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nfo.tibet.cn/xzly/rwgs/201006/t20100629_599463.htm作者:廖东凡 发布时间:2010-05-23 08:01:00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从1961年11月6日到1985年9月,我有幸在“日光城”拉萨生活和工作了24年。我在这里从事着群众文化和历史、民俗考察,因此有条件也有机会,了解那些密如蛛网般的古老街道,还有矗立在街道两侧的藏式碉楼,以及那些发生在老房子、老街区里的民俗掌故。那些老街和老房子,有的有成百年的历史,更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以往西藏地方政府时代,拉萨的各条街巷,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名称,更没有具体的门牌号码。为了表明住家的地点,往往以某个著名寺院、某个世家贵族、某个市场作为参照物来表述。例如“策默林寺门口”,“尧西平康府邸南边”,“冲赛康市场附近”。
1959年,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城市管理提上了日程。先是将拉萨分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个城区,1961年4月,四个城区合成为城关区。下辖八廓、吉日、德吉、纳金、巴尔库、蔡公堂六个办事处,25个居委会,4个农业乡,各条街巷也取了相应的名字,基本遵循了传统的说法,个别用了解放后的新名词。 大昭寺远眺布达拉宫
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急剧发展,新市区不断涌现,新街道向四面八方延伸。拉萨市政部门对街道和街区又作了全面的规划。有的取消了带文革特色的名字,恢复了1961年的命名;有的使用了更为古老名称,也有取了新的街名。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两条街。一条是八廓街北面的德吉路(幸福路),这次改为了北京路。不过北京路比德吉路长得多,一直延伸到布达拉广场,延伸到西郊的拉萨海关,分为北京东路、北京中路和北京西路。另一条是八廓街南面的林廓南路,这次改为了金珠路(解放路),也比原来的路长得多,一直延伸到西郊,至堆龙德庆县东嘎镇,也分为金珠东路、金珠中路和金珠西路。北京路和金珠路,成为拉萨城南北两条主干道。
拉萨老街的形成,始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初年,那时,在大昭寺周围,在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中间,已经出现了长短不等的街道,还有出售境内和境外商品的市埸。到了公元17和18世纪.在祖国内地,是清初的康(熙)乾(隆)盛世;在西藏,是郡王颇罗鼐和七世达赖主政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颇为繁荣,拉萨城区有了较大拓展,一条条街巷,以大昭寺为中心,朝四面八方辐射,街巷与街巷交叉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街口,一处处市埸。佛教寺院、王侯宫堡、贵族府邸、商业铺面、平民住宅,在街道两边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成为一片雪山环绕的繁华世界。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萨老城还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味道。只是有些旧官员贵族的房屋改成了机关或学校。内部结构变了,外貌没有变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拉萨开始了旧房改造,但房屋的造型,街道的走向,基本上还保持了原有的形制。从90年代后期开始,拉萨老城发生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新的楼层、新的街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原有的老街,原有的房屋,逐渐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消失或不再引人注目。
对于拉萨古城如此惊人的巨变,我的感情是复杂的。也许应该承认,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规律。然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拉萨生活多年、对它的历史文化了解甚深的人而言,它往日的古老韵味和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仍然让我充满着眷念。于是,我有一种愿望,把自己知道的某些老街、老房子以及老房子里的人物事迹写下来,作为一份历史和民俗的纪录,留给后人和历史学家、人文学家参考,尽管这些老街、老房子在时空中可能巳经不复存在了。
河坝林老街
河坝,是汉语;林,是藏语,意为洲。河坝林,是汉藏两语结合的地名。将这片街区命名的,是公元17世纪从祖国内地迁居拉萨的回族人,河坝林是他们最早的家园。
铁崩岗清真寺
比起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河坝林街道形成较晚,相传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河坝林的形成,和拉萨河主航道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远从吐蕃时期开始,拉萨河的水患,一直威胁着拉萨古城的安全。每年春末夏初多雨季节,阴雨连绵,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波巨浪汹涌澎湃,扑向拉萨,大昭寺和八廓街以南的地区,往往被洪水淹没,变成一片泽国。从藏王松赞干布开始,到历代吐蕃君王、历任拉萨地区的首领,都为治理拉萨河水患,费尽了心思。公元12世纪前后的几任蔡巴万户长(拉萨河流域的统治者)在拉萨河北岸修筑河堤,把河的主航道引向南岸,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洪水的威胁。当然,根除拉萨河的水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解放之后才彻底解决问题。
由干拉萨河主航道南移,北面的河洲和土地闲置,人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构筑房舍、开辟果园和菜园、甚至形成街道。河坝,是汉语;林,是藏语,意为洲。河坝林,是汉藏两语结合的地名。将这片街区命名的,是公元17世纪从祖国内地迁居拉萨的回族人.河坝林是他们最早的家园。当地人称他们为“甲卡齐”,即从汉地来的回族人。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东起铁崩岗街口,西至八廓东街的青苏大经旗杆,全长大约1公里,南北两边约有四五十幢老房子,加上里面社区的房屋,那就更多了。其中有贵族府邸、宗教寺庙、商人铺面,还有普通藏民和回民的住宅。过去年代,有个严格的规定,任何人盖房子,不能超过三层。因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昭寺,也只有四层,超过了三层,便是冒犯佛祖,因此,河坝林街上的楼房,最高的也只有三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