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6|回复: 14

[公知观察] 假文章:大批阿拉伯人定居浙江生育大家庭缓解老龄化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文章——“大批阿拉伯人定居浙江生育大家庭缓解老龄化危机”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4427&extra=&page=1

义乌晚报:
    坐落在浙江中部的义乌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20年前,这里只不过是仅有一条街的小县城 ...
……
    阿拉伯人文化喜欢大家庭,少则生育4、5个孩子,多则生育十几个孩子,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新义务人,大大缓解了当地老龄化危机。
青木川 发表于 2010-5-27 16:10


说它“假文章”是因为并没有新闻媒体这样报道,但它又是以新闻媒体的名义发表(转载)在各个论坛的,所以我想放在“会诊新闻”下也是合适的。

我并非反对讨论“老龄化”、“计划生育”或外国人居留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作者如此假冒新闻报道想要说明什么呢?

1.世上并没有什么“义乌晚报”,只有“义乌商报”。

2.文章黑字部分,来源于“环球时报”2006年10月的报道《数千阿拉伯人定居义乌》(见下面蓝字部分)。

3.文章红字部分,也就是与主题相呼应的关键段落,找不到来源,事实上连义乌”的地名都打错了。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2/content_5234299.htm
数千阿拉伯人定居义乌
2006年10月22日 11:55:10  来源:环球时报

    商品买卖带来异国情调 跨国婚姻编织浪漫故事

    想把义乌变成自己的“家”

    穆罕奈德是义乌一家叫“阿克萨”餐馆的老板,他30岁左右的年纪,深邃的眼神,黝黑的皮肤,穿着一件画有阿拉伯图案的T恤,一看就是典型的阿拉伯人。穆罕奈德的中文说得不错,听着更像是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但绝没有用词错误。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离开故乡约旦,来中国已经六七年了,原来在广州开阿拉伯餐馆,后来,发现义乌的阿拉伯人越来越多,就与几个亲戚搬了过来。前几年,他认识了一位安徽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便结了婚,共同到义乌来生活,现在,两口子整天忙活着餐馆里的生意,美滋滋的。

    大约七八年前,这座仅有几十万居民的城市,几乎找不到几家像样的外籍特色餐馆。如今,像这样的阿拉伯餐馆有百余家,开阿拉伯餐馆成了义乌的行业发展新动向。最地道的阿拉伯餐馆,老板都是像穆罕奈德这样的阿拉伯人。穆罕奈德告诉记者,阿拉伯人越来越多,餐馆都在竞争,许多调料必须从约旦运来,这样才能有更多客源啊。随着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在这边定居,许多阿拉伯人都戏称,义乌快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村”了。

    的确,坐落在浙江中部的义乌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20年前,这里只不过是仅有一条街的小县城,满大街看不到一个老外的身影,而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从国外到义乌采购、从事贸易的外国人。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显眼的一个群体。据义乌当地政府的相关统计显示,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已经超过了3500人,另外,还有数目庞大、无法精确统计的来来往往的阿拉伯人,这样,专门服务这一群体的餐饮业、服务业也随之兴起。在城区的繁华街道上,放眼望去,尽是马立克理发店、苏莱曼烧烤、黎巴嫩人饼屋、奈尔穆餐厅,真有些像李白诗所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当地居民越来越熟悉阿拉伯人了

    红楼宾馆是义乌阿拉伯人的最早聚集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阿拉伯人在这里下榻。如今,看着月亮形的门楣上的绿漆,还能依稀看到10多年前,中国流行的用料颜色以及为迎合阿拉伯人而设计的建筑风格。来自埃及的哈利德告诉记者,他 11年前就来过义乌,那个时候,大概六七层楼的红楼宾馆是义乌最好的餐馆了。因为那里离市场近,住房价格也实惠,他的同伴都会选择住在那里。现在来的阿拉伯人很多,客房已经不够,许多阿拉伯人就分散地住到了其他几家宾馆,但更多的是租房。在城东的鸡鸣山社区,和商贸区附近的义驾山社区是主要的阿拉伯人聚居地。

    “房东住在最顶层,租户住在下面几层,是义乌租房的特色之一,”义乌宗教事务局丁向平科长告诉记者,“这样,如何使阿拉伯人与义乌人融合在一起,教育他们彼此尊重风俗习惯,是几年来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如今,义乌居民越来越熟悉阿拉伯人。鸡鸣山社区的樊老板有一户阿拉伯租户,他告诉记者,他念小学的儿子现在都知道,阿拉伯人叫牛郎星为天平星,以前把甜瓜叫“天堂圣果”。穆斯林在家里做祷告,他们就会肃静下来,以免打扰人家。到了春节,楼下的阿拉伯人也会和他们一起聚餐,也会看春节联欢晚会,有时也会玩叫“拖拉机”的扑克游戏。有的阿拉伯人还向居委会填表报名,参加社区治安联防队,定期与队友通宵巡逻。

    不仅如此,许多义乌居民对阿拉伯世界也有独到的认识。江东社区李老板对记者说,中国许多媒体都频繁使用“中东乱局”这个词,其实,与许多阿拉伯朋友接触并去了中东的几个国家后,有一种感觉,相对于广袤的中东地区,现在所谓的战争、冲突只是发生在非常小的一些区域,绝大多数中东地区的百姓都生活在宁静和安详之中。李老板对《环球时报》记者千叮咛万嘱咐,在许多中国媒体的报道中,中东世界的形象“已经成了混乱、冲突、死亡的代名词”,这并不利于中国人真正地了解世界。希望《环球时报》多增加一些中东世界的正面报道。

  阿拉伯人也有和当地人一样的烦恼

    “约旦12家,叙利亚6家,阿联酋43家,伊拉克17家……”当问到有多少家阿拉伯人注册的外贸机构时,义乌市涉外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陈林瑞先生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每天都有不少外商来登记,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实在来不及统计,于是,他只能打开登记册,把最近的统计情况按国别一个个念给记者听。粗粗一算,阿拉伯国家驻义乌的外贸机构竟占了全市近700家外贸机构的一半。

    陈林瑞说,现在,只要各种手续齐备,少则10天,多则一个月,外国人就可以在义乌登记注册贸易公司。近几年来,中阿贸易额不断增多,双方之间发生一些经济纠纷是难免的。不过,双方的经济纠纷有一大特点,即与国内经济纠纷趋同。贸易双方非常熟悉,先前合作了许多次,彼此间已形成了信任,双方没有必要每次交易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于是出现在某次交易中,国内卖主的货已发出,阿拉伯那边的款却迟迟未到,或者货与款不相符等现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阿拉伯国家天高地远,谁会放心不付钱,先发货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中西交流史的王尚达教授告诉记者,这类正常的经济纠纷,一方面反映了数千年的中阿交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底蕴。早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就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最远到达伊朗北部,之后,都城长安(今西安)兴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阿交流的高潮,汉王朝每年少则派出五六支、多则派出十多支使团前往,连接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有了雏形。数千年来,数以万计的阿拉伯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成为古代中西交流最重要的使者。但是,传统上的中阿交流多局限于器物之间,彼此都隔着神秘的面纱。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双方贸易,使两地的距离越来越短,彼此的神秘感也慢慢消失。义乌当地的媒体还专门开设了一个“跨国姻缘”栏目,有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小伙子娶到了义乌美丽的姑娘,他们的浪漫故事也时常成为义乌当地群众广为传播的佳话。不过在采访期间,穆罕奈德对记者抱怨说,他和周围的许多阿拉伯老乡最近有件烦恼的事,他们许多人都在中国赚了钱,也与中国姑娘结了婚,并且很希望在义乌长期发展自己的事业,于是很多人都想买个房子。但是,外国人买房手续很复杂,而且义乌的房价也越来越高了。想不到,阿拉伯人也会像中国人那样遭遇“买房难”的困境。▲ 记者 王 文 特约记者 王 武
    《环球时报》 ( 2006-10-20 第22版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否缓解危机没有关注,只注意有这样一些人驻扎浙江了。
果然有细心人!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静看后续进展~~~可惜不能加分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帖子?!
90hou 发表于 2010-5-27 23:52



    应该是新帖子,新近才出现的。但抄了老文章,并塞进了新私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缓解人口老龄化是爆炸点,今天我在那帖子上留了言当然是充满了计生愤怒的,我一查了下该文全是在论坛转载没有正确出口。
我是反对计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厉害!

不知道能不能追查出来是什么人搞这种把戏?

难道,亚太组织也关心中阿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细心!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是假新闻,不知道又是什么样的人搞这些龌龊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不是假新闻,大量阿拉伯人、黑人、越南人等外国人蛰居在中国是事实。ZF不能一边极端针对汉族计划生育,一边又放任外国人大量涌入,没有哪个国家政府是这么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是假的,内容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人所谓的“真相”,离开造谣和撒谎就连一分钟也维持尝不下去,可见其“真相”与现实无关,只与误导和欺骗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这样的文章就是想煽动我们对大量阿拉伯人、黑人、越南人等外国友人的歧视,这是用心险恶的。

外国友人来中国发展,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并且在各方面予以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这篇文章,
我也一样不喜欢与这些外国人在一起。
犹其是广州的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6 12:01 , Processed in 1.7262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