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731|回复: 39

我们该如何宣扬自己的文化——独特性还是普世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0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东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面临本土文化的衰微问题。如何维护并宣传自身的文化也一直是一个问题!

日本是最先现代化的亚洲国家,并且日本现代化进程是主动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西化——直到今天日本都是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有些人可能会说“日本是保存传统最好的亚洲国家”,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事实上是,一百年来日本一直都是西化的先锋,并且我们生活中很多西化的东西都是最先从日本传来。二战之后,西方文化进入亚洲首先是日本为跳板,再进入韩国、台湾、香港,再传入大陆的。

但同时,日本确实从表面上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好。并且日式文化展现出了奇特的内生性和发展性。现代日本的“女学生装”、匪夷所思的AV、流行文化、建筑风格均来自于西方,但是却呈现出某种奇异的格调并且与日本传统文化保持着某种相同的气质。比如,“女学生装”与古典艺伎和服所指向的情趣惊人的一致,均是那种男性对女性的“物化”,女学生的裙子长度与艺伎领子后的脖子一样体现了某种暧昧的“恋物癖”fetishism;日本现代建筑风格中体现出的极简主义与古典日本审美中的枯寂、幽玄一脉相承;匪夷所思的AV与古典日本强调“感官性”sensuousness相通。——并且在全世界都影响深远,这是日本比较厉害的地方。

因为,东方国家进入现代化之后都在文化上面临某种尴尬,古典东方文化——无论你认为是多么美、多么重要——实际上已经完全割裂了。所有相关的都是西方的东西。可以说,传统文化早就已经失去话语权了!然后,日本传统文化不仅掌握着话语权,而且能够在全世界输出。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其实不了解日本。日本人看西方始终有一种矜持;而西方人看日本始终透着怪异。两者之间“看与被看”,互相迎合着对方的想象!日本人极好地迎合着西方人所谓的“感官亚洲”sensual Asia的幻想——这几乎是一个阴谋。

在文化上来说,日本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国家亦步亦趋,可以说是最早向外输出文化的东方国家,并且高中低端都有,浮世绘、日式园林、枯山水、禅宗思想、日式料理什么在西方人心中是东方美的代表。艺伎、忍者是日本的文化符号,吸引着几代西方人的遐想。二战之后,日本设计师、建筑师也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而且日本本身的枯寂、极简主义审美与现代审美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日本文化是唯一一个在近现代保持活动并且持续输出地东方文化。
  
  高中低端都有拥簇,高端的比如日式园林艺术、禅宗思想、极简主义审美观;中端的比如日式料理、设计、建筑艺术,甚至是企业管理,日本文化也输出得非常好;低端的比如动漫产品、潮流服饰、影视音乐、卡拉OK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韩国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提并论,不要以为youtube上几个视频点击率就算什么,韩国举全国之力靠着传销般的热情宣扬的东西,只不过是美国人玩剩下的二手货——并且全民信仰基督的东方国家本身在文化品格上面就是一个笑话!韩国永远也无法挤入高端的文化市场。——日本文化在西方的成功恰好在于其“怪异性”、“独特性”,对于西方人来说的“陌生感”。
  
  所以,日本的浮世绘影响了梵高,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源头之一;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成为闻名世界的时装设计大师;日本有一大批独树一帜又影响全球的顶级建筑师;禅在西方按照日本语译成“Zen”;日本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奇妙最精密的艺术”;艺伎、武士、忍者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符号并且走入我们的大众文化中;原宿街头的日本少女时尚引领全球时尚;任天堂能够征服欧美……当今世界能够有如此文化影响力的国家,也就是美国、英国、法国,再就是日本。“怪异”、“奇特”、“陌生”、“酷”,包括日本的AV和日式恋物癖(fetishism)在世界上都相当有名,日式捆绑(Japanese Bondage)还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日本情色狂想都成为后现代亚文化领域内的魅惑之花。
  
  毫不夸张的说,在现代艺术领域内,日本不说强过英法,至少是一个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存在。现代艺术家们个个都“哈日”,因为日本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源头之一,日本一直以来都代表了所谓的“感官亚洲”(Sensual Asia)。
  
  但是,近几年来看,日本的地位下滑确实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日本文化再美、再独特,也始终摆脱不了亚文化气质,诡谲、怪异——日本文化一直都是一种“高端品味”,日本政客们寄予厚望的“酷日本”文化输出还没有开始就这样搁置了。其实,我一直觉得在宣扬自身文化特色的时候,日本很值得中国的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贴就走 于 2011-9-20 21:31 编辑

(三)日本人的矜持和阴谋

前面说过,日本人极好地迎合了西方对于“感官亚洲”的幻想,几乎是一个阴谋。所谓“感官亚洲”既是指西方国家在殖民时代以前,一直认为亚洲代表着某种“非基督化的”、“无原罪的”、“香艳的”、“腐败的”的文化,是一个可以猎艳的地方。这其中透着某种鄙夷、艳羡和怪异色彩,其实是某种“物化”objectification;“非人化”dehumanization思维。——而日本人对此甘之如饴,非但没有反感,反而积极地迎合着西方的想象。可以说,当东方国家苦苦寻求自身“话语权”的时候,日本人却心甘情愿地缴枪投降。虽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禁止“男女共浴”等等奇风异俗,却没有真正努力地摆脱自身文化的尝试。——并且,最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日本人论”。

“日本人论”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而是日本人自己。所谓“日本人论”,是指解答“日本人是什么”、“日本社会是什么”以及“日本文化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关于日本的整体性论考。这在日本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个时常流行的热门话题。——一个国家如此迷恋于自身,几乎成了一种病态。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门对西方打开之初,出现了一批最早的日本人论著作,代表性的作品有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内村•三的《代表的日本人》以及冈仓天心的《茶之本》等。这个时期的日本人论主要是向西方解释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点,旨在争取西方强国的承认,获得平等地位。最后,西方学者加入进来,产生的著作汗牛充栋。——这项运动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成功地树立起了日本人的“怪异”形象,以至于今天每个人看待日本人的时候都不自主地受到了“日本人论”的影响。

“日本人论”的背后实际上是日本娇嗔——就像捕鲸一样,日本人说“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日本人捕鲸的时间不会比西方人长,二战之前捕鲸业在日本已经衰弱。其逻辑就是——即使我的文化比不上你们,但至少我是独特的。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迅速西化,日本的精英阶层非常担忧,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陷入空前的分裂。而此时,“日本人论”则是“日本认同”的救命稻草。——无论如何,日本人也要抓住这最后一点点“大和魂”或是日本的根。

透过现象看本质,日本到底有多么“怪异”?——我前面说了,脱亚入欧的日本实际上是亚洲最为西化的国家——日本到底多么“独特”?比起西方主流文化,日本文化不会比伊斯兰文化更“陌生化”;也不会比印度文化更“独特”;甚至不会比中国文化更“奇怪”。然而,日本人明白这个限度,一向自诩为普世文化的西方世界不会接受真正的“异质性文明”;日本虽然有够“怪异”,甚至匪夷所思,但其实并没有传闻的那样惊世骇俗。它的核心是西化的,尚存的“大和魂”代表着古典日本最后的骄傲。实际上,今天的日本武士早就不复存在(我一直好奇武士剖腹与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么?)、日本人看艺伎跟外国人差不多,也是猎奇而已。现代化的日本充满着怪异而无伤大雅的“怪异趣味”,比如女学生装、女仆文化、动漫等等。发源地全部在西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我觉得日本现代文化品格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重建,自我物化。中国其实可以借鉴。

中国就是一个“东方国家”,没什么好争辩的。想玩普世价值还差得远,硬是想挤入“普世文化”的圈套,实际上不啻于一种自我阉割。我们不需要在文化上处处向西方看齐;也大可不必因为自身文化的“怪异”而自卑。并且中国的精英阶层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日本的精英阶层至少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懂得矜持;而中国的文化精英们显得过于急切,甚至是下贱,恨不得剥下自己的黄皮。

让我不解的是中国文化精英们普遍都是“普世主义者”,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急切地想挤入西方世界。从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失败之后,就恨不得将传统文化连根拔起。最让人不解的是中国近现代的“基督教文化精英”现象。近代东方国家打开国门之时,最先进来的都是传教士。而东方古国的精英们面临强势、富有侵略性的西方文明充满自卑感,闪米特宗教中的救赎性、原罪论、弥赛亚心态带给东方精英的冲击是巨大的。韩国于亡国之中接受基督;而中国的政治精英在救亡求索中也对其抱有幻想。却鲜少考虑闪米特一元神教对于本国传统的吞噬,以及引起的社会分裂。

而日本的情况非常独特。基督徒占到总人口不到1%,这个比例应该是相当低的了,甚至比一些中东国家还要低。考虑到日本社会数量庞大的朝鲜后裔,日本本土教徒几乎为零!这在一个与西方亦步亦趋、宗教自由的发达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而中国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想象如果基督教徒在中国达到50%后,我们本来已经脆弱的传统意识形态将面临什么状况?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我们是否还能够骄傲地说出“中华文明是唯一的延续性文明”(抑或是我们是否还在乎)?

“身份认同”在今天这个号称多元文化的时代越来越突出,每一个东方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日本仍然是我们需要认同学习的对象。坚守自身文化品格,弘扬自身“文化独特性”应该引起国人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是原创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贴就走 于 2011-9-21 10:30 编辑

是原创的啊,复制了我自己在天涯上的发言。作为一名哈日分子,我一直都在思考国家的文化品格。我认为,日本的精英阶层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将西方看透了!知道西方的发达在于器物、而不在于任何意识形态。每个国家都会像狗一样,将自己通往崛起的道路埋起来,不会告诉你真正的原因。

而中国的知识分子痴迷于普世价值(甚至是政治人物也是这样,GMD蒋公信耶稣;GCD毛公信马克思),完全指望照搬西方,结果西方没学成,反倒将自己搭进去了。结果直接导致了中国现在的“认同危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的“和”的精神倒是应该成为普世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贴就走 发表于 2011-9-21 10:19
是原创的啊,复制了我自己在天涯上的发言。作为一名哈日分子,我一直都在思考国家的文化品格。我认为,日本 ...

鲁迅说“抛物质而张灵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贴就走 发表于 2011-9-21 10:19
是原创的啊,复制了我自己在天涯上的发言。作为一名哈日分子,我一直都在思考国家的文化品格。我认为,日本 ...

中国的精英阶层形成的晚,在晚清被推翻之后才开始踉踉跄跄的上路,我们正当其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信Max? 哥们,这点都没看清楚,还谈文化,被人洗脑而已。

文化是一种消费品,需要大众消费就可以了。
日本文化的特点是精致,可这个精致并不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来的,而是“外界”加来的 (有兴趣可以看看,王阳明的思想在日本的情况)。这样很容易走偏,精致到别的上面,毕竟一花一世界,这世界上什么事情,讲究起来都有点意思。而且凡事太精致了就成不了大众消费品。如果很发达,还能装装高端,如果不那么发达,就只能衰落了。看看日本现在能引领什么消费品?当我看到那些做报告的日本人在最后用一些卡哇伊的图片致谢的时候,我想他们影响不了别人的时候或者说外界不受他们影响的时候,自我引领着要走的方向是什么呢?自我迷恋吧。当一个人自我迷恋到精致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文化会如何?

个人不反对精致,但那时疯子消费的东西,正常人都负担不起。

美国也走到了这个怪圈里面去了,美国文化要普世,可是这个普世是推销给大众的,他一定要自己把普世做到精致,打下伊拉克,还谈普世,不谈石油,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

所有我们的文化应该是兼容并蓄,采众家之长,然后推广开去。不一定要有标签,有标签容易把自己绕进去。所谓的无招胜有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可能按错了,我本来对10楼的点评是:为了您的博采众长和无招胜有招,大道无形,得道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简唯翎 于 2011-9-25 02:27 编辑

我觉得楼主对日本文化的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的。特别是那个中高低端各层次的分析,我挺赞同的。
我也是比较亲近日本文化的,因为感觉日本文化有东方的大雅,有古中国的影子(好吧其实我亲近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像他们的茶道、花道、剑道、武士道,还有动漫,技术宅、腐女、周边、同人,以及日本料理,浴衣,和服,夏日祭……虽然很多其实并非日本起源,但不得不说,当提起这些文化符号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传统的日式建筑很有中国古风,同时又不同于中国古建筑。这些都是它令人着迷的地方。

相反的,中国或许是因为太多了吧,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文化符号。旗袍,中国红,龙,熊猫,麻花辫……不知道为什么,在日本的动漫里,美剧里,经常看到中国人以这样的形象出现,而且往往都姓“王”,如果是女的一般叫X梅……

所以我觉得,中国也是时候把文化输出提高到战略地位,好好计划计划,到底要在国际上树立怎样的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以下为个人爱好~
我们讲究 文武双全 ,所以武术不能少~
我们也喜欢琴棋书画样样皆精,而这个琴嘛,当然不能是钢琴,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箫,埙,笙……任君挑选~书法、国画、围棋,象棋,五子棋和飞行棋就算了- -
汉服唯美,灵动之处犹如天仙,只是穿起来繁杂,但人家和服都能传承下来,十二单也有人穿,我们偶尔在节日宣扬下传统汉服也不错么。
至于诗词歌赋,就是翻译的活儿难做了点……
还有好多东西,选不清楚了- -
不过如果算上迎合西方的话,就好挑一些了。
武术肯定有份,不妨输出下武侠中的价值观,正义啊公平啊热血啊什么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啊之类的,平衡下外国那些超人们的个人英雄主义。
女人也得有,人家有海伦,我们有妲己妹喜褒姒,换个外国人容易懂的表达方式好了。
说到中国还有个决不能少的就是——美食!兔家吃货奔!!

总之各种有爱各种萌~
努力输出中国文化,努力实现汉语全球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维护并宣传自身的文化?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特和普世是一回事,独特是本质,普世是结果。只有独特才能普世,否则跟人家一样,有什么意思呢?: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认清自己在谈宣扬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话 发表于 2011-11-1 09:44
独特和普世是一回事,独特是本质,普世是结果。只有独特才能普世,否则跟人家一样,有什么意思呢? ...

很赞成你的说法。

普世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想否认的话那必然被世界所遗弃。
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一种反反复复的自我修正,今天的普世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社会长期商业化、工业化的产物。它并非纯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今天的美国与50年前的美国就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多元主义、平权运动、世俗化这在美国也是60年代才开始的。如果说人类的古典时代,文化是社会身份的决定性因素,而之后的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工业化industralization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也包括西方文化。工业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决定性因素,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遭受了变革之痛苦,西方文化也不例外。

文艺复兴对于欧洲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解放、女权主义、文化多元、平权运动则冲击着殖民主义西方文化。而这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的巨变。“文化决定论”早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今天的普世价值不是缘于西方文化,实际上西方文化在工业化、商业化社会进程中也是饱受摧残,而不得已变革。尤其是80年代之后的全球化运动中,“文化”更像是一种调味剂,它的主要意义:一是“钱”;而是“国家认同以及民族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意义非常重要。首先,今天的世界“文化”是一种产业。其次,“文化”在今天世界价值日益趋同的时代,是一种“民族自信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它更像是一种“话语权”,每个国家、每种文化都暗自修正自身传统、从而与工业化、全球化的普世时代嫁接。一个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会有一些聪明的文化精英将自身文化加以巧妙的粉饰和附会。

举几个例子:
一、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文化精英试图回复早已经消失的希腊、罗马文化。欧洲的基督教化彻底灭绝了古典地中海文化,并且将欧洲弄得半死不活,宗教裁判所、天主教独裁、黑死病是欧洲中世纪的标志。可以说,基督教文化与多神信仰的欧洲古典文化是本质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而当时的知识精英一方面试图恢复欧洲历史的延续性,将灭绝的希腊、罗马文化与当时的欧洲文化相整合,从而获得“文化继承的正统性”;另一方面,知识精英也知道基督教已经上千年,不可能连根拔起,否则变革将遭到巨大的阻力。

实际上,当时的欧洲由于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这些都直接促成了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现代民主制度既不是源自于希腊、罗马这样的挖坟行动;更不可能源自于基督教。民主制度不可能是纯粹的文化产物,而是一种商品社会的现实。可是欧洲知识分子精英在社会变革时代,一方面从地中海古典文化中获得“历史延续性”;一方面重新阐释基督教义,从而获得社会支持。“天赋人权”说得真好!将上帝、地中海文化以及商品经济文化这些水火不容的理念合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今天流行的“文化决定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光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多少有些附会之嫌。说白了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有钱了,自然想往自己文化上贴金——我有钱,我发达,那我就什么都强,文化比你优越、宗教比你高尚、人种都比你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一部社会学、政治学的巨作,影响深远,并且有理有据。可是有一个问题——到底是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促进了新教伦理?这里面多少有一些逻辑上的附会。欧洲的宗教改革其实就是对欧洲文化的一种颠覆,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宗教改革之后的欧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政教分离原则的确立。基督教新教的形成意味着宗教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世俗化成为社会主流,从而大大消解了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生活的干扰;也意味着欧洲神权时代的没落。

新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应该过分夸大,更不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基督新教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强的“泛神论”逻辑,人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宗教是一种私人生活而非公共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自我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美国。很多国内“知识精英”津津乐道于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从而错误的认为或是有意的夸大美国社会的宗教气质。诚然,了解美国社会必须要懂得美国宗教。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美国从来就不是“基督教国家”,尽管很多中国右派喜欢强调美国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但是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政教分离。——基督教虽然在美国有着强势地位,但是如果仅有基督教,美国也不会走到今天成为超级大国,并且创造自身的辉煌文化。

基督教在今天是美国社会的阴暗面,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南部的“福音化”一直是美国精英无奈又不屑的现实。熟悉美国经典文化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美国身份”、“美国认同”是产生于“超验主义”哲学之上的。艾默生、梭罗、惠特曼、迪金森,这些塑造美国灵魂的思想家都是超验主义者,超验主义虽然与新教有密切联系,然而——超验主义更倾向于泛神论。比如惠特曼《自我之歌》、艾默生、梭罗都提倡个人主义以及宏观宇宙的认知论。这些美国经典文化的灵魂人物绝对不是那些言必称上帝的神棍们。

美国社会无处无存在的“god”表达也是很多人(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嘲笑美国的原因,不仅仅是我们嘲笑啊,欧洲人更不喜欢。对于那些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来说,美国、上帝、自由这三个词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自大、愚蠢的美国人!另外,“God”这个词在美国出现的过于频繁,其实显得有些泛化了。要知道God不仅仅指耶和华、耶稣,也指安拉,基本上犹太人、穆斯林都用这个词的。我上次读过一篇文章说,God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泛神论,更接近于超验主义。

所以,美国文化有两面——一面是美国经典文化,以提倡个人自由、赞美自我的超验主义为基石;一面是那些“红脖子”神棍,他们直到今天还一直在挑战“政教分离”的底线,这些是美国文化的渣滓。美国的经典文化才是美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强国的基石,也是美国之所以有魅力的原因。这也是美国文化不断的自我修正结果,“民权运动”之后美国的宗教更是逐渐泛化了。

在这里,“文化决定论”也是不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四,举一个“产业文化”的典型例子英国。大家都知道英国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期所谓的“英国病”,社会一片暮气。
可是90年代以来,工党上台,政治年轻化,提出了“酷英国(Cool Britainia)”的概念。英国老树逢春,Brit Pop(英式流行)大兴其道、英伦范儿在全球掀起热潮。其实从2008年伦敦8分钟红色电话亭、双层公车、路人阅读小报、街舞青年、贝克汉姆、英国偶像、摇滚歌手这些都是现代“酷英国”的组成部分。这些不仅是软实力的展现,更是“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3-28 21:16 , Processed in 0.0510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