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3|回复: 27

有个关于粤语的问题一直没搞明白,特来请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4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认为粤语是最接近唐时语音的。但是,我虽然不懂粤语,却能大致看懂唐代史料及文学作品(窃以为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大多能粗通简单的古文),但我上HK的论坛却看不懂那上面的对白,这是为何呢?是口语和书面语的脱节造成的吗?
发表于 2011-6-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encer 于 2011-6-4 01:49 编辑

哪里啊!是北宋官话吧。你看不懂是因为论坛上粤语有些用音代字。地方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silencer


    没明白你的意思哎。我也没正经学过文言文,就是按照咱们最普遍的古文教育走的,但是现在看古文都还凑合。往唐前说,《战国策》、《史记》都能粗通;往唐代靠,唐诗基本能通悟,类似《通典》、《唐六典》、《贞观政要》等唐时编撰的文献也都能看明白;唐后编的,像新旧唐书通鉴那些都没啥问题,宋词也好懂的很。但是有次上HK论坛却看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我想的是:粤语既然接近唐时状态,而我既然能读懂唐代文献甚至更早的文献,那理应能看懂HK论坛上的对白。但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才借宝地咨询一下,是否这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silencer


    你说的北宋官话是指什么?我瞄过的史料时间跨度还是挺大的,不至于都让北宋官话给一网打尽吧?而且北宋承接唐,就算有变音也不至于扭得那么厉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encer 于 2011-6-4 02:09 编辑

回复 3# 地支木


“小孩,小亚尔,细崽,小崽子..”,“.毛,角,钔....”都是同一个意思吧。其实就是不同地方的方言用文字拟音的表述方法,只是粤语比较特立独行罢了,以表示某种优越(文化的多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啊!是北宋官话吧。你看不懂是因为论坛上粤语有些用音代字。地方特色。 ...
silencer 发表于 2011-6-4 01:43

北宋官话? 太太举粤语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官话? 太太举粤语了吧!
Jigong 发表于 2011-6-4 02:09

参见“客家”。这也是有人认为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主要传承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见“客家”。这也是有人认为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主要传承的依据。
silencer 发表于 2011-6-4 02:13

“客家“食自成一家的族群。客家话和粤语, 及所谓的闽南话时没有关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闽南语的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嗟广东人爱用车或者切来表示,广东话发音类似
然后是倒装句"我食饭先",普通话或者其它方言好像比较少用食字
还有文言文里行(速度慢),走(速度快)和广东话用法1样
忽然说起只能想到这几个
如果想了解多点这里有个网址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Topics?cmm=65180
还有最重要的1个影响我觉得就是"鸦乌"了,小时候父母都爱用这个吓小孩,其实“鸦乌”是宋朝一个南征大将的名字,因为太凶残南方人都对他闻风丧胆,不过现在广东人应该没几个知道这事了,只知道有这个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人学古文都是很爽的~我就在广东~很多字用普通话思维是根本理解不了的,但是只要用粤语去读就马上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地支木 于 2011-6-4 12:12 编辑

LS诸位的都别跑题,我请教的问题是:粤语和唐音最似,而我能看懂唐代各式古文,无论是正史资料还是文学作品,唐以前的作品也能看懂,但我看不懂HK论坛的粤语对白。论理既然粤语和唐音最似,那能看懂唐人留下的书面文字,也该能看得懂今日的粤语书面对白吧?现实却反之?此为何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沐霜


    语言学的说法很多,有一种说法:闽南话更接近汉代音,粤语接近唐代音。我曾问过广东的网友,她说粤语和闽南语之间是无法通话的。另外我问过福建的朋友,她说闽南、闽北、闽西的差异也很大。是这样吗?至于客家话在以上二者之间又占了什么地位,就搞不明白了。似乎都和古代汉语有关,那么古代汉语应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相似而已,语言可不只是音,还有语法和词汇,这些都是与日具进的,不可能保留完全。就像人,很多东西也是我们未进化的祖先所有,但是我们是我们祖先是祖先,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6-10 19:17 编辑

楼主同志,你说的问题是这样的:
首先,我不知道你是北方方言地区的人还是南方方言地区的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现存的汉语古籍,用普通话来读音当然没问题,但是普通话其实也是古代汉语变化出来的一种语言,从语言的对等地位来讲它和同样从古代汉语演变出来的各地方言是一样的性质。同一个汉语字,在普通话和各地方言中的读法大都有差别,这些差别从语音上来说分两类(也可以分三类),一类是方言读音和普通话读音基本相同或者相近,一类是方言读音和普通话读音完全不同。
在第二类情况下,尽管地区方言读音不同于普通话,但由于汉字用的是同一个字,而且读音采纳的是普通话读音,这样方言地区的同一个字虽然意思和普通话的这个词意思一样,但却没有相应的表音字,这时候,方言地区有时候是借用普通话中和方言读音相近的字在使用,这时候,这个汉字的普通话读音被用来表示方言中相同或者相近的语音而不是表示汉字意思。
这是第一种情况,借用汉字普通话读音,而不使用这个汉字的字面意思。当一个汉字,不能同时和方言的音、义基本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使用情况。
第二种情况,借用汉字中在普通话里读音、语义基本和方言读音、语义相同、相近或者有渊源关系的字来标注方言。这种字,大多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音义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
在很多方言中,保留了汉字大量的特殊读音,比如:入声、不送气浊辅音、送气浊辅音等。这些特殊读音的辅音在普通话中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以声调表现出来。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方言读音特征,就会采用最接近方言特殊发音的普通话读音的汉字来表音,因此,这个字就不能把它的汉字意思当做在方言中的意思。
简单地说,当用汉字表达方言的时候,很可能一句话中存在三种用途的汉字:
1、表音不表意,这种汉字大都普通话读音和方言读音相同或者相似,但汉字意思不一定和方言中的意思一致
2、表意不表音,这种汉字大都在意思上和普通话意思相同或者相近,尤其很可能和古汉语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3、表意也表音,这种汉字,兼有上述两种用途汉字的特征,但往往是既不能完全表音又不能完全表意,也就是常常是不能两全其美的。这种汉字,多数是以偏重汉字普通话意思(常常是普通话汉字的古义或者和古义相关的意思)较能表达方言含义为主的。
楼主说看不懂的部分,多数可能属于第一类汉字,其次是第三类汉字中语义古今差异较大的。
第二类或者第三类汉字,其实要求对古汉语有很扎实功夫的人才能不成问题。
很扎实指两方面:
1、凡是按照方言意思可能涉及到的古汉语字,基本都要知道。
2、对1中每个汉字有单独的深切了解和感受(每个字究竟有多少种含义,每个含义有哪些习惯用法,分别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那些意思),能够烂熟于胸迅速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技能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之一了。
能大致读懂古籍,这并不能表示我上面说的扎实。因为,我们读古籍的时候,有很到一部分汉字是依靠自己真正了解熟悉的上下文汉字以及语法习惯模式来理解的,这时候,尽管理解了某个字,但并不是对这个古汉字真正了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字“潽”。单独看,你只能知道这个字意思和“水”有关。这就说明你其实并不熟悉这个字。
但是,如果给你句子:饭潽出来了。
那你能猜出这个“潽”字的意思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你能读懂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但,这不能说明这之前你已经熟悉这个字了,因为在“潽”这个字单独出现给你看的时候,你却得不出这个字在句子中出现时候的同样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6-10 19:54 编辑

同样是这句方言,如果写的人完全以语音为基准,动词“潽”不变仍然保留它的方言意思,你看不懂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万潽测类了。

这里面,万、测、类,其实都不表意,只有“潽”、“了”既表音又表意。那,这样的话,你得猜对“万”、“测”、“类”这三个词的大致用途和意思,才有可能看懂句子,按照排列组合来计算(不同的音、不同的义),那就当然看不明白了,除非你本身已经对那种方言很熟悉了解了,才可能用方言语音读整句话每个字从而很容易猜出句子什么意思了。
但是,当你已经对单独的“潽”非常熟悉了解了,那么,你一看到这句话的“潽”字,就可以大致猜出整句话和什么事物、动作有关,句子的大概格局也就可以明白,也就可以清楚前面“万”为名词作主语。。。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1-6-10 19:44 编辑

另外,如果楼主同志能够知道每个汉字的古代(比如说唐、宋时期的读音或者更早时候的)读音,那么你的古文知识就能在不了解方言情况下大致看懂用汉字以方言语音语义为基准写的句子了。只能用汉字的现代读音来读汉字,这就只能看懂汉语古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语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特色语言,亦可以说在汉字里面,单个字能表达出层面意思较多的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地支木 于 2011-6-13 16:26 编辑

回复 17# zhongdong_wang


    你的意思就是:现在人打字、写字的时候,有时候会用普通话之音下的汉字当做字母使用,因而出现一种并不十分纯粹的、但也属于一种表音的情况。而汉唐宋明等古代的典籍,都是用相当正式的书面语写作,一切都以表意为主。所以只要一段话中的大部分汉字的古今意义并没有太大变化,今人通过汉字意义+联系上下文,看懂古文就是没问题的。另外,我是北方方言区的,但因为住在城市,住在楼房,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都是南方人,所以家里没有正宗的本地区方音的语言环境。大致上可以判断我为一个普通话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5:16 , Processed in 0.82448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