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国际能源战略格局加速盘整, 中国应该如何作为-凤凰国际智库 http://pit.ifeng.com/a/20160711/49331792_0.shtml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109人参与 11评论
【《战略家》是凤凰国际智库最新推出的一档重磅栏目。主要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就国际政治、企业走出去等话题中的战略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国家、企业大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本期作者:冯玉军,凤凰国际智库学术委员 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技术进步和供需变化导致的结果,不仅造成了油气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将对能源地缘政治和国际能源合作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美国凭借着“页岩革命”,已经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除了美元、美军和美援之外,美国又拥有了影响国际事务的额外杠杆,那就是“美油”和“美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能源独立”之后,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已经相对下降,其近来在中东采取相对保守而非激进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与此同时,由于有了更多的能源工具,美国对于欧洲、亚太经济甚至安全事务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是受西方制裁、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能源产业遭遇挫折,其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呈现衰势。一方面,俄罗斯现有主力油气产区基本已达到生产峰值,如果要保持现有产量,俄必须对远东、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的新油气产区加大投资。但是受技术落后和投资不足制约,这些地区的开发未来会遇到诸多困难。近期,西方一些跨国石油公司相继退出和俄罗斯共同开发北极油气产区的项目,俄北极开发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传统的欧洲能源市场,遭遇到现货LNG、欧洲加大能源进口多元化以及能源宪章规则的多重压力,其在欧洲市场上的原有强势地位已风光不再,被迫对欧洲客户打折销售天然气,并在逐步改变天然气价同油价挂钩以及“照付不议”等传统作法。此外,欧亚地区的能源格局也在发生不利于俄罗斯的变化。曾经受俄罗斯“天然气大棒”胁迫的乌克兰,现在天然气进口的一半实现了从欧洲“反向输气”,同时也在增强LNG的引入力度。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后,俄并未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借关闭“蓝流”天然气管道阀门对土施加报复,凸现出双方的能源关系是相互信赖,俄并不掌握单方面优势。受多重因素影响,普京已正式宣布放弃曾经寄予厚望的“南流”天然气管道项目,“土耳其流”项目也前途未卜。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能源的“东进”步伐仍然迟疑徘徊,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在和中国的天然气谈判过程中,俄仍然希望保持不切实际的价格高位。如果这种态度不改变的话,俄罗斯有可能丧失第二个十年,无法在中国天然气市场占据有影响力的份额。 尽管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俄罗斯。如果说现在俄罗斯的建构能力不强的话,但是它还是具有相当强的解构能力的。比如,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的根本性目标就是打掉东地中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开发,防止在欧洲市场出现一个对其能够带来巨大冲击的竞争对手,目前看来,俄罗斯的这个目的达到了。 第三个重要变化是OPEC的内部协调愈发困难。在“页岩革命”和替代能源的冲击下,OPEC国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内部竞争加剧。最近一个阶段,OPEC的几轮能源部长会议都未能就限产保价达成一致,凸现出其内部的利益分歧。未来,随着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国产能恢复及重返市场,OPEC内部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经济衰落和社会政治动荡,委内瑞拉的未来走向令人担忧。委内瑞拉的变化会对拉美的能源市场,包括委内瑞拉和中国的能源合作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四个变化是欧亚能源地缘政治出现新动向,中亚、里海国家的对外能源合作日益活跃、多元。土库曼斯坦除了和中国进行天然气合作之外,最近几年和日韩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TAPI(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建;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之间的跨安纳托利亚天然气管道也已开建。这说明中亚、里海国家正在加速构建绕开俄罗斯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扩大对外能源合作的范围,这也将导致俄罗斯在欧亚地区的能源影响的进一步下降。可以看到,欧盟所倡议的“南高加索能源运输走廊”项目正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取得新的进展。尽管俄罗斯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而且提出了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统一能源市场的目标,但是它没有办法来调和整个“后苏联空间”国家之间的能源关系。 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加速盘整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首先,应瞄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制定中长期的能源战略,实现技术进步、制度改革和对外合作的有机统一,这对确保能源、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正是抓紧制订,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不制订中长期能源战略,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是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 其次,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和全球的多边能源治理。传统意义上,油气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且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不惜代价地确保资源供应是首要任务。然而近年来的实践却充分表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市场整合以及金融资本的介入,油气资源的地缘政治属性正在日益弱化,石油已成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全球大宗商品,天然气的区域交易范围也在日益扩展。但就决定了需要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开放条件下来思考和处理能源安全问题,也决定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只有在全面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能源治理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方面,一要加强在IEA(国际能源署)、IEF(国际能源论坛)以及国际能源宪章等多边提升参与度;二是要发达国家继续深化能源技术合作、人员交流和能源金融方面的合作;三要借中日韩三国对话机制重启,加强三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要在构建东亚地区的天然气交易平台、消除亚洲天然气溢价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第三,要把握好中俄能源合作的节奏。一方面要切实落实我们已经签署的协议,特别是保障东线天然气管道按时足额供气;另一方面要在西线天然气管道谈判当中参考俄欧天然气合作的新变化,并且根据世界天然气发展大的趋势,达成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但是考虑到未来5-10年国际油气市场趋势,在参与俄罗斯北极能源项目开发时,中方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气候、市场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风险,要慎重,不能操之过急。 第四,要加速推进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设。一方面要实现能源生产国、过境运输国和消费国之间利益的平衡,确保现有管道和油气开发项目平稳、安全运营。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国拥有的超高压输电技术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一揽子解决中亚国家的电力供应问题。解决了中亚国家的电力供应,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些国家围绕着水资源的冲突,这不仅会给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助力,而且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