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90|回复: 7

[焦点关注] 从大使馆被炸看中国的战略失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使馆被炸谁之过?——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烈士遇难一周年
                     吕加平
                   (2000年4月21日)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5月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的一篇题为《从北约对南动武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的评论文章,此文右边并列刊登了《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报道文章《面包是会有的》。
    我的文章指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再下一步恐怕就是战略东移——集中对付亚洲、逼服中国”。“一贯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已经提前作好准备了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
    不料此文刊登才两天,北京时间5月8日早晨5时50分(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 日午夜11时50分),美国用5 枚导弹连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主楼和大使官邸。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我使馆严重被毁,27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
    许杏虎,不就是我文章的版面邻友吗?我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不幸言中。
    几天以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的《内部参阅》周刊编辑部来电话说,我的这篇《看美国全球新战略》的文章他们也要采用,因为出现了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事件,希望能将此文再增补些这方面的内容,要我前去商谈。我如约到人民日报社,见到了该内参周刊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他们郑重地告诉我,自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以后,党中央下达通知说,中央需要倾听各方的分析和意见,希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大胆向中央进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什么话都可以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他们在与我探讨修改文章时,问我美国为什么要袭击中国大使馆,我便把我对该事件的分析和认识如实相告,他们觉得符合事实,很有道理,建议我大胆直言,专题而论,给中央提供参考。我说可以写,但不能不提到这与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协作失误有关。负责人听后说,这样提怕不太合适,最好不这样提而把文章写出来。我说这很难。
    后来,我的文章以《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为题刊登在1999年5月26日第20期《内参周刊》上,因为无法完成内参领导交给我的难题, 所以文中没有提及中俄领导人的战略协作配合失误问题,对发生该事件的原因说得比较含糊。
    现在美国袭击中国使馆的“5.8”国耻日已经一周年了,很多事情也看得更清晰了。为了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遇难烈士,我想把对该事件的真实看法如实说出,希望以我这一家之言能给关心此事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尽管它将涉及中国自己方面的一些战略失误,却对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是有益处的,因为这毕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而实事求是正是党风国风民风之正气的根本所在。
    由于中国使馆被炸事件的起因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磨合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有关,本文就从此处说起。
        目 录
一、相互支持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中俄战略协作首次脱节
三、江泽民主席访欧回国后美俄在欧洲的激烈交锋
四、如果中国如此这般……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六、利美不利俄的朱总理访美
七、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难以入世
八、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九、中国的模糊政策
十、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
十一、美俄默契要炸的就是你中国驻南大使馆
一、互相支持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苏东解体使美国获得了意外胜利,成为无人可敌的世界超强,其单极霸权欲望急膨胀起来。为达到一极统治世界的目,趁原苏联四分五裂、独联体各自为政、俄罗斯严重削弱和中国正忙于国内经济建设的有利时机,企图进一步削弱和控制俄中,扫除单极称霸的最大障碍,于是制定了对俄中实行先欧后亚、欧亚交替逼进的东扩西进遏制夹击战略。
    它首先趁俄削弱之际,推动原东欧国家全部演变右转,促使原南斯拉夫分裂,并通过波黑战争加快了北约东扩的各种舆论和实际准备,对一再妥协退让的俄罗斯步步逼迫,并加剧其经济危机。接着又在中国收复香港主权的第二天故意制造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亚洲各国一个下马威,企图一举搞垮亚洲经济,并给中国制造滑坡困难,从而使俄罗斯、中国和亚洲都陷于自身危机之中而大大削弱,不能迅速崛起和相互支援。然后它在将波匈捷三国接纳进北约后不久,即利用南联盟内部塞阿民族矛盾,率北约国家在“维护人权”的名义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以扫除东扩障碍,扩展东扩范围,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与此同时, 它在东亚又伙同日、韩、台、菲组织起“小北约”,以把中国“妖魔化”为手段,加剧挑衅施压,实施围堵遏制的西进反华计划。
    美国对中俄实施从欧亚两线东扩西进战略,已对中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但由于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不可能单独与美国相匹敌,又需要向西方开放,发展自己经济,不能与美国发生对抗性冲突而被限制住了手脚,加之两国都处于社会转型期,自身存在有种种弱点弊病。而国力强大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美国及其西方联合力量却是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步步紧逼,来势汹猛。因此要想击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小北约”东扩西进的夹击战略,不管中俄两国愿意与否,都必须愈加密切地联起手来,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支援,共同协调配合,否则就会被美国分化利用、各个击破而唇亡齿寒。
    正是基于这种被美国所遏制威胁的相同处境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需要,虽然中俄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却促使双方逐渐地走到了一起。1996年4月24 日叶利钦总统访华,他首先建议中俄双方由原来建立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访华期间,叶利钦总统几乎在每一个场合,不论内部会谈还是公开讲话,都反复强调,世界是多极的,不能允许美国一家称王称霸,把它的意志强加给我们。俄中都是大国,都对和平负有责任,不能接受由美国一个中心发号施令,动辄就干涉别国内政。叶利钦说,建立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俄中两国做出的战略选择”。
  叶利钦总统关于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倡仪,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江泽民主席说,这是中俄两人民做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完全符合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客观规律。” (见唐家璇等编著《共和国客人》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中俄建立互相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如美国咨询企业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一篇题为《北京传出俄中正在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的迹象》的研究报告所说的:“单独一个中国,或单独一个俄罗斯的国力都太脆弱,无法同美国抗衡,但联合起来的中俄就能成为美国及其盟国的强大对手,可以通过协调战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给西方制造麻烦。”
    事实也确是如此,美国虽为世界超强,却插足欧亚,伸手世界,造成它摊子过大,战线太长,力量分散,顾此难以顾彼。这对分处东西的中俄来说,只要立场一致,联合协作,相互配合,利用美国难顾欧亚两头的弱点,俄在欧洲,中国在亚洲,对美国进行西抗东击的调度与牵制,就能使其疲于奔命,被迫收敛和退让。 具体地说就是,只要中国在东边加强反美霸权行动,就能极大地吸引和牵制美国于亚洲,迫使它只得放松在西线对俄及盟友的压力而必须对俄作出妥协退让,这也是中国对俄罗斯及盟友最好最有力的战略支援;俄罗斯在西边采取强硬立场,反对北约东扩,又可把美国牵制和拖住在欧洲,这又极大地支持了中国在亚洲的反霸斗争而迫使美国也必须对中国作出妥协让步。
  中俄之间这种声东而援西、声西而援东的相互支援配合,以及双方在经济军事物质上互利互惠的交流帮助,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所在。而中俄都是核大国和常规军事大国,尤其俄罗斯,尽管困难重重,实力大减,然而其核军备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仍是美国和西方最大的心头之患而不敢小视,美国绝对不敢对已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发动也会毁灭自己的核战争。因此,随着美国东扩西进压力的日益增大,中俄两国这种互相依靠、唇齿相依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会越加紧密。中俄东抗西击的反霸战略协作行动,迫使美国只可能被牵制调度而顾此失彼,两头打塌,从而使它的东扩西进战略难以实现。
二、中俄战略协作首次脱节
    对于中俄间这种共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严加戒备防范,力图离间破坏,各个击破,而中俄之间也还有一个相互试探、了解、沟通、谅解和协作配合的磨合过程。由于中俄双方各有自己的困难和不同的国情与打算,还存在有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尤其自科索沃战争发生以后,曾多次出现协作脱节、配合失措、互相误解、猜疑和提防、未能很好战略沟通协调的间隙漏洞,而这些恰恰被美国西方所充分利用,使中俄双方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被动。
    比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之所以敢于扩大空袭南联盟,可以说就与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脱节而被其趁机利用有关。
    去年3月20日,正如当时的《参考消息》报道的,为了利用欧元启动之机加强中国同欧洲的经贸联系,分化美欧关系,牵制美国的一极统治,江泽民主席启程访问欧洲意、瑞、奥三国。然而就在江主席即将结束对北约国家意大利的访问之时,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北京时间25日凌晨3时),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在人权高于主权旗号下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高科技空袭,其第一波打击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首先就是从亚得里亚海的北约军舰上发向南联盟、科索沃的,其后的70多架飞机是从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等空军基地起飞的。
    由于美国发动此战的主要目的除了借此控制欧洲外,就是为了逼降和肢解俄的盟友南联盟,剥夺俄在巴尔干的战略空间,继而趁势将北约东扩至俄周边地区和独联体国家,直逼俄边境,因此必然会遭到俄的激烈反对。
  在北约将要轰炸之前,正在访美途中寻求西方大宗资金援助的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在飞机上接到了美国副总统戈尔的电话,戈尔告诉说,北约在24小时内将轰炸同俄罗斯缔结关系最长的盟国南联盟,并称这是“无法改变的决定”, 希望普里马科夫予以“同意”。俄总理非常气愤,立即拒绝说,如果他同意,那就意味着他为北约的行为叫好。普里马科夫将此事通知了叶利钦总统,要求调头回国。
  叶利钦总统也接到了美国克林顿总统的电话,得知北约已下令轰炸南联盟,他非常气愤,立即下令俄总理中止访美,并于空袭后十几分钟以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名义发表了措词强硬的声明,表示俄永远不会认同北约试图以世界宪兵身份采用武力强制政策。他要求紧急召开制止北约军事行动的联合国安理会,中止与北约的合作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代表,并强调如果军事冲突升级,俄为了确保自身和整个欧洲的安全,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措施的行动。
  俄外长伊万诺夫警告说,北约的军事行动会促使俄结束联合国的对南禁运,俄准备通过军事和外交步骤来对付北约的军事行动。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也发出警告:塞尔维亚将会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将深陷战争泥潭,想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他保证俄军队将采取对北约轰炸的军事反应。
    俄国家杜马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则表示,俄将立即向南联盟提供威力强大的武器和技术援助。而俄国防部与外交部在北约轰炸前不久就已联合起草了一份提交给总统的报告,建议如果北约对南动武,俄就应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导弹,并保留向南提供军援的权利。同时要重新考虑向伊朗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可能性,俄驻波黑的维和部队也不再服从北约的命令,而只执行俄总参谋部的命令。北约空袭开始后,俄军总参谋部、各军兵种司令部24小时值班,全军作好了进入戒备状态的准备,还打算向南提供威力强大的C-300防空导弹。
  空袭的第二天,叶利钦气呼呼地要找美国和克林顿算账,扬言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国联盟大会警告说:“这一冲突则具有演变成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3月27日,俄国家杜马要求政府加快独联体军事一体化进程和俄白军事联盟的建立,同时俄将继续优先发展战略导弹部队, 研制和部署新的战略导弹。3月30日,以强硬著称的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到贝尔格莱德对米洛舍维奇说,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都听从你的调遣。他还希望俄罗斯同伊朗、印度、伊拉克和中国结成共同对付西方的战略联盟。
    对于俄罗斯的这种激烈反对,因为美国通过科索沃战争最终要搞的就是你俄罗斯,所以早有预料和对付准备的。而美国也知道,亲西方势力强大又已大为削弱的俄罗斯单靠自身力量并不敢与美国北约发生军事冲突,因而对俄的强硬反应并不太担心,但对已与俄罗斯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将会持何种态度却摸不准,而这一点则是关系到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美国之所以要选择在江泽民主席访欧、尤其在访问北约国家意大利之时当着他的面发动这场针对其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科索沃战争,其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想借此试探一下中国对北约发动此战的态度,当场检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和协作力度。
  对此,美国作了两种估计和两手准备:
  (1)、如果江泽民主席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坚决支持南俄反对北约侵略的强硬立场,并当即取消访意访欧日程而返回,到莫斯科与俄紧急磋商共同对付的对策,协调两国行动,甚至在亚洲方面作出对美攻势的架式,这表明中俄联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当密切。而中国在亚洲的反美行动将会极大的牵制美国于东线。俄罗斯在中国如此强有力的战略支持下,必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援南抗北,南联盟军民也会大受鼓舞而会主动抗击,不会被动挨炸,这迫使美国不敢扩大轰炸,只得予以收敛。
  正是出于这种估计和考虑,所以美国当时放出空气说,对南联盟只准备作一周的轰炸,以迫使米洛塞维奇回到谈判桌上来。而北约在刚开始轰炸时出动的飞机和发射的导弹以及攻击波次也不多,而且只在夜间空袭,只炸南的一些军事目标,也没有派出庞大的地面部队。美国的这种小规模有限度的试探性轰炸,除了狂妄自大外,也是为了万一中国强硬、中俄联手西抗东击之时好有一个可以很快停炸的退路。而在3月28日,即在江主席离欧之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反常态地痛快答应向俄提供48亿美元贷款,也是为了安抚俄罗斯,阻止俄中联手。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也作好了为了防止两线作战的准备。在开始轰炸的3月24日当天,美国指令日本修改了针对中国、染指台湾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日美《战争法案》,并指使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二战后首次向朝船开火,以便万一中国趁美国在欧洲忙于科索沃战争之时而在亚洲“出击”,就把日本推到前台来抵挡。两天以后,即3月26日, 驻韩美军又举行了代号为“勇敢海峡”的军事演习,旨在训练一旦有事时可以向驻日美军基地转移驻韩美军非战斗人员。也就是如果此时与中朝发生战争,驻韩美军及家属就可以马上溜之乎也,而要日韩去做替死鬼。
  (2)、如果江泽民主席只是在言论上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停炸,但仍贯彻“和平路线”而继续访意访欧,中国国内虽有支持南联盟和反对北约轰炸的舆论谴责报道,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反战行动,这表明中国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建设和要求扩大与欧洲的经贸联系,对发生在遥远的科索沃战争采取不参与的局外人态度。中国对南、俄强硬的反战斗争会给予道义上、政治上的支持,却不会给予实际上的战略支援和物资援助。于是被北约团团围困的南联盟就会孤军作战,俄罗斯也因得不到中国实际有力的战略协作支援而孤掌
难鸣,不敢大胆援南,北约也就可以继续放手对南轰炸和对俄打压而不必有所顾忌。
  对于以上两条,美国最担心发生的是前者。
  的确,北约空袭伊始,俄罗斯非常希望得到中国强有力的战略协作支持。如果江泽民主席在北约当他的面对南发动空袭时拍案而怒,立即表示坚决支持俄南反北约侵略的强硬立场,当即取消访意访欧日程,然后直飞莫斯科与叶利钦磋商对策。甚至那怕江主席只要在莫斯科机场逗留一、二个小时,与叶利钦总统只见见而,握握手,拥抱拥抱,坐下来略叙几句家常话,只向美国和世界显示一下中俄之间紧密牢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姿态,然后返回北京。美国北约因为摸不清底细,不知中俄首脑达成何种联合反美反战的战略协作协议而会疑虑重重,惊恐不已,不敢再轻举妄动。尤其它特别担心中俄会进一步联起手来采取西抗东击的强硬行动而使它两头难顾,被迫之下只得软下来收敛空袭,甚至接受俄南的停炸和谈建议,使这场以东扩压俄为目的的科索沃战争无法再进行下去,中俄两国也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局势就会朝有利于中俄南的方向发展。
  然而,中国却采取了后者。
  空袭发生后,江泽民主席在意大利说,像科索沃问题这样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靠军事手段是无法解决的,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他呼吁立即停止空中打击,使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他到瑞士和奥地利访问时又再次呼吁北约停炸,表示在这方面他与俄的立场一致。
  中国主席谴责北约和要求停炸谈判的表态,言词严肃,但其基调则是不愠不火,更多带有规劝的含义,并且没有中止访问而继续他的欧洲之行,中国国内也没有强烈的反战浪潮和与俄联手的协作行动。美国由此基本摸清了中国对科索沃战争在实际上在采取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以及中俄之间并未真正形成紧密联手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火力侦察”大获成功,这使美国北约大感宽慰。
  于是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和对俄罗斯的打压也就大胆和疯狂起来,轰炸规模、范围和强度急速升级扩大。到第三天即3月26日时,也就是江主席到瑞士在欢迎会上受辱之时,北约由原来只是夜间轰炸变为24小时昼夜打击,甚至还出动了有“无敌手”之称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3月28日, 江主席访奥,北约将空袭升级到“第二阶段”,把从攻击南的防空军事设施转为以攻击南军队的坦克和其他重武器以及地面部队为主,还轰炸了两个民用机场。3月29日,正当江主席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弹奏莫扎特的钢琴传递和平之声之时,北约又加大了空袭力度,并准备轰炸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到3月30日这一天,也就是在江泽民主席为期10天访欧行程结束之日,美国不仅断然拒绝了俄南的停炸和谈建议,还决定轰炸南政府部门。
  中国的口头支持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使俄罗斯大感失望,俄本来就因底气不足而胆气不壮,在强烈抵制北约侵略时又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支持,于是也就不敢表现太硬了。叶利钦在空袭的第二天一方面扬言要找美国算账,另一方面却又表示俄决定不使用武力来与北约对抗,俄将谋求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在江主席访欧的最后一天,叶利钦派俄总理、外长、国防部长赴南斡旋,并提出北约停炸、南从科索沃撤出一部分军队的和谈建议。但这些抗中求和的努力,均被美国所拒绝。叶利钦也只得声称“俄罗斯不会卷入一场军事冲突”。
  这就是在科索沃战争开始时中俄之间由于配合失措所造成的第一次战略协作脱节,被美国加以利用而扩大了这场侵南空袭战争的实际情况。
三、江泽民主席访欧回国后美俄在欧洲的激烈交锋
  江泽民主席在为期10天的访欧期间对北约空袭南联盟采取言词反对、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当然有利于美国扩大轰炸而不利于俄罗斯反美援南。但是由于当时处于访欧的特殊环境,因此不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还有些不清楚这是中国主席访欧时为了不影响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所采取的忍让之举呢,还是中国对这场巴尔干危机的真实立场?因此对于江主席结束访欧回国后中国将会如何动向,已成为美俄都集中关注的焦点。
  对于美国来说,当然希望中国继续采取局外人政策而使俄罗斯得不到中国的战略协作支持,这样也就可以大施以强克弱、各个击破、炸垮南联盟、逼退俄罗斯。但同时也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会转变立场,联俄反美。
  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更为急切地希望中国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采取强硬立场并在东面出击,由此支持和配合俄在欧洲的援南抗北行动,但是也有些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依然采取局外人立场而没有与俄东西配合的动静。
  怎样才能摸清江泽民回国后中国的真实态度呢?只有继续试探。美国的试探方法是,继续扩大轰炸,看中国的反应;俄的试探办法是,以更强硬的姿态反对北约空袭,以期待中国实际的战略配合支持。于是在江主席回国后,美俄在欧洲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交锋:
    美国不仅在江泽民主席离欧当天拒绝了俄南停炸和谈建议,而且还在江主席结束访欧的第二天,即3月31日,决定实施“第三阶段”空袭行动,把轰炸目标增加了20,加强了对南军队的打击力度,将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和米洛舍维奇总统官邸附近的南政府各部和其他指挥控制中心也都列入了轰炸目标清单,并大量使用国际法禁止的集束炸弹。而且,为了表明一定要炸降南联盟的决心,美国在这一天又接管了南驻美使馆,驱逐南外交人员,并宣布在复活节期间也照炸不误。
    北约的狂轰烂炸使南联盟大量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急剧上升,800万居民躲进防空洞和地下掩体避难,也给多瑙河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造成了生态灾难的威胁。
  俄罗斯为了阻止北约空袭,也在3月31日这一天加大了抵制力度,宣布增加1999年国防预算开支,提高军队战备水平,又宣布8艘舰艇将于是4月4日至6日进入地中海。俄黑海舰队司令科莫那多夫上将表示:“黑海舰队已作好战斗准备,人员也充分补齐,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何命令。”
  与此同时,俄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俄北方舰队进行包括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和航母“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在内的几十艘舰艇参加的海上演习,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也进行了导弹运输、展开和发射演习。俄总参谋长科瓦什宁大将说:“如果俄罗斯面临生死选择,那么俄武装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都应被利用。”
  为了在必要时吸引美国于亚洲,俄远东地区各部队也举行了代号为“首长——司令部”的大规模战略军事演习。由远东军区司令切列瓦托夫上将指挥的这场军事演习,参加者有远东军区、太平洋舰队、空军、空防部队、内卫部队的官兵共4500人,对空中来犯和海上登陆之敌进行了模拟打击。
    4月1日,土耳其外交部同意8艘俄军舰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美对此迅速作出反应,表示关注。克林顿否决了叶利钦提出的由俄和美、英、法、德、意、加、日7国集团共同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建议,并宣布“下决心让我们继续执行我们的使命”,北约进一步扩大了轰炸。
    同一天,俄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举行海军演习时,从一艘核潜艇上水下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并在预定时间内击中了位于勘察加地区的目标。俄精锐的第32空降旅在俄南方城市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军事演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议会代表团冒着北约轰炸访问南联盟,并表示要向南提供各种援助。
  4月2日,北约开始轰炸南的交通设施和桥梁,并增兵亚得里亚海,拥有75架战斗机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通过苏伊士运河驶近地中海。接着又轰炸发电厂、油库、化工厂、油漆厂等,多瑙河上多座桥梁被炸断,进入爱琴海的俄侦察舰也受到了北约海军的严密监视。美国每天从本土运送大约100吨的炸弹、 导弹等武器装备到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
  俄罗斯方面则在莫斯科举行了独联体首脑会议,一致要求北约停止轰炸,反对以武力解决科索沃问题。南总统米洛舍维奇希望俄提供军事援助,以帮助南联抗击北约空袭。南国防部长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他说:“南联盟正期待着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能迅速运来。”为了密切南俄关系,南决定把击落的F-117A隐形飞机残骸交给俄。
  4月3日,美巡航导弹击中南内务部大楼、25座医院、特种警察总部大楼和其他南政府设施。12架F-117隐形战斗机飞抵欧洲,“罗斯福” 航母受命参战。俄则决定向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月4日,北约连续第二天对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轰炸,炸毁了警察学较、炼油厂、中心供暖厂、油库等。美国已制定了一个地面进攻的战争计划,内容是派出一支20万人的地面部队,其中主要部分将从阿尔巴尼亚进攻科索沃南部,另外很大部分则派往刚刚加入北约的匈牙利,从北部向南进攻,对南联盟造成南北夹击之势。因此北约决定派遣大量地面部队进驻南的周边国家,克林顿已下令把24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箭和8000人的美军部队派往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已同意充当进攻南联盟的前哨阵地而答应美军部署在其境内。 奥尔布莱特则宣称美国决心继续保持对南联盟的不间断空袭。
  俄罗斯方面则是“河湾”号侦察舰在这一天驶进地中海,俄首批援南志愿者也抵达了贝尔格莱德,其首领阿斯表示,希望南军事当局组成俄志愿军连队,同南军并肩作战。
  4月5日,北约利用天气好转的机会对南的空中打击全面升级。克林顿总统说,美国决心空袭下去,直到米诺舍维奇屈服为止。美国防部长科恩声称,有必要延长空袭来为实施地面进攻铺平道路。
  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则表示,美国北约如果发动地面进攻,俄也是作好准备并要采取相应军事行动的,至于俄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行动,要由俄领导人决定。
  这一切都在表明,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紧张气氛在迅速升级,而它们在这种激烈交锋时都在密切注视中国方面的动向。
四、如果中国如此这般······
    那么江主席回国后将会采取何种行动呢?比较好的办法是,回国后一方面通过内部渠道与俄方秘密磋商能够迫使北约停炸和阻止美国东扩西进的协作对策,另一方面则把打击重点放在反对美日安全新条约即美日反华侵台的《战争法案》上,不仅大造舆论声势,而且可以派出舰队护送民间爱国志愿团体登陆钓鱼岛,又公开调兵谴将举行军事演习,作出要用武力解放台湾的态势,对朝鲜反对美日韩战争挑衅的行动也予支持,同时逐渐加大反对北约侵南的谴责声势,加强与俄的公开往来。
    中国以局外人姿态对待欧洲事态、以当事人身份处理亚洲变故,其用意是:
    (1)避免直接卷入自己所不了解也不胜任的欧洲冲突。
    (2)贯彻中俄相互支持、东西配合的协作战略,与俄达成默契,使东亚局势紧张起来,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于亚洲,以此支持俄南在欧洲的反北约侵略行动。
    (3)美国不论在欧洲或是在亚洲,此时都还没有作好大规模战争的充分准备,更不可能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付中国和俄罗斯,中国采取这种由中国声东而由俄击西的东击西抗策略,迫使美国必须作出如下的考虑和选择:如果继续扩大对南轰炸和加剧与俄对抗,必须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欧洲,以对付抵抗愈加强烈的南俄,这就会造成东亚力量削弱,这将大有利于中国在亚洲的攻势,尤其有利于中国的攻台准备;如果把更多力量转移到东亚,势必又会影响和削弱在欧洲科索沃战争的进展和对俄的挤压,促使南俄更猛烈的抗击,于是美国的东扩西进计划就会两头碰壁。
    (4)就在美国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和俄南加强反北约轰炸之时,中国总理以不亢不卑之姿态前去访美,不仅对美国前段时期的反华行径严加斥责,而且在入世问题上对美施以压力,逼迫美国按照中国的强硬条件予以批准。这时美国就会作出如下的反应:
    (A)、欧亚利益相比,欧洲为重,亚洲次之,因此只能重欧次亚,顾西缓东,而不能同时兼顾,两头出击。
    (B)、科索沃战争已经发生,与俄南对抗已成事实,此时只能继续炸下去迫南降服,不能因为南的拼死抵抗和俄的激烈反应及中国在东线的牵制而就此停炸,也不能因顾东缓西而使中国趁虚攻台和朝鲜趁乱南进,否则就会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C)、对于美国来说,在这诸多矛盾中,最急需要解决的是,迫使南联盟停止抵抗,接受北约的朗布里埃协议。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俄停止对南的支持,不与美国北约继续对抗。
    (D)、可是中国在东亚以反日美《战争法案》为由发动解放台湾宣传攻势,支持朝鲜反日美韩行动,反击菲律宾的南海军事挑衅行为,以此吸引牵制美国于亚洲,正是俄南在欧洲能够加强反击北约进攻的最主要支持源。因此,要俄停止援南抗美,最重要的是要设法阻拦中国以发动亚洲攻势吸引美国而对俄南的战略支持,防止中俄进一步联手协作的东击西抗行动。
    (E)、由于欧洲方面吃紧,因此要中国停止对美日台的攻势和对朝的支持,只有对中国作出让步、满足中国的要求才有可能。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需要就是防止中美关系恶化和尽快加入世贸组织。因此,只要减弱反华势头,同意中国入世,给中国最需要的甜头,就能求得缓解中国对美国反华行径的怨恨和对台的攻势,有助于在欧洲对俄南施加压力。而中国与科索沃战争无直接关系,因此中国也会在调解俄南与北约重新谈判、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外交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江主席访欧回国后采取以上谋略策略,中国不仅可以成为科索沃危机各方的调停主角而能制止科索沃战争,阻止美国北约在欧洲的东扩势头,也可以提前做好解放台湾、抵制美国和小北约反华西进的准备工作,还能迫使美国诺诺同意中国加入世贸。俄为了支持中国在东线对美的牵制行动,也会积极主动地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的各种军援。此时此刻中国将成为美俄都争相拉拢争取的香饽饽而左右逢源,相继得利,而这也正是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威力所在。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泽民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熔基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熔基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泽民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 。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江泽民主席访欧期间对北约炸南压俄的战争行动采取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在访欧回国后也并未按照中俄战略协作要求去努力向俄联络、接近和沟通,联手反美,反要朱熔基总理以“消气外交”去向美国靠拢求助,可能出于这样的认为和考虑:
  (1)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分巴尔干地区的“局部战争”,是为了东扩的美国北约与反对东扩的俄南之间的冲突,而北约东扩乃是大势所趋。国小人少力弱、民族矛盾尖锐、方法策略失当、并被强大西方势力团团包围的南联盟,与北约相比,力量悬殊,无法抗拒。已大大削弱又以亲西方为社会主流思潮的俄罗斯也不敢对抗,无力阻挡。而北约之所以能够大举东扩和发动这场科索沃战争,也是因为这些年来俄对西方实行一再姑息退让的新绥靖主义政策所造成的。因此,俄南必定会在美国不断升级的空袭打击之下,通过谈判再次作出妥协让步,中国对此发展趋势无力阻止。
  (2)这场发生在巴尔干的“局部战争”与远离欧洲身处亚洲的中国关系不大,现在美欧俄都在为此战而奔忙,无暇顾及中国,这正是中国发展经济、强大自己的大好时机。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得到西方的相助,尤其需要改善和增进中美关系,获得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如果此时中国不仅像抗美援朝或抗美援越那样援助南联盟抗击北约侵略,又大力支持俄罗斯援南抗美,甚至与俄协作配合,在亚洲发动对美牵制的反美攻势,一则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够,远水解不了近渴,另则这势必会激化俄南同欧美北约的冲突,使科索沃战争越打越大,还把中国也卷入进了自己并不了解的欧洲冲突中去而力不能胜。
  (4)这样做的结果还会是,俄南即使得到中国支持支援,也抵抗不了北约东扩的强大攻势,最后仍会接受北约条约而作出妥协让步,这不仅使中国得罪了欧洲,同时也会恶化中国同日本、韩国、菲律宾、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的关系,使亚太局势趋于紧张,打乱了亚洲和平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会使中美关系更加恶化,美国更会仇华反华,而这一切均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5)如果中国对科索沃战争采取在道义上反对实际上不干涉的局外人政策,则不会把中国卷入欧洲冲突中去。再退让一步去改善同美国的关系,美国因不希望看到中俄联手协作,也不希望亚太局势紧张而被牵制,所以在出气消气之后会作出让步而同意中国入世,这对中国争取时间、尽快建设、发展经济、加强国防 是有利的。
六、利美不利俄的朱总理访美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熔基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泽民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泽民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 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事后有人批评说,如果俄罗斯真有诚意向南斯拉夫伸援手,只要在科索沃饱受轰炸之苦时,派一架军机载几百名俄军到科索沃,北约的轰炸行动便不得不中止。(见新华社副社长高秋福主编、参编部编写的《烟硝未散——科索沃战争与世界格局》第221页)。 这种在没有得到中国实际战略支持前提下由俄单独出兵援南的设想,未免有些天真可笑。这是战争行动,除了有没有诚意以外,更主要的是实力和外援够不够的问题。1990年时,苏联军工综合体预算只及美国的五分之一,而科索沃战争时俄罗斯的国防科研开支仅是1992年水平的十分之一,俄的经济军事实力已远远落后于美国,仅所欠的外债就达1800亿美元,到期外债 175亿美元。以如此孱弱之力去单独援南抗北,对任何俄国领导人来说,不到危及生存,逼于死地之时,都是不敢想更不敢做的。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不论是中国冷俄热美,还是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美态度骤变。
  就在4月6日这一天, 他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 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全由外长伊万诺夫一人主持。这位外长一反以前的强硬也说:“俄罗斯目前没有介入围绕南斯拉夫的武装冲突”,“我们主张结束打击,回到谈判桌旁寻求政治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而寻求政治解决不需要提供现代化武器。”
  也在朱总理访美的4月6日当天,美国对南联盟的空袭却再度升级,北约出动了469架次飞机对南进行了自空袭以来最猛烈的集中轰炸,还炸毁了几座电视发射塔,并准备对南联盟发动南北夹击的地面入侵战争。 美国国务卿奥尔尔布莱特在这一天发出狂言:二十一世纪北约将承担不受地域限制的新任务。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会谈的成果是, 伊万诺夫外长受到了奥尔布赖特犹太老太太的一顿训斥,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万诺夫诺诺而退。虽然奥尔布赖特在会后表示双方在科索沃和平问题的“很多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实际上却是伊万诺夫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 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七、南联盟誓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熔基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美国以“拉察克事件”为由要对南联盟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是在 1999年1月19日作出的。这一天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白宫地下情报室的内阁会议上提出,南联盟应该撤出在科索沃的全部保安部队,并同意北约部队开进科索沃,让科索沃得到广泛自治。如果米洛舍维奇不顺从西方的这个要求,北约就对南发动空中打击,以此威胁来强行达成一项由北约联盟的地面部队来监督实施的和平协议。奥尔布赖特的这项计划得到了克林顿总统批准。
  同一天,北约司令美国将军韦斯利·克拉克和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克劳斯·瑙鲁将军到贝尔格莱德对米洛舍维奇总统施加压力,他们以“拉察克事件”为借口向南联盟发出北约将发动空中打击的威胁。克拉克警告说,北约将“开始要我调动飞机”轰炸。
  但是,也就是从这天起,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及塞尔维亚国家领导人也已下定了宁可被炸、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决心,米洛舍维奇拒绝了美国的所谓“和平协议”和北约的武力威胁。在什家腊的最后会谈中,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卢蒂诺维奇坚决反对把科索沃从南联盟版图上分裂出去,反对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使南丧失主权,南联盟不准备以科索沃作为牺牲品来避免北约的轰炸,而俄罗斯也反对北约对南进行军事打击。因此南联盟于3月15日断然拒绝了要南屈服的朗布里埃协定。
  如此弱小之国竟敢不服从西方的意志,这还了得,于是欧安会在3月20 日撤离了驻科索沃观察团的全部1400名人员,美国参议院则在3月23日投票支持克林顿总统对南联盟实施轰炸的决定。3月24日晚8时,北约秘书长索纳拉和北约盟军司令克拉克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下令对南联盟空袭,为时78天的科索沃战争就此爆发。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 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
    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泽民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 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泽民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 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泽民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决不屈服。当第3夜空袭结束时,美国被迫承认还没有看到米洛舍维奇有任何屈服的迹象。3月28日, 索纳拉要求克拉克发动第二阶段“更大规模的空袭”,结果得到的却是米洛舍维奇的南斯拉夫人“一致决心不惜代价、不允许敌人占领我们的国家”的坚强表态,以及包括一架F-117A隐形轰炸机在内的不少北约飞机和巡航导弹被击落,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此时距离一周内炸降米洛舍维奇的原计划时间只剩下两天了。
    恼羞成怒又心急如焚的克林顿总统为了掩饰内心的惊慌,在3月29 日一大早召集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等紧急磋商如何尽快迫使南联盟屈服的对策。可是这些军政大员、高级谋士一个个都面有难色,拿不出好办法。总统本人也承认他“在科索沃问题上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最后决定只有进一步将空袭升级,才能不丢面子,于是就扩大了轰炸的范围和力度,而且放出要派地面部队入侵作战的空气。
  可是这样做却仍未出现米洛舍维奇屈服的任何信息,有的倒是南政府派出大量军警部队迎着北约轰炸,开赴科索沃大量歼灭阿族非法武装,使其损失惨重,面临崩溃。闹独立的阿族既怕北约轰炸,又怕南军镇压, 开始逃离科索沃而出现大规模难民潮,这又给北约出了一个大难题。
    就在3月30日这一周计划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江主席访欧的最后一天,南联盟总统发表6点声明,再次表示南斯拉夫决不会屈服于北约的压力,将继续坚决、英勇地抗击北约的侵略,保卫本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的尊严。南斯拉夫不惜战斗到最后一刻,一定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3月31日,江泽民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米洛舍维奇总统表示:“我们将保卫自己的国家。如果能够获得援助,我们将稍微轻松一些。如果没有援助,我们的困难就会多一些。但我们肯定会战斗到底的。”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这使人感到费解。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使美国北约感到兴奋而使俄南更感失望的是,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熔基奉江泽民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死不屈,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熔基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 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而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八、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熔基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甚至美联邦调查局在4月10 日当着中国总理访美的面,故意搜查所谓中国核窃密案的主角李文和的住所,以这种故意损害美中关系的恶劣手段,去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俄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就俄准备对西方进行核打击的问题予以辟谣说:“关于俄罗斯核力量转入战斗准备的消息不符合事实,叶利钦总统没有下达过任何改变战斗任务的命令,没有针对巴尔干地区局势下达过任何调整核力量的命令。”叶利钦也亲自出面澄清说:“克里姆林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干涉的计划”。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他又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4月15日朱总理刚刚离开美国,奥尔布赖特就说,北约部队“必须(对塞尔维亚目标)空袭再空袭”,直到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问题上投降为止。而切尔诺梅尔金则欢迎德国提出的一项科索沃和平计划,这意味着莫斯科对北约的强硬立场已经缓和。
  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美国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 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
  南联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南空军于这一天对已经成为北约空军基地的波斯尼亚图兹拉机场发动袭击,炸毁15架北约飞机。(见2000年4月6日《参考消息》)
  4月19日,当朱总理即将结束访加行程时,美俄两国总统进行了自北约空袭以来的首次通话。在50分钟的交谈中,克林顿力图说服叶利钦完全放弃坚决反对其科索沃政策的强硬立场,叶利钦则在电话中一边要北约停止轰炸,并打出南联盟牌对美施压,对克林顿警告说,米洛舍维奇永远不会屈服,一边则向克林顿作出了不进行军事干预的保证。
  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 叶利钦要美国重视俄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而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4月21日,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 由南自行解决,这给俄的和平解决出了难题。
    4月22日,叶利钦总统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
  更重要的是,此举将迫使米洛舍维奇难以反对,只得对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予以放行,否则将会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而如果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这对美国来说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在自己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对俄来说则是使俄能与美重修友好,使自已避免战争,并且还能得到美国的好处。
  因此这个叶、切方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联合国名义下和在俄军也予参与的理由下,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军和平进驻科索沃,由此突破米洛舍维奇决不允许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的顽强防线。切氏正是按此计划赴贝尔格莱德向米洛舍维奇游说进言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其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正是这个原因,当4月22日米洛舍维奇总统由于不信任这位站在西方一边说话的俄总统特使而不接受这个计划时,他的住所被北约导弹准确击中摧毁。这是美国在配合切尔诺梅金,用这种暗杀手段向这位不屈的南总统发出警告:你不接受俄总统特使的方案,我北约就要你的命!
    4月23日,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北约领导人在这一天气势汹汹地声明:“北约决心取胜”。切尔诺梅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
  也就是说,米洛舍维奇在北约扩大轰炸的强压和俄特使似有道理的软压之下,南斯拉夫已经同意外国军事力量可以进驻科索沃,米洛舍维奇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
    美国总统也终于在只炸不谈,以炸迫降问题上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北约则在当天通过的“新战略慨念”的要点中也明确宣称:“北约和俄罗斯之间保持牢固、稳定和持久的伙伴关系”,“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政治和军事伙伴关系、合作及对话。”英国敦促莫斯科向贝尔格莱德施加压力,迫南接受北约驻军科索沃的要求,而俄已基本同意了北约的这个和解方案。
  4月25日,俄美总统又一次进行电话交谈, 克林顿派一名高级特使前往莫斯科,敦促俄要求米洛舍维奇接受北约提出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种种严格要求。
    米洛舍维奇总统得知以后发觉,叶利钦——切尔诺梅尔金的方案有诈,他们这样搞,主要是为了把北约军队塞进来。于是在第二天即4月26日,提出结束科索沃战争的新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论北约还是南军,均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在科索沃建立一支由几国组成的维和部队,但参加科索沃战争的北约国家不包括在内。南总统的这个建议仍还是不让北约军队开进科索沃。而且为了表示坚决打到底的决心,南空军两批海鸥式歼击机袭击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直升飞机机场,一举炸毁了10多架美国人引以自豪的准备用于地面进攻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见2000年4月6日《参考消息》报第5版)
    南联盟双管齐下的反击,使美国恼怒不已,克林顿总统于第二天即4月27日签署命令,授权国防部征召33102名预备役军人,北约在空袭中使用了化学剂和贫铀炸弹。
    叶利钦一见又出现僵局,就在这一天向克林顿表示要为迅速解决科索沃危机尽一切努力,并对南施压。米洛舍维奇在俄美软硬夹击下被迫表示准备妥协,同意在科索沃部署有北约参加的一支国际部队,但条件是这支国际部队必须要在联合国的领导下而不是在北约的领导下,参加这支国际部队的国家要经南联盟的同意,并要有俄罗斯参加。
    对南总统的这个限制北约的建议,美国防部长科恩马上表示反对,声称进驻科索沃的任何国际维和部队都应该由北约来领导。
    美南又一次僵持不下,切氏也无法说服双方。这时,始终偏袒北约并主张对南空袭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登场了。他以联合国最高权威的身份支持南总统要求在联合国领导下向科索沃派驻国际部队的建议。并于4月28日对北约警告说:“政治解决是不可能在战场上赢得的。”
    4月29日,南联盟再次坚决要求在联合国领导下而不是在北约的领导下,并在俄的参与下,在科索沃派驻国际人员。
  米洛舍维奇的这一手等于是接过联合国的大旗,抬出安南秘书长的牌子,给北约将了一军。因为在世界各国的心目中,联合国和秘书长的权威毕竟要大于地区性组织北约,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和领导这次科索沃维和行动名正言顺,具有最高权威性。如果此时俄罗斯也予同意,北约对南空袭将师出无名,不合法理,必会受到联合国的否定和世界舆论的谴责,北约发动的这场科索沃战争只得半途夭折,无功而返。
    因此对于美国与北约来说,无论如何要拉住俄罗斯为自己说话,而安南也想拉拢俄罗斯为自己撑腰,以便借此良机恢复被北约冷落了的联合国和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此时除了中国以外,俄罗斯是现在唯一能与南联盟说得上话和可以施加影响的大国,于是围绕在派驻科索沃的国际部队问题上是由北约领导还是由联合国领导,各派势力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活动和暗箱磋商,而且都有求于俄罗斯。
    除美国特使已先期到达外,希腊、德国的代表和安南秘书长都在4月29 日这一天赶到莫斯科与俄商谈,此时的叶利钦正是左右逢源,春风得意。
  西方为了防止俄支持南联盟用联合国压制北约,就对其用金钱拉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一天爽快地与俄达成了一项4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而安南则大力支持俄南抬举联合国的努力,他与叶利钦商定,在政治解决巴尔干危机问题上联合国将与俄“密切合作”。
  北约在“维护人权”名义下发动科索沃战争,就是要绕开联合国,或者说要以北约取代联合国的作用,只是由于南联盟决不屈服,拼死相抗而久炸不下,局势发展对美大为不利,无奈之下只得“请”老对手俄罗斯出面对南调解施压。不料反使俄南联手搬出联合国这面大旗,俄不仅未被赶走,反倒反客为主。这使美国恼羞成怒,坚持要南撤出科索沃和北约军队开进科索沃,即使以联合国名义组织国际维和部队,也必须要由北约来领导,排除联合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如果不从,则就继续轰炸。
  于是北约在4月30日出动了600架次飞机,进行了自空袭以来最猛烈的空中打击,击中了南陆军总部、国防部、警察大楼等。 美众议院也迅速批准增加军费129亿美元,这笔钱甚至比克林顿总统要求的还多2倍,以支持扩大科索沃战争和表明炸降南联盟的决心。
  5月1日,美国以没有满足北约为结束空袭而提出的要求为由,霸气大发地干脆拒绝了俄南的建议,并开始投掷5000磅巨型炸弹。5月2日又扩大了对南的经济制裁,冻结了南在美的资产。
  谁料米洛舍维奇总统仍未被炸怕,反而以硬对硬,针锋相对,也在5月2日断然拒绝了西方的建议,并在5月3日表示誓死战斗到底,决不同意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地面部队。
  美南各不相让的强硬对抗,顿使政治解决的希望濒于破灭,这下可急坏了生怕蛋打鸡飞的叶利钦总统。就在美南各自拒绝对方建议的5月2日同一天,他马上打电话给克林顿,要求对目前科索沃自治和政治解决冲突作紧急努力,又派切切尔诺梅金带着他的亲笔信赶赴美国去与美国总统商量解决办法。
  这时,安南仍支持俄出山,认为俄应在长期解决科索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给美国施加压力,普里马科夫则警告说,北约武装干涉南斯拉夫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因为北约领导人既没有料到塞族抵抗的程度,也没有料到轰炸引起的难民潮。“米洛舍维奇推行的是我不能认同的政策,但我可以断言,他不会投降。一旦开始地面行动,北约需要20万军人……,这将是二战后欧洲所发生的第二场真正战争,将会出现极大的伤亡,破坏巴尔干半岛的稳定,最终导致统一欧洲的思路彻底破产。”言下之意是,如果美国及北约再轰炸下去,甚至发动地面进攻而不接受俄的建议,你们必会吃大亏。
  南联盟的继续不屈和俄的强硬警告更使美国进退两难,于是克林顿在5月3日与切尔诺梅金会谈时对俄的和平努力进行鼓励,同时表示,如果南联盟改变强硬政策,北约有可能停止对南斯拉夫的轰炸行动,美国愿意接受“广泛的国际安全部队进驻科索沃,其中可能有俄罗斯和乌克兰”。而此时,美、英、法、德、加、意、日西方7国加上俄罗斯的外长到德国波恩,就以联合国名义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进行讨论。
  可是也就是在5月3日这一天,即在克林顿抛出和平橄榄枝和8国外长讨论和平新协议的同时,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却进入了最无情的阶段,不仅狂炸平民,造成严重伤亡,而且在空袭中使用了能使电力系统短路的最新武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大部分地区停电。
  美国用这软硬两手也在向俄南警告:我可以停炸,但你也必须作出让步,否则我将炸得更凶。
  5月4日,8国外长一致同意由联合国主持向科索沃部署一支国际部队,南联盟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安南秘书长则表示派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南军撤出科索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谈判,但今后不再提北约采取行动或由北约发动地面进攻,只能提由联合国主持下的谈判,并同意联合国领导下的一支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以安排难民返回家园。 胳膊拧不过大腿,美国北约终还是没能绕开联合国。
  5月5日,北约和俄罗斯在允许科索沃自治、南的大部分军队撤出科索沃,以及由6万人的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等问题上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北约又增大了对南的空袭,出动了庞大的B-52轰炸机。而且此时北约也已制定好了派6万地面部队占领科索沃的地面计划。
  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8国外长为什么会达成这个协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框架协议?所谓“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是什么意思?这些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是那些国家的人?为什么不把“在科索沃部署一支由联合国组织和领导的、也有俄罗斯参加的国际维和部队”这一条明确写进去?
  原来,这正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之所以能够达成这个协议,正如路透社在当日新闻分析中所表明的,“是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立场的改变为西方提供了希望。”“希望与其说来自西方的任何让步,不如说来自西方外交官们所说的俄罗斯立场的变软和新近萌发的妥协愿望。”“俄罗斯领导人不顾南斯拉夫的保留意见,私下接受了西方的看法,即监督科索沃的任何协议,都需要一支国际部队的进驻。”“他们还认可,由北约监督这样一支地面部队,即使这支部队名义上是联合国派遣。”这篇新闻分析又说:“使俄罗斯立场的这种转变成为可能的是,4月14日,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担任他的巴尔干地区特使。切氏与西方关系良好,而且没有卷入俄罗斯对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最初反应。”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
    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5月7日,南联盟在向科索沃派驻维和部队问题上的立场仍然强硬,重申南拒绝别国对科索沃实行军事干预。南议会上院议长博若维奇说,对北约军事压力的屈服,意味着在事实上将失去科索沃省和允许外国军队占领。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于昨日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中国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九、中国的模糊政策
  如前面大量篇幅所介绍的, 自科索沃战争开始之日到朱熔基总理结束访美的短短21天时间里,已经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两国, 在共同反对和制止美国北约侵南战争的战略协作配合上,已经出现过了3次脱节失误。
  第一次发生在3月24日到30日,在这7天时间里,北约为了“火力侦察”中国态度,当着正在访意的中国主席江泽民的面发动科索沃战争,而江主席则以“和平路线”继续访欧。中国采取了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致使俄南失去中国的战略协作支持而处于孤立,却使美国摸清了中国不干预政策的底细敢于扩大对南轰炸;
  第二次是3月31日江泽民主席回国后到4月5日, 中国继续实行局外人政策的无为表现,俄南更处孤军奋战之境,使北约无所顾忌地加大空袭,第三次是4月6日至14日朱熔基总理9天访美期间,中国为了获取美国同意中国入世,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大幅度向美让步、甘愿受气的“消气外交”,由局外人政策转变为向美靠拢求助的热美冷俄政策,进一步有背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原则,使两弱联合对一强的俄中美三角战略关系失衡,造成了比前两次脱节更严重的失误。其后果是,使俄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戒备,并为了避免单独与美对抗而由硬转软,开始采取向美妥协接近的热美冷华政策;也使美国对中国过份亲善靠拢的意图产生怀疑,为消除俄对美中联手制俄的担忧而实行推开中国、拒华入世的冷华近俄政策。由此促使俄美迅速靠拢,去对坚持抵抗到底的南联盟进行软硬兼施的高压,以图尽快将其逼服。
  4月14 日朱总理结束访美到8国达成协议并在5月7日准备提交联合国讨论表决的22天时间,是中国第四次战略行动期。查阅当时的权威性报纸《参考消息》可以知道,在这段时期中国做了这样三件事:
  (1)4月14日,朱总理访美刚刚结束, 中国外长助理王光亚赴莫斯科与俄副外长马梅多夫就美国宣布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对限制导弹防御系统条约构成严重威胁一事举行双边会谈。中俄双方发表声明认为,美国的这项计划破坏和限制了反导弹防御条约,将会导致系列消极后果。中国支持俄旨在防止该条约被破坏或违背的努力,俄则大力支持中国加强在世界地区稳定方面作出的努力。
  (2)4月29日,俄对日本众议院前天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战争法案》予以指责。俄警告说,日美“正在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和大大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这项协议有可能打乱亚洲的力量平衡。
  对于日众议院通过日美《战争法案》一事,中国并没有作出强烈反对的反应,对于俄对日美以防务合作扩张势力的指责也未作明确而有力的支持。
  (3)从4月14日朱总理访美失利以后, 中国最关心的仍是自己入世问题,但是美国却在4月23日的中美谈判中正式拒绝了中国入世之求,从这时起到 5月7日的14天中,中国只是处于无可奈何的忿忿不平之中
    对于第一件事,可以理解为由于美国拒绝中国入世,表明中国当局想以“消气外交”的大让步来换取美国在入世问题上放行的努力归于失败,使中国领导人尴尬难堪,大丢面子,也大为不满。在朱总理离开美国之时中国以反对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为由与俄接近合作,是对美国的一种反报复措施,意在用中俄重新靠拢联手之举向美施压,以图迫使美国在北京的入世谈判中作出让步。
  对于第二件事可以这样认为,即尽管美国在4月23 日的谈判中仍然拒绝中国入世,并在亚洲伙同日本加剧反华,可是中国却并不准备在东亚展开与俄协作配合的反美日攻势,以支持俄南在欧洲的抗北约行动。正因为如此,从4月23日至5月7日的14天中,中国既没有什么有力的反美作为,又没有什么有效的中俄协作举措,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入世问题。当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5月4日哄骗中国说中美WTO谈判接近完时,中国仍寄于很大希望。
    也就是说,在朱总理结束访美到5月7日的23天时间里,中国由前段的局外人政策和其后的热美冷俄政策,转变成了对俄既冷又有了一些热、对美似冷却仍热的若无若有、若即若离的模糊政策。中国对美俄的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政策,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1、俄并没有从中国与俄合作反对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中行动看到中国有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的根本意愿,这只是中国对美施压所采取的一种姿态和手段。中国并不准备在东亚展开与俄协作配合的反美日攻势以牵制美国在巴尔干的空袭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这是俄对中国与俄战略协作态度的一次小试探。
    因此反使俄对中国更感失望而加速向美靠拢,以达成俄美合作逼南就范的科索沃和平协议。
  2、使美国更加感到可以扩大对南轰炸而并无后顾之忧,同时也更有理由推开中国以消除俄对美中接近的疑心,放心与俄达成迫南屈服而有利于美国的政治解决方案。
  果然,在中国实施这种模糊政策的23天时间里, 对南软硬兼施的俄美联手成功,损害南联盟主权的8国协议达成,联合国被美国北约所利用,泱泱中国也被完全甩在了一边而没有对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解决起任何作用,甚至连协议本身都是在8国达成后由会议主席通知才知道的。
  其实,如果中国在朱总理访美结束后设法不使俄倒向美国,对于因为自己方面的失策所造成的不利局面还是可以予以挽回的,其办法是仍然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在亚洲发动吸引和牵制美国的强大攻势。具体地说就是强烈反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战争法案》, 并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意在解放台湾的军事演习。
  中国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美国在4月8日拒绝中国入世而使中美关系继续倒退后,已引起了中国方面的不满。美国为了防备中国恢复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而对美发动亚洲攻势,此时进一步推出日本,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加剧制造反华事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朱、克会谈失败后的第3天即4月11日,大放反华厥词。朱总理结束访美后, 日本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荣又扩大“周边事态”认定类型,把中国和台湾都包括在日本的所谓防卫范围之内。4月22日,日本201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并又修改中小学生教科书中的部分侵华内容,公然向中国挑衅。
  到4月27日,也就是南联盟坚持国际部队要由联合国领导而不由北约领导而使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出现严重僵局之时,日本众议院禀承美国主子的旨意,悍然通过了日美《战争法案》,把台湾直接纳入所谓“周边事态”的范围之中。又加强了日美的军事同盟。准备在发生与朝鲜或中国的战争时,允许日本军队向驻亚洲美军提供更多的后勤援助,并允许美军使用更多的日本领空和港口。
  如果中国此时大力反对美日《战争法案》,决不允许它们染指台湾,广泛举行大规模的舆论谴责和军事演习,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防止美日侵台和反对台独的正义之举,无可非议。与此同时,中国对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问题的国际外交谈判也应予以直接介入进去,全力支持南的坚决抵抗和所提建议,接过联合国大旗。这样一来,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变化:
  (1)中国的亚洲攻势使美国很怕中国真的就此攻台和支持朝鲜的反美日韩斗争,必然要把注意力转移于东亚,不仅不可能把驻日空军调往巴尔干助战,反而可能要向亚洲增派军事力量,这必将极大地影响和牵制美国在欧洲科索沃军事行动的进展。
  (2)使已快失去俄支持甚至会被俄损害的南联盟在关键时刻终于获得了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的有力支持,必会士气大振,斗志更旺,从而使美国北约以炸迫降的空袭战无法进行下去,也更不敢对南发动地面战,迫使美国对这场科索沃战争一筹莫展。
  (3)中国这种恢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行动也会使正在屈从于美国压力的俄罗斯看到了希望,因重新得到中国有力的战略协作支持而会对美变得强硬起来,并会消除对中国的猜疑,中俄又将发挥两弱抗一强的战略协作威力。
  (4)美国既无法打赢科索沃战争,又害怕中国的亚洲攻势,甚至在俄的支持下中国真的攻取台湾。为了避免这种顾此失彼.两头打塌的局面发生,只得对中俄作出让步,并接受由联合国领导的、中俄也都派军参与的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方案。中国也可以以美日停止反华、美国同意中国入世为条件,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如此一来,不仅使科索沃危机得到了有利于中俄南的解决,也使中俄南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主动。
    事实上中国没有这样做,却是实行了对美国扩大轰炸和促使俄美联手有利的模糊政策,致使8国集团外长在5月6日达成了损害南联盟的协议。 因此这对于中国来说,不能不说这是继前3次与俄协作脱节以后的又一次出棋不当的战略失误。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向美靠拢的“消气外交”失败以后,以反对美国NMD计划而重新与俄接近合作,这对美国无疑是一个警告和提醒,使美国对中国热美冷俄的真实动机和中俄重新联手协作的可能性更加猜疑和提防;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的热美冷俄政策受挫以后,又回过头来对俄采取似乎重有战略协作意向实际上却又没有的忽冷忽热、要热却冷的模糊政策,可疑可防,无法把握。
  恰恰正是中国这种在美俄中三角关系中最不应该采取的脚踏两只船、两边都冒犯的模糊政策,招来了5月7日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的发生。
十、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
  5月7日,8国集团准备将5月6日达成的外长协议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会议,却是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将持何种态度,是该协议能否在联合国通过的关键,因此人们都特别关注中国的投票取向。
  然而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5月7日这天晚上11点50分,即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点50分,灾难突然落到了中国的头上。美国B-2轰炸机从本土出发越过大西洋到欧洲,飞抵贝尔格莱德上空,用5枚按预先设定好程序的战斧式-111型精确制导导弹从不同方向准确瞄准,猛烈地袭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发生了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中国使馆被炸事件,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记者因此遇难。
    在8国集团就科索沃危机达成的政治解决协议将要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和付诸表决之时,美国为什么要对没有参与科索沃问题谈判并且刚刚收到8国外长协议的中国下此毒手呢?
  原因非常简单:由于中国继实行不参与政策,热美冷俄政策之后又采取了左右摇摆、东靠西犯的模糊政策,使美国摸不清中国真实的战略意图,于是采用这种极端的“火力侦察”手段,以试探中国对8国外长协议的真实态度,然后再采取相应对策,决不让拥有否决权的中国在联大表决时对8国集团外长协议投否决票,以确保该协议的绝对通过。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俄沟通,迫其妥协,甚至不惜得罪中国、放弃与中国联手制俄的最佳机会才达成的8国集团外长协议,对美国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得到联大通过而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这是因为:
    (1)一旦协议被联合国通过而成为决议,这就为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提供了侵略有利、人权高于主权的合法依据,同时也使南完全失去了俄、中和所有同情国的支持而陷于极端孤立。如果南拒绝联合国决议,继续抵抗,美国北约就可以在联合国名义下继续对其轰炸,直到将其炸垮。在如此的大轰炸大摧毁之下,弱小孤立又损失巨大的南联盟不仅不可能再把仗打出国界,而且也将失去抵抗手段和生存能力,只有被迫屈服,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这也就使美国北约避免了它们最害怕、也最承受不起伤亡损失而且还可能引发美俄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的地面战。
    (2)一旦南联盟被迫接受协议而撤军,云集于南周边的庞大北约军团可以在联合国旗号下名正言顺、不受任何损失地开进科索沃。由于北约军队兵力雄厚,准备充分,因此这支在联合国名义下组建的维和部队在事实上已由北约领导,科索沃也在事实上成为北约军事占领的领地。
  (3)最重要的是,虽然该外长协议中若无若有地包含有俄军参与维和行动的内容,但是并无明确规定。而俄罗斯与南联盟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陆上通道,其海上通道也被北约国家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所阻隔,俄军不可能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后很快进入科索沃。因此,只要北约军队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后迅速进驻科索沃,瓜分范围,广占阵地,并对俄军的进入进行各种刁难,设置种种封锁障碍,使俄军根本无法再能开进。如果俄要强行进入,就得冒与北约大战的危险而只得惧而退却,这样也就在实际上排除掉了俄罗斯派军参加科索沃维和行动的可能性,从而在事实上把俄挤出了巴尔干。
  也就是说,只有联合国通过了8国外长协议,美国也就能在自己不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利用俄罗斯对西方存有幻想的妥协之举,达到在联合国旗号掩护下剥夺俄在巴尔干地区战略空间的目的,扫除北约在东欧东扩的障碍。
  在俄罗斯方面,自亲西方的切尔诺梅尔金担任与西方沟通协调的俄总统特使以后,以俄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诱饵,配合北约的狂炸,用软的一手突破了米洛塞维奇始终坚守的不许国际军事介入、尤其不许北约参与的顽强防线,终与西方达成了8国外长协议,此实属不易。俄以为,该协议只要得到联合国的批准,那么俄在助美压南迫其就范方面为西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不仅可以避免俄美发生战争冲突的可能性而改善双方关系,而且还能从西方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
    更重要的是,尽管在8国外长协议中为了确保北约军队在联合国旗号下进驻科索沃,没有明确写上俄军也参与此维和行动,但到时候俄有权参与却也无可非议。何况俄觉得美国也会领此情份,给俄一杯羹,俄军可以挤进科索沃维和行动中去,于是俄在巴尔干的战略阵地仍可保住。因此,8国协议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对俄来说,也至关紧要。
  但是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8国集团外长协议达成以后要获得联合国批准,形成决议,其最大的难题是拥有否决权的中国是否会同意。如果中国也投赞成票,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投下反对票,使该协议无法通过,那可就要坏美俄的大事了:
 首先,中国的否决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布,美国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科索沃战争的非法性、侵略性,南联盟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反侵略抗战的正义性,它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和肯定,终于摆脱了孤立,对北约空袭可以更加坚定顽强地抗击下去,这也就使美俄在联合国幌子下企图压服和牺牲南联盟的阴谋无法得逞。
  第二,中国站在南斯拉夫一边否决8国外长协议,会使美国北约恼羞成怒而进一步扩大轰炸,并加速集中兵力于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南的周边国家,准备对南实施大规模地面进攻战,或者以这种要进行强大地面战态势令南联盟惧怕和屈服。此时北约会先行驱使阿族非法武装和阿尔巴尼亚军队,去进攻科索沃南部地区而做替死鬼,北约军则在后跟进。
  然而只要这种对南的地面侵略战一旦发生,被逼得忍无可忍、无路可走的南联盟也就敢于实施将战争打出国界向外蔓延扩大的战略,逼迫狂妄自大的美国北约打一场它最惧怕也最不能胜任的巴尔干地面胶织战。南军的这种突发式反击不仅可以重创敌人,更会使北约、 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大惊失色,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尽管说南联盟这样做实属冒险之举,但已被逼到绝路,只有这样拼死一搏才有生的希望。而南联盟之所以敢于宁可挨炸仍坚持抵抗,也是早有这个外战计划和准备的。4月18日和25日南空军两次袭击境外波黑机场和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直升机机场,炸毁包括10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内的25架北约飞机就是一个证明,也是对北约的一个警告。
  第三,在此战争形势的促使下,俄为保住南联盟不被西方北约大军所独占,不丢失自己在巴尔干的战略阵地,被迫之下也只得支援南的自卫反击战,甚至可能不得不出兵相助,俄也就被拖入了这场与美国对抗的巴尔干战争之中。
  第四,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中国再在亚洲向美日台发起牵制性攻势,美国因无法同时既顾欧洲又顾亚洲,只得对南联盟和俄中作出让步,即停止轰炸,按照南联盟所提建议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这样一来,美国北约将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败阵而归。
  除此以外,中国还有一种否决方式,即先对8国协议提出修正案,内容为由联合国组建的维和部队必须要由联合国领导,俄、中军队也必须参与其中,并事先规定好北约各国和俄中各自的维和范围。如果此修正案遭8 国拒绝, 中国则就否决8国协议。如果俄也表示同意,那么也就把向美妥协的俄拉了回来, 从而使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名义下和平夺取科索沃和排斥俄罗斯的阴谋不能得逞,然后南联盟再实行能得到中俄支持的战争外延战略和中俄东击西抗协作战略,将美国逼于失败。
    由此可见,联合国对8国外长协议付诸表决时,不论中国采取何种否决方式,其后果对企图在自己毫不受损之下既夺科索沃又排俄罗斯的美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对一心想以损害盟友主权换取美国接纳的俄罗斯来说也是极不愿意的,尽管中国这样做的内容之一是为了不使俄罗斯上美国人的当。
十一、要炸的就是你中国驻南大使馆
  那么中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态度呢?会不会投反对票呢?在美国人看来,可以有各种理由认为中国的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但万一中国真的行使否决权又怎么办呢?而从科索沃战争发生后中国相继四次的战略表现,尤其是第四次的模糊政策行为去推测,这种可能性却是很大的。
  对俄罗斯来说,如果中国在联合国表决时投反对票, 就会迫使不愿与美发生对抗的俄卷入进必须要援南抗美的战争冲突中去。
  因此不论对美还是对俄,时下共同需要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弄清楚中国对8国协议的真实立场,由此采取相应对策,无论如何要阻止住中国在联合国表决8国协议时行使否决权。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最佳办法,就是在联合国表决前去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以这种意想不到的、事后又可用所谓“误炸”加以抵赖的极端性“火力侦察”手段,去试探和摸清中国的真实态度。于是,美国于5月7日当晚即北京时间8日凌晨,对中国驻南大使馆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导弹袭击。
  那么俄罗斯在这次美国袭击中国使馆事件中又是一个什么角色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美国为了阻止中国投表决反对票而用“火力侦察”手段探明中国真实立场的导弹袭击中国使馆行动,俄在暗中是赞成的。因为俄在反对中国行使否决权而能使8国协议得到联合国通过的立场上与美国相一致,这从中国使馆被炸后俄对中国的态度中可以看到:
  对中国使馆被美袭击一事,俄从一开始就以低调处理。5月8日当天,叶利钦总统只是通过外长伊万诺夫同中国外长唐家璇通电话表示同情。自己并未亲自出面。5月11日,即中国使馆被炸后第三天,叶利钦总统派切尔诺梅尔金到北京会见江泽民主席。切氏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对北约空袭中国驻南使馆野蛮行径表示强烈谴责,也不是为了向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而是急切地要求中国同意8国外长协议,在联合国表决时投赞成票。
  但是,事情仅就这么简单吗?不是。试想,这么大的事,美国如果不在事先向俄打个招乎,征得俄的点头同意,它敢冒此大险果断动手吗?万一炸了之后俄突然转变立场,反而站到中国一边恢复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反美又该怎么办呢?而俄国人是一贯玩大国游戏的行家老手,美国敢不提防吗?显然不敢。因此可以推测的是,美国的这次袭击中国使馆行动,事先可能告诉了俄,并可能征得了俄的同意,起码是默许。而且更可能获得了俄在炸之后继续站在美国一边而不与中国联手的担保,事件之后切氏到北京要求中国投8国协议的赞成票就是一个证明,否则美国是绝对不敢如此鲁莽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炸中国使馆的。
  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北约竭力狡辩说这是误炸。什么误炸,什么“不该犯的错误”,完全是一派谎言。美国要炸的就是代表中国的你中国驻南使馆,那有半点误炸之影。
  而切氏北京之行的冷漠表现,也在明显地告诉人们,切氏此行是在配合美国,试探中国在使馆被炸后对8国外长协议的态度,并对中国施压。
  不无巧合的是,在切氏来北京摸底的第二天,即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罢免了在科索沃战争中持强硬立场的普里马科夫总理。同一天, 德国总理施罗德以所谓北约对轰炸使馆事件“无条件道歉”为名和德国希望中国在年底加入世贸为钓饵,也来到北京刺探中国对8国协议的态度,并对中国施压说,北约将不动摇继续轰炸南联盟的战略而决不会向中国作出让步。
  据当时报纸报道,美国原计划趁中国使馆人员未及休息之时进行突袭,企图一举将使馆内的中国人员大部或全部炸死,把中国炸得再痛一些,以激怒中国,迫使中国非表态不可。只是多亏了潘占林大使在空袭前10多分钟劝大家早点休息,才使更多的人幸免遇难,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记者却不幸成了这次美国野 蛮暴行的牺牲者。
  现在看来,如果俄真的事先知道美国要炸中国使馆的消息,却对中国进行保密,甚至反而默许美国去炸中国驻南使馆,这可能是俄为了防备和报复中国,同时也以此作为向美表示更加亲近的晋见之礼。而中国恰恰是哪壶不开提那壶,偏偏去实行使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的方针,这种既不利美又不利俄、更不利中国自己的对外方针,不仅促使了美俄接近靠拢并猜疑和挤压中国,而且也终于使美国袭击中国使馆事件得以发生,三烈士年轻生命(还包括一个朱、许夫妇以后必定要生的小生命)也被白白地搭了进去。
  因此,如果要问中国使馆被炸谁之过这个问题,就外因而言,其罪魁祸手当然是穷凶极恶的美国北约。迷一般的俄罗斯在其中究竟担任什么角色,将由以后要解密的历史档案来证明。而中国自己战略失误的过错,则是该惨剧能够发生的内因责任者。这正如俗话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5月12日,三烈士骨灰和受伤人员被接回国内。当天下午,除李瑞环在外出访,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朱熔基、李鹏、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先后前往三烈士生前所在单位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沉痛悼念,向他们的遗像三鞠躬。
    5月13日,江泽民等六位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庄严仪式,朱熔基总理宣布授予三位牺牲者“革命烈士”称号。
  在追悼会和悼念仪式上,所有领导人都神情肃穆,脸色沉重,强忍着悲痛的泪水。尤其朱熔基总理,更是情绪激动,多次泣不成声,热泪夺框而出。因为只有他们最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也最清楚这三位烈士是怎么牺牲的。此情此景,只能用党和国家史无前例的最高礼仪规格的悼念和心酸热泪,向牺牲者、受伤者和全中国百姓、军人来深深表达他们心中的悲愤和永难明言的负疚与歉意。
  不堪回首,错、错、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烈士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后记
    本文并未写完,中国使馆被炸后美俄中三角较量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曲折中的磨合进程,还有更为精彩的内容篇章。但就中国使馆为何被炸及各方责任一事,就个人认识,此文已作了剖析和解答。“ 5.8 ”中国使馆被炸案至今未破,美国西方众口一辞地再三狡辩说是误炸,却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园其说。中国方面决不承认误炸,但也因有自身过失而难作有力的申辩和证实,反击的力度不大,申斥的声音不高。弄得不好又可能会不了了之,误炸之说反被更多的人接受而去为杀人凶犯美国北约辩护开脱。现在不是有越来越多的高层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误炸而觉得不应去与美国“计较”吗?如此下去,三烈士的死也必将归于活该倒霉了,中国政府的反误炸说反倒要成了谬论而可以推翻了,全国人民反美抗议的爱国斗争更可被眨斥为无知愚蠢的群氓、痞子运动而可以扣上可怕的“极端民族主义”帽子了。
    事实上,中国使馆“5.8”被炸案,是美国继1963年谋杀肯尼迪总统之后制造的又一桩震惊世界的大谋杀案。这次谋杀的对象是代表中国的中国驻外使节与记者。而此案如果不从美俄中三者的世界战略高度去分析,尤其如果不从中国的自身政策中去找原因,是无法予以破解的。因此它在实际上与肯尼迪总统被刺案一样,也已成为世界奇案和世纪迷案。
  肯尼迪总统被刺案至今未破,但笔者站在美苏中三角较量的国际战略的高度上曾做过中国人破解此总统谋杀案的大胆尝试,著有《阴谋与抗争--肯尼迪总统被刺案起因破析:猪湾事件》一书(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其至今鲜为人知和意想不到的谋杀肯尼迪总统真正主谋凶手,在书中已初露面目,跃然纸上。人们从此书中也可以领略到美国式谋杀手段和西方式掩盖伎俩的精明高超与阴险残忍,于是也就不难懂得美国北约此次对中国“5.8”谋杀案的高明与凶狠。
  与发生在37年前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案相比,这桩仅发生在1年前的杀害中国使者而向整个中国挑战的“5.8”惨案,虽然也已成为历史,但毕竟离现实太近,因此对它进行剖解具有更大的难度和风险。但愿此案真被笔者所破,以便满足人们先知为快、及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今后的热切愿望,而不必像肯尼迪总统被刺案那样,其原因和真相需要等待几十年,甚至还要等多少年以后才能大白于天下。
    郑重声明,此文纯属笔者个人国战略学术研究的一家之言,文责全由笔者自负,与任何人无关。版权归笔者所有。
【注】此文未标明出处的所引资料,均出自1999年3月20日至5月14日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报及《硝烟未散》一书。
    作者介绍:现年59岁,上海嘉定人,曾经是军人,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会员,自由撰稿人。著作有《阴谋与抗争——肯尼迪总统被剌案起因剖析:猪湾事件》
http://www.cqzg.cn/viewthread-58201.html
发表于 2011-6-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有什么办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杀害中国人的凶手和帮凶们,中国人不会忘了你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屈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受一小点伤没关系。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只有天知道当时的叶利钦是不是值得可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国外的政策一般多变,而中国的对外政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高度的连续性、稳定性,需要有驾驭能力的政治家才可能对其进行改变,但这样的政治家在中国并不多见。稳定、和谐、发展是最重要的,但这是在牺牲了很多公众利益、党的利益的基础上出现的,它其实并不很稳定、并不很和谐,因此需要去强调稳定与和谐,这仅仅是努力想实现的目标而已。其实,人类自己是很杯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需要在国际上出现一个体现中国人有仇必报的毛时代血性的事件机会,这个事件不会太大,但是可以有绝对的震撼力。
    正如俄罗斯的车臣事件一样,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后来西方就怕去招惹俄罗斯了,为什么呢?想起以前的事,
    利比特的老爸,原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位美国的老兵,当时在这次酒席中,我还特意向他提了一个问题。问他:你是怎么看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被炸的。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若是二三十年前,就是给美国这样的机会,美国也不敢去炸中国大使馆。因为,中国的毛泽东真敢反击呀!现在中国没有这个反击的能力了,这跟武器先进不先进没有关系。
    政府为什么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呢?
    正如我们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说,与美国...不要怕停滞,不要怕倒退,问题是要做好如果到了那个情况,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没有汲取教训,今年又犯了利比亚错误。
什么时候我们的智囊能够在第一时间向我们的决策层提出真知灼见的见解甚至犯颜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1:38 , Processed in 1.78218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