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东方红旗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781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朝鲜战场上“东方精神”让志愿军所向披靡

热度 2已有 358 次阅读2009-8-23 22:00 |个人分类:≤历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朝界河——鸭绿江,因为一场战争举世闻名。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对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来说,这是一场被迫进行的战争,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在辽宁省军区第一干休所,丹东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志愿军老战士姚广仁如是说。

  朝鲜战场上,美军1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6个军没有一辆坦克;美军1个师有432门榴弹炮,志愿军1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军1个团的火力强度超过志愿军1个军……不可思议的是,占尽优势的美军却输掉了这场战争。

  是什么让志愿军战士所向披靡?毛泽东的答案是:“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

  这“一股气”,后来被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郁郁葱葱的丹东市英华山上,坐落着抗美援朝纪念馆。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拾阶而上,试图从这里求解志愿军将士所展现的“东方精神”。

  5000余幅历史照片,43000多件历史文物,开启尘封岁月,穿越时空隧道,让一幕幕历史重现眼前。

  战争之初,麦克阿瑟扬言:“倘若中共部队渡过鸭绿江,我就要使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而实际情况是,第一次战役,久负盛名的“开国元勋师”美骑兵第1师即遭受重创;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退回到“三八线”;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再度后退至“三七线”附近。

  志愿军官兵身上气吞山河的这股气,让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胆战心惊。

  血战松骨峰,一个连挡住敌人几个师,子弹打光了,端着刺刀冲,刺刀捅弯了,就用石头砸、用牙齿咬,战斗之惨烈,令斯大林闻之落泪。

  激战上甘岭,敌人先后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官兵仍牢牢“铆”在阵地上,击退敌人650多次进攻。

  追忆,含泪追忆……听着讲解员冷晓嫒的讲述,记者满眼泪水,思绪万千。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共击毙、击伤敌军109万余人。同时,有18万3千多名志愿军将士长眠异乡,其中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赴美讲学时,发现美国军人对曾经在朝鲜战场上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特殊的尊重。

  战场上较量出来的尊严最持久!于是,金一南在他的著作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志愿军将士以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的地位,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尹继波对记者说:“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走出纪念馆,伫立鸭绿江边,放眼望去,一川碧水奔流,两岸雅静如画……此刻,距离那场战争结束已经整整过去了56年。

  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华夏大地依然处处传颂着志愿军的感人事迹:“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被编入学生课本;黄继光、邱少云的画像,被悬挂在人民军队每个连队俱乐部墙上,成为当代军人学习的楷模……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最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利剑和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劫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靠的正是伟大的“东方精神”。(张晓祺)

2

鲜花

臭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hong_hai_er 2009-8-25 09:24
那段历史太血腥, 希望从未发生过, 更希望永远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战争, "18万3千多名志愿军将士长眠异乡"  18万3千不是一个数字!  感激志愿军的无私奉献, 鄙视买办傀儡卖国贼! 珍惜得来不易的统一稳定,  为了共和国更美好的明天, 团结奋进!
回复 耳冉子 2010-5-4 11:10
没有志愿军气吞山河的气势,就不可能一扫百年国耻,也就更没有之后数十年至今的统一稳定
永远铭记为了共和国重新展示中华民族强大力量的全体志愿军指战员们!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21:04 , Processed in 0.03109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