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2|回复: 2

中国医患矛盾的病根及处方大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peagle 于 2013-11-3 02:41 编辑

中国医患矛盾的病根及处方大纲

近日浙江温岭医患冲突,让身为医生的妻子心神受扰。旁观了一些转帖,感觉虽七嘴八舌,却不及根本,于事无补。有幸居徳,对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医疗保障体系略有体验。故作此文,基于中德比较,尝试剖析中国医患矛盾的根因,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大纲。即使不能对将来医疗体系的变革提供参考,也算是对妻子表达一份爱意,对她的职业表示永远的尊敬。

一. 德国医疗体系简述

1. 个人:缴纳医疗保险,可选择特定的保险公司,领到一张保险卡。这个医疗保险不仅用于自己的就医,还能用于不工作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2. 保险公司:多个保险公司分头吸收医疗保险。在个人就医时,保险公司又负责承担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怎么利用吸收的保险费进行其它投资实现增值,取决于保险公司自己的经营能力。但保险公司必须确保投保人的就医。

请注意,在整个价值链上,只有保险公司是最直接和钱(保险费)打交道的,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性组织!

3. 家庭医生/专科医生:每个家庭都会在社区附近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同时还另外有专门的牙医,儿医等专科诊所。家庭医生和此类社区专科医生是看病的起点。只有在这些医生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会被转院到更大的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家庭医生和社区专科医生也是支付门诊和使用保险的起点。2013年开始,连每季度10欧元的门诊费也取消了。医生、医院的职责专注于看病、治疗。医生开处方,但不负责提供药品。这些处方涉及的药费,保险公司承担绝大部分,个人每次常常只需支付10欧元或更少。小孩(包括孕妇)看病通常全免费。

4. 大型综合医院/大型专科诊所:当家庭医生或社区专科医生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病患,会开出转院单安排病人到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专科诊所就医,后者能实施更复杂的体检,化验,手术等。但在后者就医不涉及任何额外费用。大型医院的就医记录会及时返回给家庭医生备案。

补充一个重要细节,所有的就医都是通过电话预约在约定时间进行。由于人数、时间通过预约被很好地规划,整个就医环境、过程耗时都让人心情平和愉快。

5. 药店:药店根据医生处方卖药。通常情况下,个人支付每次多在10欧元左右。请注意,医生看病的收入来自于保险公司,药店买药的收入也主要来自于保险公司。医生开出的药品贵贱可能会影响药店的收入,但却不直接和药店发生金钱关系!而且,在保险公司、医生、药店三角关系里,保险公司居于中心地位。钱都是由保险公司在分头支出,医生和药店解耦。如是,医生和药店就分别专注于通过医术和备药来赢得病人的认可和光顾。

二. 中国医疗体系简述

对比中德在医疗体系上的差异,就能揭示中国医患矛盾的根源:

1. 个人:个人缴纳医疗保险,领到一张保险卡。但不知道背后是谁在吸收保费——特定的保险公司,医院,还是更模糊的国家?姑且以‘’收保费人‘’命名之。

2. 收保费人: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他拿我们缴的保险费干吗去了?这些钱是增值还是贬值?我们只知道,我们缴了医疗保险,却仍然没有任何保障感。德国的医疗保险公司能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为看病,即使是大病,支付非常少的金额。但中国的“收保费人”却让我们无法预估最后个人需付的金额。碰上大病,倾家荡产也非特例。缴了保费,却没有被保险。这是后续一切问题的根源!

3. 医院:中国鲜有家庭医生,社区医院只不过较小型的、医资缺乏的综合医院。因此,大家看病都挤到大型综合医院,而且等级越高的医院越受追捧。患者既没有像德国那样被分散到星罗棋布的家庭医生,也没有被预约机制合理地规划就医。只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就医条件,过程耗时之恶劣可想而知!更甚,医院居然是没有被医疗保险完全支撑的需要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难怪医院要想法设法为医保覆盖的普通项目上节省治疗成本,同时在医保不能覆盖的项目上通过多开化验,多开药品,开贵药品等手段来挣钱。

“收保费人”拿钱不负责,同时逼迫或要求医院自己挣钱,这就是诸恶之始!

4. 医药公司/医药代理:中国的药品到达最终用户是通过医院来实现的。因此,才出现了“医药代理”,“医疗器械代理”这样的销售人员。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的竞争,在销售环节取决于医生的笔杆!而医院经营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如前述,一方面取决于医保项目的医疗治疗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取决于非医保项目的病人就医支出的榨取。

三. 结论和解决方案

1. 结论

在中国的医疗体制下,“收保费人”既不能保病人,也不能保医院,结果扮演了将医患关系变质为买卖关系的背后推手! 然而,医患事关人命,与普通的商业买卖不可相提并论。医生非神,本来不能包治百病,也为人理解。但是,由于医患关系被扭曲成买卖关系,没钱就别看病,收钱就须看好病,被双方视为理所当然。如是,一旦医患之间出现激烈矛盾,人命——或者是病人的命,或者是医生的命——往往就是冲突的最终代价!

2. 解决方案

医患矛盾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让“收保费人”真正承担起“保险”的职责,是解决方案的“纲”。纲举目张,才可能构成整体解决方案。其实,核心就是三个方面:

(1) “收保费人” 要实现商业化:要让商业化的“收保费人”能尽可能实现保费的增值,从而全面为患者,医院,药店三者承担起就医,治疗和供药的费用开销。

(2)医院/诊所改集中式为分布式:将医生大量分散到家庭诊所或专业诊所。家庭诊所是就医的起点,家庭诊所应付不了的疑难杂症,才升级到综合医院接待。

(3)医生/医院和药品彻底解耦:清除医院和医药公司利益勾结,滋生腐败的土壤。让医生看好病,让药店卖好药。

2013年10月30日


发表于 2013-1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产业化是根源。否则。。。据说美国有些医闹比中国还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09:43 , Processed in 0.0405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