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34|回复: 56

阴阳鱼洗盆:中国古代科技令现代科技怅然失色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ile:///C:/DOCUME%7E1/vivi/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jpg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即使现代科学也无法理解:例如阴阳鱼洗盆就是一个例子。

  在浙江杭州博物馆内,收藏有一个青铜喷水震盆,此即“阴阳鱼洗盆”。震盆有双耳,大小如脸盆,盆底绘有四条鱼,鱼与鱼间刻有四条清晰的《易经》河图抛物线。只要在盆内加一半水,然后用手轻摩双耳,盆中刹那间就会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然后涌出四股二尺许高的喷泉,并发出易经中念震卦六爻的音响。

  美国、日本的物理学家曾用各种现代科学仪器反复检测查看,试图找出导热、传感、推动及喷射发音的构造原理,皆不得要领。面对中国古代科技创造的这一奇迹,现代科学只好“望盆兴叹”,把它当作不解之谜。

  86年10月,美国曾仿造一个青铜喷水震盆,外型虽酷似,而功能不济。因为它不会喷水,发音功能也很呆板,仿造是失败的。青铜喷水震盆已成为当今世界之谜,因为它超出了现代科学技术范畴,如同外星文明一样,不是现代科学所能理解的。同样,喷水镇盆也不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所能仿造的。

  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竟仿造不了一只古代人制作的青铜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所根据的是什么原理?《易经》中包罗万象,其中已经包含了科学思想,但是并没有具体的科技理论,那么古人又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青铜鱼洗盆呢?

  现代科学是分析科学。它以高度精确和严格定量化为特征,它的精确性已经达到微观量子的水平,所谓“纳米技术”,很能代表高科技所取得的成就。但是现代科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是线性的。无论经典力学、电磁理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其理论模型都建立在线性逻辑的基础上,数学基础理论也是线性的,这种科学思想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连续的变化,这种连续的变化可以用微分方程加以精确的描述,数学分析、函数论、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论、以及各种特殊函数、微分几何学,几乎都是研究连续变化的。而连续变化的关系也就是线性关系,现代科学所描述的是连续变化的线性的世界。而技术,不过是这种线性关系的实现。

  但是这符合真实世界吗?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大自然并不符合线性原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非线性的!这就使人工创造的科学技术世界与大自然有了根本的区别!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人工世界违背自然,与大自然相比它是另一个世界。人工世界与大自然截然不同,因为人工世界是科学技术的结果,而科学技术是线性逻辑的实现,而真实的自然却无法完全用线性理论来描述。真实自然是复杂的、有生命的、非线性的,现代科学技术不过是对真实自然的一种人为简化!

  类似于青铜喷水震盆的湧泉水柱,大自然中有所谓“孤立波”和孤子现象。和一般的水波不同的是,孤波在行进过程中不散包,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而孤立波的存在正是非线性现象。用来描述孤立波的微分方程是非线性方程,它的求解需要用大型计算机,而且无法求得完全精确解。对于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出一套精确的处理手段。

  孤立波、混沌现象、相变与临界现象,都是真实自然中的非线性问题,现代科学正处于从线性向非线性的过渡时期,对非线性现象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因而现代科学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线性科学,也就是说,它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简化处理上。它已经形成现代科学的特有规范,也是现代科学规范特有的局限。这种局限,使它不能解释阴阳鱼洗盆何以能喷水,更不理解它的构造原理。

  正如西方宗教所言: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是,后世子孙也应该牢记:真正的发明创造,不过是上帝智慧在人心中的展示和显现。

  明智的人们,早已洞察科学技术所创造出的“人工世界”,与天地自然是那样地格格不入。违背自然法则和道德守则的各项“发明”,由此所引发的种种弊端和祸患,不断以各种惩戒的严厉方式,正努力想尽快唤醒人类的科学良知和自律。

  中国近代人最喜欢常用的口头禅, 就是“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辄“西方科学”如何如何。这,已经流行了百年之久,颇有点仰人鼻息的洋奴味道。似乎中国老祖宗的真东西,都需要经过西方科学的证明以后,才会有用,才够科学,才能闪亮。

  一切古代内求法所发现的成果,全都有待于西方外求法来验证。这种极为不正常的民族文化自卑自毁情结,几乎葬送了民族科技文明的未来。

  最为可笑的是,整个西方的科学却恰恰又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东方古老内求法所得出来的结论的正确性。使西方科学家不得不折服称奇,意欲一探究竟。

  中西态度对比,这讽剌太幽默,太辛辣,太戏剧化。

  即使如此,国人自己却仍然不改初衷,不肯相信自己的祖宗,偏要依赖大胡子们的外求法科学的证明。

  在宇宙自然的眼中,是没有“科学”这一概念的。“科学”,仅仅是人类自身对宇宙自然和人所认识的成熟的概念的总结。不管这一概念是长久的,或是短暂的,在人类探求宇宙自然和生命本质的领域里,是不应该有“科学”这一概念的,因为那将是一种对灵性的最大束缚。

  现代科学,仍继续停留在自身对自然现象简化式的执白性显研究的逻辑化处理上,使它无法洞察自然,这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中最严重的致命点。这种弱视和局限,使现代科学不能解释阴阳鱼洗盆何以能喷水,更无法理解它的构造原理。

  小小阴阳鱼洗盆,让西方现代科技哑口无言……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6-28 23:20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2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发表于 2008-6-2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强啊。佩服。我想要原文链接,可以不??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cetl 于 2008-6-28 23:28 发表
好强啊。佩服。我想要原文链接,可以不??


原文没存,用“阴阳鱼洗盆”在百度上搜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8-6-2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县的都桥山景区也有一个  不过那时候不相信有这么是神奇 没有尝试到 下次 回去一定要试试
发表于 2008-6-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代人最喜欢常用的口头禅, 就是“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辄“西方科学”如何如何。这,已经流行了百年之久,颇有点仰人鼻息的洋奴味道。似乎中国老祖宗的真东西,都需要经过西方科学的证明以后,才会有用,才够科学,才能闪亮。

  一切古代内求法所发现的成果,全都有待于西方外求法来验证。这种极为不正常的民族文化自卑自毁情结,几乎葬送了民族科技文明的未来。

  最为可笑的是,整个西方的科学却恰恰又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东方古老内求法所得出来的结论的正确性。使西方科学家不得不折服称奇,意欲一探究竟。

  中西态度对比,这讽剌太幽默,太辛辣,太戏剧化。"
佩服这段话 让我想起了现在的JY们 什么都要跟国际接轨 跟国际接轨是必要的 但什么都要跟国际接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觉得是潜意识的民族自卑感 前段时间辩论是否要取消黄金周 一位力挺取消的JY 居然说到的理由是 黄金周 只有我们才有 我们休息 国外在工作 这样不利于工作的衔接 这样的理由让人一头雾水 我不禁想问 你怎么接轨也有时差 难道为了跟国际接轨别人工作我们就连觉都可以不睡了
发表于 2008-6-2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不就是共振产生的能量使盆里的水喷出的吗?
发表于 2008-6-2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通天柳 于 2008-6-28 11:57 PM 发表
原理不就是共振产生的能量使盆里的水喷出的吗?


要是这么简单那么仿造品早大批量生产了,中国可是量产大国~~~

黄毛鬼子都是一根经的线性思维,这是改不了的,未来科学需要大局观,看来只能靠中国人了
发表于 2008-6-29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段时间,日本人和美国人合作,说是他们“发现” 枇霜能治白血病。
这都是什么发明啊,他们居然无视中国人老早就用这方法了治病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鱼洗”的原理及中国古代共鸣现象的探索

此文中举的例子是86年,鱼洗原理现在已明。

但文中黑体字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我们东方的大局为重的思想和西方细节为重的思想是可以互补的。








-------------------------------------------------------------------------------------------------





“鱼洗”的原理及中国古代共鸣现象的探索



——物理实验探索报告






      是中国古代用来盛水和洗东西的盆形器具,是用黄铜制作的。在其两侧各有一个环形提手,叫做洗耳鱼洗是一种因铸有鱼形图案花纹而得名的。请看下图。
                     
            
铜喷水震盆──鱼洗

            
            
                                                                    

            
  图中的容器,叫做鱼洗。它的大小像一个洗脸盆,底是扁平的,盆沿左右各有一个把柄,称为双耳;盆底刻有四条鲤鱼,鱼与鱼之间刻有四条河图抛物线。根据经书记载,倒入半盆水,双手用力往复摩擦盆的双耳,未久,发生共振,盆里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两尺多高,并发出震卦爻时的古音,而与黄钟之声一致。传说此物曾于古代作为退兵之器,因共振波发出轰鸣声,众多鱼洗汇成千军万马之势,传数十里,敌兵闻声却步。鱼洗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制器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现在仿古制做的震盆盆内刻有龙形,故亦称龙洗。

      

实验操作:浸湿双手,有节奏地磨擦盆耳,观察水波的振动,水花的泛起,同时听到嗡嗡声。


      实验原理:物体在周期性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说明:鱼洗的水花、水波的泛起和铜盆的嗡嗡声是因手对盆耳的磨擦频率与水和铜盆盆腔的振动频率发生共振引起的。但由于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鱼洗所包含的共振原理对于我们已不陌生,实验之后,我发现它带给我的除了物理探索的乐趣外,更多的是对我国古代科学文明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由衷的赞叹。在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声学的成就可以说是一技独秀,仅仅是对共鸣现象的研究,也值得今人为之自豪。


      西汉董仲舒认为物体之所以自鸣,必有使之然的原因——“声比则应以及五音经而自鸣,他已粗略地阐明了共鸣的物理过程。晋、唐又有了消除共鸣的方法记载:晋代的张华指出,钟与铜盆共鸣时用工具改变其中之一的重量或形状,便可消除,唐代《刘宾客嘉话录》记有洛阳某僧房的磬无故自鸣,僧俱成疾,其友曹绍夔闻讯问候时发现斋钟有声磬也作声,次日取锉鑢磬数处其声遂绝。曹解释说: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明白真相后僧人不治自愈了。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名著作。《笔谈》也记载了对共鸣的研究,沈括友人的琵琶置于空室,当管乐奏双调时琵琶不奏自鸣,友人视为至宝,沈括则指出:殊不知此乃常理,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沈还用实验揭示了共鸣的机理:欲知应声者,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它弦不动。是说剪些小纸人放在琴弦上,拨动一根琴弦,可以看到与它频率相应的另一琴弦上的纸人跳动不止,而其它弦上的纸人则纹丝不动,沈括的实验要比意大利达·芬奇的同类实验早几个世纪。


      明清之际的方以智看过《梦溪笔谈》后,重复了共鸣实验并扩大了认识范围,他在《物理小识》中写道:今和琴瑟者,分门内外,外弹仙翁,内弦亦动,如定三弦子为梅花调,以小纸每弦帖之,旁吹笛中梅花调一字,此弦之纸亦动。这是说,先将乐器分别置于门内外,外弹仙翁调时门内的琴弦也发生共鸣;若将三弦定成梅花调,再用同一调吹笛子时三弦也会振动,这是不同乐器上的共鸣,于是证明了发生共鸣的条件是频率相同,而与乐器的种类无关,这一点是沈括没有认识到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管是“唐代鱼洗”还是“沈括纸人”,从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人类的科技之树,原本植根于古老文明的土壤。即使是当代的高科技,也折射出古老文明的异彩。更让我们认识到,作为当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应该背负的更沉重的使命,谨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勉。
      
发表于 2008-6-29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古人的智慧真的不一般。
阅毕。又多点知识。
发表于 2008-6-29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它的原理所在!
发表于 2008-6-29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篇文章是记者自己搞不懂物理,而加以夸大而成。

简单的共鸣原理。拿把锉刀把它边上磨掉它一小片,你看它还响不响?而且为了共鸣,必须有技巧地摩擦,并且会比较费劲。不是一磨就成。

用不到什么孤立波、混沌现象、相变与临界现象这种高深的词汇就能解释。简单物理学原理就能解释。怎么会“让西方现代科技哑口无言”呢?是作者自己不知道这种现代科技罢了。中国古代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但固步自封,排斥当今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是自毁长城。别人先进了,我们要学的。
(vivi肯定会被气得冒烟

[ 本帖最后由 扬眉棍 于 2008-6-29 08:19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6-29 02:01 发表
但文中黑体字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我们东方的大局为重的思想和西方细节为重的思想是可以互补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管是“唐代鱼洗”还是“沈括纸人”,从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人类的科技之树,原本植根于古老文明的土壤。即使是当代的高科技,也折射出古老文明的异彩。更让我们认识到,作为当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应该背负的更沉重的使命,谨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勉。

说了半天,这说的都是古代的科技先进,从没见易经或风水算出个先进的例子,反倒是古代人因为过于注重这种神神秘秘的“算想”而压制了科技这种“实技”,导致后来科技的落后。

中国古人是做了这么个了不起的东西,但是请问,有什么中国古代的理论正确解释了它,易经还是风水?
如果今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抛弃的话,中国就还会停留在古代“飞龙在天”的睡梦中。

[ 本帖最后由 扬眉棍 于 2008-6-29 08:4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不算太复杂吧?基本 所有的乐器都有共鸣共振,而世界会制作乐器的民族就太多了,不过咱们能从乐器里的共振用到把水震起来洗手洗脸,这个比其他民族还是要高一点。。。。。
发表于 2008-6-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嘘!大家别太张扬,如果被棒 子看到又说是他们发明的那我们又要失去一件宝物
发表于 2008-6-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都江堰大坝一个道理。地震那么厉害,这个2000年的大坝居然就是没有太大的损伤。中国古人有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科学和方法。而正如自然奥妙一样,有些方法不是那么容易论证的。
PS不是磁共振那么简单啦。
发表于 2008-6-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当时古代中国的先进技术为何没有转成生产力而得到持续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扬眉棍 于 2008-6-29 08:33 发表
(vivi肯定会被气得冒烟 ) ...

说了半天,这说的都是古代的科技先进,从没见易经或风水算出个先进的例子,反倒是古代人因为过于注重这种神神秘秘的“算想”而压制了科技这种“实技”,导致后来科技的落后。

中国古人是做了这么个了不起的东西,但是请问,有什么中国古代的理论正确解释了它,易经还是风水?
如果今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抛弃的话,中国就还会停留在古代“飞龙在天”的睡梦中。


棍叔,抱歉又让你失望了,我没这么容易生气,呵呵。

何必看到赞扬古代先进就反驳呢?我们古代的先进是事实。倒是想知道没有理论支持的话,这些先进的玩艺是怎么做出来的?拍脑袋发明?

我认为在肯定古代先进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继承之,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如何分清精华和糟粕,需要大量的学习和思考。

就事论事。这个贴和易经关系不大,如果因为知道我研究易经所以不管我发的是什么都在我发的贴里否定易经,是不是小气了点。

我还是认为,在对某事物进行评价之前要对此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易经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性不是我说的,你可以查查资料。

至于“古代人因为过于注重这种神神秘秘的“算想”而压制了科技这种“实技””,实在是古代某些人分不清精华和糟粕,继承错了。而我们如果因为糟粕而丢弃所有,比起古代某些人更愚蠢。

"中国古代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但固步自封,排斥当今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是自毁长城。别人先进了,我们要学的。"

"如果今人还不能正确认识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抛弃的话,中国就还会停留在古代“飞龙在天”的睡梦中。"

这二句话说得好,大家共勉吧。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6-29 11:43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6-29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02:29 , Processed in 0.14105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