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回复: 0

[当年今日]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古文集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nablue 于 2024-6-13 21:10 编辑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古文集注
(引)
张衡《浑天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南怀仁《坤舆格致略说》“地与海本是圆形……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青内。”
(元)赵友钦《革象新书》:“月因日而有晦朔望,其迟疾却不因日;五星则因日而迟留伏逆,近日则疾,远日则迟……最疾则与太阳同躔矣。”
“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摘要: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吕凌峰  石云里(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崇祯七年(1634)三月发生了一次大食分日食,因处于明末历法改革及《崇祯历书》编修的关键时期,这为检验西洋新法与传统中国历法的疏密提供了重要机会。通过韩国奎章阁藏明刻本《崇祯历书》中的《古今交食考》和《治历缘起》等资料,发现此次日食的记载在入清后曾遭到传教士的人为删除,其背后隐藏了新法在此次日食推算中不及传统历法这一事实,其目的是为了掩饰西法曾经的过失,显示其一贯的优长。并且此次交食记录的删改不是独立的个案,类似现象曾多次发生。由此可知,西洋新法“与天密合”的现象并非完全因其推算精密,其中与传教士在其著作中有意突出对新法有利、隐瞒对新法不利的证据也有关系。
图片1y.png 梅㲄成《操缦厄言》:
“康熙五十四年,西洋人纪里安欲炫其能而灭弃古法,复奏制象限仪,遂将台下所遗元明旧器作废铜充用……乾隆年间,监臣受西洋人之愚,屡欲检括台下余器,尽作废铜送制造局。廷臣好古者闻而奏请存留。礼部奉敕查检,始知仅存三仪,殆纪理安之烬余也。……昔人欲借技术以行其教,故将尽灭古法,使后世无所考,彼益得以居奇,其心叵测。乃监臣无识,不思存什一于千百,而反助其为虐,何哉!”
图片1X.png

(徒步漫游的天文学家?)
  第一卷、第一-三章,宇宙是球形的、大地也是球形的、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宇宙是球形的……甚至还因为宇宙的个别部分(我指的是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看起来都呈这种图形;就像单独是水滴和其他液体那样。
在意大利看不到老人星,在埃及却能看到。
在意大利可以看见渡江座南部诸星,而在我们较冷地区就看不到。相反,对一个向南行的旅行者来说,这些星在天上升高,而在我们这儿看来很高的星就往下沉。
东边的居民看不见在我们这里傍晚发生的日月食,西边的居民也看不到早晨的日月食;至于中午的日月食,住在我们东边的人看起来比我们要晚一些,而西边的人早一些。
(注)
《晋书•天文志》:
《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旧唐书•天文志》:
“测影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极,才出地二十馀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环星灿然,其明大者甚众,图所不载,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其星皆见。乃古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伏而不见之所也。’又按贞观中,史官所载铁勒、回纥部在薛延陀之北,去京师六千九百里。又有骨利干居回纥北方瀚海之北,草多百药,地出名马,骏者行数百里。北又距大海,昼长而夕短,既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出入之所云。凡此二事,皆书契所未载也。”
《元史•历志》:
“庚辰岁,太祖西征,五月望,月蚀不效;二月、五月朔,微月见于西南。中书令耶律楚材以《大明历》后天,乃损节气之分,减周天之秒,去交终之率,治月转之余,课两曜之后先,调五行之出没,以正《大明历》之失。且以中元庚午岁,国兵南伐,而天下略定,推上元庚午岁天正十一月壬戌朔,子正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同会虚宿六度,以应太祖受命之符。又以西域、中原地里殊远,创为里差以增损之,虽东西万里,不复差忒,遂题其名曰《西征庚午元历》。”
《原本革象新书》(永乐大典本)之《四库提要》:
“南北度必测北极出地,东西度必测月食时刻。”

(突发推想还是持续观测?)
第一卷、第四章,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和圆形的或是复合的圆周运动
这些天体在轨道上的运动看起来是不均匀的,因为日和月的运行时快时慢,而五大行星在运动中有时还有逆行和留。太阳径直前行,行星则有时偏南,有时偏北,各不相同的漫游。此外,它们有时离地球近,有时离地球远。
(注)
(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五纬距合
“往古谓天道左旋,七政右转……后世考验乃知:两曜悬虚运转,本不附着于天,各有所行之道,恐五纬亦然。今且以磨蚁比之:月因日而有晦朔望,其迟疾却不因日;五星则因日而迟留伏逆,近日则疾,逺日则迟。迟甚而留,留久而退,渐疾退、退最疾而复迟退如初,退止而留;留久而顺行,却从最迟以至于最疾,最疾则与太阳同躔矣

(不眠不休的天文观测员?)
第五卷、第六章,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
托勒密所算出的土星行度与现代的数值相差并非很少,一时弄不清误差由何而生。于是我不得不进行新的观测……第一次出现在公元151455日午夜前1小时,当时土星在205°24ˊ。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520713日正午,当时土星在273°25ˊ。第三次是在公元15271010日午夜后6(又)2/5小时,那时土星位于白羊角之东7ˊ处。
第五卷、第十章,最近观测到的土星的其他三次冲
我还要补充另外三次,这些也是我非常仔细观测到的木星的冲。第一次出现于公元1520430日之前的午夜过后11小时,在恒星天球上200°28ˊ处。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526年11月28日午夜后3小时,在48°34ˊ。第三次出现于公元1529年2月1日午夜后19小时,在113°44ˊ。
第五卷、第十章,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我又一次把托勒密对火星的这些观测与自己比较仔细的其他三次观测加以对比。第一次出现在公元151265日午夜1小时,那时测得火星的位置为235°33ˊ。第二次观测是在公元1518年12月12日午后8小时,当时该行星出现在63°2ˊ处。第三次观测于公元15232月22日午前7小时进行,当时行星在133°20ˊ处。
第五卷、第三十章,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上述分析这一行星运动的方法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但是他们得益于尼罗河流域晴朗的天空。(据说)那里没有维斯杜那河赋予我们的浓雾……我们居住在条件较差的区域。此地空气不甚宁静,加以天球倾角很大,这使我们更少看见水星。
(注)
明季王锡阐《晓庵新法》:
“日躔盈缩,最高斡运,古今不同,揆之臆见,必有定数。不唯日躔,月星亦应同理,但行迟差微,非毕生岁月所可测度。西人每诩数千年传人不乏,何以无定论?”
附图:图注为网友“青华道人”所加
图片1z.png
(元)赵友钦《革象新书》五纬距合
“嵗星最疾约四日行一度,荧惑最疾约七日行五度,塡星最疾约七日行一度,此三星比之太阳行度较少,故伏合以后太阳在前。嵗星距日十三度而晨见,荧惑距日十九度而晨见,塡星距日十八度半而晨见。凡晨见者,俱在东方,大约近一逺二而留,周天相半而退。嵗星初留约距日一百九度,初退约距日一百三十一度。荧惑初留约距日一百三十四度,初退约距日一百四十四度;塡星初留约距日九十四度,初退约距日一百二十八度。凡退行最疾之时必与太阳对冲,退止而留、则背距日如初退之度,留久而顺行、则背距日如初留之度。日近于后躔渐近而行渐疾,背近如晨见,距日度则伏而光不着。与日未对冲之先,夜半后可望,谓之晨段;与日既对冲之后,夜半前可望,谓之夕段。
太白辰星则不然,太白最疾约四日行至五度有余,辰星最疾约一日行一度有余,此两星疾而比之太阳行度较多;伏合以后,则行过太阳而前。太白距日十度半而夕见,辰星距日十六度而夕见,凡夕见者俱在西方。太白距日甚远处不过四十五度,辰星距日甚远处不过二十四度,既已甚远,则所行迟比太阳较少,由是渐与日近。太白距日三十度有余而初留,辰星距日二十一度半而初留;太白留后距日二十四度有余而初退,辰星留后距日十九度半而初退,凡退行之际与日相近。如夕见之度,伏而不着,与日相远;如夕见之度,晨见于东。退行最疾之时,必与太阳同度;退止而留,则距日如初退之度;留久而顺行,则距日如初留之度;迟行渐疾而渐近,太阳距日如退伏之度,则又伏而不着矣。与日未退合之先,昬后可望,谓之夕段;与日既退合之后,晓前可望,谓之晨段。
金木形体大,故伏见与日近;水火土形体小,故伏见与日远。嵗星八十三年而七周天,与太阳合度者七十六,合期约三百九十九日;荧惑七十九年而四十二周天,与太阳合度者三十七,合期约七百八十日;填星五十九年而二周天,与太阳合度者五十七,合期约三百七十八日。金水二星似乎近侍之臣,常与太阳不相远,故随太阳而一年周天。太白八年而五合于太阳,退合者又五,约五百八十四日而逆顺两合;辰星四十六年之间合于太阳者一百四十五,退合亦然,约一百一十六日而顺逆两合。此乃五纬之常数也。
古者止知五纬常度,未知有变数之加减。北齐张子信仰观嵗久,知五纬又有盈缩之变,当加减常数,以求其逐日之躔。所以然者,葢五纬不由黄道,亦不由月之九道,乃出入黄道内外。五纬各自有其道,视太阳远近而迟疾者,如足力之勤倦,又有变数之加减者。比如路里之径直斜曲:嵗星加减,最多处约七度;荧惑加减,最多处二十五度有余;塡星加减,最多处八度有余;太白加减,最多处四度有余;辰星加减,最多处六度有余。此乃五纬盈缩之变数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00:27 , Processed in 0.0341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