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9|回复: 2

[世博动态] 转:世博又热、又平、又挤,达不到7000万游客也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天发了条微博:巴黎香榭丽舍林荫大道周末一夜之间被多种植物覆盖住成了乡村大道。
一点二公里长的大道划成8000块小型田园,每块田园覆盖上300公斤的土壤,
上面再种植许多种类的绿色植物。主办当局预期参观者能突破200万人次。
也有媒体质疑这种做法是否环保,因为200万游客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参观排碳约为4000吨。




有网友评论说:"哇哦,那世博会这么多游客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参观的碳排放量是多少!"

世博会排碳多少,要看最后有多少游客来参观。
世博会5.1开园以来,参观人数前两周的持续低迷,平均每天参观人数不到20万;
这几天来由于团体游客的大增,入园客流在周末突破36万人,创下开园以来的最高纪录。
尽管近期客流量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拐点”,但是总体来看,
要想在6个月的世博会期间客流总量达到7000万的数字如果不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的话,
也是极具challenging(挑战性)。

留心一下,有关部门、媒体乃至关心世博会的百姓,
在提到“7000万”这个神奇的数字时,用词不尽相同:
有人说“预测”,有人说“预期”,也有人说“目标”,
还有人说这是上海世博会“不赔不赚”的经济效益“底线”。
地球人都知道,本届世博会的投资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届世博会,
而这次世博会又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举行,
那么毫无疑问世博会开园期间的参观人数理应创造一个历史新纪录。

而另外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在183天内参观总人数达6422万,
是世博纪录的保持者。所以无论是科学的“预测”,还是主观的“预期”,
打破大阪世博会的纪录实际上是主办方的一个“目标”,
这“7000万”就是上海世博会的“底线”。
其实,在1970年日本当时的人口约为1亿,而现今中国人口超过了13亿,
这样看7000万的目标还是一个相当低的标准,参观人数超过1亿也不为过。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一届世博会与往届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拟性。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与几十年前相比,
今天的世界变得“又热、又平、又挤”(hot, flat and crowded)。
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个概念,在积极的意义上看世博会的“热”、“平”、“挤”。
先说“热”,时下最热的话题就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所以低碳也是世博会的理念。
虽然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公共交通车、贵宾车、场地车、观光车均为新能源汽车,实现“零排放”目标,
但是世博也还是会造成相当数量的碳排放的,其中10%左右来自场馆建设,
参展者演艺活动碳排放不到1%,而80%以上为参观者出行的碳排放。

美国游客乘飞机来一趟上海就要排碳2吨左右,而一个中国普通百姓做饭全年排碳也就是0.2吨。
所以,只要通过世博会弘扬了节能减排的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即便少一些打飞的来看世博会的参观者,也无伤大雅,因为还有更时尚和低碳的方式体验世博。

再说“平”。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世界从未像今天一样紧密连接在一起,
网民不出门,便知天下闻。丹麦的小美人鱼虽然“出游”到了上海世博会,
但是她的家乡的父老乡亲以及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都通过互联网随时看到她在世博会上大出风头。
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expo2010.cn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
将世博会园区和百余家展馆的精彩内容直观、逼真地呈现在互联网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的数据显示expo2010.cn的访问量屡创新高,最近三个月平均浏览量增长高达158%。
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国内地访问者以70%的比例占据首位,
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境外访问量将近30%。
全世界的网友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各大场馆中自由穿梭,从不同角度体验不一样的精彩世博。
既然可以坐在家里就可以一“网”打尽,也不必带着碳足迹千里迢迢来上海“到此一游”吧。

最后,别忽略了“挤”。世博会开园以来客流量虽然大大低于预期,
据报道园区管理部门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意味着安保等各种服务保障压力减低。
但尽管如此,一些热门场馆依然排起了长龙,10几分钟的参观时间,排队等待却要几个个小时。
如果客流量真的达到了每天40万甚至更高,世博园区的设施和能力是很难承受住这样的压力的。
主办方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而不要一门心思扩大客流量,甚至为此动员行政资源,来个“举国体制”下的人为游世博“热潮”。

虽然说了这么多,毕竟世博会的客流量还是个“硬指标”,
大话也已经说出去了,能不能创造个“世界纪录”似乎事关中国在世界上的“面子”。
如果这是个心理障碍,我想以自己的切身观察和体验告诉有关方面,
国际主流媒体乃至普通公众对“7000万”这个预期或者目标本身其实并不那么关注,
原因很简单:参观人数并不是衡量世博成功的标准。最重要的是,
世博带来的文化理念能给中国带来多少新的改变,
能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足迹——而不是创纪录的碳足迹。
正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预示了一个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一样,
如果2010的上海世博会标志着人类低碳文明的兴起,
那么这就将是一届与绿色奥运一样可以载入史册的“无以伦比”的历史盛会。


【本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70cb20100ijv5.html
发表于 2010-5-28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虽然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好。但美国很卖力。而且世界对世博的热情也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了~~~怎么看不到图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5:06 , Processed in 0.0390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