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5|回复: 6

[公知观察] 地震局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引争议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田大校

      国家地震局地震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近日引起更大争议。网友京华散人去年曾发出一条微博,质疑国家地震局经费使用,引起网友关注。最近,国家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经费细则:地震预报预测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012万元;住房公积金7166万元;购房补贴8678万元;行政运行1.8亿元;机构运行2.1亿元,其中地震预报经费仅占总经费的千分之一,再次引起诸多网友争议和舆论的不同解读。普遍认为,自己缴的税大多用来养政府工作人员,却没有用来为自己提供应有的服务;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相关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之责,国家划拨的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却有必要追问;而从国家地震局被曝光的预算收支表来看,本该用来提升地震预算能力的经费,更像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不浪费纳税人的钱,不能只喊提高公务员服务水平的口号,更重要的是改革政府机构真正进行精兵简政。为了帮助各位网友全面了解情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相关评论,与网民朋友辨析思考。
  一、令人茫然和质疑的预算支出表。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要看懂国家地震局的预算支出表还很困难。表里的支出项目都有着很宏大的名称,比如“外交”、“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你丝毫也不能从这些名称判断出地震局的钱花得合理与否。就拿外交来说,地震局2010年打算花150万,其中国际组织会费70万、在华国际会议80万,具体这些钱用在了哪些方面、合理不合理,你是无从得知的。评论指出,引起网友和舆论不满的开支是:地震事务共需13.9亿元,其中最烧钱的事务叫做“地震事业机构”,需要支出7.2亿,其次当数“行政运行”1.8亿,而花钱最少的是“地震流动观测”,只需140.3万,“地震预报预测”仅需270万。还有一项引起大众质疑的则在于地震局的“住房保障支出”。总数额为1.6亿,其中包括住房公积金7166万,提租补贴518万,购房补贴8678万。这或许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公务员考试能被称为国考,为何每年都有大批的年轻人挤破了头想要成为一名公务员。评论特别指出,国家地震局2010年预算公布于去年3月。在公布后一个月,便被细心的网友给挖掘了出来,犀利地指出上述问题。当然,这没有影响国家地震局在随后的5月,获得财政部颁发的“2010年度中央部门预算编报工作二等奖”,在参评的161个中央部门中排第14名。又过了一个月,国家地震局在舆论质疑声中,再出了一份预算书。书中还专门对支出270万的“地震预报预测”做出解释,称这笔支出是用于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属于地震预测的一部分。不过记者在整本预算书中找来找去,也没能找出全部用于地震预测的资金为多少。而对于地震事务中花钱最多的“地震事业机构”,预算书解释称其“反映出地震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至于“基本支出”,则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评论总结道,尽管对于270万的地震预报预测经费,国家地震局做了解释,但却难以让人信服,甚至是越描越黑。珠江晚报的评论进一步指出,去年的预算显示,财政部住房保障支出超过6000万元,国土部达13600万元,住建部2600万元,科技部2400万元。就是说,不少部门的公共经费支出很多实际上用于“养人”了。如此,公众就会关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养人”的成本是否过大?另一个问题是,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与“养人”成本成正比?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曾透露,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公务员“货币、实物保障两头享受”。公众有理由追问,即便是发达国家,公务员的福利标准都是社会中等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凭什么给公务员享受“超国民待遇”?是否顾及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感受?
  二、地震局是在“花大钱,办小事”。钱江晚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偌大一个国家,地震带比比皆是,我们刚刚经历过几次惨痛的地震,按理说,正是缺钱、补短腿的时候,可地震预报预测只用270万元就打发了,摊到每个点上微乎其微。这点钱能干什么,地震预报预测可都是花钱的活,要想知道地球内部发生了什么事,就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盯着地图发呆。文章认为,经费虽金贵,生命最宝贵,只要能拯救生命,给再多的钱,公众也不会有意见的,毕竟一次地震往往伴随着大量人员的伤亡,哪怕只是多抢那么几秒钟的时间,也是值得的。2008年日本岩手县发生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主震到来前10多秒成功发布地震震级等预报,10秒钟也许很微不足道,但对一个逃生中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门里门外、生死之间的差别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地震预报也能提前几秒钟,相信大家都会非常高兴。但,这得靠努力,得靠把钱投下去,你把钱都拿去养人,办公,给职工发福利了,这预报的水平还怎么高得起来,难道搞地震预报预测只要人多,只要把人养得舒舒服服就行吗?文章认为,花的是大钱,办的是小事,大部门小职能,人多了官也多,官多了人也得跟着多,这跟水多了加粉,粉多了加水是一个道理,最后的结果是事还是那些事,人却多了不少,看起来大家都很忙,但年终一总结,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2006年,新华社记者在江苏靖江市马桥镇进行的一次调查很能说明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中期,马桥乡一级的机构一共就17个人,管理20个村。到2006年呢?镇机关行政编制61人,在职人员114人,每月从镇里领工资的人大概有340名左右。群众反映,原来人少,老百姓的事没地方推;人一多,就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下降,机关作风也倒退了。干的不如看的,看的还要说干的。文章质问,不知道国家地震局是否也染上了这样的机构臃肿症,但看经费构成,显然管理成本与“人头费”已经占了绝大多数。用这么多钱养一个部门总要体现它的存在价值的,或者说至少得给公众一个信服的理由。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中国的地震预报预测有多么过人之处。珠江晚报也发表评论说,对于公众而言,养活地震局显然不是听事后报告的,而是很关注事前预报,如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破坏性。但公众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地震准确预报,哪怕是地震发生前10秒预报,好像都没有听到过。难怪公众有这样一个感觉:自己缴的税大多用来养政府工作人员,却没有用来为自己提供应有的服务。评论指出,尽管地震准确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这不是我们轻视地震预报预测的理由。正因为地震预报预测是世界性难题,财力上更应该倾斜,支持地震预报预测研究,结果却变成了地震预报预测只投入270万元,而职工住房福利却投入了1.5亿多元。这实在令人费解,让人吃惊。难怪乎有网友看到相关数据之后感觉地震预报与震情跟踪等简直成了地震局的“副业”,直呼被相关经费分配与使用数据“震”了一把。现代快报指出,地震预报很难,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在中国国家地震局那里,却仿佛变成了一个“悖论”——270万之于24亿,这哪里像是地震局的业务投入呢?有网友就揶揄说,这恐怕更像是地震局支出的一笔“零花钱”吧!快报强调,犹记得3年前,当很多人追问为何对大地震没有预报时,国家地震局的回答是: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目前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测。不错,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但这并不等于说,一个专职地震研究的部门,可以把每年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非地震研究,而地震预报预测的费用只是一个零头。一方面说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一方面又对地震预报经费“抠鼻子挖眼睛”,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和地震预报预测相比,行政、住房这些问题孰轻孰重,相信每个人都一目了然,可国家地震局偏偏不当回事。怪不得有网友愤怒地说,我们的纳税人花费24亿的血汗钱,不但没能获得应得的地震预报预测服务,反而养了一大帮闲人。网友的话也许说得有点重了。数据显示,国家地震局共有下属单位46个,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5个研究所,1所高校,1个出版社和9个直属单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总数超过21500人。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要让系统所有机构都能正常运转,不花一点钱是不行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地震局毕竟不是福利院,国家设立地震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预报预测地震,而不是“养人”。如果把绝大多数的经费都拿来“养家糊口”,却只拿0.1%的经费来干活,那显然是舍本逐末——别忘了,经费是用来做事的,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的,可不是用来养人的。
  三、有效约束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权力已成当务之急。晶报发表评论指出,预算和经费的使用问题,绝非只是地震局才有。只不过“地震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这样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只不过地震局的预算收支表闯入了公众视线罢了。我国虽然有《预算法》,但这部法律通过之时还是市场经济初创时期,在预算公开以及对违反《预算法》的惩罚等关键问题上,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该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尽管如此,因为各方利益掣肘,时至今日,《预算法》修订仍被一拖再拖。评论认为,假如不能对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权力予以有效约束,就极难遏制公权力自肥的冲动,老百姓交给政府用以服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钱就极容易被滥用、瓜分。这些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一提到要修路、购买校车等问题时就哭穷,但盖起楼堂馆所来,自己给自己搞起福利来,却比谁都有钱。如果《预算法》的修订再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迟,类似“地震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的怪状就无法遏制。第一财经日报的评论认为,若要推动此类问题的解决,首要的步骤必然是推动预算的公开与简化,至少要让群众看懂:这些钱都花在了哪里,怎么花的。时近年底,有关政府花钱的各种怪事不绝于耳,比如突击花钱、天价采购,这些问题都与政府花钱的不透明息息相关。推动政府花钱透明度,实是必要。一直关注政府预算公开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便持此观点。“预算公开要让纳税人看清楚钱用在了哪里,以便对政府开支做到监督。”蒋洪曾对记者表示,现在政府公布的预算支出是按照功能分类的,比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实际上支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分类,叫经济分类。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分类还没公布过。他解释说,经济分类包括工资、奖金、差旅、接待、会务、购车等,这些费用每个政府部门都要涉及,而且对于公众来说也有更好的理解性,也更容易监督。公布按照经济分类的预算,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千龙网发表的评论文章称,要能有效避免类似国家地震局这样本职工作经费与其他事务性经费“本末倒置”现象出现,一方面需要如有关专家所建议的进一步推动预算的公开与简化,要求国家机关定期公布包括工资、奖金、差旅、接待、会务、购车等在内的经济分类预算数据,以便于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关预算数据,并对其进行更好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关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于机关预算支出的监督管理,切实杜绝超规定、超标准发放职工福利待遇现象出现,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数额,并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以促使机关内部经费分配与使用更为合理,真正让纳税人的税款能够更多地用在为公众提供服务上面。东方网发表评论指出,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部门的经费预算,都是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并经过财政部门认真审查和严格把关的。预算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合规的问题,应当在财政部门这一关就得到纠正和解决。那么,对国家地震局的经费预算,财政部是如何审查和把关的呢?能否对国家地震局的经费预算,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作一番释疑和回应呢?如为什么会同意和审批这样的预算?为什么地震预测预报经费的比重这么小?在预算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的理由是什么?如何让公众认为这样的预算是合理的?等等。众所周知,财政部门是财政资金管理、财政财务监督的法定职能部门。对财政部门来说,不仅要把纳税人的钱一个一个地花出去,更要把这些钱花出效率和效益;不仅要指导部门编制预算,更要对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查和把关,把各种不合理、不合规的项目在经费预算中剔除掉或把标准降下来;不仅要做“好人”,更要做“恶人”。显然,在国家地震局的经费预算审查和把关上,财政部是只做“好人”、没做“恶人”。按照财政部日前提供的相关信息,眼下的政府财政,已基本具备公共财政职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已超过全部财政支出的2/3。我们不禁要问,像国家地震局这样的经费预算安排,是否也都算作是公共财政预算范畴呢?如果这样,所谓的公共财政及其支出,就该是大打折扣了。因为,实在难以让人相信,国家地震局46个下属单位,都是在履行公共职能的,是为公共事业服务的。这本账,应当好好算算。评论说,预算公开,决不是把几个数据公开了,就算工作到位了。预算公开的目的也决不是罗列数据那么简单,而是要看这些数据的“含金量”。如果面对这些数据,部门含糊不清,财政部门也说出所以然,那么,公众就无法对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放心,就无法对财政资金监督放心。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财政收入翻了几番,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仍然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而诸如国家地震局这样真正的事业经费占比很低的情况,也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公共财政何时才能真正建立,也是一个需要摆到突出位置研究的问题了。
  注:汇编参考文章
  《地震局地震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遭质疑》,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为谢雪琳;
  《花大钱,办小事》,钱江晚报,作者为高路;
  《地震经费千分之一用于预报让人“震”了一把》,千龙网,作者为魏文彪;
  《地震局是养人的还是预测地震的?》,现代快报,作者为王孝武;
  《“唐僧肉”太肥,《预算法》太软》,晶报,作者为晶报社论。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该贴已经同步到 sugell的微博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绝大多数的经费都拿来“养家糊口”,却只拿0.1%的经费来干活,那显然是舍本逐末——别忘了,经费是用来做事的,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的,可不是用来养人的。

    令人感叹,如此国家机关竟然是如此使用纳税人的钱的。

难怪,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文“中国十大废物部门”中,国家地震局“以无为而治,荣登榜首”。

文中列出“国家地震局:建成数十年来,没有预测过一个地震,没有发明过一项预震防震抗震技术,没有推行过一套预震防震抗震教育。”呜呼,哀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标题,我无语了,彻底的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十大废物部门

1.国家地震局:建成数十年来,没有预测过一个地震,没有发明过一项预震防震抗震技术,没有推行过一套预震防震抗震教育。以无为而治,荣登榜首。
2、 国家统计部: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没有一项得到社会认可,没有一项有人相信,尤其以日前cpi指数微超6和年前房价成本效益统计,为社会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以有为而无所作为,做无用功最多,而喜获第二名。
3、 国家质量监测局:随着毒牛奶案件的惊天大曝光,质量监测局的免检产品纷纷落马,一时间风头无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顺利击败大部分对手,获得第三名。
4、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保部门以数十年为一日的稳定无能,日日励精图治,年年环境恶化。尤其以将黄河治理断流这一伟大功绩,获得了最无用部门的第四名,同时,环保部门以其唯一的业务——罚款。获得了第一罚款单位的荣誉称号。
5、证监会:出道数年时间的非凡表现,仅靠在06年到10年四年的出色表现,就以各种黑幕交易和监督无力,迅速抢滩登陆,被中国股民们顶上了最无能部门第五名
6、发改委:成立至今就只干过两件事,1、涨价,2、为涨价辩护。但因其副业“打灰机”的精准度一度超过二炮而大受赞扬,排在第6位有些委屈了.
7、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城市管理者”:钢铁的心肠黑色胆,杀声吓破乞丐胆,风林火山威名传,抢必狠,打必烂,砸敌摊位再罚款!拥有三千城市管理者,便可收复taiwan。拥有十万城市管理者,轻松扫荡美利坚。
8、广电总局:应该让广电总局管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监督影视剧。这样大家可以看想看的电影电视剧,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9、食品监督管理局:就是为了广大中国人民在下一场生化战争中活下来,这么多年来,我们吃地沟油、化学火锅、三聚氰胺奶粉、毒大米,皮革奶。日本辐射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中国食品监督管理局
10、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最神秘的人士:有关人士。最神秘的专家:有关专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总是盯着中国不好的地方,还有些媒体记者推波助澜,社会风气都让他们给搞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预测地震本来就是个玄乎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多少事前预报的地震?难道地震无需研究了吗?
为什么要拿地震局说事?
作者是骗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7:23 , Processed in 0.04492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