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1|回复: 16

秋天的故事---黎巴嫩,叙利亚小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p123321 于 2009-6-1 19:56 编辑

<转帖>
秋天的故事---黎巴嫩,叙利亚小记

Trees are poems that the earth writes upon the sky.
We fell them down and turn them into paper that we may record our emptiness.
                                          
                                                          ------ Khalil Gibran

这两句诗节选自纪伯伦1926年出版的诗集Sand&Form, 一直很喜欢其中的意境, 就好像黎巴嫩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一样,没有外扬的名声,却含着淡淡的让人回味良久的韵味。

无标题.jpg

初秋10月,在黎巴嫩和叙利亚呆了整整12天,时间不长,记忆颇多。趁还没有忘却前,把它们记录下来,好的,坏的,喜的,愁的,苦的,乐的......交织成一个属于我的秋天的故事。

因为还想去伊朗,所以便不能沿着摩西的道路去到那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以色列。 可是埃及是万万再也呆不了第19天了,要疯掉。去哪一个中东国家的选择因为政治变得简单起来。然而,手里拿着中国护照,事情怎么也不会太容易,因为签证问题。

黎巴嫩和叙利亚在中国只有大使馆,而且不接受个人旅游签证。商务签证是有的,但是要商会认证,邀请函公证,在职证明等一系列繁复的手续, 于是放弃国内申请,打算直接国外申请。黎巴嫩对中国护照持有者机场入境的话提供免费一个月的旅游签证,并且可以延签。 叙利亚规定所有的人进入其国家之前必须已经有签证除非那个国家没有叙利亚的外交机构,于是乎,从黎巴嫩陆路入境叙利亚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在边境拿,因为在今年他们刚建立大使级邦交关系之前,叙利亚一直当黎巴嫩是自己的附属国,在其境内没有任何外事机构。

我们的路线就是开罗飞贝鲁特,然后去叙利亚,因为回国的机票是开罗走的,买的是开罗至贝鲁特的双程机票。

故事背景交待结束,以下开始正式讲故事了。

从开罗到贝鲁特航线有两个选择,埃及航空和中东航空。基本上都是每天一班,价格上埃及航空的略便宜一点。埃及航空从开罗到贝鲁特的机票不紧张,基本上每天价格相同为1509EGP时间为17:30---19:50/09:00---11:20飞行时间1小时20分钟, 还有一个航班的时间更好是早上9点起飞。中东航空的是12:20---14:35。相对来说,埃及航空的时间稍好一点。

第一次去开罗博物馆那里的正宗埃及航空买票的时候,碰到一个戴眼镜的男子,买票先问我们看护照,前翻后翻说我们没有黎巴嫩的签证不能卖票给我们,因为有规定必须6人或以上的旅游团才可以在黎巴嫩机场当场拿到落地签证,让我们去黎巴嫩驻埃及大使馆先办签证。当然后来完全证实了这个男人是一个典型的迫害中国护照持有者的妄想狂。我们当天刚从阿斯旺火车回开罗,背着大包马上就去找大使馆了,结果手里的LP上地址不对,没找到。第二天运气不好再亚历山大的黎巴嫩领事馆居然关门一天,用我有限的阿拉伯语和身体语言跟看门的保安交流下来,好像黎巴嫩又打仗了,叫人忧心忡忡的。第三天回到开罗以后直奔黎巴嫩大使馆,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说,中国护照的可以在机场拿落地签证阿。 我说我们也是这么说的,可是埃及航空的人发病不卖票给我们,要不你给他们打电话说一下。女工作人员很热心的打了3个电话给埃及航空,没人接,就给了我们一个条子,上面有大使,和她的电话号码,分机号码,叫我们有问题直接给他们打电话。得了那张宝纸,我们又回到埃及航空去买票,这次接待的是一个女的,根本不看有没有签证,直接给钱出票还骗我说,你在飞机上要求有海鲜饭吃也可以的。

从开罗机场出境还滑稽呢,又碰到一个发病的,说:没有黎巴嫩签证,你们怎么去阿?我仗着宝纸护身,说:“我们本来就可以的阿,不信你打电话问大使。”又在那里叽里呱啦,电话来去一段时间,说,那你们有钱么? 我们也只好满足一下机场工作人员的窥卡爱好,把信用卡给他看一下,我差点问他:“你要不要摸一下看看阿?”罗嗦了半天,终于放我们走了。

飞机快到黎巴嫩的时候真是漂亮,大片大片的海出现在眼前,那么近,那么蓝,被太阳照得熠熠地泛着光,美极了!刚踏上黎巴嫩的土地,就又惊险了一回。我们根本没有预定过黎巴嫩的旅店。在飞机上我们找了一个发音最好记的,说问起来就说这个。去黎巴嫩旅行的人不太多,我想因为大家总觉得黎巴嫩战火纷飞,后来在中东碰到别的背包客,听说我们从黎巴嫩过来,第一个问题总是:安全么? 得到我们的肯定回答后,说着自己也要去,口气是斟酌的,眼神是犹豫的。外国人出关就3个口子,排得人都不多。海关的人还会看哪里人比较多,就协调到别的窗口去,我们被协调到了办公室。

官问:哪里来的?
答:中国。
官:欢迎来黎巴嫩。
答:谢谢。(笑,官长得很好看噢)
官:酒店预订单有么?
答:我们从埃及过来,email定的。
官:那邮件打出来了么?
答:来得匆忙,没有。(心想怎么问得这么细,有点慌)
官:那旅店名字是?
答:Regis (暗得意, 想早料到这一招拉)
官听毕不语,拿出一本很大的本子,翻开逐个寻找我们所说的旅店,找到电话号码,开始打电话核实。
我们两个心理已经极度受惊了,一边假笑,一边用上海话交流说:“好,电话打好, 我们就死定了。”
电话接通了,官说了一会,把电话交给我说,你们直接和旅店说。
店小二:你们没和我们预定过酒店吧,更没写过email.
答:嗯。(听天由命吧,只好这样了,继续假笑中)
店小二:那我就和他们说你们定了一晚上吧。
答:哦!恩。谢谢你!(愕然,惊喜,傻笑开始)
官接回电话,阿拉伯语哇啦哇啦一会,很和蔼的又说,欢迎,呵呵,Bruce Lee.
接下来就是正规套路拉,他们说说知道的功夫明星,我们奉和一下,还是处在刚才的惊吓中,表情始终不自然。 如果发现我们说谎,完全可以不给签证,还好。。。

看一下落地签证是怎么样的吧,很简单的在入境章上写着一个月的字样。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关以后,我们还是心乱跳,口中反复念叨:差点晚节不保啊,两张飞机票报销阿!惊魂未定的先找银行换钱。在埃及受欺骗太多的后遗症开始显露无遗了。

黎巴嫩虽然是袖珍小国,银行却是遍地开花,而且动不动就是什么联合银行。黎巴嫩法国银行;叙利亚黎巴嫩银行;沙特黎巴嫩银行...

机场2楼有一个Byblos Bank, 10月9号当天汇率是1USD=1487LL, 我们换了150美元,手续费是500LL, 所以应得222,600LL但是只给了我们222,000LL, 我们想黎巴嫩人民难道也和埃及人民一样好这一口,不找零。我们就去交涉了,银行工作人员勉为其难的又找了一点硬币给我们,并和我们解释说不是不给我们,实在是那些钱太小了,银行一是没有那么小面额的,二是给了我们也没用,太少了,太不值钱了。当时我还不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硬追讨回了500LL.黎巴嫩几天呆下来, 我彻底理解了黎巴嫩人的民族精神:It's nothing!的深刻含义。

真的,照汇率算,1000黎巴嫩里拉差不多是人民币4.6元,基本上你1000LL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关于这个我在后面将详细论述。

在埃及水深火热的我们根本没有做过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功课,所以LP<Middle East>说机场走出去一点有公共汽车坐到贝鲁特市区,那我们就找人问哪里坐这个公共汽车了。一路问下来没有,出租车司机为了做我们的生意,给我们看他们的政府发的工作牌,带我们去机场办公室核实没有公共汽车这一情况,但是后遗症阿,我们就是不愿意相信他。自己走出机场去找。

说起来也好笑,可能大家也不相信。在黎巴嫩,大多数人看到亚洲人不会猜日本人,韩国人或是中国人,反而会说你是菲律宾人。 开始我们以为是因为我们实在晒得太黑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有相当多的菲律宾人在黎巴嫩打工,对黎巴嫩人来说,他们也看不出亚洲人有什么不一样,反正亚洲人就是菲律宾人了,就像我们初期外国人就是美国人一样的道理。

机场下面一个兵很热情地远远地招呼我们:嗨,菲律宾人!我们就过去问公共汽车的事情,得知是真的没有才死心。然后让兵帮忙找出租车,我们一口咬定10美金,其实一般要价都15美金,10月中以后黎巴嫩基本上游客就很少了,所以我们10美元司机也肯了。但是哦,真的是贵哦,才8,9 公里的路,就要10美元。

黎巴嫩人虽然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错,会说英语和法语,但是出租车司机,超市店员这些的,基本上也就会一些简单的英语。这个兵和司机也是一样,我们说我们要去Regis(中国人民从来不会过河拆桥,我们当然要报恩,投桃报李),他们都点头,知道知道。我们当时还想:“哟,看样子这个budget hotel还做得不错么,大家都知道。”等到出租车司机把我们要放下来的时候,我们才真的是很窘。司机径直把车停在Radission Hotel前面,门童过来拉车门。我们不停摇头说不是不是,司机老头不停说是阿是啊。亏得reception的人过来解围,我们的Regis也就在后面一条马路上。我们很自卑的,心里暗暗想Radission 的人态度很好,我们下次有钱再来住。

我们的Regis地理位置不错的,在Ain Al-Mreisse区,离海滨大道很近,房间可以直接看到海景。据经理说,他们和有名的Talal's Hotel是一个老板。Regis Hotel前有Palm Beach Hotel, 后有Raddison Hotel, 我们每次回去就是过Palm 而不入,呵呵。我们住的是标间,有电视,空调,卫浴,一晚上35美金。

住好,我们就出去逛了。沿着Corniche大街一阵狂走,因为就是海滨大道。海水蔚蓝,街道干净,放学的孩子三三两两走着。海边有人游泳,晒太阳,钓鱼,都很享受的样子。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郁的地中海欧式风情。一下子,我就爱上了这个国家。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jpg
海滨路边最有名的要属Pigeon Rock(鸽子岩)了,可是我们却没有看出来像鸽子,somebody说右边的很像一个人的大脚,不说不觉得,一说真的有一点。反正就是对着一阵猛拍,拍下来的都没有真实的好看。说不出来差在哪里,但是就是不一样。上几张照片勉强看看吧.
未命名1.jpg
未命名2.jpg
时间还多,就一路打算走到市中心去。黎巴嫩的道路基本上窄窄的,忽高忽低,上升又下降,不是很好认路。虽然手里有地图,却也是觉得这样走下去不是办法。可能我们跟银行有缘,我们彷徨中,一个人上来主动问我们说:“你们是不是中国人啊?”我们已经作了很长时间菲律宾人了,被揭穿了反而不是很习惯,就反问:“你怎么看出来的啊?”那个人的回答很妙:“我爱吃中国菜,你们的脸一看就是中国人嘛!贝鲁特有一家中国餐厅叫Chopstick, 很好吃,我常去吃。我就在这里的贝鲁特银行上班。”这个银行男白领英语很好,马上问他,那LP上说都有公共汽车,怎么都看不到啊?我们不能一直打的,要10000LL, 可是总是走也不是办法啊?”闻言,男白领立时点头表示同意,然后马上给我们指点了一条明路。

黎巴嫩的出租车分两种:一种叫Taxi, 意思就是你上去报地名,直接把你送到那里。出租车不打表,基本上Taxi就是均价10000LL(合人民币46元);还有一种叫Service Taxi, 意思就是出租车是去一个大方向的,如果你正好是顺路的,就可以上车,到了差不多的地方,你下车就可以了,这种呢,一个人是2000LL(合人民币9.2元)。比如说,我和somebody要去市中心,我们只要在路边看到车顶是黄色Taxi标牌的车子问:“Downtown?”如果司机去那里,那就可以上车,一人付2000LL即可。

当下,男白领把我们送上了一辆已经有1个人的Service Taxi, 用阿拉伯语告诉司机我们去市中心,再三关照我们一个人只要付2000LL就可以了阿。我们结果还是让出租车司机不开心了。黎巴嫩人真是不要走路阿,我们坐着车,又上来过一个人,车子开了一点路,就下去了,也给了2000LL,在上海,这点路最多也就是一站路,肯定自己走的。黎巴嫩街头处处都是好车,我们坐的Service, 每次都是奔驰。路上人们开的也大部分都是奔驰的老款和宝马。特别是帅哥,美女开着靓车招摇在街头,看着真是养眼啊!
未命名3.jpg
法拉利专卖店外面停的法拉利跑车,晚上我亲眼看到里面上班的可能是女店主,一个年轻,高且漂亮的女人,把它开走了,跑车呼啸而过,女人墨镜一戴,卷卷的黑发飘着,印象及其深刻。

贝鲁特市中心也叫Solidere,早在70年代就被誉为中东的小巴黎, 80年代成为主战区之一,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90年代开始重建,现在一点也看不出有过战争的痕迹,让人都不愿意相信,炸弹就曾经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爆炸过,而且是经常。
未命名4.jpg
未命名5.jpg
未命名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p123321 于 2009-6-1 19:55 编辑

晚饭在贝鲁特的酒吧一条街Rue Gouraud解决的。从Solidere走到Gemmayzeh区,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或有腔调或有情调的漂亮小房子。

喜欢这个阳台和花。
未命名1.jpg
在这个小店里买了一斤葡萄,1500LL。中东的葡萄和中国的葡萄不太一样,颜色很紫,而且皮紧贴着果肉,里面的核非常小,所以完全可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过很甜。因为黎巴嫩现在的红酒在世界上也是新宠阿,所以买一点原材料来吃吃咯。中东国家有一点是很国际接轨的,就是卖东西,水果,蔬菜,糖果之类需要称重量的,都是用公斤制的。标价都是一公斤的价格。
未命名2.jpg
黎巴嫩菜在中东的地位就相当于是中国菜在世界上的地位。黎巴嫩人也很为自己的饮食而骄傲。La Tabkha也在Rue Gouraud上,离我们要去的餐厅Le Chef很近。那天我们去得太早,Le Chef还没有开,就看到这一家以素菜闻名的餐厅了,在里面有素食的buffet。黎巴嫩有好几家分店。

这条路上型店很多,中东因为天气比较热,大家吃午饭,晚饭都比较迟。华灯初上,就看到型男型女出没在各色酒吧中。路的尽头是Paul, somebody好几次想在里面小资都被我活生生地阻止了。Paul已经是全球连锁了,供应的东西都是从法国运往世界各地的,既然都是一样的,上海也有,就没有必要在异乡吃了么。不过,somebody说里面的东西比上海多出很多。
未命名3.jpg
夜归路上看到的Mohammed al-Amin Mosque.跟白天看到的相比,另有一番情趣。这个是为了纪念2005年被汽车炸弹暗杀的深受黎巴嫩人民爱戴的首相Rafiq Hariri而建的,如今也成为贝鲁特的心脏一样。出入周围的广场区,不管是外国游客还是当地人,都需要开包让荷枪实弹的兵检查的。

第一天因为晚饭吃得比较享受,走的时候没给小费也吃了30,000LL(人民币192元),点菜的时候,看看又是和埃及一样的菜式,真是不想叫了。然后服务员很自豪地说:“我不知道你们在埃及吃了什么,但是黎巴嫩的肯定是和埃及不一样的,我们的绝对比他们好吃得多。”于是点了Kabab,Cheese Roll和果汁,味道是很不错,可是价格确实贵。黎巴嫩的物价水平是比较贵的。付账以后,小姐拿来找的钱,很多张面额1000的里拉,微笑地看着我们,我很不要脸的跟somebody说:“可能要付小费的,可是我是外国人,我不知道,我也没钱,我们走吧."匆忙撤退,别人也没来叫我们。以后我们都在菜单上写好包含10%服务费的地方吃饭了,那样可以心安理得的不付小费。

当晚,就靠11路走回了家。我方向感很差,一直记路用地标性建筑。在我们的Regis附近,有一个超有名的Phoenicia International五星级酒店。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它那么高贵,一个晚上都要700美金左右。就是看上去气势比较大,旁边就是一栋被炸弹炸出大洞来的大楼,很特别,很适合做地标。我就和somebody说,黎巴嫩很漂亮,以后我就来这里蜜月了,你也来,我请你住这个酒店阿。somebody回去一翻这个价格,我马上就改口说,我蜜月住,你来我请你还是住Regis吧。贝鲁特的奇妙之处在于,路上漂亮的建筑和战争的遗迹并存,并不掩饰。离我们的Regis后院很近就看得到一个原来以色列扔炸弹的现场。但是看起来至少我不觉得心酸,也不觉得突兀,有一点震撼倒是真的。引用一位朋友昨天在MSN上说的话就是黎巴嫩---毁灭和重生的交织。
未命名4.jpg
看到了整齐的大楼是Phoenicia酒店,旁边就是洞洞楼。(拍得不好,是晚上,可是很想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在别处感受不到的特色)
未命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巴嫩是一个袖珍国,开着车从南头到北头,大半天也够了。所以我们在黎巴嫩的六天都是以贝鲁特为据点的,早上出去,晚上回Regis睡觉。当然这也有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的地方的住宿非我等穷人所能承受,而且若是要一路走,大包也要一路背,嫌麻烦。 根据我们这次的观察,有的地方还是值得住一两个晚上的,如果你有时间和金钱的话。

贝鲁特有两个主要的车站。往南方的车子去Cola Bus Station; 往北方/去叙利亚的车子去Dora Bus Station。 发音一定要发发清楚,省得Service的司机开错地方。在每个Bus Station无外乎有三种类型的车子:I-大的公共汽车,这种最便宜,但是间隔时间比较长。II-中巴车,这种价格稍贵一点,但是时间较灵活,除了目的地很远,一般不会等到人满才走。车子也多。III-Taxi或者是Service Taxi, 这种就非常贵了。Taxi等于是包车,你付得起钱可以马上就走,不需要等人。Service呢就相当于是拼车,价格可以比Taxi便宜一点,但是要等满4个人或者5个人再走。

车站都没有卖票亭,也看不多很大的牌子显示这里是什么车站。你看到很多的中巴车停着,司机在口中叫着地名的,就逢名上车。互相配合的办法就是,你嘴里也叫着你要去的地方,然后就有人来接应你了,很方便的。而且那里虽然没有什么售票厅之类的,自己内部却有很清楚的分工。哪辆车先开,就带你去哪里。你问的司机不去那个方向,会把你指引导到去那个方向的司机那里。不会说英语的司机会口哨叫来会说英语的给你解释多少钱。看不到因为拉客而引发恶性竞争。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Tyre。从Cola没有车直接去,除非你包车。要先经过Saidon, 然后在Saidon再搭车去Tyre.这两个地方是在一条路上,不存在什么绕路的问题,所以一天玩2个景点因为黎巴嫩的袖珍地形变得经济又合理。Sidon离贝鲁特45公里,一个小时左右到,因为路上还会带人。黎巴嫩的司机的服务态度真不是盖的,有人招手,停车不算,还会把车倒退回去开到招手人的面前,毫无怨言,而黎巴嫩人也继续着他们寸步不愿意多走的传统。

从Cola到Saidon中巴车一个人2000LL。黎巴嫩因为靠海,所以坐车也很享受,一路都看得到海景。Saidon下车就看到一个港口了。
1.jpg
港口旁边就看到一座海上城堡。这个城堡是由十字军在13世纪初期建立的,由一座阿拉伯式的长桥连接城堡主体和陆地。城堡曾被马穆鲁克王朝严重破坏过,到了17世纪由Fakhreddine二世重修。成人票价为4000LL, 国际学生证持有者票价1000LL.
2.jpg
3.jpg
从城堡里看Sidon的市景。
4.jpg
从城堡出来往前走不远,街对面就是Sidon的老城。城门口有地图指示你路线和Highlights。去Sidon最好不要星期五去, 星期五很多景点都不开,比如很有名的香皂博物馆,Debbane Palace。我们那天去就是星期五,没有看到香皂博物馆,somebody很遗憾。老城里面有集市Souq, 老房子和Souq混在一起,清真寺,教堂,什么的都要在迂回曲折的弄堂里找出来,别有一番趣味。因为去的那天是星期五,也算是老城的休息日。老人悠闲的喝咖啡,孩子在蹦跳嬉戏,小猫懒懒地蜷着,城里除了我们基本上没有别的游客。我们也像是来访友的当地人一样,马上就融入了这个友好的氛围。
5.jpg
老城地图,老城里面基本上所有的景点都不要门票。

Khan al-Franj,这个星期五还开着,Khan就是客栈的意思,是以前供外国人居住的小旅店。这个客栈初建于17世纪,保存良好。近门虽然不要门票,但是要记录下游客的国籍和人数。10月10号的表格上,我和somebody赫然位居其上,而且估计要霸占一天,呵呵。
6.jpg
洒满阳光的客栈庭院
7.jpg
牌子处后门内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星期五也只开了半间,里面东西还设计得不错,可以看看。
8.jpg
很有格调的把现代化的厕所巧妙的安装在古典客栈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Sea Castle前面就可以直接拦车去Tyre,一人2000LL, 45分钟到一个小时可到。外国人叫Tyre,黎巴嫩人自己说名字就是Sour.还有Tyre发音也不是轮胎的英语发音,而是/ti:r/, 不要闹了笑话哟。

去Tyre是看被列为Unesco世界遗产的罗马遗迹的。Tyre历史悠久,现在仍然在史学家的考古范围内。圣经《列王记》中记载:“黎巴嫩的提尔王希兰为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送去了松树并派遣了能工巧匠,同他一起在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建设圣殿。”这里说的提尔王就是赫赫有名的King of Tire,名字是Hiram, 这里提到的松树也就是黎巴嫩的国树雪松。

Tyre是一个南部小城,曾被埃及人,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阿拉伯人,十字军,马穆鲁克人,土耳其奥托曼相继统治过,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所看的罗马遗迹分为三大部分,我们去的时候第二部分仍然还没有对外开放,在第一和第三部分都看到了法国考古学家在清理遗迹现场。

遗迹的第一部分名叫Al-Mina Archaeological Site非常好找,在Tyre城里直接有指示牌指引你走到那里。门票成人6000LL, 国际学生证持有者3500LL。
1.jpg
遗迹就在古埃及人造的港口上
2.jpg
看得出这些石柱的大理石都是从希腊进口的么?
3.jpg
花开断墙,别有韵味。
4.jpg
有着罗马几何图形和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小径。

三号遗迹叫Al-Bass Archaeological Site, 离一号遗迹地有2公里之遥。在一号考古遗址的地方的时候,somebody就开始恐吓我说要在那里等到夕阳落山拍美照,那个地方加上现场挖掘考古的一共大概就9个人,我该观察的都观察过了,在树阴处面包也吃好了,实在没有支撑我再等5个小时的因素了,于是我强烈要求去另外两个遗迹。

2号遗迹没开放,somebody照着LP一定要在离一号遗迹5分钟路程处把它掘地三尺地找出来,我就跟着她坚毅的步伐,东走走,西绕绕,越过坟场,穿过篱笆,始终未果。后来somebody索性放弃了,沿着海边看起了美景。我则连忙趁她斗志涣散的时候找地方吃饭。Tyre唯一的一家Budget旅店Al-Fanar自带餐厅,我们的午饭就是在那里解决的。旅店是家庭式的,有很多欧洲游客。餐厅是兄弟两人经营, 哥哥负责点菜,弟弟负责榨果汁,弟弟长得非常帅,推荐可以一观。菜单全法文,没有黎巴嫩菜式,都是西餐烧法,我的三脚猫法文在这里发挥了点菜不求人的作用了。
5.jpg
这个是中东人很喜欢吃的一种豆子,外面有像塑料一样的外壳,内豆也不好吃。
6.jpg
这片海域号称是黎巴嫩污染最少的,很多在此度假的欧洲人或浮潜,或日光浴,身材都很辣。相机不好,比基尼小妹没有,钓鱼大叔有一张。

三号遗迹收费标准和一号一样,成人票价为6000LL,国际学生证持有者3500LL。 收费标准虽然一样,但是却比一号遗迹大多了, 其中的一个建于公元2世纪的U型古竞技场,就能容纳20,000人同时观看赛车。(古代的F1,赛二轮战车的), 这在整个罗马时期都算得上是相当大的了。三号遗迹的一大特色是拱廊很多,还看得到以前罗马人的高架供水沟渠,很有特色。
7.jpg
进门后不久就可以看到一个墓园,里面有很多石碑。还有一些是罗马时期的大理石棺,有些后来被拜占庭人征用,他们用十字划掉原来的名字写上新的名字。
8.jpg
大爱,没想到我的相机牛居然能捕捉到丝丝阳光。
9.jpg
竞技场观众坐席。
10.jpg

竞技场非常大,拍不下全景。Somebody神志不清地说:觉得比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还大。当场被耻笑,这个最多只有2万人竞技场好吧?黎巴嫩人喜欢在这里跑步,慢走,一圈又一圈,毫不疲倦。
11.jpg
处处是拱门和回廊
12.jpg
损坏的柱头在夕阳下流露出些许破败的景象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巴嫩的银行遍地开花,而且大多数是联合银行,国土那么小,银行的比例相当高。---这个就是黎巴嫩的一个支柱型产业,金融业了。LP中东2005年版,上面的很多数据还是有用的,价格这类信息在黎巴嫩的变化不大,也和这个产业的稳定很有关系。多年以来,黎巴嫩的里拉和美元的汇率始终保持在1美元兑换1500里拉左右,对于稳定物价和人民生活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对于外来旅游者也是很有用, 至少在钱的方面不需要更新太大的信息量。

第二个产业在帖子里也有反映了。帖子里提到了黎巴嫩是西沿地中海的,而且靠海的基本上就有港口。由于这个地理位置,我们可以想见,港口业在黎巴嫩的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了。贝鲁特港是中东地区的一个自由港,现在的集装箱储运能力还在逐步提高, 这给黎巴嫩的经济也注入了活力。

第三个产业让大家从帖子里面来提取中心思想比较难了,因为帖子才写到了黎巴嫩的两天,信息量不全。但是我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黎巴嫩人民不喜欢走路,这是一个潜台词,明的含义是黎巴嫩人民和老挝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是绝对可以有得一拼的===就是依赖进口。很多东西即使本国有资源也不做的。老挝是从泰国进口,连饮料都进口。黎巴嫩是从欧洲进口。欧洲进口的东西占到全国市场总额的40%左右。所以去黎巴嫩旅游的MM, 如果喜欢欧洲化妆品的,就有福了。那里的品牌相当多,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很多甚至你在中国都不知道但是其实很好的牌子。唯一的问题是选择虽然多了,但是价格却并不便宜,有的甚至比在上海还贵出一点,所以我们在黎巴嫩护肤品,化妆品一样都没有扫货。但是确实是非常方便,药妆店随处都是,法国的牌子在这里就像你在超市看到玉兰油或者旁氏一样。有的包装很可爱也漂亮,如果不是我习惯了比价,很有可能就会买一点回来了。巴林的法国护肤品倒还比黎巴嫩的便宜一点,这个进出口关税真的有讲法啊。有进口就也有出口。黎巴嫩别的不说,葡萄酒就是大量出口的。再加上中东特殊的政治,有的中东国家不能从美国进口物资的就迂回黎巴嫩了。比如说叙利亚,我们在叙利亚认识的一个电脑商人为了进到便宜的美国电脑组件,每次就只能折返于黎办嫩叙利亚之间。黎巴嫩的外贸---黎办嫩的第三大支柱。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我问你,黎巴嫩和菲律宾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多半开始大家会一愣,什么一样的地方?海水么?食品么?语言么?历史么?都不是,这两个国家有一点内在的东西非常相似,那就是说的好听一点叫外侨,难听一点就是外劳。有人说菲律宾是靠菲佣养活的,可能夸张了一点。但是黎巴嫩确实的情况是黎巴嫩海外移民超过其本国人口的2倍,多达1200万以上,对祖国的热爱和亲情的依恋使得黎巴嫩的侨民每年汇回国内的侨汇超过50亿美元。而且,越是黎国内经济不佳,生活窘迫,汇回的侨汇可能越多。而这个已经占到GDP的20%以上。黎巴嫩的外侨对黎巴嫩的感情很深,很多选择回国买房生活。我们住的Regis的老板就是在西班牙作了移民,当了医生,赚了钱回到黎巴嫩买房养老的。好了,第四个不能叫产业的黎巴嫩特色就来了。

旅游业也曾经是黎巴嫩经济的大头,但是因为受战争的影响,使得这个比例在缩小。黎巴嫩政府正在通过一系列办法逐步改善这一现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黎巴嫩旅游,因为人少,舒服。听说LP是把黎巴嫩列为了明年的新上榜旅游胜地,希望可以借着这个帮助黎巴嫩争取到更多的背包客源吧。

总而言之,黎巴嫩是农业不发达,商业发达;工业马马虎虎,但是第三产业绝对发达。加上黎巴嫩人民深受战争之害,全民心理就是今天不知道明天怎么样,把每一天都当作可能是活着的最后一天来过,于是乎,黎巴嫩的夜生活非常丰富。黎巴嫩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消费心理。今天我有钱,我就用,我不会管这个价格到底是不是很离谱。所以说每次我们感慨物价高的时候,基本上会英语的黎巴嫩人都会重复一下那个物件的价格,然后很诚恳地和你说:“....LL,It's nothing!” 他们实在是看不出也不明白有为了这可以基本上置之度外的小事而破坏买东西带给你的享受的乐趣的必要。

所以,这样一来,欧元一升值的话,黎巴嫩的日用品的价格就会更高。黎巴嫩长途交通不贵,但是在饭店吃饭很贵。蔬菜水果的价格和周边中东国家相比也是贵出一倍左右。对于背包客来说,住宿也不便宜, 即使如此,黎巴嫩仍然不失其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直接从Tyre坐车回贝鲁特,强烈推荐太阳落山前坐上车。回程的路上看到的日落非常漂亮,比后来专门去看的鸽子岩日落更美。落日的余晖把整片天空都染红了,朵朵白云变成了彩云,变幻着形状,高低在空中。我们就一路回头看, 可惜车子走高架,没有办法拍下照来。somebody一路安慰我说:“没关系阿,自己看到了就可以了么,照片都是拍给别人看的。”一个小时多了一点,车子就开回了贝鲁特,但是要价5000LL。 我和somebody算算即使是分两段走,加起来也应该只要4000LL, 就认定了司机看我们是外国人,多要,司机不会说英文,我们不会说阿拉伯文,大家就这样僵持着。我们不肯下车,还要叫司机叫警察来,司机也很是愤恨,大声地嚷嚷着,我猜意思就是这两个外国女人脑子有毛病,明明是5000LL却赖在车上不肯付。最后来了好几个人,会说一点英语的,和我们解释因为车子走了高架,所以是这个价格。我们悻悻下了车,因为当天花销太多,我们去了Hamra的Idriss Supermarket买了鸡蛋,方便面,生菜,一共才7500LL, 不但解决了当天的晚饭,第二天的早饭也有了,呵呵。somebody 每到这种时候就很恨我的数学,严守每天的budget。 回来的路上她走进一家很fancy的餐厅叫Noodles, 里面倒是乱七八糟的中国面,菜,日本面都有,她很想坐下来吃,被我镇压了。不知道他们味道做得好不好,如果不好,为一碗很普通的面付上12,000LL, 那钱何以堪?

第三天我们要去Baalbek, 然后入境叙利亚了。Baalbek离贝鲁特86公里,还是在Cola坐车。 中巴车费6000LL一人。这一次是基本上等坐满了人再开车的,看起来去的车一天班次不是很多,车程也比较长,将近2个小时, 路上也不再拉人。一路非常好看,因为一直是盘山路,可以看到很多山区里很漂亮的小房子。还看得到一点草原和牛羊,和我们同车的贝鲁特小孩子和我们一样对看到的这些在城市看不到的景象发出赞叹连连。

黎巴嫩有3个牌子的水比较出名(Sohat, Sabil和Tannourini),我们就喝过其中的Sohat, 去Baalbek的路上看得到Sohat的工厂的,我记得路牌上写的是标明当地的海拔高度是1800米,不过不能保证对。在埃及我最喜欢喝Siwa的水,是绿洲的水,包装也很好看, Sohat是山里的,也好喝。

Baalbek是黎巴嫩最重量级的古迹,称其为中东最重要的罗马遗迹也不为过。我觉得它是重量级的原因就在于Baalbek没有学生票,童叟无欺地都是12,000LL一个人。这是黎巴嫩境内开放的古迹里最贵的门票了。查票也很严格,进口和出口不在一处,出去要再查门票。我们因为要入境叙利亚,所以背着大包进去和售票处的商量把包留在那里,于是我们就是从进口出去,被人追看门票。由此可见这个地方的分量彻底是重量级的。

Baalbek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腓尼基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开始建立神庙,供奉Baal神,又因其位于Latani河和Aasi河之间的Bekka河谷,故得名为Baalbek。随后在希腊人统治时期又被称为Heliopolis, 意即为太阳之城。到了罗马统治时期,这里变成了朱庀特神(God Jupiter)的供庙。

说到这里我一定要啰嗦一下。这里这一段的历史涉及到的人,神都好厉害。我不夸他们两句,有灵性的他们一定会不高兴的。大家就耐着性子再多看一点。

先说这个Baal神,谁玩过暗黑破坏神这个游戏的应该对他都不陌生,它就是超猛的毁灭之王巴尔。 这个神在圣经里也多次出现的,本来就是迦南人信奉的一个农业神, 后来腓尼基人也信这个神,毕竟么,没有庄稼怎么生活。因为这个神的含义,就形成了性活动与活人祭祀结合为拜神形式。人们相信当巴尔神和他妹妹Astarte交媾的时候会引发暴风雨,分离时大地便会干旱。为使他们再次结合,牧师与女祭司纵酒狂欢,希望通过两性相交的行为唤起Baal的恩惠,降下滋养的雨。当灾害来临时,人们即以为是巴尔神的震怒,其牲礼仪式甚至必需献上活人或小孩。----最早Baalbek的神和祭祀活动。

Baalbek怎么到了希腊人手里的呢?这里就要说到那个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了。这个亚历山大20岁就即位了,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上的,他东征10年,灭了波斯,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要在这里特别提到他就是因为他攻占Tyre那场战役在军事史上赫赫有名,至今有人在研究他是怎么率军跨海作战的。就是在那一场战役中,他俘虏了大流士的妻子儿女和母亲,波斯人的制海权完全丧失。Tyre 不好打的,在亚历山大以前公元前585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经过13年征战,才攻破Tyre城门。Tyre国王事先将财产移至一个距城仅1公里、面积约140亩的海岛上,巴比伦因没有海军而无法追击,巴比伦王一无所获,愤而摧毁了该城。亚历山大也足足打了7个月才攻下Tyre ,进城就展开了一场血腥大屠杀,提尔城一片血海,八千名提尔人被砍倒在血泊之中,三万人被沦为奴隶。我们从Tyre来到Baalbek,不知这段历史,觉得对不起Tyre, 更对不起亚历山大大帝啊。

Baalbek在凯撒大帝的命令下开始驻军,后来的奥古斯都皇帝用了两万名奴隶,历时数十年,到公元60年, 神庙基本建成。其后一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统治期前,罗马人一直沿用希腊人的叫法,称Baalbek为太阳之城。阿拉伯人统治下,Baalbek叫回原名。Baalbek一直是沧桑的,有历史底蕴的。先后经历过四次地震,神庙倒塌,受到破坏。一直到19世纪末期,Baalbek才被德国,法国和黎巴嫩逐渐修复,回到它昔日的灿烂。
1.jpg
先看一张考古学家的神庙复原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Baalbek的六根标志性石柱。注意看照片右下角的两位游人,如此一对比就看出这柱子的规模了吧。

朱庇特神庙本来四周有54根这样的巨柱组成,神庙建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尼禄皇帝时代,历经地震和战争,神庙仅留下了这六根巨柱,一字排开。柱高20米,直径约2.3米。除了规模惊人以外,石柱上下也是不容小觑,大有文章。先看撑起这些巨柱的基石,每一块长逾二十米,宽达五米,重约千吨。在古代的条件下,怎么把这些巨大的基石运送来并且如此精确地排列起来,至今大家仍是各有猜测。其次仔细看可以发现每根石柱是由三节圆柱镶接而成, 那时根本就没有粘合剂,但是石柱结合得非常紧密连刀刃的厚度都不容。再说巨柱顶着的门楣, 上面是精工细琢,刻满图案或头像,是先刻好再放上的还是竖好了石柱再刻的,这么高,怎么刻的,怎么拼得这么紧的。。。问题一大串啊。
2.jpg
进门处沿石阶而上可见一穆斯林风格的六角庭院。院中一棵小树形状饱满,煞是可爱。照片左手边门下设厕所,内有人收小费。
3.jpg
朱庇特神庙一侧即是在罗马时期被称为小神庙(Small Temple)的酒神巴卡斯庙(Temple of Bacchus)。 说是小神庙却其实比雅典的巴特农神庙还要大一点。说是酒神庙其实供奉的更多的还是爱神维纳斯和前面提到过的Baal的妹妹Astarte。Astarte是Baal的妹妹也是妻子,是腓尼基人信奉的神,他们信奉Baal是太阳神,Astarte是月亮神。到了巴比伦和叙利亚,人们也把Astarte叫做爱神,也是希腊罗马人相信的爱神(金星神)。
4.jpg
酒神庙完工于公元150年,保存的相当完好,现在庙顶虽已坍坏,但四壁及石柱尚存。石柱装饰华丽而复杂,题材包括蔬菜水果及神像。
5.jpg
神庙为了保持它的庄严感,当初全靠油灯和穿过石缝的阳光照明, 让在里面的人觉得神秘从而心生敬畏之情。
6.jpg
爱神维纳斯庙(Temple of Venus)一隅
7.jpg
神庙的四种表情。

8.jpg
谁说沧桑不是一种意味?

9.jpg
从石柱开始,到石柱结束。也算一种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叙利亚开始,我们的名字叫做 Xing , Xiang, Xiong

从黎巴嫩一共有四个口岸可以陆路入境叙利亚。Masnaa入境大马士革;Abboudiye入境阿勒坡;还有就是Al-Qaa和Aarida。我们是从Masnaa入境的。

somebody在旅途中易犯阅读饥渴症,只要看到任何她熟识的文字就要细读。所以每晚她必定拿着LP把玩不止。她的计划是我们玩了Baalbek以后就从Masnaa入境叙利亚,然后在叙利亚的阿勒颇再入境黎巴嫩的的黎波里,这样就不用走回头路了。我对于走回头路也是非常抵触,于是一拍即合。

Baalbek有车直接发去大马士革,但是仅限于上午。下午就只能先到Chtaura, 然后再换车。Baalbek到Chtaura很近,1000LL一人,半小时多就到了。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汽车去大马士革。去大马士革的汽车要么在贝鲁特坐要么在Baalbek坐,在Chtaura只有排成长龙的叙利亚出租车和司机。

叙利亚的出租车都很新,虽然不是黑色的老款奔驰。开始一个瘦小的叙利亚司机要价比较高,而且他开得是叙利亚镑,我们完全没概念。他通过Chtaura的Money Exchange的人帮我们兑换成黎巴嫩里拉,我们还是执意不肯。他便一点点往下降价。如此这番,我们已经被一群司机和路人包围了。

somebody和我都不喜欢Chtaura, 在这里,第一次有孩子向你要钱,你不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反复触碰你。从埃及出来以后,我非常讨厌被这样的方式打搅。众多的司机也就是不停地问坐我的车还是他的车,闹哄哄的。一个司机用英语,德语,法语,俄罗斯语分别问了我们一遍到底要去哪里?我已经不想讲话了。somebody强打精神和他们周旋。最后5个人一辆车,一个人6美元的价格成交,司机保证出关,入关都等我们,送到目的地以后再付钱。

上车以后,司机老练地发给我们一张黎巴嫩出境卡和一张叙利亚入境卡。另3个乘客一个是叙利亚人,另两个是黎巴嫩人。通关的时候,司机带着我们到外国人窗口,嘴里嘟囔着:Xing, Xiang, Xiong...。排队的外国人不多,很快我们就回到车上。开了几分钟不到,就又下车到叙利亚边境入关了。

一如既往的,司机先带我们去一个窗口,还是说着那三个字咒语,里面的人对着贴在墙上的一张价目表报出8美元的价格。接着我们拿到付钱的凭证再来到主窗口,凭凭证,得到一个落地签。上面写是15天旅游签证,据说这个也可以当30天用,我们没试过。在这个窗口就听到一个西方女人不停地抱怨:“有过境签么?我们只要去两天,我们还要再回黎巴嫩的,我不要付那么多美金,为什么他们只要8美元我要那么多美元?”没人理她。 叙利亚根据不同国籍制定了不一样的签证费用,美国人的费用很高,从来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两天后在大马士革的街头,我们见到了那个女人。最终还是付了钱进来了。
1.jpg
这张入境卡入境的时候并不收取,离境的时候反要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士革的街边大吵出租车入境后行驶半个小时多一点,就把我们放在了一个看起来也不像车站的地方。车上的人都下去了,我们茫然地问司机:“这里就是大马士革了?”司机点了下头,收了我们的钱就走了。

我不相信这就是大马士革,一个我仅仅觉得名字很好听就要来看的以为会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在他们告诉我的所谓的大马士革这里,我只看到了一个不像车站的地方和公路。当时的感觉很奇怪,车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中巴车,上面都是阿拉伯字,连我看得懂的阿拉伯数字也没有。但同时进出的人基本上都是男人,女人不多,而且也没有严实包裹自己。老实说, 在中东晃了三个星期以后,女人穿什么衣服对我都没有特别的感官刺激了。车站外的公路车来车往,远处太阳慢慢要落山了。

这说什么也不应该是大马士革,我开始怀疑我到底到了哪里。车站里也没有看到老外。警察来了。

问:这里是大马士革?
答:是的。
问:看起来不像阿?这里怎么去市中心呢?
警察这次的回答很干脆: Taxi.

然后一群出租车司机就哄上来了。报出来的价格让我觉得叙利亚人实在是不厚道。我也不相信在车站那么多当地人都要借助出租车才能到市中心去,因为显然这开出来的价格并非老百姓可以承受。再转头问警察,没有别的办法么? 中巴车不去么? 警察只是笑,somebody拉了我一下说:饶了他吧,他就会那两句英语。

拉生意的出租车司机英语也比警察好不到哪里去。开得价格高,问多少公里却不能回答,我们开始越来越觉得这里有猫腻。一个穿紫衣服戴墨镜的男人过来了,他不老,可是我不能称呼他年轻,因为他的所做所为实在配不上小伙子的单纯。他的英语很好,告诉我们这里是大马士革郊区的一个汽车站,离城里还有大概15公里的路程。那些中巴车是开往叙利亚别的城市的,并不去大马士革市中心。要去,就只能坐出租车。如果我们觉得贵,可以和人拼车,价格可以便宜一点,他帮我们去联系司机和乘客。如果等不了那就两个人一辆车贵一点的价格走。

一切都井井有条,说得慢条斯理。周围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兴奋起来,仿佛看到美元开始向他们招手了。降价的幅度还是不大,我们两半信半疑地考虑要怎么办的时候,紫衣男子开始不耐烦了。开始他过来是因为出租车司机英语实在是骗不了我们两个上车,我们两个也气呼呼的站着,背着大包。他过来的时候说道:“你们为什么不开心?我来帮你们,我不要你们觉得叙利亚人不好。我要你们知道叙利亚人都很好。”现在他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你们没有钱么,我给你们钱。”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彻底爆发了。

中东旅行以来第一次那么情绪激动,连在埃及等火车时被小男孩动手动脚也没那样过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对着这个一直用他的话说在帮助我们的人,发火了。我只听到一连串的英文在我口里奔腾而出,等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才停下:“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有钱,不需要你来给我们钱。这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我们从黎巴嫩来,5个人一辆车,开得路程明显超过15公里,而且是15公里的好几倍,每个人付的车费是6美元,没有道理反而到了叙利亚,消费比黎巴嫩还低的地方,在离城只有15公里的地方,要付10美元。这个价格肯定是不对的,肯定是因为我们是外国人。这完全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就是不喜欢被人骗。再说这么多叙利亚人在这里乘车,他们怎么从大马士革来的,那难道每人都坐出租车么?那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多的出租车司机就围着我们两个人呢?”

我想当时我的脸肯定气红了,那些司机不知道我怎么了,就问紫衣男子。他还一句句地翻译给那些司机听,他们听了就自动散开了。somebody接着对紫衣男人开炮,我们肯定不坐出租车了。那个时候,警察还有司机们,对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很嘲讽地就是我们可以走到城里去。somebody和我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人,我们就问紫衣男人:“如果我们走,是哪个方向?”他指了个方向我们就走出了那个车站, 连谢谢也没有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币的话是埃及的最漂亮,因为上面有埃及的神像或者法老像,根据面值的不同,铸造材料也有所不同,从单,双面同色的,到单面镶黄色材质的,从薄的到厚的,不一而足。黎巴嫩的硬币基本上很少用到,我从银行硬要来的硬币(500LL)的确实在哪里都排不到用场,不过因为那个样子和埃及的不太一样,我倒是很清楚地记得它的样子。很小,很薄,拿在手里很轻,外圈也不是圆的,而是一点齿轮状的。上面就简单的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志500。我觉得那个样子中间穿个孔当项链挂件怠蛮好看的。呵呵。叙利亚的硬币应用比较广的,因为坐车什么的都用得到,本来以为他们只有5SP和10SP的面额,后来出乎意料的发现他们居然也有1SP的,有兴趣的人到了叙利亚坐车以后注意收集就是。

纸币来说,我真的没多大印象了。隐约仿佛的每个国家都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表示不同的面额。叙利亚的上面好像有印领袖像。黎巴嫩的纸币最有趣的是,一些面额大的纸币反而作得比面额小的尺寸上小。在叙利亚的时候,一天check out的时候,店小二突然发现了一张10SP纸币,欣喜若狂,问持有此纸币付房费的英国老先生此钱从何而来。向其解释此钱是如何少见及珍贵。老先生不为所动,我和somebody也反应冷淡。惟独此少年恰似中了500万彩票般,逢人便讲,无比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一美元和Pharmacy从车站出来右拐看到一个公共汽车站,绿色的15路,很新。走过去一问,售票亭外的大叔居然英语还不差,告诉我们说这车就去大马士革市中心,一个人10SP, 可是我们在海关一个叙利亚磅也没有换过。当下,便腆着脸说,能否帮我们换1美元,让我们能坐车就好。只是摇头,没人愿意换给我们。我们想:“糟了,叙利亚和美国关系紧张连累到我们的美元了,唉!”

在叙利亚旅行第一个要注意的事项就是关于换钱。不同于埃及或者黎巴嫩,叙利亚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进行外币兑换业务。只有国家批准的才可以。比如Commercial Bank of Syria可以。街上也有私人的money exchange但是汇率相对稍低。根据LP中东,叙利亚的私人银行一直到2004年政府才批准,所以也有很少的私人银行提供外币兑换业务,汇率较Commercial Bank of Syria高。我们从黎巴嫩入境的时候,叙利亚海关的汇率是1美元可以换46叙利亚磅,这个汇率相当不错的,所以提醒后来者,不妨可以在海关换一点,不至于像我们这样狼狈。

somebody和我过了马路,想像在黎巴嫩一样,可以坐到service Taxi,这样可能用我们的美元带我们到市中心,找到住的地方以后就一切好说了。我们就挥舞着一美元,拦了好几辆车,终于有一辆已经坐着两个男青年的车子愿意以1美元的价格带我们去市中心了。事后我们才知道,即使是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公道的价格两个人也要超过1美元了。车上的人不会说英语,连司机一共三个叙利亚男子,长得不怎么样,看起来都有点像流氓。开始somebody都不想拦他们的车。但是其实我们6天叙利亚呆下来总结出来,看起来像流氓得倒不一定是流氓,看起来还可以得倒是恶心得很,这也是后话了。

车子带到市中心就把我们放下来了,我们两个又开始抓瞎了。somebody说Pharmacy的人一定会英语啊,西药都是英语名字,怎么样也得会两个字母吧。叙利亚的Pharmacy不同于黎巴嫩的,药妆不多,而且外部不标价,都在橱窗里要问药店人价格。所以我就没比成价。我们在LP上挑了一家旅店,因为我曾经看到过那个旅店的照片,喜欢他们的庭院和天井。我们推开了一架药店,老板有点胖,戴眼镜,头发已有些小秃,正在和一个拿着药方来配药的人解释怎么用药。等人走了,我们就递上LP, 指着那个旅店的名字问怎么走。老板也不合我们说话,瞄了一眼书,打起电话来。挂下电话,就招呼我们跟他出门,只用手势交待了我们该去的方向。我们千谢万谢,老板仍是一言不发回店。老板看来不会说英语,但是这样打电话相帮在埃及根本不可能想像,他们指个路就要小费,打个电话简直是天方夜谭了。在随后的几天里,叙利亚的这种天方夜谭一幕幕相继上演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 sep123321 好文章!顶!顶!珍藏了,慢慢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ep123321勤劳转帖。我去看了一下原帖,是东一段西一段的连载,要放在一起转过来很花功夫的。辛苦你一人,方便咱们大家了

这位MM的视角很有意思。我倒是对她在埃及的“水深火热”比较好奇,因为自己也曾经历过,苦大仇深到走的时候发誓20年之内不会再踏上这片土地的地步。原来在埃及被欺负的不止我一个。o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看不完,要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6 07:40 , Processed in 0.0506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