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2|回复: 18

看古知今:灾难成就康熙伟业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在位的61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重最频繁的时期,仅8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过3次,他和他的国民并没有被打垮,而是愈挫愈勇—

  康熙和他的皇子们,都从紫禁城的宫殿里搬了出来,和他的京师臣民一样,住进了帐篷。这一年是康熙十八年(16 79年)。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9月2日)中午,京城周边的地下发出隆隆暗响,顷刻之间脚下晃动起来,没有人能够继续站稳,房屋摇摇晃晃地倒了下来,即使稳如泰山的紫禁城中的宫殿,也被颠簸得砖瓦横飞,养心殿、永寿宫、乾清宫、慈宁宫、武英殿、保和殿尚且受损,固若金汤的城墙坍塌无数,更何况城外以及京外的民房。

  灾害频发康熙帝国

  康熙得到的奏报是,京师一带发生了8级地震,烈度11度,震中在京城平谷、三河。对于康熙来说真是祸不单行,与吴三桂已经打了6年,双方还在僵持与争夺中。

  这时京师却发生了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全国200多个县受灾。仅京城就倒塌房屋12793间,破损1802 8间,受到严重损毁的建筑还有长椿寺、文昌阁、善果庙、广济寺等,平日熙来攘往的商务场所京师芜湖会馆、都门南陵会馆、都门云龙会馆都不同程度受损。不幸遇难者485人包括学士王敷治、员外王开运、总河王光裕等。

  这并不是康熙年间最大的一场地震,康熙七年还有一场8.5级、烈度12度的大地震,震中在山东莒州,那次是波及全国140多个州县的大灾难。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第一主持人赫治清告诉《新世纪周刊》,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中国通史》就是一部抗灾救灾史。而清朝是历朝中自然灾害最多的一个朝代,康熙在位的61年,又是灾害最频繁的一个时期。据竺可桢的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公元1世纪至19世纪),中国各省区共发生水灾1349次,最多的朝代为清朝,669次;同时期中国发生旱灾的次数为1669次,清朝超过了300次。

  赫治清说,清代296年间7级以上地震有23次,其中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9次,康熙年间发生过两次8级地震和1次8.5级地震。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发生过一次6.5级地震,震中茂州就是今天的四川茂县,茂县北纬30度,东经1 03.7度,与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相距不足百公里。1933年茂县迭溪这块四川省西部的羌族聚居区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5级地震。1933年8月25日中午,一群羌族艺人在城隍庙会上祈雨,突然间地皮开裂、大地向下倾,山摇地动了1分钟后停止,而人间已遭灭顶之灾。茂县这场大地震使世界各地的地震监测系统收到了信号,马尼拉、大坂、哥本哈根、汉堡、檀香山、巴黎、突尼斯、悉尼、多伦多等上百家地震台都测量到强烈的震波。

  “康熙九年十一月至十年正月,即1671年1至3月发生的冰雪灾害,空间范围和2008年中国南方冰灾非常相近”。赫治清告诉《新世纪周刊》,“那场灾害导致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三大湖封冻,连长江主干道江面安徽到江西段几乎冻合,冰面上可以跑马车。”这一年从没结过冰的杭州西湖更是成为一块冰湖。这是清朝第一次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它在30 0多年后的南中国重现。

  内乱外患不断

  康熙统治中国的时期,是一个领土不断扩张、战火东西绵延的时代。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清史室研究员杨珍说,康熙在国内战争方面,有东南部收复台湾的战役;17世纪90年代,在中国西部和西北边境,有康熙三次亲征长期平叛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的战争,直到1720年为平定准噶尔部还伐至西藏,并于康熙五十九年在拉萨立了一块“御制平定西藏碑”。

  对外则是与沙皇俄国的战争,1685年摧毁俄国人在雅克萨的工事。

  在对噶尔丹的战争中,康熙有过三次御驾亲征。他在自己1696年第一次西征噶尔丹的一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第一次噶尔丹战役中,我在拂晓前已是第五次起来观察,骑马行走,越过营地。这一天,他回来宿营的时间大概是晚上11 点,于是只吃了点白天的剩饭。

  国内还有一场平叛对康熙的统治思想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爆发于1673年的“三藩之战”。三藩者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这些把明的叛臣,在他们得到中国西部和南部的大片封地后,把那里建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这种拥兵自重的局面对于中央政府真是一大威胁。事实上,群臣中已经有人恐惧三藩的势力了。1673年皇帝本人在矛盾的心情下,下了决心请他们回辽东去,而群臣则劝告康熙,这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破坏性极强的战争一触即发。

  宽仁君主

  “清朝的君王,开始只是1个旗的旗主,到领导8个旗,入关后又统治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皇权逐渐变得非常强大”。杨珍说,因此康熙初年为了恢复由于战乱而破坏了的经济状况,实施了很多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的宽仁政策。

  康熙的宽容仁慈不仅体现在恢复生活的措施中,在严酷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中,也有资料能反映出来。

  清初反清武装首领杨起隆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北京与黄吉、陈益等三十余人,密谋起兵,诈称朱三太子。几乎与此同时,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叛清。当南方的三藩战争开始时,杨起隆也开始了他的北京叛乱。八旗军对杨的起兵严酷镇压,战火中不少黎民百姓逃往城外,有一部分群众还跟随了杨起隆。

  此番平乱之后,康熙大赦了叛乱首领之外的所有人,他很清楚,清廷永远无法算清有多少人卷入此案,也不能清算到老百姓头上。康熙曾经接到密报,有100多个有“匪贼”嫌疑人被杀头,于是他向兵部尚书下了一道令,要求各级军官们更多地运用安抚的手段来施政。他的理由是,那些落后地区的百姓们随了叛军,也是本能地珍惜生命,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反抗。如果清军将他们杀死,则有违帝王拯救黎民的意愿,而且还剥夺了人家改过自新的机会。康熙要求官兵,如果遇到猖狂的匪徒抵抗或其拒绝投降,这样情况下可以杀人,但是他们孩子和女人必须被收容安抚,不得滥杀无辜,也不要无故逮捕任何人。

  令康熙比较得意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他曾经多次被群臣提醒,不能派水师提督施琅指挥对台湾的战争。施琅曾为明臣,如果给他军队和船只,他很有可能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康熙传施琅觐见,开诚布公地说:有人预料你一到台湾就叛变,但依我看只有你能攻克台湾,并且我敢担保你不会叛变。

  后来的事实验证了康熙是对的,施琅迅速平台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忠诚的将领。他的两个儿子得到帝国优厚的待遇,他的整个家族都在效忠康熙的王朝。

  抗灾政策的集大成者

  康熙听到他的劲敌噶尔丹被迫自杀的消息时,他正宿营在距离京城遥远的大西北。1697年的孟夏,在那个西北地区凉爽的四月里,康熙当即写下,现在噶尔丹死了,他的同伙也归顺了,我的大业完成了。写下这句话后,康熙心情复杂,他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思绪:在这几年里,我三次亲征,栉风沐雨跨越沙漠,并日而食。在这荒凉的沙漠里人们以为这是在受着艰辛,但朕可不这样想。所有人都能避开这些事情,但朕避免不了这些,不断地行军作战和勤政已使我取得了伟大的成效—— 如果不是噶尔丹的话,我永远体会不到这些。

  这是一位终生都在考验之下的帝王,即使没有战争,还会有频繁的大灾袭来。无论是京师大地震还是水灾,拯救饥荒、恢复生产都是当务之急。

  赫治清说,由于康熙年间灾害过于频繁,所以“荒政”几乎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一项关于如何救灾的政策法令。在“清承明治”地施实了一系列救灾措施的基础上,康熙政府又制订出新的抗灾救济制度,并成为中国历代抗灾赈济措施的集大成之作。

  为了全面掌握各地的灾情,康熙把明朝每年农历五月报灾,改为夏季报灾不出六月、秋季报灾不出九月,因为康熙执政时疆域向北扩大了很多,所以他也照顾到北方地区夏粮收割较晚这一实际情况。得到报告以后,中央政府要派人下去勘灾,然后是蠲免,就是减免税收。对于灾害地区用国家粮库调拨粮食,平粜、遏粜,防止灾后粮食涨价的发生。

  对于塌了房子的给予维修费,失去亲人的发放抚恤金,京师大地震那年的发放政策是,满人4两银子,汉人2两银子。施粥、施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但这总不是长远之计。对于灾民的长久安置康熙采取移民的办法,四川就是一个灾民移入的大省。有了安身之地后,政府开始出台钱粮和种籽借贷政策,确保灾民在来年能有收成。

  自然灾害频发,使中央政府又定出在国有粮库的救济之外号召捐赈的制度,由官员组织商人和乡绅共同捐赈,直隶巡抚于成龙就是赈济施政中涌现出来的一位廉吏。

  康熙执政的年代也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抵御各种天灾人祸的几十年,但是他和他的国民没有被打垮。赫治清这样评价灾难中成长起来的康熙时代,中央政府在救灾中创建了廉政工程并努力树立廉洁政府的形象,康熙很重视官员的“考成”制度,而他本人也在满汉及各民族人民的眼里有了一个极好的“考成”,这对于清初满汉社会矛盾的和解以及社会和谐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不断地抗灾、亲征平乱和带头治理黄河,康熙在精神上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各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康熙所奠定的基业,为雍正和乾隆的盛世起到了启后的作用,也为乾隆二十四年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准备了物质和精神的财富。

原贴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8/135615769580.shtml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7-7 09:15 编辑 ]
康熙.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伟帝!
内平叛,外拓土!
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7-7 09:12 发表
康熙七年还有一场8.5级、烈度12度的大地震,震中在山东莒州,那次是波及全国140多个州县的大灾难。 ...


太可怕了。

联想到今年的地震,想到"否极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总有相似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王朝>我看了好多遍啊~~~~太过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陈道明塑造的康熙大帝了,
千古一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好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苦难成就了康熙,康熙成就了康熙盛世..

时世造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尽甘来,安必虑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的努力,造就了康雍乾三代盛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安思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算不错的皇帝。。
说句提外话,如果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出好“皇帝”的身上,可是件很危险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在位的61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重最频繁的时期,仅8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过3次,他和他的国民并没有被打垮,而是愈挫愈勇—
----------------------------------------
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准,最初是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的。
-----------别怪我啊,主帖康熙年间的震级是用什么计算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虎虎 于 2008-7-7 21:28 发表
康熙在位的61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重最频繁的时期,仅8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过3次,他和他的国民并没有被打垮,而是愈挫愈勇—
----------------------------------------
目前通用的震级标准,最初是由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3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学院公布 ...

您说的非常对,里氏震级是1935年提出来的,但是古代地震的震级也并非不可考。
一来我国古代就对地震有着详细的记载,
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结果直观的为我们指了出来,比如叶梦珠在《阅世篇》中记载,地震发生时,“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暝,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文武职官、命妇死者甚众,士民不可胜纪。”据顾景星在《白茅堂集》中的描写,“京师大地震,声从西北来,内外城官宦军民死不计其数,大臣重伤,通州、三河尤甚,总河王光裕压死。是日,黄沙冲空,德胜门内涌黄流,天坛旁裂出黑水,古北口山裂。”董含在《三冈识略》中则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初刻,京师地震。自西北起,飞沙扬尘,黑气障空,不见天日。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倾跌。未几,四野声如霹雳,鸟兽惊窜。是夜连震三次,平地拆开数丈,德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记,至有全家复没者。”“内外官民,日则暴处,夜则露宿,不敢入室,状如混沌。”“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
二来地震会造成地壳的变形,通过对变形年代的确认和一系列精密的计算,可以推算出地震的震级,因此在很多地震著作中,包括百度百科中,都对古代的震级有着明确的记载。
比如:
http://baike.baidu.com/view/781.html
中有记载中国古代十一大地震,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的地震震级也能推测出来,另外,一些专家著作中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比如《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比如《北京地区地震史料》等著作,有着更详细的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不懂,学习了。但仍旧存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用原来对地震的描述,然后参照现在地震标准而估测的。
但是有一点,古代的房屋与现在房屋构造是不一样的。破坏程度也可能更加严重,应该不可能准确地推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灾难,总令人压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7-7 10:03 发表


联想到今年的地震,想到"否极泰来"。


VIVI ,点化一下;我们的国运是不是应该“否极泰来
在此请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4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气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03:03 , Processed in 0.05911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