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回复: 0

[百家微言] 如何拯救正在遗失的教育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拯救正在遗失的教育文化?(一) - 道冲不盈 - 草根网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82983.html

教育文化与文化教育的辩证关系

    教育和文化的真正涵义

    思维参照模式的形成过程

    错位的教育与偏执的溺爱

    攸关民族兴亡的智慧教育传承

    对利益文化现状的反思

    教育文化与文化教育需共同发展

    培养孩子需要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的课题范围非常大,然而其在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兴旺和国家昌盛的大问题,同时又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与具体实施呢?

    教育文化与文化教育的辩证关系

    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依赖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文化和文化的教育。关于这样大的一个课题,我们是想从智慧传承教育文化和智能生命科学的高度来认识教育文化与文化教育在培养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教育文化与文化教育的认识,我们要运用一个原理和一个观点,那就是:辩证法的原理和智慧整体观的观点,并站在智慧整体观的高度来运用辩证法的原理。

    教育文化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一种生命延续的文化现象。其实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动物世界》这个栏目来了解这样的内容,有很多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样是离不开生存教育的。只不过我们人类自身的智能要比它们高级,因为人具有更高级的智能,有更复杂的思想意识活动。

    我们认为,从人生命成长的自然要求上去看人的传承教育,它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纽带,是我们人作为人自身存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过程,也是生命存在的内容;从人类集体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上来看教育文化,它是人类这个集体的社会活动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集体智慧共存与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是人类认识自身和认识大自然最基础的内容,是我们人类的类本质功能外化的结果。

    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自然要求上去看人的教育文化现象,它是人的生命力存在的一种外延,是人的智能和自己内在能量外化的展现,是通过自己存在的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混化之后的结晶,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文化教育是人类社会各种族集体存在和发展需求的产物,是人类的类本质——不同层次人的智慧和能力在顺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时的具体运用,是对人类自身的这个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外化的结果。

    教育文化的目的,是关于人如何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生观;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如何培养符合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复合性人才。

    教育与文化在我国古代,实质上是教育包含着文化,而文化则在流行于世的过程中必然包含着教育,它们是这样一个整体辩证的关系;文化是通过教育来展开的,教育里边贯穿着传承的文化内容,它们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教育和文化的真正涵义

    在过去,由于生产工具不是很发达,因此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显得自然质朴一些。这样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能够体现出来的,都是非常淳朴的内容,所以文化和教育没有分立,没有分开。我国文化与教育分开的历史时期主要是在上个世纪初,那个时候开始了新文化运动,真正的文化与教育在那时就发生了变革、发生了变化,那还是在解放教育文化体制的时候,在教育不断改革以后。

    但是,我们怎样来看待教育的涵义①【①“涵义”与“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同义使用,其实二者本义并不完全等同。“涵”有渗透融合之意,在表达事物根本内涵之义时用“涵义”;“含”则侧重于包括容纳之意,在表达包含之义时用“含义”。本书按照句义表达的不同,对二者进行区分应用。】呢?教育是一定要通过文化手段来展现出来、把它展开的。教育的内涵,包含着培育人的生命活动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基本要求,包含着培养人的身心行为符合生存活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新生的个体,还是成长起来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群体,使他们学会维系生存活动的基本技能,获得健康人生的经验,也就是通过教育让他们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只有当人获得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与人生经验之后,才有可能帮助自己融于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中去。

    因此,从教育的本质内涵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传承人生经验的内容与过程。教育不仅会帮助人建立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人融合到自然环境及社会关系之中去。总之,教育是一代生命培养另一代新生命成长的过程,是通过自身生命力的外化来展现言传身教的内容的,是通过具体的文化、语言、行为等方式来呈现不同的教育和文化形式的。

    文化的涵义怎么讲?文化是人类自身在同自然及社会发生关系时产生的具体应对内容,也就是人类在应对不同事物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通过文字归纳、总结、升华起来的理论知识。而这些具体应对内容——各种理论知识,正好反应了人类的智慧能力,因此可以说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既可以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也可以不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像诗歌、小说都属于前者,而舞蹈、美术、音乐、戏曲等等也是一种文化。

    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教育与文化基本上被分开了。从教育的涵义来看,从它表达的内容上来看,法定教育是通过文化的熏陶,通过人生的方方面面,来培养一个人成长,并使之成为符合今天这个社会规范要求的人。这是教育通过文化所要表达的内容。

    文化要借助于教育使人们能够学到知识,包括人立足于社会生活时需要了解和认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文化是一种工具,教育是文化的本质,文化是教育的内容。但是现在呢?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文化脱节了。现在的大多数人,只注重文化方面的学习,只是把教育里边关于如何教育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强化了,从而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最本质的内涵,那就是: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做人。

    在培养新一代方面,我们既要看自己的长辈,也要看看自己驾驭生活的能力,还要看看现在的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通过比较就会知道几代人之间的差距。现在的人们,包括孩子们,在学习社会文化,应对社会关系,独立实施具体生活内容时,所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呢?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是否接受过真正的教育。

    教育里边包含着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伦理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礼仪、习俗,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法律等等的认识。它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规范的内容,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才能称为教育。人被培养出来,在现今的这个社会里,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之人格特征的人的。如果这个人是从那样的一种思想境界里面出来的,那么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无疑是倒退了。

    但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今天的社会中又有何表现?现在社会上的孩子们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从对社会所生产的商品和物质产品的浪费方面,我们就能看出来,小孩子是有教育还是没有教育的。例如,现如今的社会上有不少孩子用手纸是毫不计较的,他们的父母对此现象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根本就不管孩子的行为是否造成浪费。有些孩子在擦手或洗脚时,根本就不用毛巾,而是常把卫生纸卷拽出来用手挽,挽得多多的,随意擦擦手和脚便扔掉。一旦孩子们形成了这种浪费的习气,那么以这种不良习气来应对日常生活,带给社会的将会是极大的损害!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只要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气,那么他的思维参照模式就会把这种坏习气复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于不知不觉中反应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样的坏习气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破坏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人由于追名逐利,并崇信金钱万能,因此在专心牟利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比如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习气。这些人大多都只顾牟取自己的利益,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不管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对工作中的同事,都会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像这样的社会现象告诉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人生活在人群当中的那种和谐共处的氛围了。人们共处于某个环境当中,应该产生和谐的交往关系才对,应该是融洽而又友善的关系才符合人的社会属性。但是现代人们的生活过程就是这样相分离的。比如,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把自家的门一关,隔壁左右四邻从不往来,大家相互之间不认识了;即使是认识了以后,相互的关系也是非常平淡与陌生的。

    当人生活在某个群体中时,应该是互助互爱、互谅互敬的,可是现在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乡之间、朋友之间等关系,开始出现互不关心,甚至相互背离的状态,你不用关心我,我也不用关心你。但是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20年前、30年前、甚至40年前,自己居住的隔壁邻居,无论哪一家遇到了问题,街坊四邻都能够做到互帮互助。比如哪一家如果有个老人病了,其他街坊四邻都会出手相助,有些人在帮忙时甚至比他的亲人关照得还要周到,马上就给送医院。而现在呢?人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是以利益来维系,那就会冷漠无情;而在利益关系中,又怎么可能有人性温暖呢?

    其实,人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确实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如果因不方便缺少了什么、拿不到东西,大家都是可以帮帮忙的。在以前,谁家里边来了亲人或朋友,正好家里没人,只要隔壁邻居在家,自然会热情告诉来人:“他们家里没有人,你有什么事跟我说。”甚至于款待留下隔壁邻居的这个亲人或朋友,直至邻舍下班或外出回来。

    而今天的社会关系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人们之间互不关心,大家相处以利益为先。如果没有利益的关联,那么即使是街坊邻里、同事同学,或是亲人朋友,彼此之间都表现得比较冷漠。这样人群中就很少发现和谐的现象,至少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度远远不如三十年前了。因为世上的多数人都生活在符合自我利己的自私的那个小环境里面,因此缺失了与他人之间善意的沟通,也缺失了关爱与真情的交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旧有的教育体制已经被打破,新的教育体制还未形成。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效率,也使得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或去接受教育。所以人也就自然地缺少了友爱与真情。这种爱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是通过教育的文化来反复地熏陶的,是通过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活动准则的文化知识来灌输的,也是通过家庭和社会中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来传承的。

    但是,现在的人们已经缺少这样的熏陶、灌输与传承,因为大家把搞活经济放在了第一位,把仕途地位放在了首位,把追求名利和感官享受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来也就忽略了教育人健康成长的根本要素。因而就自然地重视能够带来眼前效益和社会文化需求的知识,重视所谓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娱乐知识等各种各样层面层次的文化教育的学校,还有各种传媒如电视、电影、网络通讯和文学作品等等。一个人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不能等同于接受学做人方面的教育文化内容,尽管它们之间有很多内容是相似的,但是它们的本质内涵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法已经告诉了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传道”,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人,做一个和谐生存环境的人,做一个有觉悟智慧的合道顺德的人。以前教育是很严格的,师父先要考验弟子的品性,指导教育弟子,达到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时候,才会“授业”,也就是传授技艺和知识,把“传道”放在最前面。

    现在国外,尤其是在亚洲,有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像新加坡、韩国、日本,我国的香港、台湾这一带,还是在运用中国的儒学文化。儒学这个贯穿人共性的、涉及伦理道德以及人涉世立足的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但是有一点,它被打上了封建社会那个历史阶段的印记,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束缚人民思想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把这样的教育文化给歪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个文化需要改变发展,需要后来的人们根据时代的要求去丰富、完善它。但是迄今为止,这个儒学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完善起来。

    在教育子女方面,《三字经》里有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现在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小孩子一要钱就给钱了,一要玩具就什么玩具都给买,基本上是不顾一切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这样满足孩子欲望的本身,是不符合身心成长规律的。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不断地被满足,像这样做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贪欲的习气。在人的生命运化规律里有一个适应性,当适应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适应了的环境反映到人脑里边,产生了一种物质沉淀——形成贪欲纵意的习气。这样一来必须要得到满足的想法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如果不被满足,就可能造成所谓自尊心方面的一些伤害,进而形成激进的、分裂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没有注重学做人方面的素质教育而产生的后果,因不懂得教育的本质内涵,而不断地满足他人或孩子的欲望。父母不断地满足儿女的要求,总是以己心度人,害怕自己的儿女吃亏,害怕他们吃苦受累,而不懂得人的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思维参照模式,不懂得按照生命运化规律的属性特征来教育孩子,不懂得人脑的智能效应功能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功能状态和特征,不懂得培养人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懂得“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的生命活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懂得在社会中生活是“不如意者常八九”的,不懂得培养人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应变能力,不懂得培养人提高与其他人、事、物发生关系时的生命活动状态和身心修养水平。(待续)

    【注】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着《东方智慧文化丛书》第四部《智慧书》第一卷《生命的真义》:2013年10月版。有着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订阅号:caogenzhiku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4:54 , Processed in 0.0488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