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60|回复: 10

中国1959-1960年饥荒的饿死人数绝不会超过印度1965-1966年饥荒的饿死人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平和真实 于 2013-6-9 10:41 编辑

如题。

我国的问题在于发生了一件事情,不愿公开承认,而在私下里偷偷承认。并且不去调查,而是抄袭外国的所谓研究成果。一个地方饿死多少人,竟然不需要去那个地方,就在家里算一下就知道饿死多少人。

比如1942年饥荒,都说饿死了300万,可是凭什么饿死300万呢?就凭一外国记者随便一猜测。不过这还算好的,毕竟这外国记者当时在灾区,猜测尽管不靠谱,但也不至于荒诞。1959-1960年饥荒,凭什么饿死3000万呢,就凭良心们在家里翻人口统计数据瞎算。

--------------------------------------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指出:饥荒不仅源于食物的缺乏,更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不平等
      中国1953—1963年与1927—1937年相比,农业技术没有显著提高,人口显著增加,饥荒次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说到底是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比1927—1937年平等。但是食物分配机制上的平等带来的副作用是,粮食产量显著下降时,饥饿会传导到全国。很多人拿这一现象来说明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饥荒,是错误的。
      食物分配机制上的平等还会造成日常饿死人数显著下降,加上人口快速增长,如果没有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将面临普遍的饥饿。而普遍的饥饿将会导致普遍的饥饿记忆,而教育平等机制的建立,更是让普遍的饥饿记忆成为书面记录。
       所以,尽管印度出了阿马蒂亚·森 这么伟大的良心,但印度至今都不会建立粮食分配的平等机制,更不会主动给贱民教育。发生饥荒就主动承认,因为啥事也没有。
       中国尽管没有出 阿马蒂亚·森  这么伟大的良心,却出了伟大的死亡计算者,数字越大越有良心。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
关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平等。这个理想很丰满,在工业国可以是粮食券,比如美国;在农业国(新中国当时)就复杂多了,因为农业国的经济依赖农业,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复杂,官僚问题也是个大问题,以至于出现了浮夸风。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在这时演变为严重不平等。什么才是好的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对于农业国是土地改革和统购统销,对于工业国是粮食券。但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除非不是农业国,是农业国就会有这一问题:农业在经济中占比太高,中央想着“粮食增产”,地方官僚也想着“粮食增产”。(大家都想着粮食增产是件好事,袁隆平也想着“粮食增产”。)但官僚体系不一样的,以至于粮食减产,也说粮食增产。粮食严重减产仍然说粮食增产。1.有人说“多党制”“新闻自由”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这是站在工业国的环境高估农业国的情形。农业国道路条件、通信条件都很差,“新闻自由”只能事后报道饿死人,是不能事前报道快饿死的。“多党制”的农业国,比如当时的印度,用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建立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也没有阻止1965-1966年饥荒、1972年饥荒的发生。2.有人说只要领导人不头脑发热,进行激进的工业化,就不会有浮夸风。农业国的困难就在于此,没有多大的剩余进行工业化。如果不进行工业化,也不会有化肥工业,人口增长严重超过粮食增产是客观事实,最终就是超级大饥荒。进口化肥和进口粮食,这就纯属瞎扯淡了,本来就是农业国,又不工业化,拿什么进口?这就是一靠国际救济的道路。饥荒只能是常见事。就算不发生大饥荒,日常饿死肯定就和现在的印度一样了。
对于浮夸风我们应当谴责。如果没有浮夸风,可能也会饿死人,但不会饿死太多人。浮夸风和官僚隐瞒加重了饥荒的严重程度。
当我们已经建立了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我们就会对它有太多期盼,它本身也会有副作用。出现问题我们就会咒骂。
没有建立,反正饿死活该,不会出现浮夸风,当然也不会出现食物分配的平等。一切自然而然。

饥荒的历史会重演么?由于我国现在已经是工业国,化肥工业很强大,只要不自己毁掉农业,毁掉水利,粮食分配机制不走向严重不平等,发生饥荒的可能性不比美国更高。

-------------------------------------

唐律疏议:用最实打实的统计数据证明:“饿死三千万”之荒谬绝伦!
blog.sina.com.cn/s/blog_5cd93d530100yv2e.html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59-1961年三年死亡总人数为3608.36万人。如果一定要认为这三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三千万的话,那只能得出“正常死亡”人数是608.36万人的结论。而从1957年看,没有饥荒且死亡率和人口基数都最低的这一年尚且死亡688.4万人,足见三年内只死608.36万人是彻头彻尾的异想天开。因此,那三年内“正常死亡”绝不止608.36万人,故“非正常死亡”也就绝不可能超过3000万!

-------------------------------------
另外算出饿死3000万的原始数据是有问题的,详情如下:

邋遢道人: 五六十年代人口统计数字的疑惑
yosl.blog.sohu.com/114791954.html

比如,1961年人口比1960年减少了384万。但当年的出生率是1.802%死亡率是1.424%,出生率大于死亡率0.378个百分点。生的人多,死的人少,人口会增加,这是简单算术问题,小学一年级就该会算的。按人口规律,这种情况下人口减少只能是机械减少,也就是1961年移民到国外了700万左右。但好像这个时期没发生这些事情。这种错误是无论如何都交代不了的。

其次,1960年前公布数字与公式计算数字相比,多数是负数,而且都是几百万,到1959年甚至达到534万,占当年死亡人数的56%,或者出生人数的32%。而1960年及以后,按公式计算年末人数一直远大于公布数字,也动辄几百万。也就是说从1954年到1959年的5年中年均计算数字比公布数字多出228万,而从1960-1964的5年中年均计算数字比公布数字少了531万。前面都多,后面都少,这难道没有点怪吗?

沉默很久:看不懂的人口统计数据
blog.sina.com.cn/s/blog_4c4632100100c4ap.html

出生年份 2000年健在人数  当年出生人数  去世人数  (单位:万人)
1956       1736.40        1982.47       246.07
1957       1899.84        2169.09       269.25
1958       1713.60        1908.75       195.15
1959       1305.98        1650.36       344.38
1960       1468.47        1391.50       -76.97
1961       1141.40        1189.91       48.51
1962       2092.31        2464.01       371.70
1963       2786.62        2958.31       171.69
1964       2414.48        2732.48       318.00
1960年、1961年出生的人活到2000年,去世的人数明显于比相邻年份的少。特别是1960年出生的,不但没有一个死亡,反而越活越多。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是数据不准确,那这数据已经不准确到没有价值的地步了。如果只是工作失误,那也太过“失误”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9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人在四川璧山县城粮站工作,60年最困难时,她们到各生产核实人口【因有许多人逃荒去了贵州】发购粮本,开始每人每天返销二两原粮,后增加到半斤,最后增到一斤,县粮食局储运股曾到贵州调粮,保证居民月大米22斤,学生月32斤,保证县各个粮站、食店正常营业,61年开始好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冈石 发表于 2013-6-9 11:43
我爱人在四川璧山县城粮站工作,60年最困难时,她们到各生产核实人口【因有许多人逃荒去了贵州】发购粮本 ...

知道出现问题,肯定是会救济的。并且这救济比国际援助要有效地多。当时粮食分配的平等机制已经建立,只是浮夸风使得成为严重不平等。没有完美的制度,关键在信息通畅。有些人认为中央故意要饿死农民,这就属于污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多党制”“新闻自由”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实这是站在工业国的环境高估农业国的情形。农业国道路条件、通信条件都很差,“新闻自由”只能事后报道饿死人,是不能事前报道快饿死的。“多党制”的农业国,比如当时的印度,用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建立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也没有阻止1965-1966年饥荒、1972年饥荒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是我出差最多的一年,去过三次北京,还去过无锡、苏州、上海、天津、唐山、静海、定兴、高密、诸城、济南、石家庄、太原,临汾等地,吃过平时没尝过的东西,在北京一招待所吃过黄羊肉,在天津吃过马面鱼,在临汾吃过大雁肉,在重庆还吃过青海湖鳇鱼。
  鳇鱼是藏人的神物,黄羊、大雁都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啊!马面鱼就是重庆人说的耗儿鱼,那个时候天津菜场出售的耗儿鱼每一条都有一二十斤重!而过去这个东西是没人吃的。
      60年我起码有十个月在饭馆和单位招待所用餐,只要带上钱和粮票就能吃上饭,火车、轮船上还不用粮票,总之,感觉政府想尽了办法,城市供应还算过得去。当然比正常的年景差很多,自己的粮食定量也减少了三斤,我们单位也在宿舍周围空地种菜、种花生,组织人到渤海湾打鱼来改善伙食。平常很少吃的高粱米、玉米、小米也经常吃,还吃过加拿大大麦面粉篜的黏馒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w我的家乡四川遂宁也没有听说有饿死多少人,只是说那2年大部分是靠红薯过日子,听说其他地方有饿死人的,不是我们附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了老一辈人,他们说没有饿死人,我问他们有没有听说过附近有人饿死,他们也说没有。老家江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1953—1963年与1927—1937年相比,农业技术没有显著提高,人口显著增加,饥荒次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说到底是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比1927—1937年平等。但是食物分配机制上的平等带来的副作用是,粮食产量显著下降时,饥饿会传导到全国。很多人拿这一现象来说明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饥荒,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完全无视印度1965-1966年饥荒、1972年饥荒。印度发生了饥荒,印度经济学家硬说没发生。中国发生了饥荒,饿死人数绝不会超过印度1965-1966年饥荒的饿死人数,可是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硬说饿死了1000或者3000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平等。这个理想很丰满,在工业国可以是粮食券,比如美国;在农业国(新中国当时)就复杂多了,因为农业国的经济依赖农业,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复杂,官僚问题也是个大问题,以至于出现了浮夸风。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在这时演变为严重不平等。什么才是好的食物分配的平等机制?对于农业国是土地改革和统购统销,对于工业国是粮食券。

------------------------------------------------------------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冈石 发表于 2013-6-9 15:25
60年是我出差最多的一年,去过三次北京,还去过无锡、苏州、上海、天津、唐山、静海、定兴、高密、 ...

不是在自爆当年你老人家有多腐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4:28 , Processed in 0.05093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