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0|回复: 23

[说文讲古] 汇总贴(字义假设论证将持续更新)(欢迎讨论找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4 20:28 编辑

本帖字义研究四步骤:
【字根列表】
【历代字义顺序表】
【完整证据链】
【字义树】

之前的帖子里,有介绍过我的研究方式,姑且称之为【字根列表研究法】,其实这个研究方式只算是小学水平。

我与萨哈林版主讨论时也说这是入门宝典,对于这点,我想说明的是,我也不过是个普通爱好者,大家完全不必望而却步。

好了言归正传,这个研究法具体如何呢?我这里再介绍一回:

首先,根据【楷书字形】的【构件】(汉字部件)、【小篆字形】的部件,也就是所谓【字根】,排出列表,由于是研究古代字义,所以基本上以小篆字形为准。
但话说回来,由于部分后起字的字义,与小篆完全无关,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以【楷书字形】为准了。
同理,也有部分字需要考证甲骨文……

先发这些,回头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前所言,根据【字根】搜查相关字,如【说文解字】中的常用句式【凡…之属皆从…】。
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打破传统偏旁部首的限制,将【字根】的概念代入其中。
如此,不是偏旁部首,也可以作为【字根】,并根据【字根】列出相关字。

在第一步得出【字根列表】之后,第二步就是根据【历代字典】查阅字义。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因为【历代训诂】也就是【历代字典】的用词都是当时惯用词,而历代惯用词义不尽相同。
面对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分为二,先根据【时间顺序】排出【历代字义顺序】,之后再深究其他。
也就是说,这个步骤,我们只求得出一个【历代字义表】,其实这个基本上已经由【康熙字典】完成。

换言之,以上两个步骤,只需要查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新华字典】,基本上就够用了,部分特殊情况可以再扩展查阅其他文献。
具体操作,最简单的方案就是使用【汉典网】http://www.zdic.net/
【汉典网】不足的地方,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义变迁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许多字因为社会变迁,废除了本义。
这个过程反过来看,就是【字本义中埋藏着中国的历史】。
也就是说,【历代字义表】中的每一个字及其字义,都是一串证据链。

所以,在第一、二步【字根列表】【历代字义】的基础上,第三步就是用历史佐证字义。
或者说,【历史与字义互为佐证】。
关于这点,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文献与字义互为佐证】,只是【历史与字义互为佐证】的一部分。【历史文献】之外,还有【历史物献】及【历史理献】。所谓理献,可以理解为文物之外的理论假设,前提是相对完整自洽,能【有效佐证字义】。
当然,若佐证过程中发现不合理,那就得一个个排查了。

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要用【侦探】的精神,来考证字义,来完善这个证据链。
让我们做一回【汉字柯南】^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步,制作【字义树】。
这个概念,就像【生物进化树】或【科技树】。
迄今为止,我根据字义演变现象,使用了几个新概念。
在字本义、引申义之外,还有:
再引申义(第二次引申义)、又引申义(第三次引申义)。
以及:
错用义、借用义、循环引申义(或混合引申义,如第二兼第三次引申义、第一兼第三次引申义)

由于【字义树】必须建立在【完整证据链】之上,所以我们不必急于求成。
此前我也是因为制作【字义树】而几乎陷于停顿。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OK
下面开始搬砖,把这段时间来的成果搬过来……
由于排序工作不轻松,这里就不强求一步到位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4 20:21 编辑

一、【字根汉字列表】(原帖如下)
http://bbs.m4.cn/thread-3650715-1-1.html
本列表可进一步细分。
现初步分为二:字、字。

人字根汉字(常用字)有:
人、仁、认、介、仄、(亾)……
(更多人字根汉字以后慢慢补充)

其他人字根汉字(常用字)有:
貌、即、既、卿(查小篆字形)

儿字根汉字(常用字)有:
儿、兒、
兇、
兀、
阢、
尧、
饶、绕、挠、娆、烧、晓、硗、骁、浇、侥、翘
元、

先、
洗、冼、珗、跣
以及(憲)、酰、(選)
允、狁、玧、吮、充、兖、
兄、况、兑、悦、说、阅、锐、税、
光、兆、克、兕、
党、兜、竞、竟、兢
(更多儿字根汉字以后慢慢补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én)〈名〉: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智人homo sapiens)。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新华字典》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
……
【人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是其唯一幸存的一个种。
人属最大的特点是其发达的脑。在二百万年的进化中其脑的含量扩大了三倍。
人科の人属的特点是:
  • 特别大的头颅容量
  • 前额直立
  • 不断增大的脑,尤其是大脑
  • 咀嚼肌肉的退缩
  • 牙齿的大小逐渐相近,逐渐减小
  • 上下颌逐渐变小
  • 手逐渐灵活
  • 产道变阔
  • 妇女乳房变大(无法在化石中验证这是否也适应于已灭绝的人种)
人属の人种:
(另,除智人外其他古人种皆已灭绝。)
  • 魯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约240至160万年前,东非
  • 能人(Homo habilis),250至200万年前,东非(注:维基百科。百度不同:为190至160万年前。但俩百科详细资料恰好相反。)
  • 先驱人(Homo antecessor),90万年前,西班牙
  • 直立人(Homo erectus),170至30万年前,阿尔及利亚,中国,爪哇
  • 匠人(Homo ergaster),180至140万年前,东非,南非,格鲁吉亚
  • 罗德西亚人(Homo rhodesiensis),60至12.5万年前,非洲
  • 西布兰诺人(Homo cepranensis),80万年前,意大利
  • 格鲁及亚人(Homo georgicus),180至160万年前,格鲁吉亚
  • 树居人(Homo gautengensis),200至80万年前,南非
  • 佛羅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94000至13000年前,印尼佛羅勒斯島,东南亚(注:百度:弗洛里斯人 ,18000至13000年前)
  • 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60至10万年前,欧洲,东非
  • 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20至3万年前,中东,欧洲(注:尼安德特人)
  • 智人(Homo sapiens),自20万年来
  • 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由于俩百科都不靠谱,所以……先就这样吧,以后可能会修改。)(另,除智人外其他古人种皆已灭绝。)
◆克罗马侬人(Homo sapiens) ,Cro-Magnon,3至2万年前,欧洲(注:来自百度。)

(另,除智人外其他古人种皆已灭绝。)
……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果仁。后作“仁”)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通“仁”。仁爱)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责人以仁,责己以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兒(ér):甲骨文、小篆如同今天简化字,也存在许多源流分合现象。一字分为两字,或多字合一,都是自然而然的。
《说文》儿,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
《说文》兒,孺子也。
《新华字典》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
《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
《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子也。——《广雅·释亲》
……
其他引申含义:称谓(称呼他人或自称,后世无论男女)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
〈形〉
(1) 雄性——多指牲畜。如:儿猫(公猫)
<后缀>(汉语音后缀已基本消失。外语音后缀多样,如英语:-s,-ch)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6 22:51 编辑

尧、堯、垚(yáo):(陶唐氏。假设为制陶工人,尧开启了陶器时代,改变了人类社会)通“饶”,富饶。
引申义一、【高】堆叠。(强化尧与烧二字关系的特殊解释:三土,最简单的灶,三足青铜鼎的土版,可想象三块土上有陶罐)
引申义二、【饶】丰富。(陶器煮食,丰富了人类食物,提高了营养……煮食营养比烧烤高)
引申义三、【传说中生于尧的厨房里,能自己摇动生风的草】其实就是源于【烧陶需要鼓风加热】……汗
……
《说文》尧,高也。(另,假设舜是开启青铜器时代的人或氏族【有虞氏】。此假设有待考证。)
《新华字典》会意字。从垚( 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 wù)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
注:(gāo)《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新华字典》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
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曰若稽古帝尧。——《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
尧者,高也,饶也。——《风俗通·皇霸》
堯(草名,相传当初生于尧的厨房,能自己摇动生风,防止食物变质)
……
姓。
……

尧字根汉字(常用字)有:
饶、绕、挠、娆、烧、晓、硗、骁、浇、侥、翘。

附录一:
( ráo):薪也。——《说文》
〈名〉形声。从艸,尧声。本义:柴草。
( ráo):曲木。——《说文》
〈动〉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 náo)〈名〉: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说文》(说文解字注:鉦鐃一物,而鐃較小。)
(ráo ): 剑套。

……

附录二:
(青鼎注:问的是陶,回答的是瓷,各位将就看吧,回头再查专业考古资料)
百度知道:古代制陶工艺流程图
回答:
1.淘泥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2.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3.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4.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5.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6.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7.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许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等等。
8.上釉: 画好的瓷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9. 烧窑: 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10.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8 13:10 编辑

烧、燒(shāo):高温多日燃烧(制陶)。
引申义一、【大火】由高温燃烧引申为大规模燃烧。
引申义1.1、【野火】野外大火。
引申义二、【各种燃烧】无论温度高低,也无论时间长短。
再引申义2.1、【其他专业燃烧】如烧砖、烧丹(炼丹)。
再引申义2.2、【动词转形容词、名词】如:烧冷灶(对有潜力之人的投机)、烧刀子(一种高度酒)。
再引申义2.3、【类比燃烧】如:发烧(热病,体温升高)、烧眼(耀眼)。
……
【烧制陶器】约700°C以上至1000°C,持续时间与温度、器物种类及数量有关。单个较小器物使用现代技术可一日烧成。(另,青铜熔点虽然在800°C左右,但那要看成分配比,而纯铜熔点在1083℃)(瓷器1100°C以上)(铁器1500°以上)
(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等,掺杂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质松易碎。用以烧制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据这些陶片中存在的矿物,以及测量少数陶片的烧成温度,可以确定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大致在700°C。在这些遗址中没有发现窑炉遗迹,可以推断是平地堆烧的。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大大地改进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 )
(陶窑的结构不同,窑内温度—与密封程度也不同,因此,陶窑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火候就越高。据马清林博士测定:大地湾一期的烧成温度最低,仅为750度±20度。这个数据和各文化陶器的坚实程度基本上是吻合的。总体来看,除大地湾一期外,多数的烧成温度都在900度—1000度之间。另外,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开始,直到齐家、辛店文化都有使用瓷土或高岭土烧陶的现象,但始终未烧出原始瓷,其原因在于陶窑限制了温度的升高。瓷土需加热到1100度以上才能达到玻化温度。)
(铁的熔点为1535℃,炼铁高炉炉缸靠近风口区温度1700~2000℃,炉底温度1450~1500℃。炼铁的温度1480~1520℃)
以上是百度搜索的结果,求证。求说明。
另,瓷器在铁器出现千年之后才成熟,说明人类科技的推进有其技术性,更有其规模性。
无规模效应的东西,出现、推广都会更难。
同理,字义研究也是如此,是否有规模效应,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说文》烧,爇也。
《新华字典》本义:使物着火。
……
加热使物体发生变化 。如: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烧汞(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烧金(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烧银(指炼丹);烧炼(冶炼);烧药(炼制丹药;煎药);烧铄(炼熔)
……
其他借用、引申含义:
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应该是低温长时间)
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烘烤;曝晒。如:烧炙(烧烤);烧猪(烧烤猪肉);烧鸭(即烤鸭)
照耀;照射 。如:烧空(映红天空);烧眼(耀眼)
……
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苏轼《新城道中诗》
【发烧】体温升高,得热病 。如:孩子连烧两天了;现在还烧着呢
〈名〉
【野火】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诗》
指烧酒。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又如:烧刀(强烈的酒。也称烧刀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9 23:00 编辑

饶,饒(ráo):以陶器及煮食指代富饶之意。通“”(通“”)。
(青鼎注:陶器出现以前,人类熟食基本是烧烤,而油炒食品则出现于宋朝。)
引申义一、【多、饱、丰、厚、余】煮食丰富了人类食物。如:饶余(富足有余)、饶舌(话多)。
再引申义1.1、【肥沃】如:饶广(肥沃广阔)
又引申义1.1.1、【地名、姓】
再引申义1.2、【多、繁、乱】通“”、通“”。
再引申义1.3A、【厚、宽、容、恕、安逸】因富饶而无需多计较,因富饶而懒散。如:饶恕。
再引申义1.3B、【余】剩。
混合引申义、又引申义1.3.1、【添头】正价交易之外的赠送品。如:饶受(白拿)。
混合引申义、又引申义1.3.2、【让价】饶减。
……
错用义、字本义消失后填空补充义、白话义、再引申义1.4、【形容词转连词】
例句:
这么多,他还嫌不够。(语句前后有转折)解释:让这么多,他还嫌不够。
这么多,他还嫌不够。(语句前后有转折)解释:饶字义消失,填补为连词,如:饶字变都字(或任凭、尽管等等)。
都这么多,他还嫌不够。(尽管这么多,他还嫌不够)
字义转变后:
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红楼梦》(语句前后有转折)
都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
在这个变化中,句式为前后有转折,这一点就是饶字成为白话连词的依据。
……
《说文》饶,饱也。
……
饶,多也。——《小尔雅》
饶,益也。汉时谣曰:“今年尚可后年饶。今苏俗买物请益谓之讨饶头。——《广雅》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序》
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史记·货殖列传》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诸葛亮《自表后主》
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淮南子》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上》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孙子》
又如:饶裕(富足;富裕);饶益(富裕);饶美(丰美);饶富(富饶,丰足);饶益(富裕,使人受益);饶余(富足有余);饶足(生活富裕);饶野(富饶的田野)
如:饶沃;饶广(肥沃广阔)
众多;多 。如:饶多(很多,非常多);饶爽(十分豪爽);饶盈(赚钱甚多);饶乏(多少);饶财(多财)
……
饶,余也。——《玉篇》
又如:饶道(啰嗦,爱说多余的话);饶奢(过分长大);饶言(饶舌)
……
宽恕;宽容
如:饶了他吧;饶让 (宽恕;让);饶闲(放松;使空闲);饶赦(饶恕赦免);饶情(留情面);饶假(宽恕;宽容);饶借(容让);饶免(宽免)
……
通“扰”。乱
疏远微贱者无所告诉,则下饶。——《管子·版法解》
……
额外增添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水浒传》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史记》
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石君宝《紫云庭》
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又如:饶受(自赚;白拿);饶利(赚钱);饶培(滋益培养);饶头(额外增添之物)
厚赐;多给
让。如:饶先(让先);饶减(让价)
〈名〉
(1) 古地名
(2) 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
(3) 当在今山东省东部昌乐县、潍县一带地方
(4) 当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一带
(5) 姓
<连>
(1) 任凭;尽管
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红楼梦》
(2) 又如:这孩子,饶怎么说他就是不听
(3) 不仅
他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红楼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4-1 19:08 编辑

侥、僥、儌 (jiǎo):天才。发明家。万一之灵感与一万之勤奋。
引申义一、由天才引申为年幼早慧。
再引申义1.1、由年幼早慧再引申为拥有智慧的矮人。
引申义二、由灵感难得引申为各种侥幸心理,如贪图天上掉馅饼,希望赌博赢大奖,妄想犯罪不败露等等。
侏儒症:凡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小儿的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者,称为侏儒症或矮小体型。(儒家中枪……)
《说文解字》南方有焦僥人,長三尺,短之極。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見魯語。焦魯語作僬。以說文及山海經正之。則从人非是。人當作民。魯語作氏。民之誤也。據郭注山海經。兩引魯語。一作民。一作人。人皆唐避諱改耳。韋曰。僬僥,西南蠻之別名。海外南經曰。焦僥國在三首東。大荒南經曰。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許系之南方。葢本山海經。
《新华字典》本义: 僬侥( jiāoyáo): 古代传说中的矮人)
……
有小人,名曰焦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山海经·大荒南经》
焦侥国在二首东。——《山海经·海外南经》
……
不敢复有侥冀。——《资治通鉴》
又如:侥速(贪求速度);侥滥(贪得无厌不守法度);侥望(对财利的非分奢望)
引申指希求意外成功或幸免
此以人之国侥倖也。——《庄子·在宥》
又如:侥天之幸(极其侥幸);侥利(侥幸所得之利);侥会(侥幸遇合)
不修廉隅以侥名当世。——王安石《答龚深父书》
侥薄,即浇薄。指民俗浮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翘、翹 (qiáo):智慧出众。发明家,如:翘楚。(《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才能出众。如:翘彦(才智出众的人);翘特(特出,超群)
字的左半部分借用【发明】、【改进】陶器之意。(陶器时代是人类文明之源。)
字的右半部分借用【思绪飞扬】、【天马行空】之意。
常用词组
[url=]翘材[/url] [url=]翘楚[/url] [url=]翘棱[/url] [url=]翘盼[/url] [url=]翘企[/url] [url=]翘曲[/url] [url=]翘首[/url] [url=]翘望[/url] [url=]翘足[/url] [url=]翘足而待[/url] [url=]翘足引领[/url] 
……
引申含义有三:

为发现、启发、揭发等等含义。

与思想、想念、思慕有关。如【翘首】抬头而思可算是经典动作。
【启发】如:翘勤(奋发勤勉)
【揭露】粗而翘之。——《礼记·儒行》。疏:“起发也。”
又如:翘过(举发别人过失)
又如:翘心(悬念;一心向往);翘思(翘首而思念,悬念);翘遥(轻举的样子);
翘思慕远人。——曹植《杂诗》



与羽毛装饰物有关。高、危、颤、抖,借喻思绪不易抓住,灵感容易飞逝。
《说文》翘,尾长毛也。
《新华字典》本义:鸟尾上的长羽。
(印第安人用羽毛装饰,假设原始的制陶工人们、或其他重要人物也拥有类似的装饰物)
翘翘错薪。——《诗·周南·汉广》(高、危)
予室翘翘。——《诗·豳风·鸱鴞》
……
其他借用含义:
【羽毛、鸟尾】
斑尾扬翘。——潘岳《射雉赋》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楚辞·招魂》
翠翘(用翠鸟尾羽做的拂尘用具);翘英(华丽的尾羽)
【鸟尾】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刘向《九叹》
泛指动物的尾部。
〈动〉
【抬起】翘然矜鸣。——《聊斋志异·促织》
翘关(扛举城门的门闸。形容力气大。唐代列为武举举重的科目)
……
(qiào)〈动〉
[口]∶一头向上仰起
翘足而陆。——《庄子·马蹄》。谓举足也。
翘尾而走。——《淮南子·脩务》
男子的胡须多翘上。——鲁迅《坟·说胡须》
又如:翘胡子;当他踏上这块板时,板翘了起来
【翘翘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22 22:46 编辑

晓、暁(xiǎo):发明制陶技术。本义明白,借用为明亮。
引申义一、【讲解】晓谕。
引申义二、【天明】破晓。
……

暁 xiǎo
〈名〉
(1)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2)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dawn;daybreak]
晓,明也。——《说文》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淮南子·俶真》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又如:破晓(刚亮);拂晓(天快亮);晓雾;晓舌(鸟拂晓叫);晓暝(天将亮的时候);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日夜);晓天,晓色(拂晓时的天色);晓月,晓魄(拂晓残月)
(4) 清晨 [morning]
晓光浮野,朝烟承日回。——梁· 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
(5) 又如:晓日(朝阳);晓夕;晓光(清晨的日光);晓妆(晨妆);晓昏(朝夕);晓霜(早上的霜露)
词性变化
暁 xiǎo
〈动〉
(1) 明白,了解 [know;understand]
晓,慧也;快也;智也。——《广雅》
晓然以至道。——《荀子·臣道》。注:“明喻之貌。”
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汉书·司马迁传》
上晓音律。——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使使晓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展玩不可晓。——《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晓白(通畅明白);晓旨(明白用意);晓析(了解);晓知,晓明(通达,明白)
(3) 告知,使明白 [tell;let sb. know]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汉书·司马迁传》
(4) 又如:晓喻(通告;告诉);晓世(使世人知道);晓告(告知);晓字(告示)

……

绕、繞、遶(rào):假设为思绪。萦绕心头的思绪。
引申义一、【虚拟的缠绕】如:绕梁三日。
再引申义1.1、【迂回】绕道而行。
又引申义1.1.1、【规避】钻空子。
引申义二、【实物缠绕】
《说文》绕,缠也。
……
绕黄山而款牛首。——张衡《西京赋》。注:“裹也。”
又如: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缠绕);绕缭(缭绕,盘旋围绕);绕手(犹棘手);绕网(陷入罗网);绕结(回旋缠结)
【环绕】如:绕梁声(形容歌声优美动听,长久萦回耳畔);绕袭(迂回突袭敌人)
……
【迂回绕过】
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深峪,更无别处好绕。——《老残游记》
又如:绕弯(波折);绕过暗礁;绕袭(绕道袭击)
【逃避,规避】如:你必须明确回答,想绕是绕不过去的

……

骁、驍(xiāo):通人性、便于指挥的马。相对于倔犟不听指挥的驽马。
引申义:【默契配合,勇敢协作】。如:骁将。
(青鼎注:因战马承载着战士,其行动影响着骑士的生命,所以要求很高,训练军马的成功率往往不足三分之一。换句话说,选军马如同选兵,淘汰率很高。)
《说文解字》良马。
《新华字典》本义:强壮的马。
……
吴耿骁将,云集四境。——《后汉书·隗嚣传》
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虽然能高质量完成军事任务,但未必善于独当一面)
又如:骁烈(勇猛刚烈);骁雄(勇猛雄武);骁暴(勇猛凶暴)
料武艺,品骁腾。——南朝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
又如:骁腾(骏马奔腾);骁艺(马戏);骁骑营(古代禁军营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19 23:28 编辑

挠,撓(náo):(传统制陶工艺,直接用手指轻挠陶胚塑形,或使用简易工具轻挠。)
(青鼎注:挠字本义,或为以手轻触塑形,故而演变出【乱法与正法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含义】。)
《说文》挠,扰也。(青鼎注:本义为【手轻挠而变之】。)
……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
引申含义:从挠实物到挠其他,有顺势而为之意。(逆势而为就不算轻松的挠了)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而变坏】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挠而变好】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挠而变坏】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挠而变好】(挠以军法,也有顺势之意)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青鼎注:或为【抑制更改计划的冲动】,【抑制自作主张的冲动】)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青鼎注:或为【不安于现状之貌】)
……
【挠扰】烦扰;骚扰。
【搔;抓】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搅,搅动】挠,搅也。——《声类》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
【阻挠】(弱力词,以小阻挠大。相对于强力制止。)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
【屈服】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青鼎注:改变。借用【挠后变形】之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

娆、嬈(ráo):通“挠”。
《说文》娆,苛也。一曰擾、戲弄也,一曰嬥也。
《新华字典》本义:烦扰;扰乱。
……
娆,烦也。亦恼也。——《纂文》
除苛解娆。——《汉书·晁错传》
其神不娆。——《淮南子·原道》
伤死者其鬼娆。——《淮南子·俶真》
又如:娆乱(扰乱);娆固(扰乱蛊惑);娆害(捣乱破坏);娆败(扰乱破坏);娆恼(烦忧)
娆,恼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生气)
……
娆,弱也。——《广雅》
【妍媚】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又如:妖娆(妩媚多姿);娇娆(柔美妩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22 22:12 编辑

尧字根汉字成语、名言、诗词:
六亿神州尽尧舜
----毛泽东《送瘟神》
战血吸虫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春回大地,祖国复苏。
新中国的人民,经历了清末以来近四十年的战乱,可说是从一片麻木中醒来,变得精神奕奕。
六亿神州尽舜尧,根据常用义、本诗用义、以及本帖假设义,可分别解释为:满怀理想的新中国人、团结合作的新中国人、以及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爆发出了举世惊叹的创造力的新中国人。
……
本而言之,创意、创造力,就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分根由。
而伦理、组织模式,则是建立在此之上的【高层建筑】。
……
曾经有一位朋友发帖说及【道德与法律的背离】,可惜我事后多时才发现该贴,当时未能参与讨论,在这里我想就此说一个观点:
某种程度上说,道德其实就是法律。
但我们都知道,法律被历代人们反复修改,各地法律皆有不同。而且不仅有用于惩罚的法律,也有用于奖励的法律。
这样的结果就是,多种法律的合集成为了所谓的道德,于是有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直在发生变化,人类技术改变着人类的世界观,于是又有了前后代法律与道德的背离。
也就是说,道德也与法律一样,历代、各地道德观念并不统一。

因此,所谓【历代道德不变】不过是一种美丽的误解,而所谓现今道德不如古人,其实不过是历朝历代【世风日下】的复读机。
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新中国的道德水准,不比古代任何一个朝代低,并且可以断言,新中国的道德水准,已经且必将继续刷新历史高度。这一点,只要不是睁眼瞎,应该都会了解到各种模范人物事迹。
但相对的,我不能断言,最低水准不会刷新。
这个真的不在我掌控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硗、磽、墝(qiāo):陶片。
引申义一、【坚硬】硗埆。
引申义二、【多石的土地】
再引申义2.1、【坚硬贫瘠的土地】硗瘠
又引申义2.1.1、【各种贫瘠的土地】
四引申义2.1.1.1、【薄、恶、坏】由薄地、恶地、坏地,引申为各种薄、恶、坏。
……
《说文》硗,磐石也。字亦作墝。
《新华字典》本义:土地坚硬而瘠薄。
……
则地有肥硗。——《孟子》。注:“薄也。”
瘠硗之地。——《国语·楚语》
又如:硗薄(土地坚硬而不肥沃);硗瘠(土地坚硬而贫瘠);硗秃(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
高低不平。如:硗崔嵬(山峰高耸);硗聱(多石,高低不平);硗硗(隆起突出的样子)
【坚硬】
田者争处墝埆。——《淮南子·原道》
物坚硬谓之硗埆。——《通俗文》

硗,乃石之坚者。——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
又如:硗确(坚石;多石而坚硬的路)
……
其他引申含义:
【恶、坏】。如:硗薄(比喻风俗人情不厚道)
【薄】形细翼硗轻巧,灭灯扑烛投明。——《西游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鼎0 于 2014-3-20 17:14 编辑

陶器时代
古老的陶器文明,受制于人类交通能力(无车马舟楫),传播速度极慢。
如果说:
中国的铜铁并用时代(铁器取代青铜器),有六百年(约公元前800年-前200年,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取代新石器的过程),有两千年(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仰韶文化中晚期及龙山文化),
那么陶器时代的原始时期,也就是陶器从发明到推广成熟,中国真正进入陶器时代,用时长达上万年(距今约二万至一万年)。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是中国黄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0年至4800 年。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约7000-8000年。
烧制有钵、缸、杯、壶、罐、瓮、盆、甑、碗、勺、鼎等陶器。
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装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头南脚北安葬,还根据他们生前的功劳(一说贫富)和性别陪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


尧王城遗址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境内,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积比两城遗址还要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遗址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2~3.5米。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
该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2~3米,最厚处达6米。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等时代。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陶器有泥质和夹砂黑陶、灰陶、红陶、白陶等。其中红陶和白陶器物仅见于鬶陶器的主要器类有鼎、鬶、罐、盘、杯、盆、器盖、纺轮、镞、网坠等。陶器多饰有弦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划纹等,并普遍采用快轮轮制而成。陶器中以火候高、陶质硬、陶胎薄、有黑亮光泽的蛋壳黑陶最为精致,代表了这一文化的高超制作技术。彩陶的发现,填补了日照市及鲁东南沿海龙山文化时期陶器的空白。
特别是在龙山文化大口尊陶片上发现的陶文极为重要,这是继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陶文和邹城丁公遗址发现龙山文化陶文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提供了极宝贵的实物资料。

尧王城遗址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独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围镶陶片构成方形墓框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该遗址出土的铜渣,对于中国文明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尧王城遗址一带留有厚重的远古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南部3公里处的天台山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最古老的陶器
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于2012年发现的。大约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另,在之前2004年中国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层就出土的条纹陶,其烧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
此外,有迹象显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独立发展出来的,而南美的陶器则是在距今7,000年前。
……
各地陶轮(制作陶胚用的转盘)的发明与使用
美索不达米亚,约前6,000年至前4,000年。
中国跨湖桥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发现了使用陶轮的痕迹。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尔格尔(Mehrgarh)时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陶器,包括那些称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点发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3-29 04:30 , Processed in 0.0440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