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回复: 0

[娱乐时尚] 杨澜:中国电影人 十五年的变与不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澜访谈录》中国电影人 十五年的变与不变--杨澜博客--凤凰网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8860447.html?touping




[url=]《杨澜访谈录》中国电影人 十五年的变与不变[/url]

2015-11-20 15:40:20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681 次 | 评论 0 条



中国电影人


  《杨澜访谈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15年的岁月。在过去的15年当中,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和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看电影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电影票房总额也在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电影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商业与艺术品质的平衡和取舍让他们非常纠结,时代和市场的剧烈变化,也让电影人必须不断地做出尝试和应变。在15年间,《杨澜访谈录》曾与上百位电影人对话,从创作到市场,他们对电影都有着自己的许多见解。到底这15年来,他们在坚持什么?又在改变什么?11月21日13:05北京卫视《杨澜访谈录》带你回顾中国电影人的15年。

  张艺谋:难忘可爱的八十年代

  从《金陵十三钗》到《归来》,张艺谋一直在虚心地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2014年上映的《归来》,一反张艺谋电影所特有的夸张的色彩和张扬的戏剧而变得相当的质朴、克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归来》是我心情平静、安静的开始,希望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归来’。”无论是当时被商业利益所绑架,还是他本人对电影市场的试水,张艺谋无疑是在寻求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平衡。但哪怕是“纵横江湖”已久的资深导演,张艺谋也有着自己的困惑,“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拍商业电影只是锻炼自己的另一个手艺,但是很难说不成为一个造钱工具,所以就常常会有很多困惑来了。”面对如此喧嚣的时代,再回头去看刚出发时的自己,张艺谋也忍不住感叹“大伙儿都老了”,而《红高粱》时期对艺术的追求、可贵的激情、老百姓对电影的感情,都让张艺谋一再感慨“可爱的八十年代”。

  陈凯歌:我从来只跟自己比

  《杨澜访谈录》曾三次专访陈凯歌,时间跨度长达十年。每一次采访时他的心境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回顾《霸王别姬》获奖后那几年的自我时,他坦言,当年的自己“不够平静,不够心平气和”;再看《道士下山》时期的他,更多了一份释然,“我从来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不争”似乎成了年过花甲的陈凯歌最贴近的一个心态。然而,在身体力行上,陈凯歌的劲头却丝毫不输年轻人。妻子陈红更是爆料说,“拍电影时,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依然像打了鸡血一样,思维特别敏捷”。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量级的导演之一,陈凯歌却直言后边的人要接替前边的人是必然规律,而他对于当下票房、市场,又有怎样的看法?本期特别节目,回顾三次对陈凯歌的专访,为大家呈现出更为立体的陈凯歌。

  冯小刚:我对电影票房一直很有信心

  从1997年的电影《甲方乙方》到2006年的《夜宴》,冯小刚的贺岁片不断创造着票房的佳绩。在《非诚勿扰》之后,他更是成为中国内地首个作品票房过10亿的电影导演。2010年,《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上映之时,冯小刚曾号称两部电影要赚到10亿票房,这样的言语却被当时的媒体定义为“口出狂言”。在谈到为何屡次“口出狂言”时,冯小刚曾回应道:“我每次说我的票房要达到多少,我都达到了”。然而,仅仅是过了五年,曾经被认为是“口出狂言”的10亿票房在今天的电影市场已经不足为奇。越来越多的新人导演在进入市场,并且一入行即创造票房奇迹。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市场的倾斜,也让很多传统艺术导演和资深导演无所适从,究竟要不要票房,该怎么要票房,对他们来说成了两难的境地。

  徐峥:我可能成为票房越来越低的导演

  2012年,徐峥首次执导的电影《泰囧》横空出世,以不到6000万的成本收获了12.67亿的票房,为他赢得了“最高华语电影票房导演”的称号。而他今年导演的《港囧》再次刷新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对此,他却坦言“我特别担心别人,以一个票房的数字来衡量我的电影”。与美式好莱坞幽默、周星驰无厘头幽默不同,徐峥“囧”系列的“小喜剧”,被贴上了中国当下时代的标签,也成为他探索电影商业模式的良好开端。但表面上惊人的票房数字和成功,背后却有着徐峥多年来的探索,他表示,经过长期的思考后才发现“当有很多好莱坞大片的时候,只有那种带有本土色彩的喜剧电影是可以以小博大的”。而面对如此高的导演起点时,他也异常冷静,甚至用戏谑的口吻表示,自己“有可能会成为票房越来越低的导演”。

  赵薇:我用很“笨”的方法在拍电影

  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演员赵薇完美转型到导演,该片上映后不仅一举收获票房7.2亿,在口碑上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尽管成绩不菲,但赵薇却坦言,在拍摄之初,曾经因为害怕丢脸而犹豫过要不要拍,她说,“直到有一天觉得丢脸也无所谓了就拍了”。这种自我纠结和要求也一直伴随着赵薇后期的拍摄和电影的公映。身边的人曾形容赵薇做这个事的时候,会用一种很“拙”的方式去做,赵薇则笑言,“我没有走捷径,所以用了很笨的方法拍。对比别的又快又好的导演,我是比较差的那种”。但正是这个自诩不够聪明的导演,却对自己的选择有着清醒的认识。《致青春》的成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而赵薇在面对众多机会和选择的时候,却异常坚定,“不能太急着去拍电影,急功近利拍不出好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3:26 , Processed in 0.0387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