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狼头长啸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30309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休得滥用“人民”一词

已有 328 次阅读2013-1-27 12:44 |系统分类:时政

休得滥用“人民”一词    

    有网友指出,“近年来‘人民’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官方宣传当中。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成了毛左、愤青与社会底层争夺话语权并自赋‘身份自信’的主要词汇”。此话不假,但非“近年来”才“频繁地出现”,而是被政治所滥用为时已久。

    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某位患有统计癖的网民,为了赞颂“十八大”,他竟然挖空心思地拿报告中使用“人民”一词的次数来借题发挥。据他统计,“不到3万字的报告,145次提到‘人民’”。他更望文生义地大发其感慨说,“这是昭示世界,我们的政党源自人民”,“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这是在回应期待,我们党将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见2012年11月14日人民网)。

    如果以谁把“人民”一词常挂在口头上来判断谁便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分辨不清了。远的有如,孙中山、袁世凱、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大钊、陈独秀、郭沫若、鲁迅、周恩来、邓小平,以及说得最多的毛泽东......枚不胜举!但其中谁是真的“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历史早已做出了盖棺定论,因而我不再置喙。

    实际上“人民”这名词,曾经被纳粹希特勒与前暴政苏联斯大林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意义,在有政治需要时,他们便将“人民”一词实体化,恣意运用至登峰造极;同样或在有政治需要时,他们便将“人民”踩在脚下,肆意践踏。

    但在民粹主义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人民”一词,严格说来是形而上学的,是一种理想人文意义的体现。因此,“人民”这个名词或许才多少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

    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曾对俄国民粹派的这种人文意义化的“人民”观念作过这样的描述:“有时候他们谈到了人民,连我自己也很惊奇,为什么我会有跟他们不同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人民是智慧、美德和善良的化身,是近乎神圣的统一的整体,是一切高尚、正直、伟大的开端。我可是没见过这样的人民。我曾见过的有木匠、有码头装卸工、有泥水匠,我还见过雅可夫、奥西普、葛里高利。然而在这儿他们所说的却是一种作为统一整体的人民啊。他们把人民看得比他们自己更加高贵,甘愿服从人民的意志。而我觉得倒是他们这些人身上,才……集中地表现了一种热望依照博爱精神生活和自由建设生活的善良意志。”

    高尔基的以上描述,令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当今社会不也是有自封为“人民公仆”、却同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那么一个大群体存在着吗?

    据我有限的现代史知识,认为中国对“人民”这一词语的神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在中国被赋予了不少神圣的光环。时至今日在中国话语中只要提出“人民”一词,依然具有极强的威慑力,“代人民立言者”也随即有了某种神圣权力。

    经历过“文革”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文革”时期那些假“人民”之名以行各种罪恶的历史事实。比如,刘少奇的命运就是不由自主地与“人民”联系在一起。“文革”时期,毛泽东打倒刘少奇并宣判他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之时,便是假“人民”的名义而为的。“文革”结束之后,刘少奇获“平反昭雪”。也许有人还记得在纪念刘百周年诞辰时,刘夫人王光美那句“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这话,同样也被人民广为传诵。

 

网络上的文革“人民”历史旧照片

   

    “文革”时有一张贴在街头的“大字报”,上边写的是一首无名氏的诗,对“人民”一词做出了作者独特的诠释:

人民是什么?
人民是旗帜。
需要的时候将它顶出去,
不需要的时候将它卷起来。

人民是什么?
人民是矛和盾。
向敌人进攻时用它作矛,
防御敌人时用它作盾。
……

    在时下,假“人民”之名、行“黑打”人民之实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

    如伊能静替《南方周末》抱不平说真话,被一些人假“人民”之名诬其为“境外敌对势力”,微博遭封杀,演出被“放假”。

    再如李承鹏在北京签名售书被掌掴、扔菜刀。打人者尹某说,他打李承鹏,是因为李是“汉奸”、“随意抹黑爱国群众”——这里的所谓“爱国群众”,亦是“人民”的代名词。

    又如最近发生的《南方周末》事件,我也因数次写博文支持南周而被一些自赋“人民”身份的人缠斗不休。对这些“人民”,我不屑与之多费唇舌。我对他们一笑而过,是最有力的反击。


 

 已同步至 狼头长啸的微博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15:44 , Processed in 0.0294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