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rebecca514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1697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则关于当今美国的寓言——《蝙蝠侠2:黑暗骑士》

已有 358 次阅读2008-11-29 22:52 |个人分类:影谈|

看完新一集蝙蝠侠,被最后的剧力小小震撼到一下。前面的千万条伏线终于归结到了蝙蝠男的命运上,那就是把光明留给别人,自己继续在暗夜中飞舞。说到大众需要的并不是真相,这一集的主题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尽管黑暗,这还是个很煽情的结尾,一个孤独的救世主诞生了,带着对自身力量和道德的踌躇和犹豫,倒仿佛是今日美国的写照。

 

技术上的问题我不懂,也不想多说,关于剧情和细节上的连贯性也不想纠缠,只从大处来讲。从这方面说,我觉得这片子是诺兰兄弟为美国所作的一则寓言。它从内外两方面复制了现实中的一个社会面临的困境,把高谭市俨然刻画成了一个美国社会的缩影,用商业片中罕见的深度正视并(在某种程度上)摆平了这些困境,给出了一个虽不令人满意,却颇为诱人思考的结局。从这一点来说,我仿佛明白了,《黑暗骑士》在美国大卖果然是有道理的。

 

从外部来说,《黑暗骑士》为高谭城设立了一个假想的对手:中国。片中的华人黑帮老大,披着合法经营的外衣,做着洗黑钱的勾当。蝙蝠侠远赴香港擒贼的桥段是系列电影中的一个创举,但是放到美国商业电影的大背景中看,完全是被用滥了的屎桥。在我看来这个桥段和《碟中谍3》中潜入梵蒂冈的类似段落简直就是换了个地方和行头而已,关键的要素:壁垒森严的门禁、主角干净利落的身手、炫耀强大的科技装备,再加上对精确计算的近乎神话式的铺陈,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我们早就似曾相识了的。至于在对方的领土上是不是应该动用这种无赖式的绑架手段,电影对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根本就无暇问津,把一个“应不应当”的道德问题置换成了“有没有本事做”的技术问题。

 

在一部商业电影里探讨这个问题看起来没什么意思,但是跟电影对另一个问题的处理联系起来看,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我们暂且先放一放。

 

上面说了,电影把高谭城放在了一个与中国相对的世界版图之上(当然,还提到了平壤,和中国一样是美国如今仅有的几个假想敌之一),这刻画出了这座漫画城市的外部。内部呢,层次要比这丰富得多,检察官、警长、无辜市民、罪犯、囚犯,还有一个鬼才知道什么整天跟犯罪过不去的蝙蝠侠,和一个鬼才知道为什么整天跟蝙蝠侠过不去的小丑。

 

如果说蝙蝠侠在海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话,回到自己的地盘,蝙蝠侠就被摘掉翅膀,变成了老鼠侠。一举一动都束手束脚,这个不能杀,那个不能做,处处受制于自身的正义和原则。而这些原则,说白了无非老生常谈的一套:人命关天,人权至上,人不应为自己不能选择的事情负责,不能为了个人牺牲多数……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词“文明”而已,或者叫“社会”和“秩序”也行,与之相对的是“自然”和“丛林法则”。

 

小丑是个文明的挑战者,有人奇怪这人怎么这么神通广大,又这么的无厘头,无端端地邪恶!其实如果把整部电影看作寓言的话,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寓言的核心性质之一就是人物的刻板性,承担的叙事功能单一,小丑在这里不需要背景,不需要身世,更不需要理由,这些看似会让人物单薄的设定恰恰把他对“文明”和“秩序”的挑战推倒了极致,他就履行这一个功能就够了。没来由的邪恶是最可怕的,正如今日美国大众对于恐怖主义的猜想,正是一种无来由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来由”是最大的妖魔化,它彻底阻断了故事与现实“接地气”的可能,从而将整部看似写实的《黑暗骑士》架空成一则纯粹的寓言。

 

整部《蝙蝠侠2》,说的正是秩序之脆弱,文明之易碎,蝙蝠侠拥有的力量正如一柄双刃剑,既能诛杀邪恶,又能轻易地毁灭秩序和文明。所以他要和小丑玩一场投鼠忌器的游戏,而双面人没这个耐性,他在大衣凛然地牺牲了一次之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运气”——文明与秩序的反面。

 

《黑暗骑士》巧妙地通过一内一外的区别,将一个社会的底线和困境勾勒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暗骑士》所提出的架构,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商业制作,无论黑帮片还是间谍电影,从来没有哪个商业类型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上将一个共同体内外两方面的矛盾如此集中地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出来。说这部电影是一则寓言,正是因为它的架构正如今日的美国,虽则简而又简,却五脏俱全。

 

高谭市这个小合众国,在外面临着假想敌的竞争,在内面临着恐怖分子和犯罪的威胁,而最核心的问题,则是人心一旦涣散对于秩序的威胁。仔细分析一下,在这个核心问题的两端,是两个死结。一端在高谭市内,蝙蝠侠动用犯规的终极手段剪灭了小丑,然而他永远也无法解释小丑从何而来,为何要无端端地来挑战全体“高谭市市民的崇高道德准则”。与此呼应的是在高谭市外的一端,在刘老板被抓后,故事的线索就此湮灭无踪。

 

一般的“反恐”题材电影,会轻易把这两个死胡同打通,把内部的恐怖分子归结为外部的威胁。然而《黑暗骑士》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要在寓言中加入现实的重量,要把拷问留给内部人自己,它似乎暗示着,是高谭市这个罪恶的都市孕育出了小丑这么一个怪物。舍己作恶源出于舍身行善,是超出法律的力量催生出了法律难以制服的罪恶。这纯粹是一个形而上的思辨,不好懂,不过貌似很深邃,整部电影就靠这“沉甸甸的善恶辩证法”增添了一丝“沉甸甸的深度”,飙升成了有史以来最有内涵的漫画电影。

 

要让这个晦涩的“善恶辩证法”接上地气,办法很简单。我们不妨做另外一个猜想。回到一开头的问题。同是一个蝙蝠侠,在高谭市外横行无忌,在高谭市内束手束脚,在海外神勇无匹,在市内窝囊到死。同是一个手机声纳技术,用在香港就是反黑利器,用在高谭市就要深思再深思。为什么?

 

很简单,双重道德呗!这是任何一个社会或者说文明面临的一个不可解的悖论,美国社会也不例外。电影的原形,那些让今日的美国人胆战心惊的恐怖分子来自何处,为什么非要跟小丑一样来挑战“美国人崇高的道德准则”,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蝙蝠侠2:黑暗骑士》看似深邃的思考止步于高谭市的院墙之内,如果再大胆一点,把这“沉甸甸的善恶辩证法”扩张到高谭市外,把电影里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架构都包含进来,又会如何?

 

那么得到的或许会是一个更完整的答案:正是在蝙蝠侠在海外无法无天的举动,造就了无法无天的小丑,正是凌驾于国际公义之上的力量造就了“没来由”的恐怖袭击。

 

这个道理,再黑暗,再严肃的好莱坞大片也无力接触。《黑暗骑士》是个很好的寓言,处处对现实有关照,有呼应,然而这种关照和呼应是有限度的,点到即止,并不彻底。作为一部暑期大片,它显然也没法彻底。编导都是聪明人,知道这“黑暗”和“严肃”该用在什么地方,不该用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老外看我们的电影,挑毛病倍儿清楚,我们学了他们的眼光,挑我们自己的电影的毛病也倍儿清楚。只是轮到我们挑他们的毛病,眼力劲儿就不够使了,好像imdb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民意似的。照我说,不应该这样。

 

最后的评价:这电影好看,真好看,可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1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0:53 , Processed in 0.0288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