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回复: 0

[音乐] 经典抗战歌作者傅庚辰:抗战歌声是人民内心歌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抗战歌作者傅庚辰:抗战歌声是人民内心歌声 _社会万象 _光明网
http://culture.gmw.cn/2015-08/15/content_16680980.htm

来源:沈阳日报  我有话说



  年轻时的傅庚辰
  8月10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赶赴北京专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经典抗战歌曲的作者傅庚辰——
  夕阳时分,坐在老人的客厅里。老人拿起茶壶,用那双颤抖的手为记者倒茶,一半的茶水都洒在了茶几上,“喝点水吧,我这地方挺难找吧!”老人一脸慈祥地笑望着记者,一面用毛巾把洒在桌上的水擦干净。不知何时,一只小虫飞进杯中。望着这个浮在水面上的“小家伙”,傅老缓慢地起身,踩着“嘎吱”作响的地板走向里屋。“傅老,我来吧……”“别,反正这茶也凉了,我去给你换壶热的。”看着老人蹒跚的背影,记者一时间百感交集。
  他就是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年届耄耋,《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著名歌曲的作者。跟记者相差半个多世纪的年龄,连爸爸都是唱着他的歌长大的……
  曾与沈报记者共同谱写
  《沈阳——我的第二故乡》
  从地板的声响判断,这房子是真有年头了,每件摆设似乎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光所及之处,一座擦得锃亮的石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石雕上慈祥和蔼的老人正是傅老本人。雕像在暗淡的客厅中,显得尤其耀眼,雕像的后面衬着一首《映山红》。“等一会,你就在这里为我拍张照片吧。”记者正望着出神,傅老端着一壶热茶,捧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在记者身边坐了下来。
  “你是沈阳人吗?”面对傅老随口一问,记者竟然紧张起来,连忙点头。傅老说,“我可在沈阳待了很多年啊,1948年11月,那会我才12岁,就到了沈阳,在现在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东北鲁艺音乐系3班学习,1957年8月才离开沈阳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你说这时间有多长!所以我一直说,沈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啊。”白发苍苍的傅老像孩子一般回忆着这相隔60多年的记忆。他一面回忆,一面在手边的那堆资料中翻找着什么。“找到了,你看!”他手指着目录上一首名为《沈阳——我的第二故乡》的歌曲,“这就是当年采访我的一名沈阳日报记者和我合作的歌,他作词、我谱曲。”曲谱的最后,赫然标注着“创作于1983年”。傅老告诉记者,他一生创作歌曲700多首,但《沈阳——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的创作经历让他非常难忘,“当时你们的这个记者采访了我五次,从沈阳追到北京,从北京追到广州……这契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啊!”说罢,老人低下头沉吟了一会儿,这座引领他走上军旅生涯,指导他从事音乐创作的城市,早已成了他传奇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着沉思中的老人,记者差点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傅老,说说您的抗战作品吧!”
  趴炕上写出了
  《地道战》
  电影《地道战》中的两首经典抗战歌曲《地道战》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听说《地道战》这首歌是您实地采风,钻了一回地道后才创作出来的?”“那时我去河北冉庄,看到了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那些地道充分展现了军民的智慧与勇气。这让我觉得,我原来头脑中关于地道战的那些曲调太平淡了。”傅老出神地讲述着那段不可思议的创作过程,“有一天,我跟着摄制组出去拍外景,随着他们走到村头,‘地道战,嘿,地道战’,不知怎地,突然之间这个主题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我扭头往回跑,到了屋里头趴炕上把这个曲调写了出来。”傅老说,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瞬间的灵感竟然就这样铸成了一首永恒的经典。
  提到歌曲《地道战》,就不得说起电影里的另一首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影片主人公高传宝在对敌斗争中多次受挫,区长赵平原给了他一本《论持久战》。他秉烛夜读,学习人民战争的道理。天明时分,他豁然开朗,推开窗,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同时,女声演唱的“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响起。这便是傅庚辰创作的另一首经典抗战歌曲。傅老告诉记者,当时为了配合影片中的这一场景,他的创作可谓是“三易其稿”。他微笑着,语气平和地叙述当年创作的一段往事。
  1965年创作《地道战》时,傅庚辰只有29岁。起初,《地道战》的剧本里并没有
  傅庚辰代表作
  ●小提琴独奏《青年圆舞曲》(1955)
  ●交响大合唱《和平之夜》(1957)
  ●女声独唱《告别朝鲜》(1958)
  ●歌曲《海岛就是我的家》(1960)
  ●歌曲《我们的北京》(1962)
  ●纪录片音乐《我们都是神枪手》(1962)
  ●歌曲《战士青春火样红》(1963)
  ●故事片音乐《雷锋》(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小松树,快长大》《为社会主义大厦多添一块砖》)(1964)
  ●故事片音乐《地道战》(歌曲《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1965)
  ●故事片音乐《打击侵略者》(1965)
  ●歌曲《延安精神代代传》(1969)
  ●故事片音乐《闪闪的红星》(歌曲《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1973―1974)
  ●歌曲《长征万代放光芒》(1975)
  ●故事片音乐《挺进中原》(歌曲《挺进!挺进!》《篝火》《歌唱大别山》)(1979)
  ●歌曲《振兴中华》(1982)
  ●少儿歌曲《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1984)
  设计插曲,在现在插曲的位置,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上写了两句话:“潮水般的音乐涌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抗日的歌声”。傅庚辰当时在剧本上注道:此处用《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既是抗战名曲,又写了太行山地区,与影片内容、地理环境很吻合。”可是,通读完剧本,回过头分析音乐时,他发现了问题。《在太行山上》深沉凝重,而此处的高传宝心情开朗,与歌曲传达的感情有差距。于是,他将《在太行山上》主题句由小调式改成大调式,音调更明朗,气势更宏大。在此基础上创作歌词,写成合唱歌曲《红日出东方》。摄制组同志们听了之后,都觉得歌曲气势恢宏。只有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主任的冯毅夫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歌曲虽好,但艺术风格不太符合影片中农村民兵队长高传宝的身份定位,不像他在此情此景下抒发内心情感的民歌。冯毅夫的话触动了傅庚辰,他决定放弃第二个方案,另起炉灶,再写一首贴合影片情景的歌曲。
  “当主人公找到歼敌制胜的法宝,憧憬未来的胜利时,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这应该是甜美的音乐,是心灵的话语,是真情的迸发,是人民内心的歌声。”傅庚辰脑海里突然响起一段清新、甜美的旋律——“蓝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呀嘛上前线”,这是他少年时期在哈尔滨听过的一首抗战歌曲,这种甜美的风格正是他所寻觅的。历经两个月,他终于写出了感情真挚、曲调优美、旋律流畅的电影插曲。
  “两个吃透”
  让《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传唱至今
  “我觉得,创作电影音乐要有‘两个吃透’。”傅庚辰说,“第一要吃透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是解决方向的问题;第二要吃透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能决定创作的成败。前者往往不难把握,只有吃透作品的艺术风格,找准艺术分寸,才能创作出符合影片规定情境和特定环境下人物情感气质的作品。这也是《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能够受到观众喜爱、传唱至今的原因吧。”
  采访进行一半时,傅老忽然兴奋地说,“来我的书房,我给你看一样东西。”进到书房,傅老打开书柜的一扇门,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小册子,“这个小册子是我昨天刚刚收到的。其中收录了我的一组歌曲,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程发表的。”傅老指着目录下方的“卢沟桥组歌”,其中包含了《卢沟桥》《卢沟桥,我心中的桥》《关山月》《春风吹又生》《复兴民族振国魂》五首抗战歌曲,傅老端详了一阵后缓缓说道,“这是1989年我为电视剧《卢沟桥》写的一组歌,歌词主要来源于原二十九军词,前段时间,我将它重新整理结集发表,就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届时这组歌还会在北京、河北两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晚会上唱响。”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发觉傅老有些疲惫,但他依旧打起精神与记者侃侃而谈。傅老告诉记者,“不久前,阮章兢的女儿阮援朝请我为他父亲所做的抗战歌词《清平乐·太行古道》谱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了一组特辑,请我为他们写卷首语……”傅老一面数着近期为抗战胜利70周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一面走出书房。
  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客厅内。老人的身影虽疲惫,却挺拔。
[责任编辑:朱鹏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3-29 16:09 , Processed in 0.0382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