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杭州10月5日电(记者胡作华)许多到浙江省“取经”的外省企业界和经济界人士都想弄明白一个道理:除了民营企业固有的股权结构优势,浙江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来自哪里?
结论并不难找,浙江的一个优势便在于制度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率先探索“省管县”财政体制,再到实施强县、强镇扩权,一路领先全国的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为浙江奠定了体制的先发优势,也引发了外界对于探索中国式放权改革模式的关注与思考。
从财政放权到行政扩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有多项政府领域的改革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其中探索“省管县”财政体制是知名度最高的制度创新之一。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与‘省管县’财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农问题专家、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说。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实行了下管一级的“省管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只有浙江实行了“省管县”财政体制。
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省财政制定财政收支划分、年终结算时,市财政与县财政都是平等的,两者没有结算关系。这个省同时出台了对贫困县实行“两保两挂”等配套政策,地方收入增长越多,省财政的补助和奖励也越多。因此它能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向内寻求发展动力,促成了内生性民营经济的生长和繁荣。
“这一制度创新,是除了民营企业机制优势之外支撑浙江经济的‘另一条腿’。”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积极推行强县扩权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先后4次对部分经济强县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了从财政“放权”到行政“放权”的跨越。2003年以来,国内多个省市专门相关部门人员,到浙江学习“省管县”财政体制与强县扩权改革的经验。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10/05/c_12630625_2.htm |
中国式, 模式, 浙江, 省管县, 中国式, 模式, 浙江, 省管县, 中国式, 模式, 浙江, 省管县, 财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