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runlin 发表于 2015-9-13 13:47

围地收钱吃门票,注定成旅游经济炮灰

围地收钱吃门票,注定成旅游经济炮灰-搜狐评论
http://star.news.sohu.com/s2015/editorial-16/

假期前后,景区涨价的话题如影随形。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三年不涨价",每到解禁年,一些景区便开始酝酿涨价。现今适逢新的三年周期,国内部分5A和4A级景区,如湖北襄阳隆中风景名胜区、广西荔浦银子岩景区和甘肃张掖丹霞景区等,均已宣布涨价。  我国旅游景区都属国家所有,理论上亦即全民所有,景区也基本建立在社会公共资源之上,某程度上类似于公共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现行法律框架下景区门票会有政府指导价、调价需要开听证会的缘故。然而,由于景区实际上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管理,即使经营权承包了出去,地方政府与景区经营者也是高度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旅游景区又一直走坐吃门票的模式,听证会自然也是形式化走过场,账目不明、资金流向不清,拿着"运营成本上涨"或"用于景区保护"的模糊理由说涨就涨。  张家界的门票是卢浮宫的三倍,一张广州塔套票的价格足够上两次巴黎埃菲尔铁塔顶层,早已不是新闻。在地方政府拥有实际管辖权且与景区经营者利益高度一致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主管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都是浮云,"三年禁涨"期限一过结果必然是门票花式涨价。  如果像美国国家公园一般政府出资运营、NGO志愿者支持园区维护、娱乐项目需特许经营授权的模式在中国不现实,靠一纸限价令就把景区门票限住,也不现实。  大多数景区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心态围地收钱,无非是一锤子买卖的逻辑——某个景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辈子就去一次,好不好都无所谓,人来就有钱进袋,口碑算什么呢?这样的逻辑下,只靠门票收入的景区完全不会考虑内部资源维护和内容运营,游客每到假期只要去著名旅游景区玩,基本都落得被宰一脖子血扫兴而归的结果。  这样的逻辑,在上个世纪是成立的,现在已经过时了。随着旅游分享应用的急速兴起,从整体观感到细致的每一个角落,好评差评写得清清楚楚。资讯高度发达,游客并不需要去过才知道景区状况。事实也表明,如今旅游经济迅猛发展而景区的存在感越来越小,毕竟明知道难吃还要尝一口的人已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国内旅游胜地,从稻城亚丁、墨脱到婺源、束河,都和景区无关,个性与开放性是其中亮点。同时,随着签证逐渐方便,出境游也变得火热起来,国内景区面对国外游的竞争,不仅输了格调还输了性价比。  国内竞争不过非景区景点,海外竞争不过别国景点,旅游景区竞争力下降却还想继续坐吃门票任性涨价,注定只能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炮灰。  无论从景区营造还是拉动经济的角度,坐地涨价只能是苟延残喘。门票模式其实更适用于人文景点,更偏向于公共服务,不可能依赖它赚大钱,但做好内容可以维持运营成本,并带动周边经济;免费模式则更适合自然景观,发展好旅游相关配套,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两种模式国内都不乏佼佼者,前者有以动漫诠释文物、以同人手办掀起热潮的故宫,后者有景区免费十三年而旅游收入翻了好几倍的杭州西湖。  也许绝大多数景区经营者未必愿意承认,也不会在短期内做出改变,但景区围地收钱吃门票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再不转变只能被抛弃。任性涨价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游客用脚投票的速度。中国的旅游经济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究竟是要依然故我渐成炮灰,还是做探路者争取游客和财政的双赢,地方政府需有所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围地收钱吃门票,注定成旅游经济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