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3|回复: 19

[外媒编译] 新西兰:非转基因食品选择权因自由贸易协定而丧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entium_5 于 2013-12-10 18:26 编辑

非转基因食品选择权因自由贸易协定而丧失?
概述
       失去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的权利会是即将到来的也是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代价吗?美国已经表态:其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享有优先权的,是废除那些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法律。

       目前,在新西兰,任何食品,其转基因含量超过1%,均须标识。消费者的关注已致使超级市场回避那些可能会给其自有品牌带来标识麻烦的配方,与此同时,零售商则基本上不囤积那些标识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没有法律的帮助,消费者若想在其饮食中回避转基因生物体,则只能不得不依赖于生产者公开成分的意愿——或者,作为补救,只能寄希望于来自第三方的独立检验。
      
       当某种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时,自主知情权的丧失,会迅速地、不知不觉地令选择那些不含有转基因生物体成分的每日三餐食物的权利实质性地丧失。这可能会成为小众生态品牌的保护区,而不是食品公司努力使其产品摆脱转基因的行为准则。

       美国欲彻底杜绝转基因标识,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生物体输出国。同时,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的绝大多数国家中,长期以来,标识条例已是一个苦衷。美国政府以及生物科技产业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视为一个机遇,以便借此使环太平洋国家一致成为美国的贸易目标。如果生物科技行业如愿以偿——可以为所欲为的话,(对其产品的)需求将会蔓延渗透到法律体系中,目前的法律体系允许新西兰拒绝种植并不能为该国带来好处的转基因作物。

       在被问及什么是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最大的地方障碍”时,新西兰首席谈判代表所列举的第一条就是该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并提到了孟山都对此的不满。

       虽然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然而新西兰方面的回应却不是这样。环境部以及部长异乎寻常地直接表态他们未就受法律管辖的转基因生物体的环境释放提出重大的改动,而工党和绿党则提出了额外的保护措施。单独规定对转基因成分进行标识的法律也广获支持——所以,问题不在于美国正催逼以期上述两者中任何一方会有某个事件发生。问题在于即将就任的新西兰政府是否会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这种压力意在削弱新西兰法律,以使之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中的交换条件。

       新西兰的转基因食品与环境中的转基因生物体监管体系已属来之不易。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食品生产中转基因的使用已是最具争议并广受争论的新技术。这个国家保留了非转基因食品生产商反映出该国的持续忧虑——针对走转基因之路的长远后果及对民族品牌在主要出口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国家非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的地位正日益成为新西兰国家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其无核姿态所界定的一样。除非潜在的未来继任的政府做出保证不会允许转基因法律有所削弱,否则,这是个可以交易的项目则是不得不被假定的事情。
       1、 转基因食品——美国农业出口与贸易政策的核心
       凭借按地区划分的占全球45%的产量,美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转基因食品与饲料生产商的地位。1 转基因生物体现在主宰了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今年,美国94%的大豆生产是转基因;88%的玉米是转基因,90%的棉花是用近似的手法进行了基因改造。2
  
       不出所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将转基因作物或食品描述为“美国农业出口的核心”以及2009年出口额达到86亿美元。3 为此,发展转基因产业的美国各州,“为鼓励外国政府支持这些产品所做的努力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为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会谈各国的转基因监管体系将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

       旋转门反映了转基因贸易对美国的重要性
       农业转基因出口在美国贸易政策中的重要性,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与农业有关的重大会晤中得以反映。
现举例如下:
       首席贸易谈判代表,伊斯拉姆·A·希迪奇(Islam A. Siddiqui),原是位于布鲁塞尔的转基因产业协会——植保国际的一名说客,在那里,他的职责是管理以及国际贸易事务。4
       5月,莎伦·默·劳瑞岑(Sharon Bomer Lauritsen)被委任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负责农业事务与商品政策的美国贸易代表助理。在此之前,她曾在生物科技产业组织(BIO)、美国产业首席说客协会的食品与农业部担任了为期5年的执行副总裁。5  在那个职位上,去年11月,博默·劳瑞岑游说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农业转基因生物体作为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会谈美国谈判代表的“最应优先考虑之事”。6(其它已被博默·劳瑞岑呼吁过的政策则在下文详述)。
       同样,贸易谈判对美国生物科技产业的重要性,也在前联邦行政与政府官员的普遍任职这一点上有所反映。在生物科技产业组织官网上列名的十一位高级职员中,有七人在州议会或联邦政府任职。7

       2、转基因食品标识,美国产业长期困扰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是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通过标识,消费者可以了解其食品的成分并选择是否消费或者选择回避含有转基因生物体或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一旦需要产品召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溯源工具。
      
       然而,美国政府和美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观点却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性的标识的要求是“贸易壁垒”。8  以美国政府的思维方式,消费者的选择是不被看做有效的首要原则。相反地,有助于消费者的选择的强制性的措施不被归类于“健全科学”。按美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说法,标识“造成这样一种影响,也就是这些产品某种程度上不同于未做标识的同类产品或者与其相比不够安全”。9
   
       在2011年的一份关于贸易技术壁垒的报告中,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是这样描述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管理的
       在美国,由于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玉米、棉花、大豆的生产以及采用这些作物生产加工的食品中,(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对美国农业出口(而言)是一个重大问题。10(着重强调)
        转基因标识反映了新西兰、美国管理文化和理念之间的差异。美国对诸如“健全科学”和“基于科学的”之类‘法律认可的’生物安全学方面的定义的表述,是基于在国际上有争议以及在其国内越来越有争议的假定。 这个立场主张,除非是出于获取某种明显的营养特性的目的转基因生物体已经被刻意地设计过,转基因作物品种与非转基因作物品种是“本质上等同的”;在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风险评估是没有必要的;自然而然地,对转基因食品也就不应进行标识。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强制性标识管理已“妨碍”或者甚至“完全阻碍了美国的出口”并已导致不包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的重新配制,因而影响了美国的出口。如果转基因出口将要摆脱现有的低值动物饲料市场,那么,美国必须在其主要出口市场实现接受转基因产品为主流食品。

       3、标识,新西兰消费者及出口商的一个关键问题
       新西兰法律目前要求任何一种转基因含量在1%或更多的产品须进行标识。11  消费者的关注已致使超级市场回避可能给其自有品牌带来标识麻烦的配方,零售商则基本上不囤积任何带有转基因标签的产品。没有转基因标识法的帮助,消费者若想在由主流品牌生产的食品中回避相当数量的转基因成分,则只能不得不依赖于那些大型生产商公开成分的意愿——或者,作为补救,只能寄希望于来自第三方的独立检验以及由非官方组织承办的质询。
       当某种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时,本该理所应当享有的知情权的丧失,会迅速地、不知不觉地令选择那些不含有转基因生物体成分的每日三餐食物的权利实质性地丧失。所要做的事情是,由两大主要连锁超级市场决定彼此不围绕转基因成分展开竞争。这可能会成为小众生态品牌的保护区,而不是食品公司努力使其产品摆脱转基因的行为准则。
  
       对新西兰人而言,对商品进行标识一直被看成是一件重要事情。2001年,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称商品标识是举国上下公共论坛所发起的主要关注之一,12  从那时起投票和社会科学研究持续报道新西兰人要求将转基因食品成分进行标识作为确保消费者选择的一项举措。
  
       2000年,新西兰皇家园艺和食品研究科学院(HortResearch)的研究工作确认了与基因工程有关的三大种类。其中的两种恰与食品的选择及控制信息有关:
       未知的与健康和环境有关的短期、长期风险
       转基因食品消费的选择与控制的缺失,归结于商品标识法规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未经批准的‘试验之一’的认知。   
       大企业在信息、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越是垄断,消费者在法规及客观信息等方面就越是匮乏。这就使消费者多了个信条——对自己所购买和消费的,他们无法控制。13

       同样地,农业研究院的社会科学家们也已发现,即便是转基因产品的“有条件支持者们”(是指那些受利益驱动的、可能支持某些类型的基因改造的人群),“选择的自主性”对其而言,也是关键的。14 由畜牧基因学研究机构委托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食用由基因顺化饲料喂养的动物所制成的产品,调查对象中的绝大多数均有意了解其是否与基因改造有关。15
      
       标识,对食品出口商而言,同样重要——如进货不含转基因生物体,就很容易满足主要出口市场对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比如欧盟和许多亚洲国家。比监管要求更为关键的是,人们对零售业防盗(例如超级市场)及其自由市场标准存有预期。
       4、新西兰政府对于基因改造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立场
       在(由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政府官员为华盛顿起草的外交电文中,一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新西兰高层谈判代表已承认转基因问题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协定的根本障碍:
       在被问及什么是达成协定的最大的地方障碍时,辛克莱提到了许多领域,这对新西兰而言都是敏感的。辛克莱声称,孟山都不喜欢新西兰的转基因生物体法规早已‘不是秘密’。16

       转基因生物体法规最初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新西兰的,而且,从那以后的事实已经证明转基因生物体法规与美国政府和美国种子业均产生了纠纷。在1999年开始关于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的慎重考量时,华盛顿做出了警告——可能的贸易制裁以及贸易关系上的“困境”。17

       位于惠灵顿的美国大使馆已向华盛顿汇报,称“美国出口商在新西兰销售转基因食品面临管理上的挑战,其中包括与严格的标识要求有关的产品审批与合规管理事项。”18

       尽管新西兰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允许对某些按要求应加强管理的转基因食品(包括高度精制品例如食用油,食品添加剂以及所有转基因含量达到1%的品项)19 不进行标识管理,然而,美国政府还是形容新西兰的转基因标识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体系之一”。21  美国政府官员称,该制度“能限制美国半成品与深加工产品的销售”,这种制度是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根据《澳新食品标准》(FSANZ)所共享的。22  对澳大利亚以及《澳新食品标准》框架下的标识要求,美国特别感兴趣(由此,因为关联性,也对新西兰的感兴趣),这是由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所决定的。23

       包括新西兰在内,超过半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国被认定为具备标识管理体系且影响了美国的农业出口的国家。24 在美国转基因行业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看来,该贸易协定不失为一个契机,一个可用来攻克“影响”美国转基因生物体出口的管理制度壁垒的时机。美国已做出一般性的承诺“继续以强制性生物科技标识管理制度来唤起与贸易有关的关注”25而美国贸易大使朗·科克则进一步发出信号称其拟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推广”农业生物科技。26

       环境部以及部长早就不是一般地清楚:在工党与绿党就额外保护进行提案时,他们不是在针对受法律管辖的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提出意义重大的改变议案。27专门制定的标识法同样看起来广受支持——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事情均并非是美国正在力促某种有待发生的事。那么,问题则在于即将就任的新西兰政府是否会力顶来自美国的压力——以削弱新西兰的法律作为其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中的一个筹码。

       在对这些公众关注做出回应时,外交与贸易部仅仅声称道,现有的转基改造政策框架“为新西兰在任一回合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中所将要采取的手段提供依据”。28      换言之,其即将从维持现状着手,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其已经排除了就现时的任何一种法律保护形式做出让步的可能。

       美国政府为新西兰设立的“矫正学校”
       在采用贸易和法律策略以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转基因出口市场准入企图的同时,针对不与美国政策‘保持一致’的国家,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科技推广计划。29

       至于新西兰,过去十年中早已有着一直进行中的‘教育’节目,该节目至少是部分地由美国国务院赞助,以说服新西兰政府以及新西兰人并使其相信,采纳基因改造在道义上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在惠灵顿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已经通知了华盛顿方面,基因改造“在新西兰仍旧是一个政治性敏感话题”。30  新西兰消费者“仍然不准备拥抱这种技术”,“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通常是谨慎的并有回避此类食品的趋向。”31

       美国大使馆农业参赞继而建议道:“新西兰消费者会因额外的基于科学的、关于基因改造技术风险与益处的信息而受益”。32美国大使馆向华盛顿报告进而已确定了“【……】在新西兰实现超越的机会,尤其是与媒体很好地合作以提供一个兼顾基因改造技术风险与利益二者之间关系的观点。”已经确定的选项囊括了发言人之旅、媒体研讨会以及社交媒体以“提供涉及基因改造技术风险与益处的清晰一致的讯息。”33

       此建议,也就是美国政府赞助的教育活动将会提出一个兼顾风险与利益的“公平的”科学性陈述,尚未酝酿成型。与此相反,自从2003年以来,外交使节们已经一直受基因改造‘强硬派’所主导了,这些强硬派们高度聚焦在基因改造技术的推广上。至少,在解释一次推广之旅的用意时,大使馆是直言不讳的:没什么,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在新西兰促进人们对生物科技的理解,通过简述其好处以及指出诋毁者的陈述中的谬误。”34受美国政府资助的专家们有:
       2003年,玛蒂娜·麦克格劳林。基因改良植物学家与推手,2000年受驱使到新西兰充当支持基因改造产业组织、生活科学网络的见证人。帕特里克·伯恩,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基因改造植物学家。
       2004年,格利高里·孔科,竞争型企业协会,新自由主义者/保守党智库。理查德·福西特,原爱荷华州立大学农艺学教授,《农业期刊杂志》。
       2005年,詹姆斯·玛丽安斯基,食品药品管理局。
       2011年,尼娜·费德洛夫。国务卿/克林顿的科学顾问;基因改造植物学家及基因改造植物支持者。35
美国政府资助的“超越活动”,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说,就是“为扩大生物科技市场准入、为推销生物科技而量身打造”。36 这些活动正在很多国家进行并自2002年以来已经受到美国国务院农业办公室、生物科技以及纺织品贸易的资助。

       5. 美国产业立场

       在对转基因监管的立场上,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与生物科技产业是大体上一致的。因而,在美国谈判代表不能将所有条款列入到产业的愿望清单中时,下列(生物科技产业组织提交给美国谈判代表的)将会是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桌上用来改变尺度的提呈:

       标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成员国的标识管理制度仅在与非转基因品种相比基因改造食品营养含量或其它与健康有关的属性有重大差异时要求产品标识。相比之下,在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共享的标识管理制度框架下,转基因生物体必须进行标识而无须考虑这些。

       因转基因生物体而受污染的美国出口在进口国不获准用于消费:美国的供应链正在力争使转基因生物体与非转基因生产区分开来,同时,在一种专为动物饲料而培育的转基因玉米在食物制品中被发现时,史上最大的一次产品召回随即发生了。37 产业随即想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要求成员国采纳可允许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污染物达到某种水平的标准。

       若美国出口可能面临困境时成员国要与美国政府协商:“在有关贸易的任何实际负面影响发生之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成员国提前与美国政府就任何可能的进口美国基因改造的贸易中断进行“协商”。

       在国际论坛上掌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成员国关于基因改造的立场:生物科技产业组织同样也在鼓噪,称贸易谈判可作为一种手段在其它论坛上操控《跨太平洋伙伴协议》成员国关于转基因生物体的立场,例如,掌管着转基因生物体跨国界流动的《联合国卡塔基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科技产业组织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成员国应同意事先“与联邦政府的立场相互协调”。38在这种情况下,在政府在生物安全议定书谈判中采取了立场——不“扶持由当代农业生物科技衍生而来的产品贸易的增长也不扶持基因改造作物的培育”之后,生物科技产业组织希望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拉马来西亚‘入伙’。39

       6、转基因监管保护措施的丧失

       正如一位新西兰的谈判代表已经承认的一样,基因改造监管有可能成为妨碍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的最有分量的障碍物之一40 ——一份声明反映了该问题的重要性,不单单对美国种子业、农业出口业重要,而且对新西兰人也重要。

       新西兰的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监管体系是来之不易的。食品生产中基因改良的利用已是过去二十年来最具争议并广受争论的新技术——这二十年是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成立的时期,是发布暂停令的时期,也是立法紧锣密鼓的时期。有关转基因生物体田间试验的申请持续地受到了社会和新西兰食品出口商的密切关注,后者为消费者的反应而感到忧虑。

       这个国家保留了非转基因食品生产商以及对标识过的基因改良食品成分的使用,实际上是由于新西兰人对走基因改良之路所带来的长期后果以及该国的品牌在主要出口市场的风险的持续担忧。该国非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的地位,看上去好像注定要成为新西兰的基本特征的一部分、以及这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进行自我定义的方式,正如其无核状态所具有的一样。

       对新西兰而言,由于政府立场的精彩纷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已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政策奖杯般的地位,这主要归结于新西兰政府对美国所承诺的较为紧密的贸易纽带关系。

       在对转基因食品管理进行商讨的国际论坛上,新西兰早已被视为美国的盟友。事实上,尽管新西兰不是转基因生物体出口国,但是,在类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及其旗下的《联合国卡塔基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论坛中,新西兰的谈判代表们已经正式接受了诸如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转基因出口国的立场并间或首当其冲。一如美国大使馆所描述的一样,新西兰政府“在议定书的问题上倾向于和美国持有相似的立场。”41

       潜在的未来继任的政府是否准备在转基因问题上进一步满足美国的要求,尤其是出于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考虑——在国内(转基因)监管这一点上,是不明确的。若新西兰人能被确保有持久的食品中转基因含量知情权、有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的手段的话,则就要求有一个明确的承诺:新西兰的谈判代表们将无权’卖掉’转基因监管保护措施。

        没有了确信无疑的保证(上述明确的承诺),谁也不能轻易否定谈判代表们愿意接受交换条件的可能性。

                                                                                                                                       
                                                                                                                                         
                                                                                   新西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2011年11月

                                                                                   修订版


原文链接 http://www.sustainabilitynz.org/right-to-choose-gm-free-food-on-the-line-with-free-trade-deal/

文中索引:
1 James C. 2010. Global status of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0. Executive Summary, ISAAA Brief # 42. In2010, it is estimated that GMOs were cultivated on 66.8 million ha in the US.

2 USDA. 2011. Adoption of GeneticallyEngineered Crops in the U.S.: Extent of Adoption. http://www.ers.usda.gov/Data/BiotechCrops/adoption.htm

3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Representative. 2011. 2011 Repor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4http://www.ustr.gov/about-us/biographies-key-officials/ambassador-islam-siddiqui-chief-agricultural-negotiator. For CropLife International, see http:

5 http://www.ustr.gov/about-us/biographies-key-officials/sharon-bomer-lauritsen-austr.Bomer Lauritsen was an Deputy Assistant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forAgricultural Affairs prior to her appointment to the BiotechnologyIndustry Organisation.

6 BIO. 2010. BIO comments on the proposedaccession of Malaysia to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TPP) negotiations.November 22.  http://www.bio.org/node/228

7 See http://www.bio.org/content/senior-staff

8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10.2010 Report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http://www.ustr.gov/sites/default/files/SPS%20Report%20Final%282%29.pdf,p. 20.

9 Bomer Lauritsen S. 2010. BIO comments on theproposed accession of Malaysia to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TPP) negotiations. November 22. http://www.bio.org/node/228

10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2011. 2011 Repor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p. 49-50.

11 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 -Standard 1.5.2 - Food Produced Using Gene Technology. http://www.comlaw.gov.au/Details/F2011C00838

12 Royal Commission on Genetic Modification.2001. Final Report, p. 230.

13 Gamble J, Muggleston S, Hedderley D,Parminter T and N Richardson-Harman (2000) Genetic Engineering:the public’s point of view, pp. 14-15.

14 Small B, Wilson J and T Parminter. 2002.“New Zealanders’ Beliefs and Attitudes towards Genetic Engineering:Final Report and Interpretation.” AgResearch Client Report.

15 “Irrespective of foods being natural orcisgenically modified, consumers would still like to know prior toconsumption”. Perceptive. 2009. GM/GE Perception Research. Obtained under theOfficial Information Act.

16 http://wikileaks.org/cable/2010/02/10WELLINGTON65.html

17 NZPA. 1999. Beeman issues trade warning.The Evening Post, April 23.

18 US Embassy in Wellington. 2006. NewZealand. Biotechnology Annual 2006. Glob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Network (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19 Thus oils made from soy and canola – cropsfor which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US is GM– do not require labelling under NZ law. Food sold at the point of sale is alsoexempt.

20 Thus oils made from soy and canola – cropsfor which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US is GM– do not require labelling under NZ law. Food sold at the point of sale is alsoexempt.(原文中未见)

21 US Embassy in Wellington. 2007. NewZealand. Biotechnology Annual 2007. Glob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Network (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p. 12.

22 Crothers L. 2011. Australia. 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 Annual 2011. Glob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Network(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23 Crothers L. 2011. Australia. 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 Annual 2011. Glob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Network(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24 The other countries are Australia,Malaysia, Peru and Vietnam.

25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Representative. 2011. 2011 Repor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p.49-50.

26 US Trade Ambassador Ron Kirk. 2011.Questions for the Record from February 9, 2011 Committee on Waysand Means Hearing. http://waysandmeans.house.gov/UploadedFiles/QFRsFinal.pdf

27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2011. HSNOAct: Issues identification and future action. Briefing to the Minister,obtained under the Official Information Act; Minister for the Environment.2011. Letter to Sustainability Council, September 9.  Labour Party. 2011.  Own Our Future: Environment.
http:www.ownourfuture.co.nz/envioronment-initiatives.  Green Party. 2011. Food Policy –  Greening the FoodBasket.
http://www.greens.org.nz/sites/default/files/food2011.pdf

28 Sinclair M. 2011. Comments on geneticmodification. TPP Talk, August 5.http://www.mfat.govt.nz/Trade-and-Economic-Relations/2-Trade-Relationships-and-Agreements/Trans-Pacific/1-TPP-Talk/0-TPP-talk-5-August-2011.php

29 These are documented in a number of cablesreleased by Wikileaks. For an indication of the spread of countries targeted bythe State Department, see Secretary of State. FY 2009 Biotechnology OutreachStrategy And Department Resources.http://www.cablegatesearch.net/cable.php?id=08STATE129940

30 US Agricultural Attaché. 2011. New Zealand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nual 2011. 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Service.

31 US Agricultural Attaché. 2011. New Zealand.Biotechnology - GE Plants and Animals. Annual Update for Biotechnologyin Agriculture. 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32 Ibid

33 Ibid

34 US Agricultural Attaché. 2006. New Zealand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nual 2006. GAIN Report,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Service, p. 15.

35 http://www.nytimes.com/2008/08/19/science/19conv.html

36 US State Department. FY2010 BiotechnologyOutreach Strategy and Department Resources. Wikileaks cable Ref ID09STATE122732.

37 BIO has advocated that the CodexAlimentarius Commission’s position on “Food Safety Assessment in Situations ofLow-Level Presence of Recombinant-DNA Plant Material in Food” be adopted by allTPP countries.

38 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sation. 2009.Submission to the USTR on the Proposed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Free TradeAgreement with Singapore, Chile, New Zealand, Brunei Darussalam, Australia,Peru and Vietnam. March 11. Docket # USTR-2009-0002. Available at:http://www.bilaterals.org/IMG/pdf/20090311.pdf.

39 Bomer Lauritsen S. 2010. BIO comments onthe proposed accession of Malaysia to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TPP) negotiations. November 22. http://www.bio.org/node/228

40 New Zealand TPP negotiator Mark Sinclair,as reported in a 2010 diplomatic cable to Washington from the US Embassy inWellington,  http://wikileaks.org/cable/2010/02/10WELLINGTON65.html

41 US Agricultural Attaché. 2011. New Zealand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nual 2011.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Service.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tium_5 于 2013-12-10 18:38 编辑

除索引中第20项原文中未曾出现外,其余索引系数出现在PDF格式的原文中。有关新西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官网其它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及转基因的出版物,本人会陆续译完上传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政府资助的专家们有:
       2003年,玛蒂娜·麦克格劳林。基因改良植物学家与推手,2000年受驱使到新西兰充当支持基因改造产业组织、生活科学网络的见证人。帕特里克·伯恩,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基因改造植物学家。
       2004年,格利高里·孔科,竞争型企业协会,新自由主义者/保守党智库。理查德·福西特,原爱荷华州立大学农艺学教授,《农业期刊杂志》。
       2005年,詹姆斯·玛丽安斯基,食品药品管理局。
       2011年,尼娜·费德洛夫。国务卿/克林顿的科学顾问;基因改造植物学家及基因改造植物支持者。35
美国政府资助的“超越活动”,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说,就是“为扩大生物科技市场准入、为推销生物科技而量身打造”。36  这些活动正在很多国家进行并自2002年以来已经受到美国国务院农业办公室、生物科技以及纺织品贸易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最有价值的是这一段“在被问及什么是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最大的地方障碍”时,新西兰首席谈判代表所列举的第一条就是该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并提到了孟山都对此的不满。”。

请问其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语8888 发表于 2013-12-11 13:55
此文最有价值的是这一段“在被问及什么是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最大的地方障碍”时,新西兰首席 ...

16. http://wikileaks.org/cable/2010/02/10WELLINGTON65.html

维基解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抵制转基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进口转基因,尤其是基于孟山都、先锋公司专利技术的转基因生物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3-12-11 18:07
补充:进口转基因,尤其是基于孟山都、先锋公司专利技术的转基因生物体。 ...

补充的好。其实说起转基因,大都是指孟山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食物是毒药!是杀人的利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yiran 发表于 2013-12-20 09:24
转基因食物是毒药!是杀人的利刀!

谢谢跟帖,继续关注国内相关动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3-12-20 11:55
谢谢跟帖,继续关注国内相关动态。

哦,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不可谓不重视、不高调。
接下来,正如赵本山小品(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不看广告、看疗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3-12-20 12:18
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不可谓不重视、不高调。
接下来,正如赵 ...

是的,看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yiran 发表于 2013-12-20 12:21
是的,看疗效!

现任政府对进口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推广的态度将是本人判断其是否仍然是真正的人民政府的终极底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3-12-20 12:26
现任政府对进口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推广的态度将是本人判断其是否仍然是真正的人民政府的终极底线。 ...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Pentium_5 发表于 2013-12-20 12:18
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不可谓不重视、不高调。
接下来,正如赵 ...

严正关注,积极宣传转与非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代表自己说话 发表于 2013-12-20 22:02
严正关注,积极宣传转与非转!

任重道远唯身体才是本钱,快下线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1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转基因食品选择权因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master123 发表于 2013-12-21 03:59
非转基因食品选择权因自由

非转基因食品选择权应自由、自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社会,杀人不用刀、杀人不见血、杀人文明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3-29 03:23 , Processed in 0.04806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