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3|回复: 15

太极文化溯源(搜集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文化溯源(搜集整理)

太极,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概念。阐明了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 合, 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太极一词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于此段文辞,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为筮法,筮占者执蓍草于将分未分之时,即称太极;一种解为易理,视太极为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两仪指的是天地,四象和八卦指的是四季和八种自然现象。易理的解释后来有很多发展。汉代以谶纬解《易》,以卦气讲说阴阳灾异。《河图·括地象》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意为天地未分前的太极是混沌一气,气分清浊,升降为天地。《汉书·律历志》中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将太极和元气并列起来。为了解释“元气”之前的世界,《易纬·乾凿度》称:“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又称:“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魏晋时期,韩康伯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他将太极又等同于“无”。宋明时期,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以太极解释宇宙形成的过程: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可从中体会太极拳拳理

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程。

朱熹则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有人认为《易传》是道家思想的作品。但是《道德经》中并无“太极”的概念,在第二十八章中,有“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句,尽管一般认为上述文字系后人所加,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帛书写本中皆有相同的字句。无极,相当于道。不过在后来的道学著作中很少使用“无极”的概念。《南华真经·大宗师》篇,有“太极”一词:“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有人认为此“太极”指宇宙的本体。但太极和六极对举,六极指东西南北和上下,即可度量空间,而“太极”应解作六极之外的空间,故称“先而不为高”。因此可以认为,《南华真经》的“太极”并非是抽象的“道”的意思。《天下》篇有“太一”一词:“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太一,可作“道”解,因此,后世有人认为“太一”即“太极”。《吕氏春秋·仲夏纪》称“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淮南子·览冥训》称:“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征忽恍,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也”,汉高诱注:“太极,天地始形之时也,上犹初也。”显以《周易》的《系辞上》为据。但是,清代俞樾认为高诱注有误,“太极”是“天之上”的意思,指称六极之外的空间。《冲虚至德真经·天瑞篇》,在解释宇宙之发生时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其后关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明文字与《易纬·乾凿度》全同。可知《易纬》的宇宙发生论已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所容纳。

[ 本帖最后由 daibaiqiong 于 2008-7-11 10:4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7-1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要小心啊,韩国人已经开始在准备申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用练太极拳的方式感悟"太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属于黄老学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非常喜欢太极,他可以修身养性,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大力发扬。
我本身也在练,每次只要一打,心立马就静下来了,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看吧 于 2008-7-11 12:51 发表
这应该属于黄老学派

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释、道三家互相 渗透、互相同化;
古人云:天地之间,惟此一道,初无儒、释、老庄之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ibaiqiong 于 2008-7-11 15:06 发表

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释、道三家互相 渗透、互相同化;
古人云:天地之间,惟此一道,初无儒、释、老庄之分也!


...


嗯..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daibaiqiong 的帖子

正是因为错综复杂才更应该理清脉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taiji.jpg
7092718f6018fdfff01f36cf.jpg
ca18cc235cc0b55b925807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77917 于 2008-7-11 11:05 发表
嘿嘿,要小心啊,韩国人已经开始在准备申遗了。。

真的吗?为什么中国不积极采取点什么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韩国专家考证,佛祖释迦摩尼也是韩国人哦,很有可能韩国文明就是宇宙文明的源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想像力真是不可思议到一定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太极,我看过易经,是好珍贵的文化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77917 于 2008-7-11 11:05 发表
嘿嘿,要小心啊,韩国人已经开始在准备申遗了。。

南朝鲜再这么活蹦乱跳的,就把他变成世界遗产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2 01:37 , Processed in 0.06034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