为重,应该以挣钱为主。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教我怎么挣钱,怎么在职场上发展?所以,一个问题是观念的洗礼改变,一个问题是技能的传授提升。对于观念的改变,我倒觉得能够比较容易地扭转,对此我还是有信心的。但对于技能的传授提升,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对于第二个问题,这应该是全民教育的内容,我们并不能完全解决。但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服务解决一部分。
  其实,我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今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神六已经上天,除了全面小康、除了可持续发展、除了和谐社会——这些都是伟大而关键的目标,我们还缺少什么,我们还需要什么?也许,重提理想主义,重燃那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热血,重振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阳刚,重回那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80年代启蒙激情,可能是我们这个经济急剧发展而精神建设相对滞后的社会最最需要的东西。一个人不能没有梦。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超越金钱、超越物质、超越欲望的伟大理想!
  为了理想而奋斗,确实是一件充满快感的事情。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我的第一次回国创业


  我的第一次回国创业,从1993年9月到1994年8月,持续了大约一年时间。
  当时我是应国内朋友之邀回来的,我的商业计划是想要发挥我的音乐特长,搞一个音像公司。一年下来,出了一盒磁带,是我在海外创作的关于留学生活的歌曲,叫《洋插队情歌》。当时以为一个大陆的罗大佑胜利诞生了,就志满意得地准备迎接订单铺天盖地地到来,还摩拳擦掌准备打盗版。不幸的是,街头不仅没有出现盗版,连正版也没有见过——因为没人订货,唱片一出厂,就直接进了废品回收站。
  没有赚钱,没有出名,没有做成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没有实现我预想的创业计划,什么都没有。如果我坚持下来,工作也是有的,但显然无法支撑我两个孩子、一个太太,以及一双父母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于是,肩扛幼小的孩子,背负父母的黯然,心系妻子的失望,带着失败,带着贫穷,带着失望,也带着全家,我仓惶离开北京重新回到了加拿大,另谋生路。
  虽然这次回国创业的经历是完全失败的,但却为我1996年再次回国和俞敏洪一起成功创办新东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东方的创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寒冷的冬夜,当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离开北京大学,拎着浆糊桶在中关村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那托福培训小广告时,他一定没有想到,那左右开弓的浆糊刷,在广告板上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新东方的授课信息,而是用浓墨重彩,在中国留学运动史上写下了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这就是新东方起步的历史。一叠广告纸,一把浆糊刷,一群精忠报国、热血奋斗的青年——和中年,我指的是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份卑微然而有益的贡献。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2006年9月,我去纽约参加新东方纽约交易所上市仪式之前,和已在美国的俞敏洪通话,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史,我们感慨万分。老俞说得兴奋,情不自禁地说:小平,顺便带点新东方招生简章过来,在纽约地铁里发一发……浆糊就算了,这里有的是不干胶!
  在上市当日的庆功宴上,俞敏洪真诚地问美国金融界一位高级管理人士说:“为什么人们如此看好新东方、重视新东方,甚至把代表整个教育概念的‘EDU’符号给了我们?”
  那位高管稍稍沉吟了一下说:是的,能够得到EDU作为公司代码,确实很不寻常。整个纽交所两千七百家上市公司,有幸用产业名称作为代码的就两家,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代码叫DNA,一家就是你们EDU了!人们为什么如此看好新东方?八十年前,当GE上市时,它的总价值只有两千五百万美元,而今天,它的股价是四五千亿美元……所以,我们看重的是成长(growth),今日世界,成长最快的地方,显然在你们——新东方,以及整个中国!……
  十三年过去,新东方从一个小小补习班,走上了华尔街纽交所。(这页华章,也有我自己的精彩一笔。)作为新东方创业元老之一,我自己从来不敢忘记,新东方的成功,只不过是抓住了中国英语教学某些忽略的空间,而获得了迅猛的成长:中国正统英语教学机构不提供托福GRE等出国考试培训,才有了新东方早期的发展;中国英语教育听说表达应用能力的忽视,才造就了新东方抓住机会、异军突起的机会。
  为奋斗学子助推加油、为正规教育拾遗补缺、为中国人学英语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千家万户对教育的饥渴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是新东方成功的原因,也是新东方成功的结果。
  从少儿到白领,从中学生到博士,每天每日,新东方为青年的成长提供着卓有成效的英语培训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激励。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球化人才在成长,新东方因为他们的成长而成长。中国人才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新东方事业发展的空间因而也是无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的规律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R:


  我从高中的时候起,就喜欢自己搞程序、搞计算机软件。从那时起,当时我就觉得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如果出来找工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是最困难的。
  我现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公司,我们是从去年开始这项投资创业的。最让我中意的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氛围非常好,我感觉非常舒服。我并不在意是不是该去读一个MBA什么的,我觉得我也不需要认识柳传志,只要把我的产品做得足够好,让它为我赢得足够多的用户就可以了。徐小平:
  你现在走的是一条创业者的道路。从你开始选择退学,到你进入职场,一直到你现在的创业,可以说你是一个典型的因为市场意识而成功的范例。
  企业家的成长有企业家的规律,和雇员的规律完全不一样。从职场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你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你的公司做大以后,你需要融资、需要更大的市场,肯定会产生国际化的问题。但现在那些东西还不会列入你的考虑范围,你只要关心你的产品就行了。最现实地来说,你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倒是,在不能盈利之前,你们公司的资金能支撑多久?


  ※※※
  R的基本资料:
  2002年,考入某军事院校计算机通信专业。
  2005年,大三时退学。曾在搜狐等公司就职,从事技术支持的工作。
  2006年,和朋友一起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手机软件公司。


  R:
  我首先得说明,我觉得自己和您的观点不太一样。
  我本科时被一所军事院校录取的,学的是CS专业。那个环境是属于非常极端的计划体制。我觉得非常不适应。当时我专门花时间研究了军校退学标准,然后就去找个将军吵了一架,多科红灯高挂,最后终于从那个体制里出来了。在犹豫是否退学的那段时间,我看了您写的书,觉得您说得太好了。当时我曾经给您写过信,但没有收到您的回信。
  我从高中的时候起,就喜欢自己搞程序、搞计算机软件。从那时起,当时我就觉得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如果出来找工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是最困难的。我在大学里开始琢磨IT业动态,发现针对移动通讯设备的软件设计方向最具潜力。因为国内做这个东西的人非常少,而市场的需求却是格外的大。在军校阶段,我自以为在手机软件的专业技术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的高手了。当时我是常常跑军校外边的网吧,从互联网上down下各种英文资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自学手机软件研发。
  刚走上职场时,我一开始去的是一家国内的小公司,做的就是手机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那份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万,后来涨到一万五。也许是和军校里的环境对比太强烈,我觉得那里的管理非常地散漫。
  后来我又去好多大公司面试,诺基亚、搜狐都想要我,最后选择进了搜狐。在搜狐,我的月工资是4千美金不到一点。我负责做技术支持,主要的工作就是回答很多技术用户的提问。每解决一个问题收费200欧元,当然这个钱是被公司赚走的。在这种大公司里,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在军校里的那种感觉。很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都做不了,又被很多大人物控制。所以,我觉得很不舒服。同时,我也比较反感外企里的氛围。我的口语并不是很好,我现在的英文程度也就是可以让我收发一段Email的水平。
  我现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公司,我们是从去年开始这项投资创业的。当时我曾参加了一个国内顶级的设计大赛,我现在的主要合作伙伴就是在那次比赛时认识的。我在这个创业团队里处于老三的位置。
  我们的产品现在可以说刚刚进入重组的阶段,进展还算不错吧。最让我中意的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氛围非常好,我感觉非常舒服。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我的产品、我的技术,以及它们可以给我带来多少用户。我关心的是这个层面上的问题,但是我并不在意是不是该去读一个MBA什么的,我觉得我也不需要认识柳传志,只要把我的产品做得足够好,让它为我赢得足够多的用户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做的软件是关于手机视频的分享,产品的前景还不是非常地清晰,因为这一块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技术是有独创性的,我们的产品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也是很优秀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把产品推出去,整个产品的链条还没有串起来,还需要摸索一些东西。


  徐小平语录

  谁疯谁醒


  对于“学历唯上论”的批判,早已融汇在我过去十年写的七八本书、上百万字里了,我不能再说了,如果再说,大家就可能在疯人院看见我了……啊,大千世界,谁疯谁醒……
  一念之差与强心针
  有时候,人生转折就在一念之差,相信自己的人就能够实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就不能实现自己。只要你想。我对于许多同学的咨询,其实就是要给你在人生奋斗的低谷期打上一剂强心针。
  老鼠还是捕鼠器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私企、外企还是国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企。问题是:你的老鼠是什么?一个字:钱。如果你把所有心思和精力放在进入“外企”这个目标上,你很可能只是在追求一个光鲜亮丽的捕鼠器,却因此错过了千万“老鼠”。青年人在追求捕鼠器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抓到自己的老鼠,而不是捕鼠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小平:

  你现在走的是一条创业者的道路。你是一个创业者,一个有了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其实你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是不是和我的观点一致。
  很多人给我写信或者发Email咨询,每天都会收到几百封,说实话我实在不可能一一都回。许多人如果我不回答他,他就会骂我,然后还停在原地不动。我没有回过你的信,我也不知道我书里的哪一句话让你觉得说得很好,但你自己已经走出来了,你的人生已经完全改变了,我要祝贺你!
  你的成功来自于你的市场意识。从你开始选择退学,到你进入职场,一直到你现在的创业,可以说你是一个典型的因为市场意识而成功的范例。
  你觉得和我的观点不太一样,只是因为我说的很多东西是针对在职场中做雇员的人。而你现在是做老板,是一个企业家。企业家的成长有企业家的规律,和雇员的规律完全不一样。关于创业,关于如何做老板,我也是有一套理论的。
  从职场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你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如果你的公司做大以后,你需要融资、需要更大的市场,肯定会产生国际化的问题。但现在那些东西还不会列入你的考虑范围,你只要关心你的产品就行了。
  最现实地来说,你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倒是,在不能盈利之前,你们公司的资金能支撑多久?比如说两年左右。那好,这两年时间里,会发生很多事情。你无非是把这段时间拿出来投入进去,在最最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直到最后彻底崩溃了,也不要放弃。因为你们一帮聪明人在一起,应该不会做愚蠢的事情。退一步说,到时候真的失败了,你再去给人家打工,再去做技术支持回答问题,每个月拿4千美金,你依然是顶级的成功者。我相信你。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选择创业

  选择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选择。


  俞敏洪选择离开北大创建新东方,王强选择离开美国贝尔实验室回到新东方,包凡一选择离开加拿大通用汽车回到新东方,周成刚选择离开英国BBC广播公司回到新东方……这些都是我的几位同事的选择。
  我在加入新东方以前,也是世界500强——加拿大必胜客——的员工,尽管我的职务小了一点,送饼员。尽管我是世界一流送饼师,擅长开车与找路,而且也完全可能继续送下去送成必胜客的店长、经理甚至总裁,但我更擅长也更喜欢使用语言和思想,所以俞敏洪一来加拿大,我就决定——加入新东方。虽然1996年的新东方,远远不如必胜客那么有名有钱有香有至高至尊。
  人生苦短,真正的创业机会,也许就这么一两次,如果它来到你面前,请一定抓住它!而不要在多年以后感叹:曾经有一份难得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


  给学生创业者的投资原则建议

  1是否投资,不以这个项目是否激动人心为准,而以自己能够承载的损失后果为限。投资最好的结果,是一块钱变一万块,一万块变一个亿。投资最坏的结果,是一个亿变一万块,一万块变一身债。作为投资者,我们最好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最好的结果上,但必须考虑最坏的事情发生时你如何吃饭?假如一无所有时,你能够承担一切后果甚至都愿意卖身的话,那你就想怎么投就怎么投。你的饭碗你破釜,你的肉体你卖主!
  2是否投资,不以最终能否盈利为准,而以自己能够容忍的等待为限。投资需要期限,那种等着投资回款买米下锅的人,千万不要投资。那种需要大投入、回报也许会很大但周期很长的投资,最容易出现了团队不团、核心离心、资金不资、创业无业等经典公司危机以及同时并发的人生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小店也是崇高的事业
《职场新物种》新世界出版社作者:徐小平



  T:

  我觉得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重心。或者说,我有一种强烈的人生分裂的感觉。第一,我现在的身份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第二,开服装店是我的一个兴趣。第三,但我真正最喜欢做的事,其实是拍电影。
  徐小平:
  你说你开了三家小服装店,这已经很不得了!在我看来,能开好一家小店的是小老板,大老板就开两家,更大的老板开三家。如果我是你,现在我就退学来做这项经营。或者跟学校签一个合同,停学一年来干。
  你做服装店,和你想搞电影一样,都是崇高、伟大、辉煌的事业。你不要把它当成一盒盒饭吃了就扔,你要把它当做一个厨房,一辈子靠它吃饭。
  你要想到另外一点,电影里的人都是要穿衣服的。比如像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无数的电影都让他们来设计、提供服装。你以后做好了,也可以效仿这条道路,这不是很自然地和电影产生关系了吗?


  ※※※
  T的基本资料:
  2005年,考入某大学英语专业读研究生。
  2006年,边读书边创业,现经营三家女装小店。


  T:

  我的问题是,我觉得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重心。或者说,我有一种强烈的人生分裂的感觉。

  第一,我现在的身份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第二,开服装店是我的一个兴趣。首先它能挣钱,收入比我现在去找一份工作肯定要好很多。其次经营这样的小店,做起来也蛮让人愉快的。和我的一些同学相比,我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单就我开的这三家小店而言,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尽快的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第三,但我真正最喜欢做的事,其实是拍电影。我自己之前也有拍过纪录片,得过很小的一个奖。像洪晃老师、张丹丹老师她们都看过我的片子,也给了我一些鼓励。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要想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开心,每天早上起来,你要问自己是不是期待这一天的生活。如果没有这种激情,那要么是你的情绪有问题,需要调整,要么就是这份工作、这种生活真的不适合你。但我真的相当迷茫。要说我不喜欢赚钱吧,也不是。开服装店也挺让我有激情和享受的感觉。但拍电影的理想又是心底难以割舍的东西。
  有的人认为工作就是生活,而有的人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生活。可是,在选择自己的事业的时候,究竟要把自己的兴趣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兴趣是不是可以成为生活的全部?
  可以这么说,我的分裂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分裂,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徐小平语录

  幸福与行业的关系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奋斗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好学、他们都敬业、他们都热爱自己的行业、他们都在别人看来特别简单、没什么意思的行业里面因为敬业和重复,而做出最惊天动地的事业。

  重复就是天才
  一个人确认了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认真投入做下去。重复做一件事情的人,就是这个事情的天才。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而徐小平说,重复创造了成功的人!重复做汉堡,就是麦当劳。重复煮咖啡,就是星巴克。重复做好事,就是活雷锋。而重复做咨询,则是徐小平。
  徐小平:
  我知道你现在所谓分裂的原因。你是英语系的研究生,按照以前就业的传统就是去新华社、美联社、《人民日报》。但你实际上也想做服装店,也想把它们继续开下去。
  前段时间,一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女生写信给我说,她的同学毕业以后都是去做投行,去读金融,但是她就喜欢开一个咖啡店。我就回信说:热烈祝贺你,你要开咖啡馆我第一个来喝!为什么呢?因为正是有许多她这样的人,才构成了上海绚丽多姿的生活。
  你说你开了三家小服装店,这已经很不得了!在我看来,能开好一家小店的是小老板,大老板就开两家,更大的老板开三家。你的级别已经非常高了。事实上我还真认识一个大投资银行的高管,她也开服装店,她已经开了两家。因为她喜欢这个,就跟她姐姐一起兼职做老板。她两家店都开在国贸里,一天的流水就有4万美金。所以你走的这一条路,其实是一条无比精彩的路。你的目标就是把它搞好搞大,下一步先争取从三家做到四家,然后再慢慢扩展成真正的你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是你,现在我就退学来做这项经营。或者跟学校签一个合同,停学一年来干。如果正常经营,你现在一个店一年怎么也可以挣个20万吧。干一年以后,假设亏掉20万,正好再回去读书,你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假如挣到20万,那明年就有40万了。拜托,你这样马上就是企业家了。
  至于你说到原始积累,那是完不成的问题。你觉得多少算完成原始积累,是100万人民币,还是100万美金,或者100万英镑?这样想是不行的,还是一种传统思维在作祟。
  我觉得你实际上没有问题。只不过你现在做服装的意志不坚定,是不是觉得缺少浪漫感?
  你说你现在经营这三家小店觉得很愉快,那就一定要继续做下去。又挣钱又快乐,世界上这么好的事哪有多少?!至于你想要搞电影,我不好意思地告诉你,其实我也想拍电影。但电影是一个特别耗钱的东西。如果你执着地想做,可以首先去结交这方面的朋友,慢慢地来。
  最重要的是,你要问一下自己,在北京你想靠什么安身立命?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答案就是挣钱。你想靠什么挣钱?现在做服装是最挣钱的,那你就把这个做好。年轻人都有这样的问题,金钱意识不够强大。既然你已经赚钱了,而且还会继续赚下去,那么你拿出五年时间来,能够做到一年收入几百万人民币,稳定的几百万人民币,那你就是自由人了。当你挣到够多的钱的时候,比如你一年可以挣到300万,那么你拿出100万来投资电影,拍一个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你的电影梦也可以渐渐变成现实。
  关键还在于你要把服装当做一个理想、一个事业去做。你做服装店,和你想搞电影一样,都是崇高、伟大、辉煌的事业。你不要把它当成一盒盒饭吃了就扔,你要把它当做一个厨房,一辈子靠它吃饭。所以要把它做好做大。
  另外,投资电影这个东西无论如何都是太耗钱了。但你要想到另外一点,电影里的人都是要穿衣服的。比如像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无数的电影都让他们来设计、提供服装。你以后做好了,也可以效仿这条道路,当然你不一定要提供你自己的品牌。这不是很自然地和电影产生关系了吗?你可以先从小成本电影做起,比如专门为投资额100万左右的小制作电影提供服装。在这方面也多花点心思吧!
  你的困惑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个职业定位的问题。急剧变化的中国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已经并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身处其中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青年,既拥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机会,却面临那么多进退两难的选择;既享受那么多经济繁荣的实惠,又遭受那么强心理失衡的痛苦。
  有人把兴趣爱好当作才能,贸然辞去自己最擅长领域的工作随意改行。有人把劳动就业当旅游娱乐,认为自己对这份工作不喜欢无激情,于是就可以爱干不干、能少干不多干、能偷懒不勤劳、能恶心不爽快,结果几年下来走到人生十字路口,发现别人都已经突破了职业的终点而自己还停留在起跑线上。更多人则面对职场的各种诱惑完全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也可以说是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人生最高追求和终极理想:从政?从商?搞学术?搞实用?求名还是求利?短跑还是长跑?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

  而正确的职业定位,是基于自己对于生活的最根本追求,分析自己对所做事业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职业目标。正确的职业定位,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稳固的根基,是我们生活滋润的水源,是我们实现自我的前提,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坐标。它的意义之重大,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对于今日的中国社会来说,职业定位和职业指导,同样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平以及个人欢乐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和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海归变海待等这些社会问题,假如不是同等重要的话,那就是比他们更加严峻。因为,假如后者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后果的话,前者则是这些后果的原因。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教育系统内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备,才导致了很多本来方向感很好而且既有就业技能又有兴趣和激情的人,却在职业就业市场上找南撞北,处处碰壁,走投无路。
  我承认我写过的许多文字实际上是一些非常浅显落俗的实用性指导,我也承认我的咨询虽然应该但至今依然停留在一般性思辨的层面而没有进入科学分析的高度——但我保证我理解那些我咨询过并与他们一起痛苦过他们的痛苦欢乐过他们的欢乐的无数学生们,我知道他们的无数人生失败和挫折其实往往源自于他们不知道自己那个在职场上的“自我”是谁?哪种职业更符合他或她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


  没有文化,就唱不好歌,这是中国最大的谎言。唱歌本身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把歌唱好,就是最伟大的文化之一。文化有文史哲文化,文化有数理化文化,文化也有音体美文化。我们社会鄙视“高考”之外的文化,已经病入膏肓,成为民众的潜意识。
  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因为我知道一个最实在的道理:“发展是硬道理”——黄雅莉不上大学,就已经获得这么大的名声和财富(估计是有的吧?),继续发展下去就可以了,上什么狗屁大学?
  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因为我还知道一个最时尚的道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和娱乐,既要朗朗,也要黄黄(雅莉)。如果东北地区只有天鹅湖而没有二人转,那里人民生活一定会变得痛苦不堪。社会怎么和谐?黄雅莉已经成为大众娱乐事业的一个音符,为什么硬要把她从我们的MP3中删除?黄雅莉已经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一碗新炊,大米小米,高粱黄粱,只要解饱,就是口粮;黄雅莉已经在这个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和巨大市场需求的事业里面获得了亿万少女和父母渴望的成功,你还左顾右盼高什么考!
  我支持黄雅莉放弃高考,因为我更知道一个最古老的道理:“万般皆下品,惟有‘成功’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高考’。”(状元也)唱歌、演艺、娱乐事业,自诗经、论语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就是一种伟大的职业,孔子听了韶乐还三月不知肉味呢,凭什么说已经登上音乐事业第一高峰的黄雅莉不参加高考就不成功?请看杜甫诗中写到的歌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勉强也可以算是当年的“超男”,但肯定也是和黄雅莉一样,是一个放弃了高考(科举)的先辈同行。杜甫仰慕他一辈子,多年之后见到他,没有拿出诗人和知识分子的架子对他劝学,给他励志,反而满怀真情,写出这首怀念往事、颂扬艺术的千古绝句!耶,黄雅莉,千百年前你的先辈前贤,已经证明了你放弃高考的决定是正确的了!
  超女的成功,打破了既得利益集团对人民表达心灵之声的垄断。而黄雅莉的放弃高考,则是一个弱小女孩对千百年来小民百姓通过科举、高考、官本位、学本位来登高爬升、进身进阶之道又一次彻底的颠覆和无情的嘲讽!难怪很多人会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呢!
  所以,毫无疑问,黄雅莉放弃高考,即使不是社会进步的分水岭,至少也是青年发展一个里程碑,她向整个陈腐中国宣告了一个简单的真理:除了高考,青年人原来还有获得成功幸福财富荣誉的其他途径啊!


  永恒的咨询


  在我的咨询生涯里,我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旦我的咨询对象解决了目前的人生困境,他们的前途进入一个新的档次,我就不能再和他们交往。因为人的一生总有无数的问题:无数的痛苦要回避、无数的幸福要追求、无数的陷阱要绕过、无数的毛病要克服。而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无法停止的咨询、调整和提升的过程。我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得到我咨询过的学生们,是否真的得到他们人生应该得到的幸福?我知道有亿万富翁想吞金自杀的,我也见过赤膊的农夫快乐得要死的。所以,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感觉到幸福。
  后记: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后记: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不久前,我和一群大学生见面,这些大学生,互相之间沟通交流成为一群朋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于学业、就业、职业、事业并不迷茫,甚至有不少经验要贡献给大家,所以,在一位朋友的撺掇下,他们走到了新东方,和我对话,并拉来一名出版社编辑,企图出版一本能够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新书。
  这就是这本《职场新物种》最初的来历。
  这些青年人很优秀,但我没想到那么优秀。其中一段对话,真的使我陷入了一句成语的圈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一个貌不惊人甚至有点唬人的女生,在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与优秀,本科刚毕业就被一家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录用,月薪一万人民币起。
  (该女生毕业于北京一所财经类大学,她的优秀在于大学期间积极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和国际组织的活动,以此完成了初期的国际化)
  月薪一万人民币起?我正在惊叹中,却听到旁边一个男生说:“嗯?一万一个月,××公司月薪怎么这么高?”
  这是我最初以为我的耳朵听到的声音,估计这也是大多数读者觉得顺理成章的文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位男生和我一样,不敢相信本科毕业就能拿到一万人民币——记住,这是月薪。但实际上我听错了,那位男生怀疑的,并不是太高,而是觉得太低。我终于听清了,他(在一家著名外资银行的投行部门)实际的问话是:“××公司的月薪怎么这么低?”
  那个女生点点头,遗憾地表示就这么低,但从她自信的表情看,她对未来达到百万年薪,好像一点也不怀疑!
  阅人无数的我老人家,就这样在一边听得口瞪目呆,实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今日中国职业市场现状。当《新京报》说几千大学生争抢洗浴中心捏脚搓背的工作时,我却看见了一批批大学生在挑选月薪一万甚至更高的工作。高薪职位,已经成为许多优秀大学生自豪的选择,成为祖国吸引最优秀人才的强力地磁,也成为今日中国人才发展不均衡、个人价值实现“不平等”的一个无奈而迷人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大学生、大学生,如果算上研究生,中国大学同时在校有几千万大学生。无数大学生,都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本人,在三年前和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中心、团中央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巡回全国演讲“职业中心论”的时候,好像听众还给过不少热烈掌声,但近来,我越来越发现,大学生对于学习目的、人生目标、职业意识、基于现实价值的理想主义,是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而我讲的那些两三年前还有点石破天惊的观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语惊无人了!

  这是好事情。这是中国教育转型的成功,这是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像我这样的草根阶级共同努力呐喊推进的结果,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教育思维到市场经济人才观念最深刻而伟大的转变——虽然要让这个转变惠及每个青年学子,照亮每个被就业遗忘的角落,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在叹息找工作难吗?想想那些找到工作的人是如何找到工作的。
  还在痛苦自己的工资低吗?看看那些工资高的人为什么得到了令你羡慕的高工资。
  工资也许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全部标准,但肯定是公司衡量雇员的主要准绳。
  ……
  我想从就业难的大学生居然有月薪一万还觉低这个细节,告诉大家: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说难也难,不难也难——大学生就业,说不难也不难,难也不难。说大学生就业难如同说男人女人找对象难一样,是一个非常伪的伪命题——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话题。
  ……
  无独有偶,2006年时,新东方职业教育中心也传出过“大学毕业年薪三十万”的喜讯,而且是到日本跨国就业。初听这个新闻,我以为是三十万日元,但核对之后才知道是长得美丽的人民币!有道是:人人都说就业难,有人年薪三十万!对于刚刚离开校园、二十出头的大学生而言,年薪三十万人民币在今日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成功,不能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跨国就业,并不是真正的新闻。真正的新闻,在于年薪三十万人民币这个数字,是会引起最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同样艳羡的高收入。从这个意义上,新东方职业教育的成果,已经是国际最领先水平。
  跨国就业,也不是三百六十万中国应届大学生主要出路,日本、欧美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中国大学生真正的就业出路,铺设在这个激动人心故事背后的传统而新颖、深刻而简单的培训思想中。
  这个传统而新颖、深刻而简单的培训思想、教育观念,就是教育以就业为中心,培训与实际需求相关联,紧紧追踪国际人才需求动向,为中国和世界提供经济发展最需要的热门人才。

  说它传统,因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探索出来的完美经验;说它新颖,因为这是中国教育系统依然在挣扎着理解的一个基本理论;说它深刻,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思想,其实蕴含着对人的需求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对环球化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挑战的应答;说它简单,因为它的始发站和终极点简直不需要思考——教育不为人的需求服务,它为什么动物服务?
  ……
  前不久和两个年轻的公司老板吃饭。他们三十岁左右,都已经是自己领域的顶级人才。两个人喜形于色地告诉我,找到了一个优秀人才担任公司高管,说:“现在搞公司,老板最难的就是寻找人才!”
  这不仅是一个悖论,而且是一个谬论——人人都说工难找,家家都叹难找工。中国职业市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是:中国教育培养人才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中国教育发展滞后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在观念与技能上,有点与这个伟大时代脱节。
  对于这个现象,我基本上感到快乐!因为它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多么快,另一方面说明,中国青年人通过自己努力,使自己适应市场需求的空间有多么大。同时,也使得先知先觉的我,有了给青年人做咨询的资格——至于中国教育,事实上也在种种压力下,迅速向市场需求靠拢。
  人们说我“人生设计”有方,其实我自己很心虚,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我只是将人才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这个普通常识,拿到了我的教育咨询中来,居然在至今不充分重视市场需求的中国教育者中间,显得有点“思想”,实在名不副实。我的文字,除了幽默感是我极端自豪的亮点,但所谓观点,只是一些common sense而已啊……
  世无真知,遂有小平嘶吼!
  ……
  “月薪一万人民币?怎么这么少!”
  “大学生求职,洗脚捏背也肯干!”
  这是同一个时代的声音。这真是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时代,也是那个最坏的时代——就看你是最优质的人才,还是最低质的人才了!

  让我再重复一次我的那句名言:是海归是土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中华鳖精——真才实学!

  无论你出身名校,还是就读普通大学,无论你的学历是博士还是大专,无论你是在国外完成了学业,还是在国内接受的教育,都要记住这个真理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jpg



问题1 请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孙宗虎



  如果你……
  正在求职路上苦苦寻觅,接到了用人单位抛来的青涩的橄榄枝,接下来,你就应该做一番面试准备了,在面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以自我介绍作为面试的第一道测试题。
  你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谈谈你自己吧!
  请用3分钟时间介绍一下自己。
  你在大学里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你有什么业余爱好?通常从事什么样的休闲活动?
  请谈谈你参加社团活动的收获?
  你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报纸?
  谈谈对你影响较大的一部电影。
  你晚上8点钟之后干什么?(看看电视、聊聊天……)
  谈谈你的家庭情况?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配偶在哪里工作?
  你最崇拜谁?你最欣赏的人是谁?
  你的朋友怎样评价你?
  你的上司怎样评价你?
  你的同事怎样评价你?


  一、问题解析
  1. 面试官考你啥
  面试官希望听到的内容有哪些?
  简明扼要的介绍
  所取得的关键成就
  胜任所应聘职位的关键能力
  求职者如何看待自己应聘的职位

  2. 求职者这样答
  我今年刚从××大学毕业,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我的基本情况简历上都介绍得比较详细了,在这里我想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大学期间,我合理地利用寒暑假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几种不同的行业,也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与陌生人在一起时,我很容易就能打破僵局,找出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二是我的英语口语不错,曾利用业余时间在旅行社做过兼职导游。工作和学习二者兼顾的经历使我掌握了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三是我的文笔也不错,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5篇文章,若您有兴趣,可以过目。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我喜欢这份工作,在工作经验上,我可能会稍有欠缺,但我很勤奋,我自信,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胜任工作。
  我毕业以后,就职于××公司,由于所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我本人对销售行业感兴趣,这正是我到这里应聘的原因。
  销售工作要求人们有较强的交流能力,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我总是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和谐相处,这不仅是因为我很健谈,同时更因为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
  在××公司的三年间,我曾担任产品销售部高级职员,为公司实现了××××万元的销售业绩,因此被提升为销售部主管,负责带领销售团队推广公司的产品,年底时超额10%完成销售任务。
  除正式业务范围外,我与各地区客户来往较多,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希望有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能力,从事更大范围的工作,这是我急于离开现职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3. 面试官这样评

  自我介绍,犹如“商品广告”,求职者要在有限的几分钟内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将自己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一般来说,主考官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得到关于求职者的工作、技能、教育等经历的概况。所以回答此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所提供的信息与应聘的职位要有一定的关联度,切中要点。另外,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对于工作经验欠缺的应届毕业生,重点可以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及从中得到的收获,这些收获与应聘职位的关系,另外还应表达你对应聘职位的认识了解,说明你选择这个单位或职务的强烈愿望。
  对于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要有选择地说出自己在某一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向面试官传递出我能胜任这个岗位的信息。



  二、问题引申

  1. 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的家教状况
  家庭或家庭成员对求职者的影响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这个问题对于了解求职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用人单位提出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求职者在回答时,最好能够表明自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能够说明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
  求职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把握好如下6个方面:(1)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2)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3)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4)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5)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6)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2. 最近阅读的书籍、报纸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平时是否有阅读习惯
  阅读内容与应聘职位的相关性
  所阅读的书籍对求职者的影响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具有强烈学习精神和主动求知欲望的求职者一般情况下都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除了了解求职者的阅读偏好和是否有学习能力外,面试官可能会更关注求职者从中得到的收获。
  求职者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如果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最好回答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或杂志,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要尽量展现出自身对本行业的专业程度。
  若求职者列举的书籍、杂志是与所应聘职位不太相关的,则要尽量从自身能力提升的角度回答(如阅读《幽默与口才》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等等),力避无目标的读书。

  3. 你有什么爱好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了解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通过兴趣爱好反映求职者与工作的切合度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一个人的业余爱好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心态等。因而,求职者在回答时,应尽量避免回答“没有爱好”。
  回答要暗示出一些积极的因素,例如随和的个性、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还须注意将你的个性特质与应聘职位所需具备的特质结合起来。
  例如应聘团队协调性较高的工作时,可以回答“喜好篮球或足球等运动”;应聘销售类工作时,可以回答“登山或其他户外运动”。

  4. 简要谈谈你的优缺点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是否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求职者的价值观及对自身价值的看法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优点或缺点对工作业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个求职者应该珍惜每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尽量避免回答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优点或缺点,也不要回答一些比较容易当成“优点”的缺点,例如有些人喜欢回答“我的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并且办事认真,但是缺点是有时太过认真”,这类所谓的“缺点”,地球人都知道是另一种说法的“优点”,又何必对考官说。
  针对此类问题可以考虑这样回答:长期以来,我相信我最大的优点是自身具有的组织能力,总是可以将复杂的工作整理出头绪,这可能与我在校期间长期担任班长的职务有关。我最大的弱点是,对那些没有秩序感的人,有时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我相信我的组织才能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目标。

  5. 你的领导如何评价你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否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求职者是否具备职位所需的品质或技能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一个满意的答案需要涉及应聘职位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和品质。如果一份工作需要你与同事合作完成,而你的领导对你的评价是“合作能力差”,这显然是对应聘不利的。其实,这类问题还可以假定为“你的领导认为你具有哪些优点”,除非面试官特别说明,否则没有必要提自身的缺点。
  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有相应的事例做支撑,这样才能让面试官感觉真实;二是要与简历相一致,如果对面试官“撒谎”,是很容易从简历上看出破绽的。例如应聘销售经理的人可以这样回答:“很高兴我的领导说我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望成为地区销售经理;我成功地重建了与经销商的友好关系,并与他们达成了新的供货协议;在两年的时间内,平均每年都取得了两位数以上的销售增长速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2 谈谈你的学习和培训经历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孙宗虎


  无论你……
  是一名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士,学习与培训作为个人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永远都是面试官关注的焦点,所以,这类问题一定会出现在面试过程中。

  你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能解释一下你在学校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吗?

  你认为你的成绩与工作能力有关系吗?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
  在大学里,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在大学里,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你学过的科目与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在过去的培训或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打算继续学习深造吗?
  你是否有攻读研究生的计划?
  如果重新开始读大学,你会怎样做?
  你最近是否参与过课程训练?谈谈课程的内容。个人自费的还是公司资助的?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哪一本?
  你现在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是哪一项?


  一、问题解析


  1. 面试官考你啥

  面试官希望听到的内容有哪些?
  简要的学习与培训经历
  学习成就或学习心得
  参加过的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培训
  学习和培训经历能够支持所应聘的职位

  2. 求职者这样答
  我是今年毕业的一名应届大学生,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我对质量管理方面知识的偏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与质量管理相关的专业书籍,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写了三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论文,并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简历后附复印件);另外我了解到贵公司正准备实施ISO9000体系的认证工作,而我曾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全国内审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得了内审员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我能加入贵公司,就省去了一个内审员培训的名额。
  我深知自己的专业与所应聘的职位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三年前,从我从事会计工作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学习计划。三年来,我从最基础的会计知识学起,广泛涉猎会计学、财务管理书籍,去年取得了会计资格证书,今年已经报名参加了中级会计师的培训,而上一个工作岗位又为我提供了实战的平台,使我自身的实操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来面试之前,通过我对贵公司的了解,要胜任这项工作,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

  3. 面试官这样评
  面试官希望通过求职者的阐述,对求职者学习、培训的现状有所了解,求职者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在叙述中尽量显示你的教育背景有别于他人的特点,即使是学习同样的内容,也要在学习的结果或学习心得上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二是要通过你的回答让主考官明白,你的教育背景能够支持和满足你所应聘的工作要求;三是对学业成就和学习心得讲述时,要避免作平铺直叙的、毫无个性的“流水账”式的叙述。
  求职者在描述学习和培训经历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回答示范一,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理论学习,所以,对于自学课程,不可能通过考试成绩反映时,寻找另一种成绩单(如发表的论文)也是有效的,而参加的内审员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未来培训费用的支出,这就非常有利于企业做出录用决定;回答示范二,通过强调业余时间的学习与培训经历,向面试官传达了自身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计划能力等,有利于减少因专业不对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问题引申

  1.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和学校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思考问题的角度
  求职者的个性及其偏好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面试官对于求职者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最关注的,本题考核的是求职者做出选择的原因,求职者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展示自己的求学经历或某一方面能力。一般情况下,求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几个原因,但有以下几个原因最好不要提及,例如家人或朋友提议的;自己是被调剂的等等,求职者尽量要体现自己的独立决断能力。求职者可选择的原因包括学校声望、教师资力、课程设置等等。

  2. 在大学里,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的逻辑分析能力
  求职者的个人素质与职位的吻合程度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求职者应能够利用这个题目向面试官传递三个主要信息,一是自身的求知欲;二是自己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三是这门课程与应聘的职位存在一定的关系。
  求职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除了回答哪门课程外,还应回答“为什么喜欢这门课?”,这也是面试官的考察重点。面试官想从求职者的回答中考察其个性和素质,以及该素质与职位的吻合程度,无论求职者回答的是哪门课都要列举出三条左右让人信服的理由,而且课程内容最好与工作有关。例如你应聘的是销售类岗位,在你谈论最喜欢的课程时,应尽量回答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课程,例如商务谈判、营销学等等。

  3. 在大学里,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判断求职者的求职动机
  求职者是否对任何工作都充满兴趣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这是面试官为求职者设下的一个陷阱。如果求职者直接回答“体育”、“数学”等具体课程,而且还说明了理由,会让面试官感觉求职者是凭兴趣在学习,进而联系到求职者是否会凭兴趣应聘工作。
  求职者可以试着这样回答:“我确实对个别科目不是很感兴趣(比如数学),但正因为这样,我平时用比较多的时间去学这门课程,这样,渐渐地,不感兴趣的课程也开始有了兴趣,从而保证了各门课程成绩的平衡。”求职者这样回答可以暗示面试官,即使将来有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也会非常努力地去工作。


  4. 你学过的科目与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对应聘职位的了解程度
  求职者所学知识与应聘职位的切合度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求职者在回答时,一要选择几门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二要将这几门课程与应聘职位的关系阐述清楚。求职者在介绍自己专业成绩的同时,需要说明到单位后可以利用学过的哪些知识来为单位服务,并且要承认自己存在实践经验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在工作中锻炼等。


  5. 你打算继续学习或深造吗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的进取精神
  求职者如何处理深造与工作的关系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两难的问题,如果回答不想继续学习或深造,会给人一种缺乏雄心的感觉;如果回答想继续深造,那肯定又面临处理将来工作的问题。
  求职者可以尝试这样回答:“我不会为了深造而去深造,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继续深造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的话,我会考虑在企业许可的时间内继续学习或深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3 谈一下你的工作经历和相关经验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孙宗虎


  如果你……
  曾经有过一段实习或工作经历,那么,面试官一定会就此展开,向你发问,并希望通过你对过去工作经历的描述,判断你的能力、知识以及对应聘职位的适应程度。
  你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谈谈你第一次失败的经历。
  谈谈你最难忘的一段工作经历。
  你的简历表中有一段时间是空白,对此你做何解释?
  讲述一个你没有发挥自身能力的事例。
  你怎样评价你实习的公司?
  什么业余活动(生活习惯)有助于你将工作做得更好?
  在你之前的工作经验中,哪一项是值得继续延用至今的?
  哪些早期经历导致你从事现在这个职业?
  在工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的工作资历对我们这个职位来说似乎太高了,我们认为你可能不愿意自己被大材小用,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问题解析
  1. 面试官考你啥
  面试官希望听到的内容有哪些?
  所取得的主要业绩
  这些成就说明的关键能力
  求职者对应聘职位的兴趣
  求职者如何看待自己应聘的职位

  2. 求职者这样答
  我在大二暑假时,在一家代理中国联通无线公话业务的公司实习,从事业务推广。由于这项业务与普通电信业务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长途电话比较便宜,我当时和我的同伴分析:长途电话最多的地方,一是火车站,二是外来人口较多的区域。而火车站由于关注的人较多,竞争也最为激烈,很可能已经没有空白市场了,而外来人口最多的地方,当数建筑工地附近,于是我们赶到城市建筑施工较多的区域现场调查,发现一条街道竟有几十家公用电话亭,结果我们的业务推广工作大获成功。
  我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到今天已经有五年多了。在这五年中,我只信奉一句话:“销售的成败,取决于你对细节的掌控和理解,尤其是一些较大项目的销售,往往被一些微小的细节所左右。”我自己通过不断的工作磨砺也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做事情的目的性更强了,比如现在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问自己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二是社交时,比以前更从容了,无论什么场合,商务谈判也好,各类宴会也罢,现在都能够从容应对。自己也越来越喜欢销售这个职业了。

  3. 面试官这样评
  对于求职者来说,工作经历或实习经历都是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任职资格。在面试官看来,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个人条件。
  如果求职者是应届毕业生,那么一定要通过你叙述的实习经历来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应聘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如回答示范一就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独特的眼光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给面试官一种“善于分析问题”的印象,这样如果应聘的是管理类或是策划类工作就比较具有优势。
  如果求职者是一位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那么在回答面试官问题时,一定要注重你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既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那么就要有所总结,有一些见解,再谈具体工作实施过程意义就不大了。回答示范二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没有罗列工作事项,而大谈工作心得和体会。其实如果回答示范二能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取得过的工作成绩来谈,可能会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问题引申


  1. 你的简历表中有一段时间是空白,对此你做何解释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是否存在真正的“职业空白期”
  求职者的工作稳定性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职业空白期被许多HR们认为是“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一段经历。因而,在面试前必须仔细考虑以下在职和不在职期间的活动,那样就会对此问题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在回答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诚恳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不要撒谎;二是要让这段空白期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如求职者利用这段空白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思考等等。

  2. 谈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对于失败的认识
  求职者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人人都经历过失败,说自己从没失败过,是不可信的。所以求职者一定不能说自己没有失败经历,也不能说严重影响应聘职位的失败经历。在谈失败的经历时,需要把握的有两点:一是求职者将什么事情看成失败;二是求职者是如何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例如,求职者回答的是考试没考好,那就应强调考试之后自己如何调整学习方法,通过何种手段使自己成绩获得提升。

  3. 什么业余活动(生活习惯)有助于你将工作做得更好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发泄感情并从中放松的方法
  求职者的业余活动对应聘职位的影响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几乎任何业余爱好或者业余活动都有助于求职者更有效率地工作,如果能直接把业余活动与工作表现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假如求职者从事的是销售工作,可以回答喜欢郊游、爬山等,而且要强调自己喜欢攀登高峰的感觉,因为这类活动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一山还有一山高。”

  4. 讲述一个你没有发挥自身能力的事例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对自身不足的认识
  求职者总结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会根据求职者叙述的事例来判断求职者是否适合应聘的岗位。求职者作答时,应列举有能力但没有发挥好的事例,而不是没有能力的事例。求职者可以强调因“准备不足”、“某些客观条件”等影响发挥的事例。求职者可以试着这样回答:我刚参加工作时,第一次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我只注意报告的内容,而没有料到总经理会问一些别的问题,当时感觉特别难堪,但也就是从这次事件开始,我无论向领导汇报工作还是向客户介绍产品都十分注意事前准备,每次都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5. 你如何评价你工作过的公司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是否具有感恩的心态
  求职者的职业道德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当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问求职者这个问题时,有些求职者就不假思索地说了前任公司的很多坏话,结果可想而知,这种人是不会被录取的。因为这种人到了下一个公司还会有同样的心态出现。求职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例如求职者可以这样回答,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离开了原来工作过的企业,但我心里仍然感激它,因为那里是我工作开始的地方,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通过在那里的几年工作,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4 说一说你认为理想的工作是什么

《30类面试题经典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孙宗虎


  如果你……
  所推崇的职业价值观与企业的要求不一致,就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与企业其他成员形成合力,所以,面试官总是想了解一下求职者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你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
  你想在这个职位上学到什么。
  你在过去是怎样承担责任的?
  谈谈你对某一竞争对手的看法。
  你怎样看待要向比你年轻的人汇报工作?
  你如何看待加班?
  你为什么频繁地更换工作?
  请告诉我,你为什么没有在原来的职位上得到提升?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你是如何定义失败的?
  你找工作时,最重视哪个方面?
  工作中,你看到别人违反制度会怎么做?
  在高薪、表彰和晋升之间,你认为哪个更有价值?
  除本公司外,你还应聘了哪家公司?


  一、问题解析


  1. 面试官考你啥
  面试官希望听到的内容有哪些?
  求职者评价最理想工作的标准
  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
  求职者职业价值观与应聘职位的切合度
  2. 求职者这样答
  我理想中的工作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我能做自己想做、有兴趣而且也有能力完成的工作,这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其次就是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但是能做自己想做、有兴趣的工作,这样我会很高兴地去学习提高,而且提高也会很快,当然相应的收获也会更多。再次是虽然自己不太感兴趣,但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比较轻松胜任地工作,这样容易出成绩。比如我今天应聘的岗位,无论是专业还是兴趣都符合我心目中理想工作的第一层次。
  我认为理想的工作需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这项工作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使自己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有机会得到客户的认可或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认可;二是工作的环境是和谐的,同事之间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工作氛围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三是随着工作业绩的提升,应该有令人满意的经济回报,当然也包括一些休假等等。
  3. 面试官这样评
  这是一类假设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理解为“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获得成功?”,如果求职者所描述的理想工作与某个空缺岗位的情况不符,面试官就会认为这位求职者将不会喜欢这个工作,未来的业绩也不会好。
  示范一的回答,实质上是在迂回阐述自己对理想工作的认识,并没有回答理想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在对目标应聘企业或职位不是特别清楚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者干脆回答:“本来就没有最理想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其价值,就看我们抱着何种态度”;如果求职者应聘的是一个需要彰显个人能力的岗位(如销售等),冠冕堂皇地提出自己理想的工作也是可以的(诸如具有挑战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等等),这些都是考官希望听到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4 06:00 , Processed in 0.0454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