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回复: 2

[书籍] 推荐:《道德经》白话批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白话批注
taish2.jpg
  太上老君注解


  略传
  道祖姓李名耳,字伯阳,聃。周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母怀孕八十一年,生而白首,故称老子。
  周时为守藏吏,通礼乐,盛德犹龙,孔子师之。
  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周昭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过函谷关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着道德经上下篇,共五千言,乃去,莫知其所终。
  本不以宗教名,自东汉张道陵以符禁咒之法行世乃有道教,教民之立,奉老聃为教祖。
  其哲义包括儒释之精髓,而道者乃其所称谓一定之理,犹道路,为人所由也。
  其旨惟“抱一”,抱一者何?即德念、德化、德行之德耳。
  其道非他,乃道本于德,非德则非道,无德则无道。
  故道德经上下二篇,为后世宣扬德教者之楷模。
  唐德宗时,柳师浑倡明德教,尊崇老子为教祖,而奉行教化,普及人间。


  宝诰


  道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 帝者师 王者师
  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 地之道 人之道
  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 包万亿重之梵气 化行今古
  着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阴阳 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 。化行今古。着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注解
  001→观妙章第一
  第一讲→道与名
  ▼道可道:道这一个字。是表示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虚空之间。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能源。因此人类是难以使用语言与文字去形容它。去描述它。 可是。世人却偏偏喜欢以语言。或文字去表达这个道。而目说得很多很多。
  ▼非常道:依我看来。这只是口头之道而已。因为这个道。如果是可以讲出来。或是形容出来。就不是真正本来的道了。更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因为讲出来的道。只是描写与形容而已。与事实毕竟是距离很远的。
  譬如说:一张桌子,就是一张桌子,你就是巧夺天工,画得跟真的一样,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桌子。这就是,本来的东西与形容描写的差别距离。可是世人就是这么顽固,喜欢门户之争,都去强调我们才是道,你们不是道。而且每个人所强调的道都不一样,更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衡突与矛盾。 因此,我看到这种情形,才发觉到,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已经不是真正的道了。因为这只是形容与描述而已,而真正的道,是无法形容与描述的, 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谈到说:「我说法四十九年,实在是没有说法的。如果你们以后讲,我有说法,就是在毁谤我。」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对道的体悟,也是难以使用言语代替的,所以修行的人,如果自己不去体悟大道的话,只想依靠别人的说词,像这样的了解,还是离道很远的。
  ▼名可名:名这一个字。是指宇宙万物还没有形成之前的名字。那个时候宇宙万物。都没有名字。可是没有名字。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名字。 一旦到了。宇宙万物变成有形体。可以看得出来。又可以摸得到的时候。人类就会给它立个名字。可是这只是人间的巧立名目而已。
  ▼非常名:因为万物是经常在变换更改的。因此这个名字也就跟着变换更改。譬如人的名字。随着人的死亡之后。这个名字也就跟着死亡。所以有名字的称呼。都不是并正长久的称呼。
  ▼无名,天地之始:所以说。没有名号及没有名称的东西。才是天地之间的原始。
  ▼有名,万物之母:照这样说来。称呼与名字。不就像万物的母亲吗。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同窍):所以我说。人的心灵在清清净净。连一点欲望也没有的时候。才能观察出一切万物的本来面目。如果在心中充满欲望的时候。所观察到的。只是万物的外表而已。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另本作元),以上两种人的心境不同。所以所观察到的事物。当然就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这不是很玄吗。
  ▼玄之又玄:(玄另本作元),在如此玄妙之下。如果我们再深入去探讨的话。便可得到更玄妙的问题。你相信吗。
  ▼众妙之门:所以我说。研究道这门学问。的确是所有玄妙之门中最玄妙的了。你说不是吗。
  002→观窍章第二。(窍另本作徼)
  第二讲→相对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假使为了表现美好的形相。就一再去虚伪的巧扮。像这种作为。难道还能算是美好吗。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如果只是希望行善让别人知道。才去作善事。那么这种行为。还能算是行善吗。
  ▼故有无相生:因此凡事没有有的感觉。就没有无的感觉。因为有与无是相对的。
  ▼难易相成:没有困难的感觉。就没有容易的感觉。所以困难与容易。也是相对的。
  ▼长短相形:没有长的名称。就没有短的名称。所以长与短。也是相对的。
  ▼高下相倾:没有高的名称。就没有下的名称。所以高与下。也是相对的。
  ▼音声相和:(声另本作闻),没有小声的分别。就没有大声的分别。所以小声与大声。也是相对的。
  ▼前后相随:没有前方的分别。就没有后方的分别。所以前方与后方。也是相对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知道以上这些相对的问题之后。为了要超越褒奖与烦恼的包袱。所以他就以无为的心去处事。因为以无为的心处事。他就不会感到困扰。因此他对人民的教化。就不喜欢以辩论的语气去实行。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他会学着天地培养万物一般。不辞辛劳。而且不自傲。更不视为己有一样的无为。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此圣人。他以天地之德为榜样。所以就做了许多事情。可是他做了许多事情之后。还是感到自己没有做一样。因为他是不想居功的。所以他往往在大功告成之后。就功成身退。不想去占有这个荣誉。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像他这样宽容大量的涵养。连自己所建立的功德。都不去攀缘。因此反而使他的功德万古流芳啊。


  003→安民章第三
  第三讲→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一个人最好不要标榜自己的尊大。就不会让人去争取虚名的地位。那么人与人之间。反而能达到和平相处。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要特别去标榜。或是珍藏难得的财货。这样别人的不会有贪欲的妄念。而沦为盗贼。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因此。由以上的启示。我们就可以了解。如果不去见。那些足以起心动念的声色货利。心思就不会受到外物的迷惑。
  ▼是以圣之治,虚其心,实其腹: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先教人断除一切的邪思妄念。为首要的步骤。因为能断除邪思妄想念。身心才能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再来又教人。消除高傲与自满的骨气。及不择手段的互相竞争之心。能够这样的话。争端就平息了。再其次。是增加人的体魄。使人人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以及坚定自强不息的概念。更保持天真和谐的状态。又没有伪诈的心智。及争夺的欲念。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像这样教化人民的方法。纵然有几位诡计多端的阴谋家。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照这样无为。又安然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天下那里还有治不好的道理呢。


  004→不盈章第四
  第四讲→道的功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体虽然像虚空一样的渺茫。然而它所产生的能量。却能让万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渊兮似万物之宗:它深厚博大的样子。不就像万物的宗主吗。
  ▼挫其锐。解其纷:因此它的本性是虚无弥漫的。决不锋芒显露。这就是它没有争强好胜的斗心。就因为它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它有解脱纷扰的宽宏大量。
  ▼和其光。同其尘:在光明的地方。也有它的存在。在尘埃的地方。也有它的存在。
  ▼湛兮似若存:在清静的地方。也有它的存在。可见它的妙用。是如何的广大又变化无穷。难怪凡俗的人。难以观察它的迹象。只是说它好像存在的样子。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体既然如此的玄妙。在天地之间又无迹可寻。所以吾也不知它的来历。但是它应该在主宰万物的上帝之前。就有了它的存在了。
  005→守中章第五
  第五讲→天地与圣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真的不仁慈吗。为什么将万物。当成祭祀用的草狗一样。用过之后就不要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真的不仁慈吗。为什么将天下百姓。当成祭祀用的草狗一样。用过之后就不要了。其实天地化育万物。是遍及一切的。圣人博爱的精神。也是遍及一切的。他们的心境。绝不存有偏狭之意。与分别之念。因此万物的退化。完全是随着他们的因果造化。这怎能怪罪天地的不仁慈。或是圣人的不仁慈。其实这完全是人民自己所作所为。自己招来的因果祸福啊。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以说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一样。如果没有人去摇动它。它就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仍然是不变的。如果有人去拉动它。那么风就自然吹出来。
  ▼多言数穷:因此天地与圣人的心境是无为的。而现在有些人的思想。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能守中庸之道。常常以为自己很聪明。妄作主张。固执己见。互不相让。像这种作为。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不如守中:如果要像以上这些多余的做作。倒不如守住中和之道。譬如说。
  一。眼睛如果不多看。魂气就隐藏在肝脏。二。鼻子如果不多嗅。魄气就隐藏在肺脏。
  三。嘴巴如果不多说。神气就隐藏在心脏。四。耳朵如果不多听。精气就隐藏在肾脏。
  五。身体如果不多动。意气就隐藏在脾脏。
  以上这五种神气。如果能够守中。身体中的五气自然归于本位。浊精自然化为元气。元气自然化为神气。神气自然归于虚无之中。这就是修身的要诀。性命的关键。学道之人不可不知呀。
  006→谷神章第六
  第六讲→无形的真神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天地有无形的真神。人体有无形的元神。这都是虚无妙有的。看也看不到的。现在我们就简称。祂为万物之母吧。
  ▼玄牝(PIN)之门,是为天地根:万物之母。虽然毫无门路可寻。但是天地万物。无不是从此而出。从此而入。因此祂才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呀。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所以妙有之门是至虚至无的。是用之不尽。取不不竭的。像这种变化的玄妙。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007→无私章第七
  第七讲→无私之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从无法计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这个天。地仍然是这个地。可见它的生命是长久的。那么天地为什么能够如此的长久呢。就是因为它不是自己生长自己。而生长万物。不为自己而为别人。所以它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因此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也学着天地一样。将自己的事放在后面。将别人的事放于前面。可是祂的灵性。却永远在别人之上。
  ▼外其身而身存:祂虽然将自己置之度外。但是祂的真我。反而永远长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就是圣人。祂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祂的伟大。而且等到祂的身体死了以后。祂的灵性永远超脱三界。不再受到六道轮回之苦。还受到后人的敬仰。这就是祂没有私心。反而得到了好处。
  008→若水章第八
  第八讲→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世人都想学善。今日吾就来讲最上等的善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水了。为什么呢。不信的话。我可用以下的比喻去分析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水的善德在那里呢。就是它利益万物。滋润万物。也不去争名争利。争功争大。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二。它处在众人所厌恶又卑下的地方。这就是它最接近道的作为了。
  ▼居善地:三。它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能随处而安。真静自守。
  ▼心善渊:四。而且它的善德。渊深得很。几乎难以测量。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沉静。又能和合万物之用。
  ▼与善仁:五。水施予万物。皆出自于仁爱之心。这就是它的仁慈。
  ▼言善信:六。水本无言。可是无言之言才是真言。更是信言。如朔望的潮水。皆能适时而去来。这就是水的信用。
  ▼政善治:七。水的滋润万物。就好比处理政治一样。遇热就升成雨露。多余就流入江河。如此生生不息的现象。不就是水善于处理政治的表现吗。
  ▼事善能:八。水在行事方面。又能尽其所长。如行舟渡筏。滋润万物。煮饭烧菜洗衣。无不是水的善能。
  ▼动善时:九。在举动方面。很合乎自然的。如水流到圆的地方。它就成为圆形。流到方的地方。它就成为方形。氤瘟的时候。就会下雨。晴天的时候。它就升华。人如果能够像水一样。不违背天时行事。不妄做。不妄为。不妄言。这才是学习水的善德。
  ▼夫唯不争。故无尤:尤其水不与它物相争。所以它物也不会与水相争。这就是水以和的表现。所以如果人能够学水的涵养与和气。自然也不会有错误之纷争了。


  009→持盈章第九
  第九讲→为人的道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为人的道理。应该知道进退的分寸。凡事适可而止。不要自夸自大。因为自信自满的人。往往就像水溢流出来一样。得不偿失的。倒不如放下自大自满的心。使得自己安逸恬适。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自恃自己聪明才智。就锋芒显露的人。将会受到别人的排斥与打击。因此这种人就不可能受到别人的拥载与爱护。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与玉虽是珍贵之物。但仍是身外之物。因此纵然是富有之人。金玉堆积满堂。一旦临命终时。还是守不住的。所以修道之人。倘若能直取身中之金玉。养性命之真常。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也。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还有富贵之人。如不生骄傲之心。他人必定会以让恭之心。礼敬于你。倘若贪恋富贵又骄傲自得。这将使人嫉妒批评。又是自取祸殃的开始。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所以。只有成功身退的人。才最合乎自然的天道了。
  010→玄德章第十
  第十讲→修道难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修道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因为人心一外驰。魂就与魄相离。那么你们能够保持神不外游。意不散乱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你能够专守先天的元气。如婴儿赤子一样。保全天真柔和的本性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你能洗除贪执之心。自净其意。使心灵清净澄澈而毫无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你能在爱国家爱民族。或是治理国政的时候。保持一种天真博爱。自然无为之心吗。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人心为一身之主。那么你的一身之主。在喜怒哀乐出入动静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守住安静柔弱呢。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你们能够在事物完全明白之后。还能保持不以聪明为骄傲。而守住无见无闻。无为无欲的境界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以上这些道理。其实都是要你们学习天地一般。因为天地虽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但是它仍然不把万物当成自己的。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它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做了天下的事。仍然还不仗恃自己的才能。长养育万物。还不认为自己是主人翁。像天地这种作为。便可称为最深。最厚最高。最远...(注)
  ■最远...[注]→原书漏印。■玄者妙也黑也。玄通元→始也


  011→虚中章第十一
  第十一讲→无的用途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轮要三十支径木。插入中间的轴心。这个车轮才有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制造盛物的器具。要留个中空的地方。这些器具才能盛物。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造房屋。开凿门窗。要留个空间才能住人。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说。有形的东西是给人方便使用的。无形的空间。才是活动的地方。如天与地之间是中空的。才能让万物来去无阻。通行无碍。如天与地之间。没有这个中空的地方。万物就没有活动与生化的余地了。


  012→为腹章第十二
  第十二讲→追求外在的人
  ▼五色令人目盲:追求外在的形色。将离去本性的灵明。譬如声色货利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欲的影响。就会流逸奔驰。因此五色使人的本性趋于迷盲。就是这个原因。
  ▼五音令人耳聋:贪求外在的声色。也会使人本性蒙蔽。一旦蒙蔽了本性。正法的声音。就难以听入心灵之中。像这种人不是好像耳聋的人吗。
  ▼五味令人口爽:(爽另本作臭),人一旦贪求食物的滋味。本性便被味觉所惑。所以五味常使人的本性流逸奔放。而不知本性之中。淡中有味。如子曰。饭疏食饮水。而乐在其中。此就是真味也。
  ▼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田另本作畋),如果人无所事事。每天骑着马。追逐鸟兽打猎竞技。这种人将会使自己疯狂于斗争之心。导致身心不宁。而迷失天赋之本性。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拥有珍贵宝物的人。常使自己行动受到妨碍。而过份虚荣的人。往往会不顾节操以至身败名裂。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人知道物欲之害。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不去强求物质的享受。一心一意。常养性中之腹饱。不爱外物而乱心。就是这个原因呀。
  013→宠辱章第十三
  第十三讲→宠爱与羞辱
  ▼宠辱若惊:世人皆注重于宠爱与羞辱的差别。所以一旦遇有外来的宠爱或是羞辱。就感到惊慌而不知所措。
  ▼贵大患若身:而圣人就不同了。祂对于别人的宠爱。就好像我们有这个身体一样的祸患。因为人身是四大(水火风土)假合。
  ▼何为宠辱若惊:为什么宠爱及羞辱会让吾感到惊慌呢。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因为宠爱就好像得到功名富贵一样。有一天恐怕又要失去。而羞辱就好像被辞职的人。将要受人嘲笑。
  ▼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为什么有身体是祸患呢。因为人生在世。有了此身。便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圣人便将这个身体当做祸患。更将别人的宠爱与羞辱看成。我有这个身体一样的祸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所以有道的人。他虽然得到尊荣的地位。但是他不视为自己的荣耀。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尊贵。就是天下人的尊贵。自己的荣耀。就是天下人的荣耀。像这种有道之人。我们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
  ▼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因此。如果有人贵重自己的身体。但并不为了贪享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拯救天下众生的大任务。像这种人。我们就可以将天下托负给他。


  014→道纪章第十四
  第十四讲→无相无声无形
  ▼视之不见名曰夷:看不出什么东西。就叫做无相。
  ▼听之不闻曰希:听不出什么声音。就叫做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搏另本作抟),摸不着的东西。就叫做无形。
  ▼此三者不可致诘:以上三样。无相无声无形。就是道体的微妙。所以世人是看不见。听不到又摸不着。这就是道体的不可思议之处。
  ▼故混而为一:虽然无相无声无形的理论。可以分开来说。可是它的本体其实还是混合的。
  ▼其上不皦(jiao),其下不昧:而有形的世界就不同了。凡是有一边明的。就有一边是暗的。如上面是明的。下面就是暗的。而道体的微妙就不同了。它上面不是明的。下面也不是暗的。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它绵绵不绝。充塞于天地宇宙之间。似乎是有个物体。又难以立言。因为它毕竟是非常虚无的东西。虽然它生长了万物。而又好像不是它生长的。
  ▼是为无状之状: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物体。
  ▼无象之象,是谓恍惚:所以有人说道体为恍惚不定的。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如果你想在前头去迎接道体的话。根本也看不到它的前头。你要是想在后面跟着它。你还是看不到它的尾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因此圣人就是秉着持着。这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去治理世间的一切。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所以。我说能够知道古始之道的人。就是知道。道的系统的人。因为这个系统。就是道的纲纪呀。


  015→不盈章第十五
  第十五讲→古代的有道之士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候的有道之士。他们的灵性是微细奥妙的。他的本性是永远通达的。这都是外人难以窥测。难以了解的玄机。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就是这样难以窥测他的玄机。如果要去描述古代有道之士的话。也只能勉强形容而已。
  ▼豫兮若冬涉川。(另本冇兮):比如他们在处理事物方面的行动。绝对不会急迫冲动。就好像古时候的豫兽一样。一定要等到冬天。河水的冰结冻了。才敢走过。否则未等到河水结冰。就鲁莽走过去。不是等于自己去送死吗。
  ▼犹兮若畏四邻。(另本冇兮):他慎独的工夫。就好古时候的犹兽。要下山一样的谨慎。不敢扰动山下村庄的百姓。否则牠的生命就危险了。
  ▼俨兮其若客。(另本冇兮):因此古代的有道之士。他为人恭敬的样子。就好像身为主人。礼遇贵宾一样的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涣兮若冰将释。(另本冇兮):在心性清静方面。他对一切外缘的干扰心不染着。就好像春风中的冰。自然的解冻散开一样。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因此他心中淳厚的本性。就好像一块木头尚未雕琢一样的朴实无华。心胸的开阔。就好像空旷中的山谷。能够虚受一切。涵容万物。
  ▼浑兮其若浊。(浑另本作混):并且他有大智若愚的美德。将自己混合在污浊的水中一样。这就是圣人不自以为自己是圣人。所以才能成为圣人。凡人自命不凡。所以才越像一个凡人的道理呀。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澄另本作久):所以。谁能像他们(古时有道之士)。在动荡之中。还能除去心中污浊的恶水。使他慢慢的澄清呢。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在安定自守之中。久久以待使体内的清正之气发动呢。(另本多→孰能阳以久静之徐阴。孰能晦以久理之徐明)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敝另本作弊):因此能够保持以上这章道理的人。他一定是虚心知足的人。不自满不自傲的人。就是因为他不自满。不自傲。只是为了世人着想。反而使自己得到永生之道。


  016→复命章第十六
  第十六讲→致知的极点
  ▼致虚极。守静笃:如果人能够致知。达到虚无妙境。虚空妙有的时候。便可达到大智慧到极点。达到大智慧的极点。又能诚心诚意的守静。达到最高止境之时。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复另本作后):那么万物的生长。孕育。死亡。我们就能从无形的气胞。观察到有形的物体。又能从有形的物体。观察到无形的气胞。这些生生化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去发现它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奥妙。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因此虽然万物是众多的。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命的根源。万物回归到自己生命根源的。叫做静。静也就是回复到自己真我的生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回复到真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长生。知道什么是长生的人。可说是明白。什么是假我。什么是真我。的人。
  ▼不知常。妄作凶:如果不明白。灵性不灭的人。大都是胡乱想。或是异想天开的人。因此容易轻举妄动。一旦轻举妄动。往往就要招来灾殃了。
  ▼知常容。容乃公:因此想珍惜真我的人。他能容受一切。无所不包。所以这种人的心胸开朗。更是大公无私的。
  ▼公乃王。王乃天:像这样至公无私的人。就会将挽救苍生。视为己任。这就是圣人了。所以圣人也称为王。既然是王。必然是顺天行事了。
  ▼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殁另本作没):能够顺天行事。就合乎真常之道了。能够合乎真常之道的人。就是假我的肉体死了。也不会六道轮回了。


  017→知有章第十七
  第十七讲→国君的治世
  ▼太上不知有之。(不另本作下):上古时候。有德的圣君。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使天下百姓不知不觉的自化。如此人民暗受圣君的恩赐。仍然不知道有圣君的存在。
  ▼其次亲之誉之:再其次的贤明国君。虽然不能像上古的圣君一样。淳朴无为。但尚能以德教化百姓。亲近百姓。如此仁德的国君。还能得到天下百姓的称赞颂扬。
  ▼其次畏之:再其次的时期。再其次的国君。他教化百姓。就以刑政与赏罚去治理人民。这时候的人民。就知道畏惧国君了。
  ▼其次侮之:最差一等的国君。就无道无德了。他只会以权术愚弄人民。所以人民也就开始轻视侮辱国君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有本冇焉字):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种国君本身的诚信不足。所以人民也就不相信他呀。
  ▼犹兮其贵言。(犹另本作悠):因此想要达到上古淳朴的治世风气。首先必要贵重他的号令。诚信他的语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人人都能顺利将自己的事做好。这种国君的治世。才可算是大功告成了。可是大功告成之后。人民还是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说这是很自然的事嘛。所以这种国君的治世。才是最上等无为的国君呀。


  018→四有章第十八
  第十八讲→仁义与孝慈
  ▼大道废。有仁义:很多事情是很巧妙的。不相信你看。当大道难行于世的时候。才显出仁义的可贵。大道普行的时候。反而现不出仁义在什么地方。也不知什么叫做仁义。就好像上古时代。人心纯朴。顺天行事。大道普行。到中古时代。大道就渐渐难行于世了。因此至圣孔子。看到大道就要废弃的时候。便大力提倡仁义。这也是大道废弃以后。才出现的仁义呀。
  ▼智慧出。有大伪:但是一旦到了。科学越发达。社会越文明的时候。人心越奸巧虚伪。到那个时候。人民也不遵守仁义道德了。因此投机取巧。欺诈攻讦的事。也就层出不穷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当六亲和的时候。虽然有孝慈的人。但因为六亲祥和。就显不出有什么孝慈。而且因为人人孝慈。则不知谁是孝慈。一旦在六亲不和的情况下。倘若有人还能守孝慈的事。这就难能可贵了。更显出这个人的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有忠臣必有奸臣。但是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显不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一旦到国家战乱的时候。奸臣则卖国求荣。忠臣便尽其无私之心。舍身报国。成为万古不朽的忠臣之名。因此是国家昏乱有忠臣。


  019→朴素章第十九
  第十九讲→回复纯真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真正的圣人。不自以为圣人。如至圣先师。孔子在世的时候。以圣人之行。但不以圣人之名自居。反而使他的圣名长久。就是因为他能够弃除智巧的心机。顺其自然。反而能够让人民学习他言行的榜样。这对人民来说。是利益百倍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力行仁义的时候。也是一样。不必刻意去标榜自己。能够这样的话。人人才能回复到孝慈的自然本性。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比如说。人人都不以奸巧的手段去骗人。那么其它的人就不会起盗贼之心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以上这三种理论。有些人认为是多余的。文章是难以感化天下的。所以我就另外传下一种启示。来教导天下的百姓。
  ▼见素抱朴。少私无欲:就是持守朴素纯洁。少思寡欲。回复到纯真的本性。


  020→食母章第二十
  第二十讲→视万物为一体
  ▼绝学无忧:只要断绝奸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比如在接待对话之间。轻轻和气的回答。唯。和不耐烦回答。阿。这两句话同样是声音。相差没有多少。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虽然相差没有多少。可是在别人听到耳里的感受。就不同了。一种是觉得良善的。另一种就觉得恶意的。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以只是一句话的应声回答。良善与恶意。就很明白的表露出来。每个人相信都觉得很可怕。我也一样不能不怕呀。
  ▼荒兮其未央哉:可是世人不修心德。心田宝地都好像荒废的田园一样。忿恨贪欲的杂草到处丛生。不去修剪。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种贪欲无厌的样子。就好像要参加丰盛的筵席一样。很想尝试。又像春天登上高台。远眺风景一样的愉快。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唯有我的心境淡泊恬适。心清意定。就好像婴儿在母体的怀抱中。
  ▼乘乘兮若无所归:好像动。又好像不动。没有思欲。也没有烦恼。像这种不沾染世俗的样子。又好像无所归的游子一般。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不像世人经常自得意满。尤其在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就像有用不完的才智与能力。而我的才智与能力。就好像遗失一样。心境之中空空洞洞。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我真像愚人啊。是那么的无知无识。浑浑沌沌的。尤其世人的眼目。谋虑多端。就好像很精明锐利的样子。唯有我昏昏昧昧。像无知的小孩。还有世人斤斤计较的样子。就好像很会分别。唯我像没有知识的人。不知道怎样去分别与计较。
  ▼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所止:(另本作忽兮其若晦。寂兮似无所止),哈。我的心恬淡宁。就好像大海一样的深阔广大。像风一样的飘摇自在。不执着一定的住所。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世人都仗恃自己聪明才智。以为自己很有作为。而我呢。就像一位愚顽又鄙陋的粗人。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唯有我跟世人不一样。是因为我一心以道为重。视万物为一体。就好像时时要吸食母奶的婴儿一样。得到母奶。性命可全。失去母奶。性命就难保了呀。
《道德经》-太上老君注解.rar (98.18 KB, 下载次数: 24)






发表于 2016-3-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了,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是中华经典,讲的是大道真谛,做人,做事,治国,安民,无所不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0 02:57 , Processed in 0.06979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