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44|回复: 42

收集汉语的过去式,将来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
我正在教汉语,但是比较业余.自己也整理了一些汉语中的过去式表达方式.但害怕一个人想得不够周全,所以想集中一下群众的力量.
谢谢!
过去式
1,动词+了
2,动词+过
将来式
1.要+(动词)+了
2.去+动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7-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着”进行态、持续态,“了”完成态,“过”经验态
看着书
看了书
看过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来”、“下去”持续态
生活在好起来
战争将进行下去。
说下去
孩子们吵闹起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正在”进行态
“将”、“会”将来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上的朋友!!
看来你是个了不起的语言学家了!!
看过你写的维语帖,以前听一个土耳其人说过,土耳其语的动词是在句子的最后,原来维语也是,看来它们是有一点渊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 语 , 朝 鲜 语, 满 语, 都 是 动 词 在 句 子 最 后 。

另 外 , 古 代 汉 语 , 也 是 动 词 在 句 子 最 后 的 : "如 是 我 闻", 只 是 后 来 演 化 为 主 -谓 -宾 句 型 了 。  

经 过 长 期 演 化 , 汉 语 的 语 法 是 简 单 的 , 简 单 到 可 以 说 根 本 没 有 语 法 了 。

汉 语 其 实  没 有 将 来 式, 过 去 式, 只 是 用 一 些 助 词 和 直 接 表 示 时 间 概 念 的 词 来 表 达 过 去 和 将 来 的 意 思 。

欧 洲 语 言 里 , 和 汉 语 最 类 似 的 是 英 语 , 也 是 主 -谓 -宾 构 造 。 英 语 过 去 有 subjunctive, 现 在 已 经 消 失 了 , 拉 丁 文 里 有 , 现 在 的 法 语 西 班 牙 语 里 也 还 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31 11:11 编辑

汉语始终是主谓宾结构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祉树给孤独园。。。”这句中“如是我闻”实际上是偏正结构词组“如是”是修饰语,“我闻”是中心语,“如是”是述宾结构,述语是动词“如”宾语是代词“是”,“我闻”是主谓结构,主语是“我”谓语是“闻”,这里的闻是不及物动词。“闻鸡起舞”一个述宾结构“闻鸡”加一个联合词组“起舞”构成偏正词组。
先秦时期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不然。。。,两句都是主谓宾结构。而且前一句句子包含了两个主谓宾结构。
再比如离骚中“皇览睽余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览睽”为及物动词,“余初度”是该动词宾语,是述宾结构,“肇锡”是及物动词,“余”是该动词宾语,“以嘉名”是介宾结构用作状语修饰动词“肇锡”,表示用何种方式执行该动作“肇锡”。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主语“关关雎鸠”动词谓语“在”动词宾语“河之洲”。
“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主语“硕鼠硕鼠”谓语“无食”宾语“我粟”。
金刚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主语“观自在菩萨”谓语“行深”宾语“般若菠萝蜜多”,主语“观自在菩萨”谓语“照见”宾语“五蕴皆空”。
道德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主语“水”谓语“善利”宾语“万物”,谓语“不争”,两个谓语通过共同主语“水”和连接词“而”构成复合句。
周易: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其中“称”为及物动词做谓语“乎”为代词“父”为名词构成双宾语,“得男”“得女”中“得”是及物动词“男”“女”是宾语,“谓之长男”“谓之长女”之类中“谓”是及物动词“之”和“长男”“长女”之类构成双宾语。
以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信手可以拈来。
。。。。。。
汉语从双音节化开始,就在逐步趋向于向时、态、体、式发展,但不完全。汉语的时态不全面,但的确有,它们不是通过像屈折语那样的单词变形来实现的。
比如:“我去了北京”这个短语,有五个汉语单词(单字)组成,从这个层面我们看不出有任何时态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把“我”、“去了”、“北京”作为单词来看,那么“去”就有了时态,这个时态是由“了”来表达的。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汉语的时态,是以词语变形(请看清楚不是单字变形)来实现的。这种变形,就是以“去”变形为“去了”,“学习”变形为“学习了”,“沉默”变形为“沉默着”,“了解”变形为“了解到”,“阅读”变形为“阅读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
如果以单字作词的话,那是古汉语的特征。怎么可以用古汉语的元素观点来衡量已经在发展了的现代汉语呢?
至于楼上所说的所谓的古代汉语“主宾谓”结构,仅限于以代词作宾语时的少数特殊情况,比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其中的“何如?”就是宾谓结构,那是因为宾语是代词“何”;然而,前句“吾欲之南海”主语“吾”谓语“欲之”宾语“南海”。再比如“时不我与”中“我”是代词“与”是动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28 13:45 编辑

朝鲜语(有称韩国语的)在谱系分类法上属于阿尔泰语系,从形态分类法上属于黏着语(日语称之为胶着语)。
满语谱系分类法上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形态分类法上归于黏着语。
蒙古语谱系分类法上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形态分类法上属于黏着语。
维吾尔语谱系分类法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形态分类法上属于黏着语。
日本语谱系分类法上尚无定论(一说归于琉球语系),形态分类法上属于黏着语。

以上所称阿尔泰语系,也有称为乌格尔-阿尔泰语系的。
上述乌格尔,也有归入芬兰-乌格尔语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28 15:57 编辑
非常感谢楼上的朋友!!
看来你是个了不起的语言学家了!!
看过你写的维语帖,以前听一个土耳其人说过,土耳其语的动词是在句子的最后,原来维语也是,看来它们是有一点渊源. ...
xibin 发表于 2009-7-26 09:48

维吾尔语和土耳其语差别比较大,但语言结构差不多。主要差别在读音、拼写、省音和词格等一些语法差异上。不过,维语为母语的人在土耳其当地熟悉最多1、2个月估计就能畅通交流了。
据维吾尔人网站自己说维语和乌兹别克语更接近。
另据说,作家王蒙下放新疆后,自学了维吾尔语,后来随团去过哈萨克斯坦,他根据哈萨克语的读音朗读用维语写的诗歌,结果绝大多数都能被哈萨克人听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着”进行态、持续态,“了”完成态,“过”经验态
看着书
看了书
看过书
zhongdong_wang 发表于 2009-7-25 17:59


那样看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着(之)书”在我们的方言里是过去式,“看书在”是现在时,“看书”是持续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样看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着(之)书”在我们的方言里是过去式,“看书在”是现在时,“看书”是持续态。
happytree 发表于 2009-7-29 20:26


最后这个最长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这个最长见识
communicator 发表于 2009-7-29 21:23


这又是为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12# happytree
可以问一下楼上你是哪里人吗??确实我也没听说过这样的方言,第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汉语不要教什么语法,你就教他们怎么说话就行了。

汉语的语法根本不象西方的语法那么重要。凡是有语法的地方,就说明有问题,需要声明,汉语里这样的地方非常少。虽然也有形式的主谓宾,但那不重要。至于什么时态的东西,那是英文语言的问题,才加了时态进行区分,中文处理这东西根本不需要单独学什么语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2# happytree  
可以问一下楼上你是哪里人吗??确实我也没听说过这样的方言,第一次听说
xibin 发表于 2009-7-30 03:52


江淮官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师子吼
对于中国人,我们很难自觉我们语言里的语法,但是他的确存在.假如不教语法的话,对话可能就会变成这样: 甲问"你吃饭?"(她想问的却是,你吃了饭了吗)这可是两个意思哟.
乙回答"吃"(实际上却是吃了).这就是没有时态时,语言的变化.我不是学文学的,只是从我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中,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语言,真的很有意思,很多东西是我们自己不自觉地用,而且有时还很难说清楚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师子吼  
对于中国人,我们很难自觉我们语言里的语法,但是他的确存在.假如不教语法的话,对话可能就会变成这样: 甲问"你吃饭?"(她想问的却是,你吃了饭了吗)这可是两个意思哟.
乙回答"吃"(实际上却是吃了).这就是 ...
xibin 发表于 2009-7-30 20:53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以前学语文都是凭着感觉去学的,学了英语之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去体会汉语的语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31 11:42 编辑
江淮官话。
happytree 发表于 2009-7-30 17:42


一看就知道是吴语区的达人了。
“看着书”和吴语区的“看梓书”是两种用词,“梓”在这里只是借用读音相同的字,“看梓书”其实和普通话的“看过书、看了书”是等价的。这位达人根据“着”字的读音联系是联系错了的。
例如:
1、看梓书才晓得,原来是个能样子呃。(吴语)
    看了(过)书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普通话)

2、砌梓么事还勿吓吓宁噶。(吴语)
    吃了东西都不谢谢人家。(普通话)

以上吴语例句只是模拟吴语读音的句子

而吴语区中大多数这种情况下和普通话“着”字相对应的说法是“老”或者用副词、形容词类词来修饰表示正在进行或者所处的状态。
例:
1、吾看老伊走过去呃。(江沪方言)
     我看着她走过去的。(普通话)
2、我看老集走过去欧。((浙江)宁波、奉化方言)
     我看着他走过去的。
上述例句江浙沪方言为音读为主句子。“老”只是我个人暂时借用普通话的这个词,因为普通话中很难有确切的对应词能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31 13:24 编辑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以前学语文都是凭着感觉去学的,学了英语之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去体会汉语的语法。
happytree 发表于 2009-7-30 23:39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对语法的感觉和总结有“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种。不能因为大家对母语语法的无意识运用就论断说语法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要的。
语法是一种规律,绝对没有语法语言就失去了交流功能。交流的本质是对符号体系和符号运用规则认同后进行的信号调制。不用任何规则和约定,请问你交流看看?
大多数民族以点头表示同意,以摇头表示不同意;但是,就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民族是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如果你说语法本质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要的,那么这两种态势语人群该如何交流?如果你说语法本质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要的,那么人群内部为何且何以用同一种态势或者架构来承载信息?
只要这个宇宙不是单质的不是无结构的,那么就必然有规律,从语言上来说,规律就是规则——语法。

我们学习外语中就需要反省这种对母语的无意识,并运用这种无意识的研究成果到外语学习中去,以期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7-31 11:44 编辑
那样看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着(之)书”在我们的方言里是过去式,“看书在”是现在时,“看书”是持续态。
happytree 发表于 2009-7-29 20:26

“看书在”其实是这位达人对方言语言理解错误了,“看书在”在吴语区实际上是“看书哉”,其中的“哉”实则是表示语气或者其他非语法含义的虚词。“在”则是动词或者介词。现代汉语中,当主句中无动词时“在”之类的介词即是动词,否则“在”之类词是介词。在很多语言中,介词源自动词,早期便是动词。正因为“看书”这一说法是要根据上下文环境来理解的,所以当吴语区的“看书哉”在很多具体环境中因为表示“不再做其他事了,(某某人)要从事看书这件事了”的缘故,使得“看书”表面看有了微弱的时态含义,但实质并不是时态。这位达人所误解的“哉”时态语态含义便是由此而来。看一个词是不是表示语态时态,就要看这个词在脱离语言环境后,是不是能提示我们时态语态。能脱离,说明时态语态的规则和意义已经凝固到该词上面去了,这时不管该词以前或者别处是否有其本来含义。
我们设定这样一个场景: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由于某种主客观原因,其中一方觉得有必要结束、停止谈话了,于是说“看书”来结束、转移事件,意思是说“我不想同你讲话了”。但由于“看书”这样的讲法太突兀容易让人觉得很不礼貌或者其他什么,所以加个语气词“哉”来增加音节拖长音或者将重点后移以减弱这种突兀、不礼貌或者其他有负面影响的感觉。
“看书哉”的绝大多数语境下的含义等同于普通话“看书咯”,这样的表达。我个人不觉得这种表达是起到提示时态语态的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5:29 , Processed in 0.04713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