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7|回复: 8

美国反导系统与美俄反导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反导系统与美俄反导之争1.jpg

美国THAAD战区高空导弹防御系统
    2008年8月14日,就在美俄两国因俄格奥赛梯冲突关系日益紧张之际,波兰和美国在华沙就美国在波兰建立反导基地问题突然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在建立反导基地的同时,美国将在波兰长期部署“爱国者”导弹。15日,俄罗斯方面警告说,波美反导协议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它将令波兰卷入不断升级的俄美对抗。一时间美俄反导之争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一、美国导弹防御(反导)系统发展过程
   
    美国反导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67年,美国决定部署“哨兵”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美国本土人口密集地区。一年后该系统改名为“卫兵”防御系统,保护目标由人口密集地区改为美国战略核力量。1969年美国会批准部署“卫兵”系统,由于“技术原因”,1976年该系统被关闭。“哨兵”、“卫兵”是美国最早的导弹防御系统。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空间战略防御”倡议 (SDI),计划在20世纪末,在空间和地面完成部署可以攻击卫星和拦截弹道导弹的新型防御系统(亦称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导弹防御系统,简称反导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在其到达美国本土之前将其摧毁,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这项计划后来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并于1987年9月开始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
   
    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以后,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力与其抗衡,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转而实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 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1994年6月,美国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建设。1999年3月,美国国会两院相继通过法案批准该计划。1999年10月,美国军方对用于NMD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2000年9月,由于技术原因,克林顿政府决定暂不部署NMD。
   
    布什总统上台后,美国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并将拟议中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扩展为由陆基、海基和空基拦截导弹组成多层次防御体系;并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 (MD) ,其中“爱国者-3”、海军“区域防御”系统、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构成MD的核心并予以重点开发。2002年12月,布什宣布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计划: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陆基拦截导弹,在2005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部署在三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3型”(PAC-3)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
   
    二、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
   
    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快、飞行时间短,是一种非常难于防御的进攻武器。根据防御区域、拦截高度和被拦截导弹所处飞行阶段的不同,目前已经部署、正在研制或研究中的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低层防御系统、高层防御系统和助推段防御系统三种类型。
   
    1、低层防御系统
   
    低层防御系统用于保护比较小的区域(半径在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之内),如机场、港口、指挥与控制中心或机动部队,由于保护区域小,人们通常称其为“点防御”系统。又由于这类系统只能在大气层内低层(30公里以下的高度)拦截处于弹道末段飞行中的战区弹道导弹,所以也被称之为“低层防御”系统。
   
    美国的低层防御系统包括陆军“爱国者-3”(PAC-3)、“中程增程防空系统”(MEADS)、海军“区域防御”(TBMD)系统:
   
    陆军“爱国者-3”(PAC-3)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3”(PAC-3)目前有PAC-3/1、PAC-3/2、PAC-3/3三个型号。它的特点是:火力强,能够对抗饱和空袭,搜索速度高,跟踪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可以实施多个同步攻击;能有效地对抗现有的电子攻击;能够与其他的陆军系统和联合系统互操作。PAC-3的发射装置主要由地面雷达设备、截击控制站和8部导弹发射设备组成。美国PAC-3型“爱国者”导弹技术成熟,已在美国本土和盟国进行实战部署。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距增程防空系统”(MEADS)。中程增程防空系统(MEADS)是一个高度机动的、低空到中空的防空系统,由美国和德国、意大利共同研制。它将提供对战术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空对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和喷气式武器如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 、巡航导弹和无人驾驶飞机的面防御和点防御能力,保护机动部队。该系统将由一台X波段火控雷达、一台低频监视雷达、多弹箱垂直发射装置、导弹和战术作战中心(TOC)组成。MEADS系统目前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前途未卜。
   
    海军“区域防御”(TBMD)系统。该系统以装备标准导弹的宙斯盾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为平台,通过改进了“宙斯盾”系统,使其能用AN/SPY-1雷达探测、跟踪战区弹道导弹,并用SM-2BlocKⅣA导弹、标准-3导弹实施拦截。由于舰艇便于机动,战时该系统将与陆基的反导弹系统合用,除保护部队外,还可保护港口基地和机场。以SM-2BlocKⅣA导弹为基础的美国海军TBMD系统也已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此外,俄罗斯S-300(SA-10)、S-300V(SA-12)、S-400地空导弹系统、法国与意大利改进的“阿斯特-30”防空导弹、印度改进的“蓝天”防空导弹以及中国台湾当局改进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都属于这类系统。
   
    2、高层防御系统
   
    高层防御系统设计用于保护半径在100-200公里以上的大范围地区,如大城市或分布范围广的设施。由于其保护的区域大,人们常常称其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的高层防御系统包括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海军“战区防御”(NTWD)系统和空军“助推段防御”(BPI)系统:
   
    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这是高层防御的关键部分,它能够防御射程达3500公里的导弹,最大拦截距离为20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150公里,最低拦截高度40公里,它不仅能在大气层内拦截来袭导弹,而且能在大气层外摧毁目标,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大范围的区域、分散的资源以及人口中心免遭弹道导弹的攻击。THAAD由地基雷达、发射车、拦截弹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BM/C3I)系统几个部分组成。THAAD地基雷达为X波段固态相控阵雷达,具有全面的监视、目标探测、跟踪和火控功能,作用范围1000公里。1999年6月10日和8月2日的第七次和第八次THAAD系统拦截试验两度成功后,美国已决定取消试验并转入工程研制阶段。
   
    海军“全战区防御”(NTWD)系统。该系统又称海军高层区域防御系统,可拦截位于外层空间的飞行目标,最低拦截高度为80公里,最高可达500公里,最大拦截距离为1200公里。NTWD仍建立在现有“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之上,它改进了标准-2导弹,采用“大气层外轻型射弹”(LEAP)技术和先进的“固体轴向级”发动机形成一种先进的动能拦截弹,该拦截弹称为“标准-3”(SM-3),用于来袭导弹上升阶段、弹道中段和下降阶段的拦截。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与THAAD系统任务相当,目前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目前正加紧进行有关试验。
   
    空军助推段拦截系统。该系统设想在来袭导弹尚未和助推器分离之前,由10公里上空的机载激光系统将直径140厘米的激光束射向敌方导弹,并将其摧毁。弹道导弹飞行通常经过助推段、中段和末段三个阶段,实施助推段防御有其独特优点,一是助推飞行中的导弹拖着明亮的尾焰,飞行速度较慢,火箭与弹头还未分离,因此易被探测和拦截;二是助推飞行中的导弹刚刚起飞,一旦将其拦截,碎片将被击落在发射方领土上;三是拦截助段弹道导弹,能保护导弹所攻击的任何区域。但是,弹道导弹助推飞行时间短,拦截困难很大,目前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正在研究这种技术,一是美国空军正在研制以波音747为平台的机载激光武器,预计2008年7架反导飞机将全部服役;二是美国与以色列合作研究的无人机载动能拦截弹方案。
   
    三、俄美在反导系统上的斗争
   
    二战以后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德意日轴心国被打倒,老牌霸主英国衰败,欧亚大陆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成为美苏两个世界强国“中原逐鹿”的角力场,同时以军备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苏军备竞赛主要表现在大力扩大自己的核武库,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两国的核力量基本形成了确保摧毁对方的所谓“战略核均势”,于是导弹防御系统便成为双方军备竞赛新的重点。
   
    由于当时双方深感技术不甚成熟,加上经济上不堪重负。于是美苏于1972年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即《反导条约》),试图通过限制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持双方战略核平衡。该条约明确反弹道导弹系统包括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器和反弹道导弹雷达。条约并规定“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1974年7月,苏美又签订了《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规定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反导条约》是冷战时期美、俄两个超级大国确立战略核均势的里程碑,因此史学界甚至认为冷战真正结束的标志不是苏联解体,而是2001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而美国单方面退出条约后,俄罗斯政府虽然表示强烈反对,但并未采取多少实际应对措施,而是表示俄罗斯最终应对举措将在未来几年的时局发展中逐步确定,俄罗斯的低调说明其当年决意向西方靠拢的重要政治表现,可见其苏联时期那种大国意识已荡然无存,似乎世界已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单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维持一超地位自然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总目标,美对俄政策的最大特征,就是趁俄罗斯虚弱之时,迫使其接受美更大范围扩张的现实,以期建立美国永久性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于是从外交上加紧压制和排挤俄罗斯,在安全领域加紧谋求并确保对俄罗斯的战略优势。因此,退出《反导条约》的美国于2002年与波兰等国展开秘密谈判,试图将“反导”系统部署在东欧,以完善以美国本土为核心、亚洲和欧洲为两翼、覆盖世界大部地区的全球反导网络,并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其战略意图就是要进一步挤压俄国际空间。
   
    2007年初美国重启与波兰、捷克两国关于部署“反导”系统的谈判,同时美国还把最大的海基雷达站系统从夏威夷群岛调往靠近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阿留申群岛海域。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之后,于20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和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俄罗斯的战略诉求十分明确,第一是坚定地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积极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是反对美国谋求对俄罗斯的核优势。
   
    这次美国在波兰建立反导基地,是美国挤压俄罗斯国际空间在反导领域的继续,但在俄格南奥塞梯冲突发生后突然达成协议,远东巡洋舰认为这显然有对俄罗斯警告的意味,连波兰媒体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紧张的俄格冲突是波美反导谈判“一举”成功的催化剂。俄罗斯的强硬态度,象征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国意识的再次觉醒。在新的世界多极格局成型之初,俄罗斯的这种大国意识的觉醒和国家实力的再次崛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910/15079106_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了,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1.jpg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2.jpg


196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下令部署“哨兵”系统,这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前身,主要用于保护美国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区。一年后改名为“卫兵”防御系统,保护的目标由人口密集地区改为美国的战略核力量。美国会于1969年批准部署“卫兵”系统。但由于“技术原因”,该系统于1976年被关闭。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发展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 (SDI),要求20世纪末之前,在空间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弹道导弹系统。这项计划后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当年设想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武器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1987年9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
后来,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和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美国在军事上进行抗衡,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TMD) 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使一个地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综合性武器系统,而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体系。
1994年6月,美国防部成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办公室”,统筹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1996年初,克林顿政府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由“技术准备计划”改为“部署准备计划”,即“3+3”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前3年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进行综合试验,后3年随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1999年3月17日和1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该计划终于以法律形式得到确定。1999年10月,美国军方对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
2000年9月,克林顿宣布,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克林顿政府决定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至于何时开始部署,将由下一届总统作出抉择。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体是陆基导弹拦截系统。布什总统上台后,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并将拟议中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扩展为由陆基、海基和空基拦截导弹组成多层次防御体系;并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 (MD -- Missile Defense) 。
由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违反了美国和苏联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导条约》),布什政府先是寻求修改这一条约,遭俄方拒绝后于2001年12月决定单方面退出。2002年6月13日,布什政府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2002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他已经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灾难性破坏”。根据美国国防部17日公布的初步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美国军方将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陆基拦截导弹,在2005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将部署在三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3型”(PAC-3)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
2004年,美国军方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开始部署远程导弹拦截装置,正式启动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预计到2007年前导弹拦截装置总数将达到20个。
此外,美国计划到2011年,在波兰将建成10个用于导弹拦截的战略导弹发射装置,而在捷克建成先进反导雷达系统。与美国合作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荷兰以及乌克兰。
2008年7月8日,捷克外长施瓦岑贝格和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美国在捷克布尔迪地区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总协定。根据这一协定,美国将在捷克的布尔迪地区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这是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8月14日,波兰和美国在华沙就美在波建立反导基地问题达成协议。为了在建立反导基地的同时保证波兰的安全,美国同意在波长期部署“爱国者”导弹。20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位于华沙的波兰总理府正式签署了波美反导基地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2月,美国军方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陆基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10次试验,其中5次成功,5次失败。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发与试验进展缓慢,空基导弹防御系统则更加遥不可及。
美国军方自1999年至2005年2月进行了十次导弹拦截试验,其中5次成功,5次失败,分别如下:
1999年10月2日,美国进行了首次导弹拦截技术试验。美军先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作为标靶的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又从7000多公里以外的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发射另一枚导弹对它进行拦截。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224公里处将“来袭”导弹成功击毁。
2000年1月18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作为标靶的洲际弹道导弹,约20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另一枚导弹,对前一枚导弹进行拦截,由于拦截弹上的一个小金属管破裂,致使冷却剂泄露,拦截试验宣告失败。
2000年7月8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作为标靶的改进型“民兵-II”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另一枚导弹进行拦截。由于拦截弹的弹头未能接收到所需的电子信号,弹头与弹体无法分离,试验再次失败。
2001年7月14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作为标靶的改进型“民兵-II”型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约20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约224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
2001年12月3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携带模拟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22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约225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
2002年3月15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携带模拟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9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225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
2002年10月14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携带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22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一枚拦截导弹。6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225公里处将袭来的“导弹”击毁。
2002年12月11日凌晨,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模拟的改进型“民兵”洲际弹道导弹,数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一枚拦截导弹,但拦截试验因拦截装置与助推器没有分离而失败。这是美国首次在夜间进行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2004年12月15日凌晨,美军从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成功发射一枚携带模拟弹头的目标导弹,16分钟后,未能按计划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拦截导弹,导致拦截试验失败。
2005年2月14日,美国军方于美东时间1时22分从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成功发射一枚空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但目标导弹升空后,另一枚计划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升空的拦截导弹因地面支持系统出现故障未能点火发射。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8-09/13/content_16447940_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防御系统。一句话:自己给自己壮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TMD”和“NMD”,都是导弹防御系统,您可别想歪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的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5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白了,TMD和NMD从技术上讲根本没有多大作用,至少对分弹突破和核潜艇水下发射起不到任何的防御作用,防御体系存在的价值仅在于政治的象征意味,表明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3 21:40 , Processed in 0.04765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