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回复: 0

[国学论道] 我的哲学认识与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哲学认识与概述
                                                                                       高旷
       世界观直接影响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决定人类构建怎样的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自然秩序体现为个人怎样看待与对待人之外的自然物以及人造物;社会秩序体现为人类群体内部的有序调节。
       人的感知功能与认知能力决定了人类建立怎样的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所以,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当代科学理论、科学设想与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为人类重新构建世界观提供了丰厚的信息理论基础。
      就中国的目前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发展状况来看,不容乐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脱不了干系)。
      具体表现为:自然方面,空气、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等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严重;过度依赖资源发展,造成矿山等资源快速减少。农业农药使用科学性不高;食品添加剂使用无度等等。人文方面,注重舌尖、眼球、裤裆;不喜读书,乐于炫富;人情冷漠,唯利是图;师不尊,医不慈,官贪墨,法无度,文幽曲,武助虐等等。
       我认为这一切,是我们的世界观出现了严重问题!所以,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世界观。
       拙作《一切之实相》,就是用生理科学、物理科学、哲学、国学、佛学重新构建辩证的世界观,这是基础性研究与探讨。
       该文的总体哲学观点是:认识的客体人自身(包括各种生命意识体)与周围的一切(所知环境与无限宇宙)都是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是不分彼此、不可分割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只是,对于有选择性、价值取向性或者说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不具备正遍觉知)的人(包括各种生命意识体)来说,世界(宇宙)则纷繁复杂、五彩缤纷、乱起乱灭、如同万花筒!
   岂不知,客体与主体不一不异!即心(意识)即境(物像、物质),心外无境(相)、即心即境,境(相)外无心、心外无境,心色不二,心物一元,心物(相)本质为一,因妄想分别而有所差别。
     论证的次序与论据如下:
       第一   人体验、感知环境与获得信息的途径
       1  生命所获得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发轫于其感觉器官,而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有其感觉阈域的。譬如,人眼睛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的其它器官的感觉阀域也是如此狭隘。
  事实上,任何生命感觉器官的阀域都不可能是无极限的,而是极其有限的;且对于某些器官来说,当外界刺激严重超过其适应度时,会直接伤害器官本身。譬如,强光可以刺伤或刺瞎眼睛;声波可以击穿耳膜;压力过大或过小,躯体难保;温度过高或过低能导致皮肤、肌肉蛋白质变性以至于灰飞烟灭……某些环境条件下自我保全尚不可得,何况能获知框外的如实境况。
       2  获得信息的抽象方式也丝毫离不开感官的参与
  通过对语言文字等音声、符号以及模拟环境的意会与习练,进行人与人之间、人与书籍、媒介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习,使得人类的各种行为、经验、数据、理论、智慧得以记录、保存、传承、验证与发扬,这是人有别于其它生命获得信息的独特方式。
  但是,这个复杂抽象的会意与习练过程同样离不开感觉器官的原始感觉作用。没有眼睛,您看不到文字、数字等符号材料以及光线影像;没有耳朵,您听不到语言、电报等音声传递;没有一定的感官感觉经验作基础,即便是识字也无法理解其深意;各种现代学科的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如此。
       第二   人能否客观、公正地体验、认知世界?
       1   人类等生命的大脑(意识)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认知)传递过来的信息!大脑(意识)所反映(认知)的信息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而是失去本来面目的,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东西。譬如,人眼接受到的光波就是电磁波,反映到大脑里,却是各种颜色。且,绿色(光波)和红色(光波)的波长本来只相差180纳米左右,竟被人的大脑“加工”(反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更为吊诡的是,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光波的解读也会不同,例如人类的色盲现象。
       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相同环境条件(世界)的感觉、体验、解读、认知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的!
        世界在不同生命的感觉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彼此的感觉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是不相同的。
        2 物理科学技术能否帮助人类如实、客观、公正地体验、认知如实世界?
        借(假)物究物式的研究,永远解决不了人类如实体验、认知框外信息的困局,譬如,无论科研仪器如何发达,人类还是不能看到如实的紫外线或红外线,也听不到超声波与超声波,也看不到如实的原子与分子,乃至更细微的微粒与各种场(电磁、光磁等),只能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模拟)为人类所能看到的景况,但那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了。对于观察者、实验者而言,只能是推理知、想象知、意识知。
       3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上看人类能否客观、公正地认知世界
   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长足发展,都是对以往的认知(理论)做适用范围上的界定或直接否定。只要人类存在,物理科学就会不停的向前发展,该认知动态就永无尽期。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来说,存在时间是有限的,他获得的所有信息,在当时、当代可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是相对正确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毕竟,人类个体与群体都是具体的、有生灭的,而不是永恒的。
       4  死执的自我角度与立场不可避免地障碍体验与认知的客观性
       5
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更是人类体验和认知客观世界的层层障碍
       6
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极大地提高人(包括其它生命)的思考与领悟能力,能够达到某种智慧境界。否认的是人身体不能跟随思想如实达到某种智慧实体境界。譬如,您可以从逻辑与事实上推论各种生命状态,但是,您事实上难以做到这种状态。
       7  
结论  
       人们日常的思想与行为绝大程度上服从于当下的感官觉受,感觉器官的承受力是人类最基础的参照系,一切是非对错好坏等等都是基于此而建立的。   
      错觉千遍成真理,尽管从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并不究竟真实(不否认相对真实),但是,人们无时无刻不浸淫其中,作茧自缚实属必然。
       最后,提出了人类历史上两种探索深度世界真相的两种方法:间接法与直接法,并作了可行性、可靠性比较。
       拙作《多层次解读“天人合一”》就是基于上面的理论知识,重新解读与肯定了代表东方智慧的“天人合一”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挖掘了这一理论的广度与深度。
       天人合一这个事实要求我们人类不能过分地改造或破坏大自然,否则就会毁灭自身、完蛋出局!
       因为,大自然(天)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压力、水、食物等等必须的环境条件,人与自然不可须臾分离。即便是人步入太空,还要必须配备从地球上带去的生活必需品。而且,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对大自然的每一个参数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自然参数中每一个参数哪怕是有稍微的改变,人类都吃不消。例如,空气的压力、成分变化会引起高原反应;水中矿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的结石与癌变;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就会引起地球温度的较大变化,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等等。
       所以,人类最好是不要过度的改变大自然(天)!
       拙作《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是纯粹形而上的哲学观点,这个观点是基于客观科学事实与佛教智慧而提出来的:任何生命意识体的见、闻、觉、识、知(感功所限)都只不过是立处即真(非立处即假)的觉知与反映;都只可能都是偏执的、偏狭的、幼稚的,都是某种偏见、边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而不是遍见、正见。有所立,即是有执;凡有所执,必有取舍;若有所取,则其它尽舍。如同无垠的大海,不论取一勺、一碗、一盆、一缸、一池塘,不论取得有多大,但有所取,即便放弃了整个大海。
       所以,一有所立,就极易落入身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边见、建立见或诽谤见。正如空间数学上,你一旦设立了空间坐标原点,形成坐标系,则一切空间点就都可以定位了,就成为确定的了,也就(相对)真实了。但,本质事实并不是确定的,只是人为的假设而已,方便运用而已。
       当然,在具体的科学工作与社会实践中,必须要有角度有立场。
       譬如科学研究中,米、千克 安培 坎德拉 摩尔 开尔文等计量单位,也都是人为“定”量与“定”义。因为若无这些最基础、最原始的“定”量、“定”制单位,人类就无法从事科学式探索、研究与定量分析乃至定性分析,若非如此,则一切都还是处在不确定的、模糊的、混沌的状态,同样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状态更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无意识分别状态)。
       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的感觉器官的限度就是一个坐标原点,其它生命也是这样,不管这种生命是低等的还是高级的。
       拙作《语音文字的重新评估》,是关于语言文字符号作用的彻底反思: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本身不是道,只是方便、工具;弄清语言文字与其所指代的事实真相具有相异性,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地观察世界,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来对待世界,更不是用理论教条来审查世界。
       当然,语言文字的功用也绝对不能埋没;对于人类而言,真理非语言不便传递,但语言终究非是真理,真理是事实本身。正所谓:以指指月,指终不是月。
       语言文字符号是有用性与无用性的统一;有益性与有害性的统一。
      
研究学习哲学的意义,就是要明白与学会: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佛教也讲: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因为,你毕竟仅仅是极其狭隘的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角度与立场,而世界的确是立体的、动态的、圆融的、无不联系的,除非你如如实实、真真切切证悟到这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0 16:58 , Processed in 0.0342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