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6|回复: 5

三条老街感受新旧拉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info.tibet.cn/xzly/rwgs/201006/t20100629_599463.htm作者:廖东凡   发布时间:2010-05-23 08:01:00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从1961年11月6日到1985年9月,我有幸在“日光城”拉萨生活和工作了24年。我在这里从事着群众文化和历史、民俗考察,因此有条件也有机会,了解那些密如蛛网般的古老街道,还有矗立在街道两侧的藏式碉楼,以及那些发生在老房子、老街区里的民俗掌故。那些老街和老房子,有的有成百年的历史,更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以往西藏地方政府时代,拉萨的各条街巷,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名称,更没有具体的门牌号码。为了表明住家的地点,往往以某个著名寺院、某个世家贵族、某个市场作为参照物来表述。例如“策默林寺门口”,“尧西平康府邸南边”,“冲赛康市场附近”。


1959年,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城市管理提上了日程。先是将拉萨分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个城区,1961年4月,四个城区合成为城关区。下辖八廓、吉日、德吉、纳金、巴尔库、蔡公堂六个办事处,25个居委会,4个农业乡,各条街巷也取了相应的名字,基本遵循了传统的说法,个别用了解放后的新名词。

大昭寺远眺布达拉宫


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急剧发展,新市区不断涌现,新街道向四面八方延伸。拉萨市政部门对街道和街区又作了全面的规划。有的取消了带文革特色的名字,恢复了1961年的命名;有的使用了更为古老名称,也有取了新的街名。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两条街。一条是八廓街北面的德吉路(幸福路),这次改为了北京路。不过北京路比德吉路长得多,一直延伸到布达拉广场,延伸到西郊的拉萨海关,分为北京东路、北京中路和北京西路。另一条是八廓街南面的林廓南路,这次改为了金珠路(解放路),也比原来的路长得多,一直延伸到西郊,至堆龙德庆县东嘎镇,也分为金珠东路、金珠中路和金珠西路。北京路和金珠路,成为拉萨城南北两条主干道。


拉萨老街的形成,始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初年,那时,在大昭寺周围,在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中间,已经出现了长短不等的街道,还有出售境内和境外商品的市埸。到了公元17和18世纪.在祖国内地,是清初的康(熙)乾(隆)盛世;在西藏,是郡王颇罗鼐和七世达赖主政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颇为繁荣,拉萨城区有了较大拓展,一条条街巷,以大昭寺为中心,朝四面八方辐射,街巷与街巷交叉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街口,一处处市埸。佛教寺院、王侯宫堡、贵族府邸、商业铺面、平民住宅,在街道两边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成为一片雪山环绕的繁华世界。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萨老城还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味道。只是有些旧官员贵族的房屋改成了机关或学校。内部结构变了,外貌没有变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拉萨开始了旧房改造,但房屋的造型,街道的走向,基本上还保持了原有的形制。从90年代后期开始,拉萨老城发生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新的楼层、新的街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原有的老街,原有的房屋,逐渐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消失或不再引人注目。



对于拉萨古城如此惊人的巨变,我的感情是复杂的。也许应该承认,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规律。然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拉萨生活多年、对它的历史文化了解甚深的人而言,它往日的古老韵味和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仍然让我充满着眷念。于是,我有一种愿望,把自己知道的某些老街、老房子以及老房子里的人物事迹写下来,作为一份历史和民俗的纪录,留给后人和历史学家、人文学家参考,尽管这些老街、老房子在时空中可能巳经不复存在了。


河坝林老街



河坝,是汉语;林,是藏语,意为洲。河坝林,是汉藏两语结合的地名。将这片街区命名的,是公元17世纪从祖国内地迁居拉萨的回族人,河坝林是他们最早的家园。


铁崩岗清真寺

比起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河坝林街道形成较晚,相传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河坝林的形成,和拉萨河主航道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远从吐蕃时期开始,拉萨河的水患,一直威胁着拉萨古城的安全。每年春末夏初多雨季节,阴雨连绵,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波巨浪汹涌澎湃,扑向拉萨,大昭寺和八廓街以南的地区,往往被洪水淹没,变成一片泽国。从藏王松赞干布开始,到历代吐蕃君王、历任拉萨地区的首领,都为治理拉萨河水患,费尽了心思。公元12世纪前后的几任蔡巴万户长(拉萨河流域的统治者)在拉萨河北岸修筑河堤,把河的主航道引向南岸,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洪水的威胁。当然,根除拉萨河的水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解放之后才彻底解决问题。

由干拉萨河主航道南移,北面的河洲和土地闲置,人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构筑房舍、开辟果园和菜园、甚至形成街道。河坝,是汉语;林,是藏语,意为洲。河坝林,是汉藏两语结合的地名。将这片街区命名的,是公元17世纪从祖国内地迁居拉萨的回族人.河坝林是他们最早的家园。当地人称他们为“甲卡齐”,即从汉地来的回族人。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东起铁崩岗街口,西至八廓东街的青苏大经旗杆,全长大约1公里,南北两边约有四五十幢老房子,加上里面社区的房屋,那就更多了。其中有贵族府邸、宗教寺庙、商人铺面,还有普通藏民和回民的住宅。过去年代,有个严格的规定,任何人盖房子,不能超过三层。因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昭寺,也只有四层,超过了三层,便是冒犯佛祖,因此,河坝林街上的楼房,最高的也只有三层。
发表于 2010-7-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从东到西,对这条街作一点简略的述说。

河坝林老街东头的街口,叫“铁崩岗”,意思是堆积灰土垃圾的旷场。过去年代,拉萨人多以牛粪、麦草为燃料,牛粪灰和生活垃圾,大都送到城郊野外堆积。铁崩岗便是集中堆放粪灰草屑的所在。再说,这里是从拉萨去到东郊和东边各县的必经之地,各郊县进城的农民,往往把自己的牛粪、柴草、饲料等商品,用毛驴驮到铁崩岗出售,于是这里又成了传统的柴草牛粪市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附近有一家饭店,专门接待赶着毛驴进城的农人,被拉萨人称为“般古萨康”  (毛驴饭店)。

特崩岗街口南边,是著名的大清真寺,这是拉萨第一座伊斯兰教寺庙。始建于公元1716年,  占地面积2600多平米,由大门、庭院、礼拜堂、宣礼塔、沐浴室等组成。寺庙周围,是伊斯兰社区,上个世纪60年代聚居着三五十户回民,房屋多为平房,房舍整齐,庭院干净,回族居民大都以餐饮、磨面、种菜、屠宰为职业。寺庙周围也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住宅。

河坝林老街东头第一处房子,是一座破败的小庙,叫“夏日松贡布”,即东三怙主庙。相传,公元七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定都吉雪卧塘(拉萨),围绕大昭寺盖了四座小庙,供奉文殊、观音、金刚手三怙主,保佑都城繁荣昌盛。这是东边的一座,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到拉萨时,西边和南边的三怙主庙还在,而这座东三怙主庙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三怙主庙西侧,为“河坝林赞康”,即河坝林街区地方神庙,庙里有一尊神灵,血红的脸,额头上有三只眼晴,很凶猛的。听说从前有位巫师,替神灵代言,预示吉凶祸福。

赞康西面,有两座贵族宅院,第一个叫“朗琼”,第二个叫“协噶”。府第不大,都是两层藏式房。再往西,有一个院落.名叫“甲巴康沙”,意为“杨树新屋”,旧时是地方政府储存茶叶和盐巴的仓库。“甲巴康沙”西侧,有一座宅院,叫“扎西康沙”,这是著名学者、西藏农牧学院资深教授曲佩多吉先生的家。

“扎西康沙”往前,是鼎鼎大名的“霍康府”。霍康家族的始祖叫诺颜·和硕齐云丹,是藏王颇罗鼐的弟弟。霍康家族延绵了两三百年。近代著名政治家阿沛阿旺晋美、大学问家霍康索朗边巴,都出自这个家族。他们的祖业庄园,在墨竹工卡县的甲玛沟,名叫“甲玛赤康”。霍康府是一座坚固雄伟的巨石碉楼,座北朝南,背靠河坝林街,面向拉萨河。北面的主楼高达三层。霍康府邻近,还有一座两层楼的宅院,名叫霍苏,是霍康家族的分支。

霍康府西边,是代理司伦罗桑扎西的房子。罗桑扎西原是甘丹寺的僧人,上个世纪20年代进入仕途,做过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副官长,西藏地方政府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历任国民政府参政员、立法委员。

罗桑扎西府东侧,有一家甜茶馆,女主人叫央金,甘孜人,是拉萨市歌舞团演员丹增工布的姨母,我和丹增工布一道,去喝过几次甜荼,了解了一些饮茶习俗。再往西经过两三家出售干果、农具、酥油筒、炒蚕豆等的铺面,便到了一个名叫“娘绒夏”的人家。“娘绒夏”的老主人名叫仁增伦珠班觉,原先是藏政府的一名小吏,离职回家,潜心行医和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的“娘绒夏私塾”,在当时颇为有名,拉萨许多藏族文化人都出自这问私立学校;“娘绒夏”的主人还是有名的民间藏医,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后人仍在这条街上行医治病。

河坝林老街最西头,立着一根数丈高的巨型经旗杆。这根经旗杆名叫“甘丹塔青”,又称“夏加里”,相传是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首次拉萨传召大法会的举行而竖立。旗杆中装藏着宗喀巴大师到扎日神山朝圣拄过的藤杖,所以极为神圣。旧时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和五月十五.都要把旗杆放倒,重新更换经旗和哈达。

顿苏色康意思是大经旗杆旁的黄房子

东侧有座两层的黄色藏式小楼,名叫“顿苏色康”,意思是大经旗杆旁边的黄房子。民间传说,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仁青仓央嘉措(1683—1706)情人住过的地方。

河坝林老街北面,与娘绒夏隔街相望的,是一座老房子,叫“格拉敏”。大门向南,二门朝东,二门内有一天井,天井周围都是两层的藏式楼,石头构建,坚固美观。据说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富有的康巴商人,他把这座房子献给了拉萨三大寺。解放后这里变成了拉萨市电影公司所在地,电影公司迁出,办起了拉萨师资训练班。

“格拉敏”东边,是大贵族夏苏府。夏苏和赫赫有名的世家贵族夏扎,原本是一家。夏苏的权势和财富,可能略逊夏扎本家,但是他们拥有祖业庄园香嘎豁卡,控制拉萨河渡口的木船和牛皮船摆渡,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收益。夏苏府是一座三层的藏式碉楼,后来进行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房舍不如其他老牌贵族那么规范。1959年,夏苏一家流亡国外,这里一度成为拉萨市文化教育局所在地。文革后文教局迁往他处,夏苏府变成了普通的居民宅院

贵族家的窗饰

从夏苏府往东,隔着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又有一家贵族府邸,名叫“雪康宁巴”,意为雪康老宅。雪康老宅北面,有几处宅院,如帕拉商店、老师饭店、雪康总管府,然后是十分气派的世家贵族帕拉府。雪康老宅西面,有一家较小的贵族府第,名叫“果噶”。这家贵族的老主人果噶瓦索郎贡布,曾受十三世达赖派遣,到英国学习军事。

顺着雪康府和夏苏府中间的小巷往北再往东,便到了著名市场“旺堆辛卡”  (意为“上面的田野”)。几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后来成为热热闹闹、人声鼎沸的市埸了。解放前这里主要销售家具、枪支、柴火和旧衣服。旺堆辛卡市场东侧,是噶玛厦神庙,主要供奉护法大神“恰赤坚齐”  (意为“一目万鸟”)。过去为护法大神代言的神汉,称为噶玛厦巫师。从前.每逢特殊的时日,巫师都要挥刀舞剑,降神作法,求神者、围观者往往成百上千,成为拉萨古城的一大奇观。

雪康老宅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厦神庙附近,有一汉裔人家,叫做“夏寓”。这家的老祖父,原是清朝驻军中的一位姓夏的小吏,1912年,清军返回内地。这位小吏在拉萨找了一位藏族妻子,没有跟随队伍返乡,而是把家安在河坝林街北面,以酿制青稞酒为业,生活日渐兴旺,成为一户富有人家。以后人口日繁,分为“夏寓东”、“夏寓西”两家。我在拉萨期间,有幸结识夏寓家族的传人平措次仁先生,他先后担任过自治区政协秘书长、西藏社科院院长等职。

夏寓的隔壁,是一家小有名气的酒馆,名叫“观东排康”。再往东,有一处大宅院,名叫“朗色林”。拉萨有两家朗色林,一家是贵族朗色林,掌门人叫朗色林班觉晋美,曾任西藏地方政府仔本(主菅财政和人事任免官员)。而这里的“朗色林”宅院的主人,不是贵族,只是一位小吏,人称“久拉(小吏)朗色林瓦”。久拉朗色林瓦官儿不大,宅院却很阔气房间宽敞,梁柱高耸,阿尕地面闪闪生辉。解放后这里一度为城关区粮食供应站,现在成了民居。

林廓南路北面的夏扎府院内

从朗色林再往东,经过四五家藏族和回族居民的宅院,便回到了河坝林老街的东口铁崩岗。铁崩岗街口西北,还有一片空地,名叫“恰泽岗”,意思是“磕头坪”。凡是从东路进入拉萨圣城的朝佛人,从铁崩岗住西北一拐弯,迎面便看到庄严雄伟的布达拉宫,高耸在蓝天丽日之中,景仰之情油然而生,立刻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于是取了恰泽岗(磕头坪)这样一个名字。

林廓南路(金珠东路)

相传数百年前,拉萨河的主航道紧靠南城,林廓南路原本是河堤。

金色圣殿大昭寺,是古城拉萨的心脏。不仅吉日良时,就是在平时普通的日子里,人们都要围绕释迦牟尼佛像诵经祈祷。转经的路有三条,其中一条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路是“中圈”,藏话称这条路为“八廓”,这也就是著名的八廓街;八廓街北面,叫“林廓北路”;八廓街的南边,叫“林廓南路”,现在已经改名金珠东路了。我这里主要介绍林廓南路上一些颇有名气的老房子。

林廓南路的起止地点也不尽相同,我在拉萨的时候,看见转经的群体,东起城关区的副食品公司(俗称“公司交交”),西至药王山脚下,全长至少2公里。这条路东段属于拉萨旧城范围,居民稠密,老房子较多,可以说是鳞次栉比。而路的西半部分,传统建筑较少,有的地方我只有从略了。

城关区副食品公司(公司交交)往西,大清真寺以南,是一片内地回民聚居的街区(需要增加新图),其中有菜园、有苹果园、有畜力磨面的磨房、各种规格的屠宰场。其中以“乞米”屠宰场规模最大,每天要宰杀多头牦牛,供应八廓东街肉市上数十家肉店,保证每天都有鲜肉出售。此外,过去还有专供达赖喇嘛厨房的“甲米”屠宰场和“甲米”磨面房。

林廓南路北面,是几家铺面,有面馆,有杂货店,有自行车修理店。往前,是一大片乱树林,附近的“乞米”屠宰场,总是把宰杀后的牦牛角,弃置在这一带地方,牦牛角惊人的多,堆成了一座小山,有些好心的人,把牦牛角砌成一道围墙,围住这片乱树林。从此,这片树林被称为“绕交林卡”,意为“牛角园林”。旧时,一些无家可归的游民、乞丐、流浪汉,待在里边过夜,一些妓女也来这里卖春。上个世纪60年代,“牛角林卡”还在,里面还盖起了几幢居民搂。

牛角林卡北面,有一条从大清真寺延伸过来的老街。街上有一家餐馆,名叫“鹿仓”,“鹿仓”的意思是羊圈,也许这个餐馆原是盖在某个废弃的羊圈上面的。“鹿仓”餐馆历史悠久,名气不小,据说清时驻藏大臣衙门,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常在这里宴请、聚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鹿仓重新开业,主要供应甜茶和藏式糕点,茶客们进入茶室,一边饮茶,一边谈天说地,气氛相当活跃。从鹿仓餐馆往前,是拉萨最有名的尼姑庙仓姑寺。古时拉萨河水患连年,威胁着这座城市的安全。藏王松赞干布,在河边挖了一个地洞,自己坐在洞中诵经祈祷,请求水神爷手下留情,解除拉萨居民的灾难和痛苦,从此这个地方便叫“仓宫”,意思是“祈祷的土洞”。一千多年过去,这个土洞仍然圣迹般的保存完好,洞中有一尊松赞干布的塑像,人们从这里经过,都要到地洞里顶礼一番。公元15世纪,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古纠顿丹,在这里盖了一座尼姑庙,取名为仓姑寺。在经堂佛殿周围,盖起一座座赭黄色的小楼,称为“尼夏”,意为“尼姑屋”。一些大户人家,纷纷把自己的女儿送进仓姑寺学习和修行,尼姑多时达到二三百人。仓姑寺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子文化和宗教学院。

仓姑寺附近,有一家贵族宅院,名叫“噶堆”。噶堆祖籍仁布地方的德吉林,有大小差巴48户。民主改革前,噶堆的女主人卓玛央金,开设了羊毛作坊,逼迫差民夜以继日地织氆氇,织卡垫,产品运到印度销售,赚回大量钱财。她在拉萨买下一座贵族的旧宅,重新翻盖。盖房子的劳力,全部来自自己领地的差民。她对差民极其刻薄,不付给他们任何报酬,连口粮也要差民自备。差民们被逼无奈,只好在盖房间隙,到八廓街上要饭。1947年藏历八月,听说达赖喇嘛到色拉寺朝佛,差民们便推选出12位代表,状告噶堆夫人残害差民,致死人命。告状人全部被噶厦政府收监,官司打了三年,最后判决噶堆夫人胜诉。为首的9户差民,没收全部财产,由藏兵武装押送,流放到山南吉德秀深山荒谷。1955年,达赖喇嘛从北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差民们再次来到罗布林卡,拦住达赖喇嘛的车子喊冤。那时西藏已经和平解放,再加上噶堆残害农奴的恶行在拉萨和西藏各地传得沸沸扬扬,噶厦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只好对官司进行改判,准许流放的差民返回仁布家乡,判处噶堆夫人卓玛央金流放到蛮荒之地察隅。

召底康萨神庙

从仓姑寺往西,不远处有一岔路口,名叫“热纠多朱”,意为堤后天葬场。相传数百年前,拉萨河的主航道紧靠南城,林廓南路原本是河堤。拉萨有一种丐帮,名叫“热结巴”,他们有一项义务,就是清理街头巷尾无主的尸体,搬运到河堤后的天葬场进行解剖,将死者的颅骨、内脏放在附近几间黑房子里储存,需要时提供给寺庙进行密宗法事活动使用。上个世纪60年代,堤后天葬场已经不见踪影,附近储存尸体的小屋依然存在。

再往前是绕色巷南口,从绕色巷可以直通八廓街。街口东边,有著名贵族“贵桑孜”的大宅院。大门朝西,正面为三层藏式楼房。贵桑孜是由山南雅隆贵族凯墨和拉萨东郊一家名叫“工堂”的贵族合并组成。近代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叫凯墨索朗旺堆,他出身索康家族,为贵桑孜家的上门女婿,在西藏政坛纵横捭阖数十年,当过藏兵总司令,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谈判代表团副团长,1959年流亡国外。贵桑孜府邸一度成为自治区邮电局所在地。

贵桑孜贵族府对面,也有一座清真寺。拉萨人习惯把河坝林的清真寺叫大清真寺,称这座清真寺为小清真寺。相传300多年前的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拉萨已有来自克什米尔和拉达克的回族人居住。因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那些回民生活在这里困难重重。五世达赖喇嘛体谅他们的处境,便在拉萨西郊划出一箭之地(从此这块地方叫“强达岗”),作为克什米尔回民洗浴、礼拜、埋葬和从事民俗活动的社区。后来,到拉萨经商、定居的克什米尔回民,特别是拉达克回民越来越多,他们便集资在绕色巷口,新建了一座清真寺。寺庙座西朝东,分南北两个部分。南边是礼拜堂,可容100人左右参拜;北面有洗浴室、阿拉伯文教室,还有伊斯兰教牧师阿訇的住房。上个世纪80年代修饰一新,格外引人注目。

从绕色巷沿林廓南路继续往西,过了若干家平民土屋,又有一家贵族宅院,叫“崔科”。这是一家古老的贵族,祖籍在中尼边境的定日崔科湖边。相传历辈崔科以打仗勇猛出名,他们总是充当藏军的统领。崔科府前面不远,是大贵族然巴家。大门朝南,占地很广,院内有多处两层和三层的楼房。然巴府的西侧,是赤江活佛的府邸。大门朝东,主楼为三层的藏式建筑,其舒适和美观,在拉萨也是数得上的。

和赤江府一墙之隔,叫“拉达卡齐”,意为拉达克回族人的宅院。这是一座三层的藏式碉楼,大门朝西。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院内有间拉达克人开的电影院,在文化生活单调的拉萨,到“拉达卡齐”看电影,成了市民的一种时尚。后来几家贵族集资,在鲁普广场盖了一座“幸福之光”电影院(人民电影院的前身),拉达卡齐影院便风光不再了。


拉达卡齐往西不远,是“召底康萨”降神堂。大门朝南,进门后是一长方形的石板庭院,庭院周围为汉式廊庑,有点像内地的官衙。据说清朝初年,这里做过接待中央进藏官员的行馆。北面两层楼,是一座护法神殿,门楣上有道光皇帝亲书的匾额,神座上供奉着著名的护法大神多吉秀丹,怒目圆睁,血口大张,很是恐怖。关于这位神灵,有很多说法。相传17世纪时,有一位道行高深的活佛,名叫顿尊扎巴坚赞,因为某些宗教理念与五世达赖喇嘛相左,竟被他的手下人迫害致死。扎巴坚赞含冤抱屈,灵魂化为一个大神魔,搅得拉萨四境不得安宁。五世达赖喇嘛得悉这种情形,亲自为扎巴坚赞活佛护摩火祭,加封他为多吉秀丹(大力金刚),授权他主宰拉萨南城僧俗百姓的死生祸福,成为一位强有力的地方神。在林廓南路中段修造召底康萨神宫,冬夏两季定时供祭。设置一位巫师,替多吉秀丹大神预言吉凶,指点迷津。

夏扎宅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召底康萨往西不远,是贵族柳霞的府邸。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名叫柳霞土登塔巴。清朝未年,一位名叫‘柳霞’的贵族官员,被驻藏大臣囚禁在成都,最后死于监狱。他的妻子和拉萨的北京商人私通,生下了土登塔巴。这位有着汉族血统的少年,进入哲蚌寺洛色林札仓为僧,成年后以僧官的身份进入仕途,最后升任西藏地方政府助理噶伦的高位。他在地方政府身居要职,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是拉萨北京商店“隆庆裕”  (又叫”柳霞商店”)的老板。分号遍及北京、上海和印度各地。

柳霞府西边,是著名僧官彭唐府。这是一座高达三层的石头建筑,颇有气势。解放后,彭唐府一度成为西藏军区的干部宿舍。

彭唐府的西面,是古老的“鲁普广场”。早在1000多年前的吐蕃时期,这片旷场己经存在,据说这里是神龙汇聚的地方,所以命名为“鲁普”  (龙居)。公元15世纪以后,每次大昭寺传召大会结束,成千上万僧人要在这里鸣枪放炮、送鬼驱邪。上个世纪50年代,鲁普北端盖起了一座“幸福之光”电影院,后改为人民电影院。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支援西藏43项工程之一的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就坐落在鲁普的南端。

鲁普西边,是一座名叫“朵森格”  (石狮子)的大院。这里原是大贵族多仁的休闲地,名叫“梅朵吉彩”,意为鲜花游乐园。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驻藏大臣和琳,用一处名叫“桑珠康萨”的宅院,换下梅朵吉彩园林,在里边盖了驻藏大臣衙门。大门朝东,门口立着两尊威武雄壮的石狮子,象征驻藏大臣的威严。从此,拉萨老百姓便叫它“朵森格”。1959年平叛结束,这里成了军区警卫营的驻地。上个世纪80年代,改成了军区招待所。

从朵森格往西,过去有一大片平整肥沃的菜地。有驻藏大臣衙门的菜园,有拉萨汉裔居民的菜园,有藏族菜农的菜园,大小约数十家。菜农们从内地引进菜种,运用内地的方法种菜,产量丰富,一时成为拉萨蔬菜市场的重要来源。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街区了。

德吉路上的策墨林寺(摄影:扎堆)

从菜园区往西,过了一个街口,便是著名的“雪赤林卡”了。这个林卡很大,西到药王山,北抵布达拉宫。其间树林稠密,草地芳菲,还有一处处泉水,一条条溪流,一座座池塘。吐蕃时这里叫“柳乌塘”,尼泊尔赤尊公主想在林中建寺,因为地下水太多,只得半途而废。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在“雪赤林卡”里面修建了筹委大楼和筹委小礼堂,日后成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前面我大致介绍的都是林廓南路北面的老房子,至于它的南面,也就是拉萨河沿岸,过去完全是连绵不断的柳林,自古以来一直是僧俗贵族和拉萨市民的娱乐消闲地,上个世纪前期,才有贵族世家在河边柳林间修建园林别墅。从药王山东麓到“朵森格”南边,过去叫“孜仲林卡”,为僧官们节日休闲园林。现在成了西藏军区所在地。“孜仲林卡”东沿.为十三世达赖的家“尧西朗顿”,他们家的后人直到解放后仍然住在这里。

德吉路南侧的绕西平康宅院

再往东,是“夏扎林卡”,过去归大贵族夏扎所有,1912年,夏扎家族分为夏扎和夏苏两家,林卡也一分为二,“夏苏”家把自己的园林卖给了兴盛一时的贵族察绒,察绒在林卡修建了一座园林别墅,据说这是拉萨贵族建造别墅之始。察绒别墅东边,还有贵族恰巴别墅和楚第别墅。上个世纪50年代,察绒林卡中开辟了一个足球场,被拉萨人取名叫“波(球)林卡”。“波林卡”东沿,有康巴巨商邦达·扬培的别墅。往北不远,便是林廓南路的东起点了。

德吉路(北京东路)

公元18世纪初年,主持西藏政教事务的贝子康济鼐,提出将几座密宗寺院迁到拉萨,合并为上、下密院。举麦扎仓(下密院)就是当时建成的。

德吉路是大昭寺以北的一条老街,现在改叫北京东路。这条路从东到西,大约1公里。街道两边有不少古寺庙和老宅院。1961年我到拉萨的时候,这些建筑还在。

德吉路的东头.北面第一家老房子叫“阿沛宁巴”,意思是阿沛旧宅。阿沛是一家古老的贵族,相传是公元一世纪时吐蕃第八代首领直贡赞普的后裔,祖籍林芝工布江达县。当代阿沛家族的代表人物是阿沛阿旺晋美(1910—2009年),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民主改革时,阿沛家把这处宅院献给国家。这里后来成了拉萨市城关区政府所在地。

阿沛老院的西边,是高级僧官丹巴江央的府邸,上个世纪40年代,丹巴江央名噪一时,他由一名僧人,最后当到了藏兵总司令,当到了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噶伦,在西藏政坛翻云覆雨。1959年后,这里成了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局搬走,成了西藏藏戏团驻地。

往西是一处古老的藏式院落,名叫“拉莫夏”。拉莫是西藏最有权威的巫师,他和哲蚌寺的乃琼巫师、桑耶寺的桑耶巫师、噶东寺的噶东巫师一起,合称西藏四大护法。拉莫巫师形成于明朝时期,传承至今已14代、300多年的历史了。五世达赖进京晋见顺治皇帝,就有拉莫巫师同行。拉莫巫师降神作法的地方,在拉萨东边50公里处的拉莫强久乔神堂。在过去的时代,巫师每年都要到拉萨为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降神作法,预言吉凶。年长日久,岁月沧桑,“拉莫夏”的房屋渐渐老化,拉莫家族又在北面不远处建筑了新的宅院,拉萨人称之为“新拉莫”。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莫夏”完全变成了一处普通的民居。

“拉莫夏”的西边,是一座贵族宅院,名叫“顿波”,这是一家较小的贵族,主人为藏政府四品官,担任过亚东总管、农务局长等职。

从“顿波”往前是鼎鼎大名的木鹿寺。拉萨有两座木鹿寺,一座位于大昭寺东边,始建于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未年,叫旧木鹿寺;这一座叫新木鹿寺,它是公元19世纪由乃琼巫师夏加央培主持修造的,是为十二世达赖时期的摄政王德珠·洛桑青饶活佛提供驻锡之所,寺院落成,德珠活佛巳经圆寂,他的转世灵童,住进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解放后,木鹿寺一度成为西藏话剧团和豫剧团的驻地,现在是佛协拉萨印经院。

罗布林卡(摄影:钟建军)

木鹿寺的紧邻,是著名的密宗寺院,名叫“举麦扎仓”,意为下密院。早在公元15世纪,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喜绕森格,遵循大师的遗愿,在日喀则和拉萨附近,创建了几座专门修炼密宗的寺院。公元18世纪初年,主持西藏政教事务的贝子康济鼐,提出将几座密宗寺院迁到拉萨,合并为上、下密院。举麦扎仓(下密院)就是当时建成的。寺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高达四层,前面是经堂,可供五百名僧人诵经礼佛,进行修习活动;后面是佛殿,主供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集密金刚三大本尊。这座寺院不是一般的寺院,寺里的僧人,主要是三大寺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学成后可以出任甘丹寺东、西僧院的主持,还可以升到甘丹赤巴(甘丹寺法台)的高位。另外,拉萨还有一座举堆扎仓(上密院),设在小昭寺内。

下密院西边,是拉萨北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口“坚布岗”。北边是小昭寺,南边是大昭寺,西边是布达拉宫,东边是东郊的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是人来人往,热闹异常。附近有冲赛康驻藏大臣衙门遗址。

坚布岗街口东侧,有过一座供电所。1924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北郊的多底山沟,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的人是英国留学归来的强俄巴,仁增多吉。专门供应少数寺院、贵族和商家用电。

坚布岗街口往西,是一片碉房密聚的街区,有几家小官吏的宅院,几座小活佛的府邸,更多的是城市平民、小商的住宅.靠西有一座两层楼的石头建筑,名叫“恩珠仓”。再往西,便是拉萨四大林之一的策墨林寺了。策墨林寺是策墨林活佛的家庙。1959年后,这座寺庙一度成为西藏歌舞团驻地,现巳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策墨林寺并不紧靠德吉路,它和街道之间还有一些民居和古建筑。寺庙门外,西侧有一座小庙,叫“纽勒拉康”,意为斋戒神庙。相传修建于公元18世纪,主供千手千眼观音,善男信女们常来这里闭关修炼。东侧有一片空地,名叫“梅朵江森”,意为柳林花园。但这里既没有柳林,更没有花园。我请教了有关学者,才知道这个名字,是古代甘丹康萨藏王府的遗留。

西边,是热振活佛驻锡的锡堆寺。锡堆寺的西边和北边,是一片片古树葱茏的园林,称为“锡堆林卡”。解放后林子里盖了西藏日报社。

从这里朝布达拉宫的方向走,又是一片大树林子,名叫“江森夏”,意思是“红山堡寨东面的柳树林”。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就已存在,文成公主进藏歌里,也唱到过这片林子。上个世纪60年代,江森夏林卡东边巳经有了房屋建筑。北面是贵族尧西彭康家的园林别墅。而南面,是新华社西藏分社和新闻电影制片厂拉萨记者站所在地。

“江森夏”林卡西侧,是十四世达赖喇嘛家“尧西达则府”。1959年,达赖喇嘛的家人,随他去了国外。这座华美的府第,闲置了若干年,最后改成了自治区招待所。

“尧西达则府”的西边,是上个世纪60年代新建的拉萨市邮电局,再往西便是布达拉宫和布达拉宫下面的雪巴村了,拉萨老城的德吉路也到此为止了。

前面讲的是德吉路北面的老房子,下面要讲讲南面的老房子。依照拉萨人的传统建筑习惯,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正门大都对着南边。而老街南侧的房屋,有的后墙临街,有的后门临街,述说起来比较困难。

现在从西头说起。尧西达则的对面,是“尧西宇妥”园林的后墙。宇妥是十世达赖喇嘛的家,前面是豪华阔绰的宅院,后面是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园林。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宇妥家将这处宅院卖给国家,这里一度成了中共西藏工委,日后改为西藏财经大院。

郎色林东街

尧西宇妥的东边,是小贵族色新的宅院,这处宅院很大,前临宇妥路,后面是德吉路。1952年8月,西藏工委和西藏地方政府合作,在这里办起了西藏第一座新式学校拉萨小学,董事长是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校长是达赖喇嘛的副经师赤江活佛。

从拉萨小学的后墙往东,过一个由南向北的小巷,便是第十世德穆活佛丹增嘉措的佛邸了。他是丹吉林寺的寺主。公元1756年,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北京的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个主张,在下一辈达赖喇嘛寻访、认定、坐床、亲政之前,朝廷选派一位资深的格鲁派大活佛,代行达赖喇嘛的职权,他们被称为“摄政”或“摄政王”。第一任摄政王是林芝地方德穆寺的第六世德穆活佛。六世、七世、九世德穆活佛,相继出任摄政王,总揽西藏政教大权数十年。1895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政,九世德穆活佛的政敌群起而攻之,最后导致九世德穆死亡。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摄政王五世热振活佛的支持下,十世德穆活佛才修建了这座漂亮的府邸。

从德穆府邸往东,有一处名叫“桑顶”的宅院,这是羊卓雍湖区女活佛桑顶多吉帕姆在拉萨的驻锡地。往前,过一个街口,是十一世达赖喇嘛的家“尧西彭康”,深宅大院,群楼错落,廊道迂迴。

出尧西彭康后门,沿德吉路再往东,便是拉萨最热闹、最著名的冲赛康市场了。德吉路南边,冲赛康市场北面,有几座老房子。一座是普布巧活佛在拉萨的府邸,历辈普布巧活佛,都以佛学造诣高深闻名,当过多位达赖喇嘛的经师。

普布巧府邸旁边,有一座高达三层的贵族宅院,名叫“色琼”,色琼是一家中等贵族。色琼府东边,是名叫“甲措”的藏式庭院,昌都帕巴拉活佛曾在这里居住,使这处房子颇有名气。

从“甲措”跨过坚布岗通往冲赛康的市街,便到了名叫“塔结康沙”的三层石头楼。解放后在这座房子里,办起了一个藏靴生产合作社,专门缝制和销售各类传统藏靴。

塔结康沙东头,过去是一大片城中旷地,名叫“阿底江森”,空地上杂树成林,荒草成片,乞丐们在这里扎堆,顽童们在上边游戏。解放后,相继盖起一些房屋,最引人注目的是拉萨市交通警察队。

“阿底江森”往前,过一条沟通南北的道路,便到了称为“木鹿康沙”的民居大院。“木鹿康沙”南边,有一藏式小楼,住着曲水·意西卓玛和她的家人。意西卓玛是拉萨最出色的歌女,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名噪一时,一把六弦琴弹得行云流水,倾倒了一代又一代听众。

“木鹿康沙”东边,又是一大片旷地,条条溪流,处处清泉,显得美丽而僻静。1965年,自治区成立前夕,这片旷地上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拉萨影剧院,拉萨人在这里看戏、看电影、看文艺节目,举行各种集会。从影剧院再往东,过林廓东路,就是传统观念的拉萨城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月底去西藏,正好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笔下的拉萨老街很有特色,旅游指南看不到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1:19 , Processed in 0.04032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