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回复: 1

[东方区] “董存瑞”为何成为中国最后一名“右派”?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3-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萝卜青菜都爱 于 2016-3-23 13:32 编辑

转自于新华社的官网“新华网”青海频道中的这个网页:http://www.qh.xinhuanet.com/2013-03/26/c_115166223.htm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查统计,全国共划分右派份子552877人。最小的是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只有12岁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张克锦。张克锦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整风运动,更不认识那个领导,但是因为他从小就爱画画,得过绘画大奖,小小年纪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有人求他画一张画时,他很快就答应了,于是他画的这张讽刺领导的漫画《一手遮天的×××》闯下了大祸。有关领导决定给这个十二岁的张克锦送上一顶桂冠“右童分子”,以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

  “反右”中,《董存瑞》的导演郭维被打成右派。在党小组会上,张良作为小组长带头“交心”,他说:郭维同志在拍《董存瑞》时还教育我们,向董存瑞学习,为新中国而奋斗,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阶级敌人?真是不可思议。会不会是在整风时给领导提意见言辞过激,不会真的反党吧?(张良就是1955年上映的电影《董存瑞》中董存瑞的扮演者。——楼主附注就这样,张良被说成是为右派翻案,《人民日报》发表了抗敌话剧团团长丁洪同志写的《一个青年演员的歧途》的文章,批判张良。全国人民都知道张良犯了错误。张良受到留党察看两年,行政降一级的处分,被下放到38军当兵改造
201472910349340.jpg
张良在《董存瑞》中的剧照

  1962年6月,中共沈阳军区政治部机关委员会为张良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所受的处分作甄别平反;1963年5月又荣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接见。这期间,张良先后参与了《三八线上》、《林海雪原》、《碧空雄师》、《哥俩好》、《家庭问题》、《打击侵略者》等影片的拍摄,事业蒸蒸日上。
  文-革中,张良再次以“漏网右派”的罪名被揪斗,并被扫地出门,先是下放“五七”干校,后被开除党籍,行政降三级,勒令复员还乡。在1968年“清队”(“清理阶级队伍”)中,张良因1957年的问题,被揪斗、立案审查,1969年6月30日“八一厂”革委会决定,增定张良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由文艺九级降为十二级。这样,电影《董存瑞》中董存瑞的扮演者张良成了中国最后一名右派
  谁能料到一部电影《董存瑞》竟出了三个右派,导演郭维,演员张莹和张良。(张莹是《董存瑞》中“赵连长”的扮演者。——楼主附注
  在北大荒度过了极其艰苦的三年后,1960年,张莹被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他被调回“北影”,在《红河激浪》中饰反动军官、《小兵张嘎》中饰罗金保。在“文化革命”中,他遭到迫害,于1969年6月3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1978年,对他的“错划”问题进行了改正。
  郭维是“老延安”,曾参加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等名剧。被打成右派后,自刻了一方图章,上面写着:“历史将宣判我无罪。”1962年,当他恢复了导演职务的时候,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很快将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亲人》改编成电影剧本,可是没想到影片刚刚进入拍摄阶段,就被宣判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而遭到扼杀。直到1979年,郭维从百般折磨中侥幸活下来,他的错案也得到彻底纠正,他又调回了北影厂当导演。本博秦全耀曾看过他导演的《柳暗花明》和《笨人王老大》,对大跃进和文-革进行了猛烈抨击。
  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
  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知情人说,郭维老人之所以要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再次披露许多人还不知道的秘密,是因为郭维作为一个1957年的“错划右派”,他相信只有用坚持说真话才能真正永远记取“反右”教训;二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岁的郭维再不还历史以真相,就没有机会了。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萝卜青菜都爱 于 2016-3-23 13:47 编辑

郭维在央视《电影传奇·董存瑞》中的镜头实据

17.jpg

 1、我要写一个从普通的农民……我在他家里生活了几天,群众讲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嘎小子,还是个烂眼边,他就是胆儿大。实质上他家据我看,是个富裕中农,他早早娶了媳妇。

18.jpg

  2、当郅顺义模仿董存瑞的壮举讲道:“就这么拽下来导火索,我一看举起来的炸药包着了”,镜头被掐断,画外音说:“不不不,老人的记忆一定出现了误差,无数次从爆炸中惊醒,无数次在梦里试图找回战友,无数次回到那一刻,这一切混在一起,已经使最后一个场面犹如梦幻。”

  3、紧接着画外音,导演郭维说:“我了解的是什么呢?郅顺义是真正跟着董存瑞冲上去了,但董存瑞冲到碉堡前头后,找不着他了。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就来了一些军事专家,因为谁炸的不知道。怎么着呢?那就是托。托可能吗?最后有人建议挖底下,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

  片中引用了大量见证者郅顺义的镜头,但在郅顺义说到关键时刻,掩盖了其声音,出现了三个‘不’的画外音,郭维接着画外音说了“谁炸的不知道”这句很关键的话。

19.jpg


附一:中影协刊物《大众电影》(1996年第10期)文章:


英雄启示录
——郭维:重提现实主义

记者:狄翟

  四十一年前,著名导演郭维拍摄的《董存瑞》公映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即便在今天,重新观摩这部影片。亦依然打动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心,显示了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样一部优秀的精品,对于今天努力投入“精品战略”计划的创作者们来说,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榜样的效力!为此,记者走访了年近古稀而精神甚旺的郭维同志。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话虽老些,但却是真理!

  记者:回首往事,能使您成功地拍摄出《董存瑞》,个人的生活是否起了主要作用?
  郭维:每个人走过的道路不同,的确对其艺术作品的创作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我一参加工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敌人的后方同日木鬼子战斗。客观条件使你必须生活在群众之中,创作的作品必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方向更加明确。我越拍戏就越强烈地感觉到:一个导演不可能纵横八万里,上下几千年,什么都能拍;只能拍自己熟悉的题材,绝不能比着葫芦画瓢。因此,“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是空话,是真理!
  《董存瑞》就诞生在生活中。一九四三年起我就在冀中和十七、八岁的年轻战士天天混在一块,一起行军宿营,摸爬滚打,都是好朋友。此外,我非常熟悉一个普通农民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战士的过程。那时新兵刚入伍时,都是些十六、七的庄稼汉,可几年小米一吃,一晃长成个大汉子,当了排长、连长,成了英雄了!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内涵却相当深刻:当时,无论你是干什么的,士兵、文艺人、医生……党教育你就是用到群众中去这个路子。所以我认为拍精品,首先要反映时代精神,艺术价值的取向是关键;其次,还要观众喜欢。有些电影一时间轰轰烈烈,然而观众很快就忘却了!艺术作品必须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我现在仍然要高呼:现实主义万岁!

  记者:建国后十七年间,许多精品的创作,都严格遵循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面对今天这个时代,现实主义对干现代精品的创作,您认为还有指导作用吗?
  郭维: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现实主义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首先,现实主义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就要求艺术家体验生活,不是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意味着你要观察提炼生活,其正地总结、理解生活的本质。
  我拍《董存瑞》是1954年,当时抗美援朝刚刚结束。就我个人而言,我两次去朝鲜,亲眠目睹了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连盐也吃不上,跑肚拉稀,有的战士行军干脆不穿裤子,一边走一边拉,军情紧时间急嘛!就这样,肩扛一杆步枪,面对着比抗日敌后艰苦的生活。志愿军把美国佬赶过了“三八”线。这些事细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啊!靠什么!精神哪里来?来自发扬硬骨头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自豪感!
  从大处说,当时全国上下一致呼唤英雄,洋溢着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氛,是一个召唤英雄的年代,人们也渴望艺术家把它表现出来。我拍影片,就是要把这种独特的背景反映出来,把这种哈哈大笑的心情和对英雄壮烈事迹崇敬的心情表现出来。所以,那时我拍一都戏前,就大致可知它将来的观众反映,看片时哪些段落观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环境决定了你的作品嘛!现在也有一些影片是以军史为题材的,但拍出来八路不象八路、解放军不象解放军,好比一杆枪,看着简单,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拿起来就不是那回事嘛。其中,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功夫欠佳是共其因之一,从理论上说现实主义精神还没有吃透。
  其次,现卖主义要求艺术家加工提炼生活素材,不能照搬生活,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如《董存瑞》,真实的董存瑞参军前就已娶了亲,他家是富裕中农,那时农村十四、五就娶媳妇,早婚很多。他举炸药包牺牲是许多专家经半年考察论定的,论据就是在桥下也炸出一个坑,是炸药爆炸时反作用力将人扎入土中造成的。人的身体全炸飞了,可是坑底下发现了一层袜底,战友们认出来那是董存瑞媳妇给他做的,上面还绣了一朵花。后来,董作为英雄的照片还是从他媳妇保管的一张日伪时期办的良民证上的照片放大的。董牺牲后,他媳妇因各种原因被迫再嫁给别人,不久就忧伤而死!所以,我在影片中为董加了一个姐姐,保持了一个女性形象。这也算人物身份的一种转化吧!这样,更容易被接受。若要照搬生活,就可能削弱人物的力度。

先验论要不得!

  记者:那么,您所拍摄的董存瑞,与真实人物有无距离呢?
  郭维:其实的董存瑞不叫四虎子,叫四嘎子,我们到他的村里采访,村民们提起他都说,嗬,四嘎子嘛,小时候烂眼边,从小这捅捅,那桶捅,什么都敢于;很欣赏他。他就是北方农村中那类不怕苦不怕累,再艰难的环境也有办法弄到吃的那一类孩子,就羡慕当兵。这类孩子我熟悉。因此,给董设计了一个磨咕的性格,死缠着赵连长,想尽一切办法要当兵,引出了“摔跤”的情节。这个性格,在我们的队伍中很普遍。参军以后,又有了“十发子弹”等细节的设计,直到“挂帅点将”争当爆破手,直到炸桥牺牲时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前面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这一瞬问的英雄形表的立起,只有过程写好,结论才能成立。
  记者:您为何选择张良来演呢?他好象并不具有“英雄相”。
  郭维:首先,他来自都队,最起码我不用教他扛枪;有部队生活,遇到情节一启发,马上就反应上来了。此外,我还喜欢他那一笑,嘎吧讥的,象农村天真无邪的机灵小子,真诚自然,敞露了他的内心。这种性格在我们部队河北籍的战士中很普遍。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董存瑞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逐步成长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战士的过程,张良很刻苦、很用功,出色地塑造了英雄的形象。
  记者:写英雄人物,是平凡中见伟大,还是伟大中见平凡?普通人性和超人行为如何掌握分寸?
  郭维:这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见其伟大,但过程要平凡,不能神化。生活细节出彩,才能将大关节处升华出来。以《董存瑞》而言,“摔跤、十发子弹”等见其平凡;而“挂帅点将”,他当上了爆破组长,选择了平素与自己有争议的王海山任掩护机枪手,观众看到这儿都落泪了。因为从中看到了英雄宽阔而伟大的胸怀。
  我拍《董存瑞》前,当时立志要突出创新,不能庸俗,要浪漫一点,即写生动的人!此片是人物传记片,一定要让董的命运引起观众的关注,靠的是把过程写足,“炸桥”是画龙点时之笔了。写炸桥,我的处理是先让董冲到桥底,因未带炸药包支架而四处寻找支撑点,作为一个战士不但要消灭敌人,也要保护自已呀。由于桥下找不到支撑点,董只好用枪托敲打石桥放炸药包,好不容易一块石头松动了,这时,冲锋号响了,一批批战士冲上来被敌人机枪扫倒,每耽误一分钟就有许多战友倒下,这时董才毅然托起了炸药包。后来审查时非要我剪掉冲锋战士大批倒下的镜头,说太残酷了,真是可惜呀!缺少了紧张度和其实性了嘛!因此,庸俗社会学要不得啊!一定要人整天端着个英雄相,不可能嘛!所以我最后说一句:今天要想出精品,还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坚决杜绝先验论的影响,认其向生活吸取创作的源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9 05:45 , Processed in 0.0586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