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夕林笛翁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335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消费主义批判

已有 467 次阅读2013-1-30 09:34 |系统分类:时政| 消费, 个人, 享乐, 自由, 饮料

反消费主义

我们这个看起来色彩斑斓的时代,其实反而是每个人内心最最虚空的时代。

这个虚空可不是佛法上所讲的需要求证的虚空,若是那样,人人就都得般若了。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个时代,物质极度丰富,精神极度匮乏。每个人看上去吃喝不愁,但实际内心却饥渴万分。个个外表衣光艳丽,实则时时感觉身心疲惫。各种网络交际工具使人与人的交往极为方便,但真实的人际往来却冷若冰霜。正如人们说的那样,这个时代太疯狂了。可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没有人思考过去如何解决,更不去想世界变成如此面貌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句古话,不能阅尽万卷书胸中定无半点墨,胸中没有万点墨不可著书立说。我并无学历,也没有读上几本书。特别是在这个微博流行,全民创作的年代,我写的东西又没有人看上一眼真的不得而知。现在还真的就是人人书写却谁也不理的情形。人们一边目空一切,一面又自我封闭。论坛上博客里洋洋洒洒,一副超然开悟的样子。其实自己所说的那些心情感悟实践经验,自己都不能释然轻松,那么那些文字感言真的就是浪费笔墨,浪费互联网存储资源了。

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举世瞩目,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当我们贪婪地接受着西方文明的成果,改善着生活的质量,“解放”着我们的价值观,满足于我们的西方化的时候,不知道是西方的文明在东方化了。比如:同性恋、性自由这些目前在西方还充满争议饱受质疑的时候,我们只有改革三十年的中国竟然都变成了司空见惯,甚至是不能争论的事情。中国人的包容性历史上就令人惊讶,从书房中走出来的我,现在更是震惊以致愤怒。阿弥陀佛,我不该动气,这不符合我的修行准则,可看到日日消沉的东方文明,内心极度痛苦却装作若无其事的中国人,我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作为我看待世间问题的观点。当然问题观念的产生不是短暂的,问题观念的造就也不是少数人的。经济、文化、甚至人和动物的本性里面都有形成发展的作用。所以我也乐观地认为这本来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佛法都说欲界人间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若全是光明宁静的那就不是人间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问题就要说出来,毕竟单纯一点也是我们的本性。我倒是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那些本性天性反而是后天形成的,或者说是那种蒙蔽自性的业力作用,就叫业性吧。

好吧,本来想开篇明义的,但我又怕直接的把观念说出来,浮躁的人们又不去仔细研读,而直接望文生义的发起攻击。但文字写多了人们还是懒得去看,连读下去的意愿也没有了。其实我或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连自己的轮回业力都消除不了,又如何清除全人类的业力呢?佛都做不到别说我们了。写下这样的文字来就让那些有幸能看到的人内心发起一点点思索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反消费主义,就是我的观点,消费主义是形成我们今天精神世界无限塌陷的本因。可怕的是,它确是我们今天社会极力推崇的,不管是政府政党还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必须的,天性的,科学的,现代的,而且唯恐它不够强大,不能植根于内心。我们今天世界的价值观完全建立于此。你同意,你就是正常的;你利用,你就是成功者,你能得到物质生活上的最大满足,你也会觉得确实得力于它,它真的是个好东西,所以也向别人宣扬它。它就是这样确立,不动不摇的是人类坚信,正是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么的美好啊!物质上讲没有错,但精神上,也正是它,摧毁了一切。

其实消费主义是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名词,如果能看清它的近义词,也许人们并不会那么喜爱它---享乐主义。这个世界上各类宗教信仰批判了几千年的词。所以人们可不愿意戴上这样一顶帽子。不管是消费还是享乐,透露出来的还是人性欲望的本质。这本书就是一层层剥开分析这几个问题的,不喜欢的现在就可以把书放下了。

好像也没有出现惊雷或者地动的声音啊,看来这也不是正法,可我要开始写下去了。

一、乐食其果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世界各地的人们喜欢喝的饮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不管是世界三大饮料也好,还是人们喝的或吃的、吸的等等的东西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比如茶叶、咖啡、白酒、啤酒、干红、雪碧、可乐,这些日常生活里极为常见的饮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容易上瘾的。有趣的是当你第一次喝他们的时候,那种味道口感觉不是你愿意接受的。比如把上述这些饮料给一个不懂事的婴儿品尝,没有一样会是孩子喜欢的,若是给婴儿一杯蜂蜜水,他或许能够喝光。我算是从小就喜欢喝茶的,这也是在十岁以后的事情。发现在喝的茶非常的浓,我的女儿是不喝,她有5岁了,在我尝起来是浓香带有微甜的茶水她尝到的只有苦味。咖啡的味道我这几年也开始喜欢,但必须放奶粉和糖才可以的,那种无糖特醇的我可消受不起。记得八十年代我们的生活质量开始变好,啤酒开始走入老百姓家庭的时候,这种陌生的味道被人称之为猫尿,咖啡的味道被人称之为鸟粪,之所以关联到鸟应该是和雀巢的字面有关。高度白酒在初尝第一口的时候应该没有人觉得心旷神怡的感觉。现代化的饮料可乐雪碧若是人们第一次尝试,肯定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喝。

再看看现在大街小巷的重庆火锅店,不论是香烟还是雪茄。人类是如何对强烈刺激性的东西喜欢并上瘾的呢?糖水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第一饮料?难道人类的天性就是“乐食其苦”?如果这个有趣的结论就是真理的话,那么种种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问题真的就理所当然了。是否可以认为人类本质是在物质上是愿意享受,精神上愿意接受痛苦呢?这种结论若是成立,那我们很多传统的观念或者理论真的是要推翻的。

再深入的提问一下,若物质与精神真的背道而驰的话,那么是谁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或者人们是把谁摆在首位呢?举个社会现象来分析一下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型的经济结构,使沿海省份成为发达地区,不管是物质经济层面还是所谓的文化素质层面,那里的人们都有着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越感。而西部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民阶层纷纷到沿海地区谋求工作和生路。从物质回报上来说是有改善,但是但是这些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却很难融入到当地社会,成为被人歧视的二等公民。这种分化既是当地居民的有意分化,也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动脱离。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可我们经济发展的伟大缔造者们不是不明白这种人格歧视的痛苦,但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他们还是前赴后继的组成了庞大的农民工大军。可见在米饭与脸面面前,人们更乐于需要前者。

把话题转回到那些苦涩的饮料。人们在选择它们的时候既有主观接受方面的感官满足感,认为这就是好东西,是享受,是生活,是值得拥有炫耀的,是不同于白开水的。也有着生物构造本能的东西,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更易于接受。虽然醉酒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但人们的酒量其实是比水量要大得多。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种“乐食其苦”的行为的呢?消费主义的推力是其本质,因为这些东西从未在人类进化史上出现过,都不是人类自身所必须的,完全是被观念、商业推广、营销宣传、以及价值观意识创造出来的。那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GDP,经济增长,物质享受,人类社会的发展难道追求的就是这些酒精饮料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它们的存在意义何在?

人类的进化史到如今也几百万年了,回顾一下,会发现整个过程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主观力量在文明社会之前从来没有影响过进化历程。但在文明进入我们的社会数千年以后的今天,我想理性的有计划的让人类的发展进步,应该是不会有人反对的吧!

 

 

二、消费主义

在这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泡上一杯珍珠兰茶,翻开这个本子,继续着对消费主义批判的思路。考虑一下这杯珍珠兰茶对我起的作用吧。一个小时以来思维困顿,眼皮乏力,我想这杯提神醒脑的茶叶一会就回起作用。看来刚刚还被我贬的一无是处的饮料一会就被我发现了功效,事实上我刚刚吸了一根烟。那么在我眼里的这两样消费品,它到底是劳动创作的工具呢?还是人类社会罪恶之源的毒药?其实不管你如何去评价这些东西,都是在转移视线,它们是无辜的,一切的产生与利用,还是我们人类自身,那些物质的东西所赋予的含义,也都是我们给强加的,那么我们内心所产生的这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消费主义的话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事情,其实在消费品产生之初并没有带来什么问题。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前,由于人类世界相对的生活物资匮乏,反而人们有更多的精神寄托,有更多的人把探索世界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令人惊讶与可笑的是,几乎当今世界的所有哲学、宗教、思想、心理精神问题,在几千年前人类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我们的祖先们全部思考过并给予了近可能准确的阐述。我相信在数千年的农耕游牧时代,人类除了相对物质上的缺乏以外,精神是极为富有的,起码也是不空虚的。填饱了肚子却饿扁了心灵,是工业文明给我们带的最大悲剧。

工业时代以至现在的电子时代,对于物质上的作用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无需再像动物界那样为了填饱肚子而忙碌了。但也许实际的生活比那种春种秋收的农耕时代更为忙碌。现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满足自以为的生活最低所需而一日不闲的忙绿着;一种是大多数时光都在“无忧无虑”的闲暇中度过。但即使是第二种人也无法像蒙古草原上的牛群那样整日悠闲地吃草,有用考虑任何问题。人类的精神世界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的大脑始终处在回忆和希望之中,回忆产生了痛苦,希望产生了恐惧。人都是在痛苦与恐惧的交替之下度过了此生。真正地快乐时刻正是这两种心情都不在的时候,可惜的是二者占据了世人的绝大多数时间。那么人们在回忆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回忆的是失去的,盼望的是还没有得到的,都是贪欲的未能实现。所以佛才说:欲是万恶之源,我们这个世界就叫做欲界。

欲什么呢?不过就是物质上的充盈和精神上的满足,儒家说的“名、利”二字不但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虽然这些道理二千多年前的佛陀就看到并解释的非常清楚,但在工业时代以前问题并不那么明显,直到末法时代开始,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才真正进入这个欲望业力的漩涡。正是在此时之后,满足欲望的贵族的享乐主义平民化为消费主义,世界各个宗教以前极力约束并崇尚的“压抑人性”被抛弃,世人从各种教育、传统、伦理、信仰、道德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人类内心深处的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那种自我满足的意识被释放了出来。而这一点中国人解放的最为彻底,这也是在几千年以前中国人在向文明社会进化的时候所埋下的祸根。

三、消费品

消费主义还是通过消费品的交易来实现的。这几天我看了很多关于消费主义的文章,很多人对消费品的概念与商品混淆了。人活天地间,当然要取之于自然,通过双手的劳动,生产出满足于自己生活所需求的产品。这里面是可以分类的。比如:生活必需品、生产工具、艺术品、奢侈品等等,当然这些是客观的分类,期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必需品也可以是工具,心理上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然而消费品是完全心理上的划分。它首先因该属于奢侈品的范围,当然是相对的,其生活必需品的功能性要弱得多。

在这里有必要说句题外话,就是艺术。我认为艺术的范围要广阔的多,应该定义为非生产工具的人类制造,在此处就不展开讨论了。

本书中消费主义的消费品与日常的消费品概念不同,日常中都与商品一词混为一谈了,比如“消费者保护协会”。人类是要发展的,科技是要进步的,其目的应该是人类社会幸福的全面化、永久化,这才是古代世界各处圣人的共同理想。而只注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消费主义是背离这个普世价值观的,是归根结底阻碍人类社会幸福发展的,但是其迷惑性非常强,因为它披着自由、民主、科学、进步等种种外衣,又从骨子里激发着人们特别是精英阶层的动物性基因,所以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还是用现在人们最感兴趣的经济交易来举个例子。手机是近二十年来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其便捷的通讯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很多情况下它就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分成不同档次,人们在选择购买哪种档次的手机取决于自己的功能选择、经济承受力、品牌信任度等诸多因素。综合的理性的购买不是消费主义,但是人们是做不到完全理性的,炫耀的、超前的、与自己承受能力不符的感性成分也起着关键因素。广告等营销手段的作用,就是在激发着这种感性因素。这种非生产生活必需的感性购买才是消费。所以消费品是概念上的,由此才产生出消费主义。

四、消费社会

我到如今也没有出过国,但我非常期望能有一天环球旅行。总是在比较东西方的差别,而不能身临其境的去考察一番,我奉劝那些在论坛里对骂、争吵的人们还是闭嘴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关系我还是走了非常多的中国城市,经常出差国外的朋友也会告诉我,其实世界各地城市模样是相似的,摩天大楼的丛林、琳琅满目的广告、穿梭如潮的人群、超市、酒店、住宅、汽车….构成了现代城市的要素,人类社会已经消费社会化了。

虽然上一章我尽量把消费品从商品中层层剥离出来,但是消费主义已经植根于每个人的大脑,我们的社会被消费化了以后,它的影响就已经超越商品贸易,而是到了所有能够交易的地方。所有人都成了“消费者”。权利可以消费,肉体可以消费,欲望可以消费,信仰可以消费,道德可以消费….你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不只是物质的精神的东西可以拿来交换,交换成没有理性没有理想的欲望,甚至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消费,可以商品化,可以纯粹欲望的短暂满足。当然欲望的满足感是不会长久地。

它是如何做到的?城市中白领或年轻女性的逛街频率是非常高的,当它们在商场中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新款时装后,都有毫无理智的购买冲动。如果那位先生娶了位在此种情况下不会冲动的女士,那么恭喜你娶到了一位贤妻良母,但不要就此以为你的家庭就会幸福,因为在当前这个时代欲望是不会被满足的,一个与众不同的毫无欲望冲动的女士也很难给她的丈夫长期的性福,对就是性福,当然不是她的错,也不是他的错,而是它的错。大多数情况下的现代女性消费欲望非常强烈,(其实男性也一样,只不过具体的商品不一样,女性都在商场里满足着,而中国男人却都在娱乐城里的包房里满足着),长期非理性的消费,本来炫耀似的购买,最后都变成了对于金钱的崇拜。权利、地位、容貌、交际圈、关系网络,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终极目标,道德就在这种追逐中被抛弃了。

五、消费与道德

写下道德这两个字我的心都在颤抖,当下的中国,这片曾经诞生过孔子的土地上,如今竟变成了道德的荒漠。在这个视君子为傻子,认为雷锋是被编造出来的年代,道德都成了虚伪的代名词。虽然中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没有诞生消费主义,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消费主义也同在世界各地的蔓延一样,无孔不入的渗透进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批判消费主义,重建社会道德,才是我写下这么多文字的目的。

回首整个世界文明,儒家把道德诠释的最为透彻,也许是古圣先贤们早就知道唯有道德的发扬,才是人类摆脱动物界的心理丑恶面的最好方式。我一直认为是先有病后有药的。中国人的先天性格阴暗面,才催生出了儒学的伟大光芒,反而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世界民族中劣根性最强的。这不用看上古历史,看看这三十年来,中国人心态变化,实用主义大行其道,颜色退化如此迅速,国家宪法置若罔闻,政党章程前后矛盾,就知道这个民族的私欲之心有多强。都说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是一条龙,两个中国人就会窝里斗。极端个人主义在中国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能够把儒学阐释的清清楚楚也能够看出那些圣人君子的医世之心。

欧洲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没有这么幸运,性格的坦率,心理的阳光,他们的古代圣人们给他们选择了道德的最高方式----宗教。儒学与宗教相比,后者离“天国”更近一些。

天国是发源于亚洲的几大宗教所共同描述的,它的本意是在现实世界中使人们更快的更清澈的接受道德,使人们的动物倾向更快的抛弃,可人们的愚昧不肯相信自己能够从欲望中挣脱,所以各位宗教创立者们为世人编造出一个更大的欲望-----天国。开始的一千多年好像还算有效果,但是这个天国与所有的欲望一样,总有一天也成为了泡影。事情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们发现根本没有通往天国的天梯之后,纷纷把信仰锁进了寺庙。这种失去信仰的失落感,迅速被寻找通往黄金王国的美梦所填补,人类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虽然奴隶贸易是黑暗的,可文明世界的人们还算是一群有追求的热血青年。因为仿佛信仰没有,但是肚子不在饥饿了。工业革命的意义在于,人类第一次从生产不足时代进入到了生产过剩时代。

从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侵华可以看到,第一次是为了填饱肚子,第二次是为了产品销售。其实销售也是掠夺,在近代史上的所有战争中都看得出来,它们的本质无一不是为了给生产过剩的产品找市场。经济学就是为了给这种过剩来提供解决办法的。即使这样,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词。马克思以及他的追随者在这方面产生了错误,他认为只能通过社会制度的改变才可以解决这种轮回,事实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精英们找到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地球的面积是恒定的,消耗产品过剩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贪欲心却是无限的,只要不停的刺激着人的购买欲望,这种过剩就会被抵消。经济学家和推销员把这种刺激方式做到了极致,他们绑架了社会,绑架了国家,绑架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把道德和信仰彻底从人们的意识里赶走了,消费主义深入人心。

它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比上帝、先知、圣人们要大得多。那些宗教和道德所承诺的满足感太慢了,甚至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消费的快感是如此的实在,在钱与物的交换瞬间你就能体会得到。虽然这种满足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如同性爱高潮一样转瞬即逝,有此以后的负作用时更加的失落,所以人们通过不停的消费、交换,来尽可能维持着那种快感。

六、消费中国

七、向消费主义开炮

八、消费主义的克星

九、没有消费的世界

 已同步至 夕林笛翁的微博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3 10:51 , Processed in 0.0304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