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回复: 0

华创债券:易纲表态与MPA考核指标收紧不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创债券:易纲表态与MPA考核指标收紧不矛盾_凤凰资讯
http://news.ifeng.com/a/20170310/50767293_0.shtml

来源:凤凰资讯综合

8人参与 8评论
来源:屈庆债券论坛;作者:吉灵浩、王文欢

债券市场投资策略:2月金融数据不差,中长期贷款维持高位,经济短期难明显回落;虽然CPI同比出现大幅回落,但后期的趋势将是不断回升,且目前CPI并不是影响债券市场的核心指标;当前更多地需要关注金融监管以及美国加息的节奏,而据报道MPA考核将取消容忍度,考核或进一步收紧,美联储3月加息基本没有悬念,后期节奏或加快。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债市调整尚未结束,建议机构继续保持等待。

第一,央行或进一步收紧MPA考核指标,中小银行考核压力进一步加大。周四据媒体报道,央行正在不断完善对银行体系的宏观审慎评估(MPA)管理工作,央行在今年一季度MPA考核中将取消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考核容忍度指标。从MPA监管指标的设置来看,资本充足率的考核是MPA中资本和杠杆情况考核的核心,资本和杠杆情况的考核也是MPA考核的核心,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否合格,就成为影响该行MPA考核是否合格的关键。

如果按照现行的MPA资本充足率考核机制,极端情况下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即使低至6.5%(C*-4%),MPA的资本充足率分项也是有望达标的。而如果央行未来进一步收紧MPA资本充足率考核机制,取消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考核容忍度指标,即过去4个百分点的容忍空间将会取消,那么未来MPA资本充足率考核就将由目前的三档变为两档,只存在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也就意味着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必须不低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MPA考核才有可能达标,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中小银行,尤其是前期广义信贷增速扩张较快的银行的MPA考核压力(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直接与广义信贷增速挂钩)。

而对于周四稍晚些时候,央行副行长易纲有关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标准不变的表态,我们认为易纲副行长表态的重点在于资本充足率的统计和监管标准不变,而非建立在资本充足率基础上的MPA考核机制不发生变化,他的表态与媒体有关MPA考核指标收紧的报道侧重点有所不同,其实并不矛盾。

因此我们认为央行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进一步收紧MPA的监管指标,银行MPA考核压力加大对债市和资金面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强化。

第二,实体融资需求不差,经济短期难回落。2月新增信贷为1.17万亿,高于市场预期,新增社融1.15万亿,略低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

(1)中长期贷款维持高位,融资需求不差。2月新增信贷较去年同期多增4424亿,可能跟1月下旬被压的信贷挪到2月有关,而且2月的信贷可能继续受到了压缩。新增中长期贷款9822亿,占新增信贷的84%,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减少2489亿至3804亿,依旧维持较高的水平,反映房地产限购对于房贷的调控效果有限,近期房地产市场再次火爆,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后期房贷估计也难明显回落;企业中长期贷款为6018亿,占新增总量的50%以上,主要还是目前企业债券融资受阻,转向表内贷款融资,反映企业融资需求依旧旺盛,或带动企业投资回升,有利于经济企稳改善。


(2)表外融资下降,债券融资继续受阻,社融不及预期。2月社融规模较去年同期多增3188亿,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表外融资下降和债券融资减少影响。表外融资三项合计仅增加516亿,较上月的1.24万亿大幅减少,可能跟3月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导致银行压缩表外融资规模。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受债市调整影响,连续3个月减少。受人民币贬值压力趋缓影响,新增外币贷款连续两个月增加,股票融资受定增新规影响,仅增加570亿,为16年4月以来新低。

(3)M2增速小幅下降,M1增速回升,剪刀差再次扩大。2月M2增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1%,M1增速则大幅回升至21.4%,M1-M2剪刀差从上月的3.2%回升至10.2%。对于M2同比的小幅回落,我们认为不必过度关注,M2并非完全对应实体,相对来说贷款和社融能更好地反映实体融资需求,而且2月两者并不差,反映实体融资需求依旧较强,经济短期难明显回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0 18:43 , Processed in 0.03702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