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回复: 0

[东方区] 王路:当僧人卷入政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路:权变,以及僧人卷入政治--作家王路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743108.html?touping

[url=]王路:权变,以及僧人卷入政治[/url]

2016-05-12 09:15:50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39755 次 | 评论 0 条


传统佛教和民间信仰的结合,流传下很多糟粕。比如超度亡灵、放焰口等。这些并不符合佛教本旨,正信而有学养的僧人一向反对,太虚、印顺、圣严诸法师,都是如此。但圣严到了晚年,也在法鼓山做起了水陆法会。何以如此呢?因为钱。寺院的建设和维护,僧团的日常开销,都需要钱。直接去募化,钱很少。做水陆法会,钱哗哗来了。


也有信众赞叹坚持不做水陆的寺院,但那些人大多不太愿意出钱。往往是越迷信的人,越肯出钱。或许是怕因果轮回,或许是想积攒福德,他们捐钱很大方。


在圣严的时代和处境下,假如想坚持不做水陆、焰口,信众的刚需得不到满足,慢慢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庙盖不起来,人越来越少,反而不宜弘法化众。


这个世界上,理想主义者很少。物竞天择,理想主义者十分容易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少。十之八九的人,身上都多多少少潜藏着理想主义情结。只是一旦发现,呵护理想的成本太高,笃定的坚持往往受挫,马上转身变为滑头。


因此,仅仅是拥有理想主义情结,完全不能叫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呵护理想使之不坠的人。愿意很简单,但有能力很难。理想主义者的稀缺在于很多有望成就的种子在竞争中早夭了。而竞争的胜利者,有心去扒一扒他们的发家史,大多由庸俗而卑劣的手段构成。胜利者往往喜欢打扮成理想主义者的模样,一旦让世人洞穿,他的胜利就难乎为继。假冒的理想主义者很多,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极少。


由于庸俗的胜利者喜欢披上理想主义的皮,而真正理想主义者又不介意权变地做看起来庸俗的事情,二者在世人眼里,区别起来十分困难。


太虚大师和圣严法师,都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他们的作为经常被人诟病。太虚坐船,都是坐头等舱,别人指指点点:一个和尚坐头等舱,这么贪图享受是出家人该有的样子吗!他们不知道,太虚坐头等舱,是要结识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佛教向他们要钱和政策。


如果没有读过太虚和圣严的书,熟悉他们的知识与见地,看到他们同政治的密切过从恐怕很难体会其初衷。陈水扁在任时,四次上法鼓山拜访圣严。2006年6月,台湾朝野上下都对陈水扁表示不满。陈水扁轻车简从上法鼓山,对圣严表示,自己的慈悲和智能都不足。


2008年2月,马英九在竞选前,参加法鼓山的除夕撞钟活动,用力过猛,把绳索扯断了。圣严说,“撞钟主力,应当都在僧团法师身上,贵宾们只要做出撞钟的样子即可,并不需要特别施力。”5月,马英九竞选获胜。


读圣严的书就会明白,他对政治并没有兴趣。对政治兴趣浓厚的人恐怕也不太会舍得花六年时间去闭关。但为了弘法化众,很多应酬往来也不能避免。圣严晚年,保持着三天洗一次肾的频率,却在这几年里,连续不断地接待政商各界人士。一边抱着病躯,一边对陈水扁等讲忏悔、发愿和回向。圣严也清楚,讲这些未必有直接的效果,有个董事长因为公司被调查,心中苦闷,上山找圣严,圣严开导了他,几天后跳海自杀了。但圣严并不厌倦。在外界看,这是僧人卷入政治。但僧人卷入政治很多时候并非出于对政治的兴趣,而是需要借助政治的力量。


僧人与政治关系密切,并不奇怪。史上最著名的两位高僧,鸠摩罗什和玄奘,都和政治十分密切。鸠摩罗什被后秦高祖姚兴亲自迎入长安,以国师的身份礼待。玄奘也十分变通,他在学术上,坚持认为所处的时代没有转轮王,但在给太宗高宗皇帝的信和上书中,称他们为转轮王。


这是妄语吗?不是。这是随顺世俗的善巧方便。佛教很分得清第一义谛和世俗谛,在世俗意义上,把君主比喻成转轮王,或者说,期待君主是转轮王,只不过是与俗无诤的称呼。就像广东人习惯称小伙靓仔,不代表他真的靓。


如果不能随顺世俗,理想主义者会举步维艰。要坚持理想,要紧的不是理想,而是智慧。在智慧一步步开启的过程中,如能不忘理想的坚持,就可以叫理想主义者了。如果一旦忘掉,就庸俗了。智慧也不再是智慧,而是精明了。


佛教有个词,叫应机度化。菩萨度一个人,要照顾他的根机。不照顾根机,他跟你是没缘分的,也度化不了他。但初机凡夫,和菩萨的见地差别很大,你将自己的见地不加善巧地说于他,实际上是放弃了他。对一个贪嗔痴慢疑习气很重的人,说不要崇拜偶像,并不存在主宰命运的终极力量,只会给他带来疑惑和惶恐。


理想主义者和世俗的扞格,多源自理想主义者格物不力。从外在看,是对诸事诸务的洞察还不够明白;从内在看,是所知障与法执还很坚固。换言之,他还不能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因为不理解,会执著地坚持某些见解和认知。用孔子的话说,“可与立,未可与权”。


理想和事相不一样。抱定理想不肯动摇,叫坚持;抱定事相不肯动摇,叫执著。理想不动摇,事相上灵活处理,叫权变。动摇了理想,就不叫权变,而叫妥协了。


理想主义者是毫不妥协的人。在毫不妥协的情形下,之所以还能生存,在于懂得权变,才既不流于庸俗,又不至于冥顽。


法鼓山虽然做了水陆法会,但都经过改良修订。把传统水陆中烧纸人、纸马、纸钱这些都删掉了,使仪轨符合现代环保的要求,并尽量减少迷信成分。历史上不乏改变传统的高僧,如百丈淮海、云栖袾宏等。大众需求和文化土壤,很难遽然改变。要想影响大众,得先令大众接纳。如果因为见解不同,就对众人敬而远之,那就谈不上影响大众了。


权变的基础,在于对事物本质的不同理解。妥协则是在并不理解的情形下让步。妥协很简单,只是态度问题,权变则是智慧问题。权变不是说变就变,它有格物工夫的要求。


权变要求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到底是如何想的,造成如此想法的诸多因缘是什么。换言之,权变要求具备“天眼通”等能力,能看清他人的处境态势及前因后果。好比权变的人站在山顶上,看见山中错综复杂的小路和小路上的行人,行人并不清楚哪条路是正确的、离山顶最近的,只能随大流去走,行人的遮蔽是受自身位置所限。山顶的人不仅明了一切道路,也明了山腰的人之所以迂回曲折的原因。由于对此了然,虽然和他们见解不同,但不会产生抵牾。


人们常说换位思考,但很多时候,换位思考并不能成立。普通老百姓没办法和市长换位思考,因为他的屁股从来没有坐到市长位置上过。但市长可以换到县长的位置上思考,因为他的屁股曾在那里坐过。能换位的人,一定是对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境界有所浸淫。所以,权变之难,难在致知。


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知识的匮乏。这种见解,源于自负的蒙蔽。暗含的意思是,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系统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如果问他,为何牛顿晚年从宗教上寻找寄托,他不敢说牛顿知识匮乏或科学精神不足,只能视为特例或归因于老年的糊涂。


其实,一个人是否相信宗教,以及如何理解宗教,知识上的差别是很次要的,重要的差别在基因上。知识和阅历只是作用微小的外缘。但人总倾向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因此愿意将先天的区别划为后天,这样就容易感知自己的成就。这种自以为是,是觉悟程度不足的体现。


觉悟的程度,可以体现为涵养。比如一个人受到很重的谩骂和侮辱,并不生气。在外界看来,他是非常有涵养的人。但实际上,涵养只是表象,不生气是因为他的觉悟程度深,能够理解谩骂和侮辱的来龙去脉,而不至于动气。


仅从外在去模仿涵养,往往是照猫画虎。因为关键是不动气,而不是克制情绪,掩饰怒气不外露。那样就扬汤止沸,很难成就。所以《近思录》讲: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唯有觉悟程度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进益。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公众号:i_wanglu

新书《唧唧复唧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03:17 , Processed in 0.0332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