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回复: 5

博士夫妻陈陈与刘西拉的故事(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愛國的人 于 2011-5-7 23:10 编辑

5af4d7ea013219ecd439c918.jpg
刘西拉教授:土木工程专家,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双聘教授

两地三昧
09_13_58.jpg
刘西拉和陈陈
   ——博士夫妻陈陈与刘西拉的故事
  
  
  
   女博士的丈夫认为,自己的妻子不是一个使人惊讶的人物,而是一个有深刻内涵的普通学者、妻子和母亲。这是她平凡中的不凡之处。这个丈夫呢,读者会赞赏他:既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又是深情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
  
   家在何方
  
   那个年月,清华园满是大字报的夹墙,地上也散落着大字报的“残肢”。刘西拉和陈陈就是
  
  陈陈与刘西拉踏着这些残纸败页走出夹墙的,身后还不时传来高音喇叭的喧闹声。
  刘西拉即将去四川成都西南建筑研究所,陈陈分在哈尔滨电机研究所。她身体不好,刘西拉不放心她只身去那里,他们就找到一机部,跟有关部门相商:能照顾夫妻关系吗?有位李工程师接待了他们。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同去上海电机厂,刘西拉去基建科工作。二是陈陈也去四川,到德阳电机厂。“德阳离成都多远?”“71公里。”李工程师见他们有些激动了,又说:“将来我们励磁控制的重点就放在四川。”陈陈小声对刘西拉说:“就是四川了。”刘西拉也想:就在四川安家吧。回来的路上,起风了。好冷的天!刘西拉说:要庆祝一下!他们第一次进了“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以作走向生活的典礼。
  
  一代名姝
  
   陈陈7岁就会弹琴。她是在上海中西附小学会的。进了中西女中(现上海市三中),便是进了钢琴家的摇篮。那里的李明贞老师是留美的钢琴系硕士。6年后,陈陈在上海中学业余艺术团里已是小有名气的钢琴手了。考大学时,陈陈的父亲说:“报音乐吧,走这条路你会有作为的。”
  
  
  
  “不,我要学电力。”
   陈陈以数理化三个100分夺得华东六省一市理科状元,考进清华电力系。校长蒋南翔派人找她谈话:“你考得好,就到新建的自动控制系吧。”陈陈说:“我还是想学电力。”那时,她憧憬列宁关于苏维埃加电气化的预言。父亲的道路和背影,也常使她沉思。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力系,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老一辈工程师。在清华,她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出色完成了清华电力系研究生学业。大学期间,她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部钢琴系学习两年。著名的招脆馨教授很赏识陈陈的才气。当陈陈拿到钢琴系文凭时,招教授不免有些惋惜:陈陈没把钢琴作为第一种专业。
  
  机不可失
  
   进了德阳电机厂,陈陈整日在车间当刨工,学非所用。刘西拉意颇不平,鼓动她去报考正在招生的峨影乐团。陈陈心动了:既然第一种才能不能施展了,为什么不用第二种才能为国家作点贡献呢!陈陈来到峨影乐团。考识谱时,她弹了一支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前奏。主考人又要她弹钢琴陈陈取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普度大学标志碑前留影 伴奏《红灯记》。她对京剧不熟悉,说“我是不是弹慢些?”其实,主考人早就拍定了:“她这样的水平来了就能工作。”她考上了。她可以定居成都,夫妻团聚,也算是对被迫离开电力业的补偿吧。 乐团通过省委组织部来德阳调人时,陈陈正即将“归口”:有人通知她去设计科报到。陈陈呢?她就像罗盘的指针,轻轻地跳了一下,还是牢牢地指向了“电力”。
  
   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儿子先是跟着陈陈。陈陈不能因为身边有子,就不再去山东、河南、湖北、广西等地的电站搞调试,儿子就被送到南京爷爷奶奶家。一家人“三分天下”,哪里还有家的影子?时间长了,双方领导都看不过眼了。他们说:“一对书呆子,日子怎么过法?”还是往一块凑凑吧。德阳电机厂有个中等技术学校,很欢迎刘西拉来厂任教。成都呢?虽然没有大型电机厂,可是给陈陈安排个地方,还不是小事一桩?刘西拉想了想,“不行。”陈陈几乎没有考虑。他们都把各自的专业看得很重。舍什么也不想舍这个。双方领导只好叹气。有个朋友的爱人却善意地说:“你们是不是疯了?”他们没说话。心想:“文革”都过来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牺牲专业呢!
  
  
  
  
  
  爱有多深
  
  
  
  刘西拉9岁开始拉小提琴。考入清华土木系时,他已经拉得很绝了。50年代,他和陈陈都参加了大学生乐团。
  
  
  
  1962年初,刘西拉作为清华管弦乐队的首席提琴手,正准备一场独奏音乐会,音乐室请陈陈为他伴奏。这可是个艰巨任务。近两小时的曲目,从贝多芬《春天奏鸣曲》到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整整准备了半年多。那时,《北京晚报》关于陈陈获双文凭的报道(本科与钢琴),仍在人们议论中。刘西拉还在大学毕业设计阶段。
  
  
  
  每星期六晚上,他们都在音乐室练琴。陈陈强在节奏,刘西拉强在音乐理解,他们配合得很默契。
  
  
  
  秋天
  
  
   1985年陈陈参加美国拉法耶特市交响团建国35周年纪念演出
  ,刘西拉到了去向难定的时候了。一是去大庆——这是他的第一志愿。二是留校读研究生。刘西拉把自己的志愿告诉了陈陈。有一个星期六,练完琴,陈陈弹了F大调浪漫曲,问刘西拉怎么理解?刘西拉说:乐曲中间有不安分的情绪。陈陈又让刘西拉唱了一支抒情歌,她伴奏。这天晚上,他们谈了“别的”。这一天是9月3日。就在这年冬天,刘西拉独奏音乐会演出成功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这么”确定了。
  
  
  事后,刘西拉问陈陈:“为什么不等我留在清华时,再表明感情呢?”陈陈说:“等你读研究生了再定,感情就没有分量了。”
  
  
  
  5年后,他们有意挑选在9月3日结婚了。
  
  
  
  
  
  三年特例
  
  
  
  改革开放后,经国家考选,陈陈作为一机部首批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访问学者工作结束,她又攻读美国普度大学电气工程博士。每年报考普度研究生的约2000多人,其中1400人集中报考电气工程系,被录取者才几十人。陈陈就是几十人里少有的女性,也是唯一年过40的研究生。其间,刘西拉也来到美国普度攻学位。他们是这所大学里第一对中国大陆来的研究生夫妻。
  
  
  
  夫妻俩每天早上吃完面包,带着中午的三明治赶到校园去上课,傍晚才回家做顿中国饭吃。饭后睡“午觉”,晚8点再回普度学到午夜1点。这时才彼此拨通电话:“你那里怎么样了?”然后一路回家。所谓家,只是赁屋而居。
  
  
  
  拉法耶特市的冬季很长。到了这个季节,路面积雪不化,他们就推着自行车过“雪地”。沿路的汽车有时会溅得他们一身泥。有时也很危险。有一次气温低得陈陈的手都冻伤了。可是,他们很珍惜这羁旅在外的每一天。不仅为了学有所成,也是他们有家之后在一起生活最长的岁月!后来,他们搬进了“已婚学生公寓”,又成为公寓的第一对中国夫妻。有些朋友对他们说:“好好享受一下吧,何必那么玩命!”还有人出点子:“你们干脆再生一个孩子,能算美国小公民呢!”陈陈就说:“我们是临时观点。”这些朋友到他们的公寓后,才哎呀一声:真是太”临时“了!真是什么也没有。书和资料堆在地上,电视机放在书堆上,床上连罩单也没有……
  
  
  
  然而,到了收获的日子却是沉甸甸的。
  
  
  
  陈陈仅用3年零3个月就攻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获得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国际奖学金(全美660所大学,只有40名获得者)。刘西拉除了硕士、博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结构最高研究奖——雷曼·瑞斯科学研究奖。此外,陈陈在拉法耶特市交响乐团成立35周年纪念演出时(里根总统特为纪念演出发来贺电)独奏《青年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这是美国音乐界第一次演奏中国钢琴协奏曲。美国当地报纸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都对这场演出作了详尽报道。
  
  
  
  
  
  相隔更远
  
  
  
  上海交大有个范老教授,赴美考察时也设法罗致人才。在普度,他与陈陈长谈后,便恳请她与刘西拉同来上海交大工作。陈陈回国后,交大就正式接纳了她。陈陈看到这里的“自动控制理论”的领域空间很大,急需人,是能源部资助的重点,她就选定交大,落在上海。
  
  
  
  不久,刘西拉回国。上海交大当然欢迎他来校工作。只是交大的土木工程系一切皆在草创,他从美国“拿来”的最新知识,怕是不能立即派上用场。刘西拉又到了北京。清华大学也希望他留下,这里的土木工程系有开拓前沿的理想位置。他的事业就在这里,这很清楚。可是,他们的家又安在哪儿呢?
  
  
  
  刘西拉独自徘徊在清华园的林荫道上。他的思绪仿佛沿着这条小路伸展得很远。他是从清华出去的,走了很大的一个圈儿,又回到了清华。18年前,他和陈陈没出校门就选择了两地生活。18年后,双双留美归来,理应选择一个合适点,怎么还是这步棋?
  
  
  
  刘西拉又来到上海。陈陈很高兴他在清华找到了理想位置。她说:“夫妻俩就是整天呆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像树洞里的一对蘑菇?你看我,我看你,还不得看傻了!现在,我们这个岁数还不是很大,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们还是走老路吧!”
  
  
  
  在地域上他们相隔得更远了。
  
  
  
  几年过去了,刘西拉在清华成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六工程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教委科技委土、建、水学科组成员。他还先后带出5个博士和12个硕士生。他的学术论文多次在中外重要刊物发表。他还被邀请去美国、德国、意大利、苏联、日本等国进行讲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引起了中外土木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陈陈也成了知名学者与教授。她先后帮助别的教授带出两个博士和5个硕士生。其中一名博士获1988年全国青年优秀科技奖,27岁就被提拔为上海交大最年轻的副教授。陈陈除了在交大讲授“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及“线性规划”、“运筹学基础”等,还时常被清华大学邀请授课、带研究生,因英语是她的拿手戏,她还常替交大某些外语教师代课。
  
  
  
  
  
  孩子问题
  
  
  
  他们的孩子很小时,爷爷奶奶带过。上幼儿园时回到陈陈身边。有一天,孩子说:阿姨带大家跳沟玩,我不敢。陈陈说:“妈妈现在就教你!”她领孩子到屋外,找到小沟,自己先跳,然后鼓励孩子跳过去。她已经意识到:孩子跟着老人难免有些内向和胆怯。还有一次,孩子练钢琴,学弹《红色娘子军》选曲,中途不想弹了。陈陈很严厉:“要弹完!”孩子咬牙弹了,她才说:“从小就要有做事完整的习惯。”
  
  
  
  孩子也不容易,生不逢时。她怀胎5个月了,还在哈尔滨出差。一天夜里,路黑,她磕磕绊绊地走着。忽然,一脚踏空,身子趔趄着栽进人防沟里。她忘记了疼痛往上爬,心里不停地默念:“千万别摔坏了我的孩子!”
  
  
  
  孩子就要降生了。陈陈的父亲却在上海去世!刘西拉瞒着她,写信说“父安好”,又写信劝慰陈母“节哀保重”。他做梦也没想到,陈陈接到的信却是他写给母亲的一封(错装)!她永远也见不到父亲了!父亲是含冤离开这个世界的。她多想大哭一场!她却一滴泪也没掉。她静静地挨着,日夜等着小生命平安降生。
  
  
  
  她常想:儿子应该得到更多的爱护与培养。但她又不能不接触大江南北的大电厂、电站,儿子跟着她也受罪。那天夜里,她去试验室加班,儿子醒了,光着小脚跑到楼道里大声哭叫。
  
  
  
  后来,她要出国留学了。她对儿子说:“妈妈要出国了。”“你又不管我了!”她只好说,“就两年,学完就回来。”结果,两年后她又开始攻读学位。那时,她最揪心的就是儿子。
  
  
  
  5年过去了,她深感忧虑的问题真的发生了:儿子闪动着一双懵懵懂懂的眼睛。那神态像是藏着什么陌生的东西,又像是某种看不见的缺陷。陈陈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儿子说:“我想干警察,好去管别人。”又说:“干脆当替身吧,可以挣大钱呢。”再说就是怨气了。怨父母都是博士,怨自己学习不行,在普通中学都不如别人。还说:“连业余爱好也没有。真没意思!”
  
  
  
  陈陈望着儿子,心都收紧了!“孩子可不能成为社会的废品!”“养一盆花错过时机可就完了!”她甚至想到“救救孩子!”
  
  
  
  她的事业确定后,陈陈把儿子从南京接到了上海。她边带研究生,边“治理”儿子。她很清楚:打捞这条小沉船,她不及中学老师在行。她就走访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作为母亲,她更习惯无形的影响。刘西拉每到上海出差,也要研究儿子的“症结”。还叫醒儿子早起跑步,以此锻炼他的意志与增强他的信心。
  
  
  
  1986年,清华大学借调陈陈来京,儿子也随之转到北京。学习不行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他。刘西拉鼓励他:勇敢地前进,赶上去。陈陈则是具体要求:“每一步都必须仔细。”有一次,儿子拿回一张分数不高的考卷,陈陈就端坐桌前,盯着卷子看,纹丝不动。她整整看了一个晚上!过后才说:“题做错了,不等于你不好。学习习惯是个大问题。习惯不好,错误就多,就容易失掉自己的信心。”
  
  
  
  1988年,儿子以高分考进上海交大自动控制系后,变化更大了。几年来,他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书屋——“封闭阳台”里用功,陈陈在里屋研读。见母亲读到午夜1点,他就读到1点,仿佛暗中和母亲比试着什么。
  
  
  
  
  
  人生感言
  
  
  
  至今,刘西拉还在清华,陈陈还在上海交大,儿子还在读书。今年春天,他们从北京启程,初一早上赶到南京——拜见刘西拉父母。然后又去上海和儿子团聚——儿子正备考研究生。
  
  
  
  除夕夜,刘西拉与陈陈是在南去的列车上度过的。空荡荡的车厢,夫妻对坐,似乎是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他们生活得很开心。陈陈就从来不喜欢悲伤。她喜欢什么呢?在某些女强人认为不可解的丈夫、子女、事业三大难题中,她选择“哪个问题也不能降低标准”的解决方案,并有满意的解。她不太赞成以牺牲家庭和子女为代价,取得事业成功的做法。
  
  
  
  她还喜欢居里夫人和莫扎特。
  
  
  
  刘西拉则显得更富于热情和浪漫气息。对于“两地春秋”,他说过:没有业务,没有可以发挥能力的工作,家庭又有什么更多的乐趣?至于总有表示不理解的人,他认为:也许因为把家庭和事业想得太深,才使人难以理解吧。还说:我们这个家如放在另外的坐标里(指过去和现在仍因三线建设分居的人们),也就不算什么了。
  
  
  
  有一次,有位研究固体力学的美国教授访问清华大学。他和刘西拉交谈时,提到他是希腊人,在美国西部工作,每年还有半年时间在雅典搞研究。他的妻子呢?却在美国东部工作。刘西拉会意地笑了。他有些优雅地说:“我比你简单,一个北京,一个上海。当然,最终我们会在一起的。不过,那要等到我们都干不动的时候。”美国人连连点头。
  
  
  
  应该说,刘西拉与陈陈一家的确很幸福。他们是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中的一个。当然,这样的家庭模式也毕竟很别致,也许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天晚上,刘西拉和陈陈通长途电话时,提到了莫扎特,刘西拉有感。独自小饮后,便写了短信给笔者。以评说陈陈其人。
  
  
  
  现将短简转录于兹,作为对陈陈以及这个家庭的参考和理解吧。
  
  
  
  我想“追求”这个名字可能比较好。
  
  
  
  追求,她一直都在执著地追求,追求一种理想的完美,一种完美的理想。在这种追求中,渗透了她对祖国的责任,也渗透了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心。
  
  
  
  她朴实无华,从不盛气凌人;但真正了解她的人都深知她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作风。
  
  
  
  她能承受各种挫折和打击以至干扰,集中精力默默地奉献,尽情地享受着努力得来的成果给她带来的最大愉快。
  
  
  
  她的生活正如莫扎特音乐,节奏严格,不太强烈的强弱对比,在清新、优美和不太复杂的旋律中,渗透着深刻的意境,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和一种乐观的情绪。
  
  
  
  我想,这是我对她的评价。如果有可能,可以做为你文章的素材。总之,不要把她写成一个使人惊讶的人物。而应该写成一个有深刻内涵的普通学者,妻子和母亲。这正是她平凡中的不凡之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43014.shtml
发表于 2011-5-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居然转载我的二手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coldwarj


    我晕
我真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愛國的人


    看http://bbs.m4.cn/thread-3094051-1-1.html,我转的比你早。网络时代,复制粘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coldwarj

我张了一张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愛國的人


    有了一丁点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7 20:32 , Processed in 0.04754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