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3|回复: 46

一位智慧比丘与弥兰陀王的对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智慧比丘与弥兰陀王的对答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
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
“我父亲传给我的啊!”
“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继续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相信!”
“您见过他吗?”
“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问。
“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
“我们相信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
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你们佛教徒常常讲:人们第一快乐就是证悟涅槃,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
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那么,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要是拿这个问题来问各位,你们怎么回答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
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
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痛苦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槃时候的快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
那先开颜笑了:“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
“不会!”
“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
“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
那先比丘说:“是了!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顾、医疗,就会蔓延恶化,所以必须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
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
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茁壮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
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胸有成竹,依旧微笑着一一开示。
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
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
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刻狡黠地反驳:
“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保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
“大王,如果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
“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欢它?”
“既然不喜欢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欢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顾这个空幻的身体啊!”
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
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
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偃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
“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仔细思量,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智慧了!
感谢一智师兄分享

欢迎大家到此阅读佛教故事:[url]http://www.foyuan.net/html/wenhua/gushi/[/url]
发表于 2009-12-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眼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无所不能的上帝;无所不能的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无所不能的上帝;无所不能的佛.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9-12-11 21:43


千万不要乱戴帽子,无所不能的,那只能是虚伪的上帝,佛不是无所不能的。

学过辩证法的人都知道,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最后一个问题先比丘解释得不怎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虎另有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楼上会如何解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才无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虎另有答案?
惊殊 发表于 2009-12-12 12:40

非也非也,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
之所以说最后一个问题他解释的不怎么好,是与前几个回答相比较而言的。
在回答前几个问题的时候,先比丘用浅显的事例打比方做比较,不但说明了深奥的问题,也让弥兰陀王自己说出了答案。而最后一个问题,说教的成份很多,所以显得逊色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非也,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
之所以说最后一个问题他解释的不怎么好,是与前几个回答相比较而言的。 ...
虎虎 发表于 2009-12-12 17:08


最后一句有它的高明之处,只是一般人很难真正体会得上去罢了。
     真到了佛境界,就真的无作无受,不受因果轮回的限制,也不造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个时候的佛不动心念,无自无他,无作无受,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受者了。比如杀生,“崩岩压兽,泛水漂虫”。虽然这兽与虫死了,但是谁杀死了他们吗?有人要承担杀死他们的业果吗?没有的,因为没有作者,也就没有受者。如来不造业、不受报,不受因果,也正是因为如此,恰如那云覆晴空,地载万物,无作无受。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心如如不动,大地一般,那他是可以不造业的。这也是大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原理所在。

个人见解,搏大家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当然,想那弥兰陀王境界本来就高,先比丘这样说,他能接受。但像我这样愚钝的人,自然希望他能解释得更有趣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多体会一下“崩岩压兽,泛水漂虫”那句。

9、问曰:“叵有因缘得煞生不?”
      答曰:“野火烧山,猛风折树,崩崖压兽,泛水漂虫;心同如此,合人亦煞。若有犹预之心,见生见煞中有心不尽、乃至蚁子亦系你命也。”




引自:http://www.beihaichanyuan.com/ne ... asp?fid=2487&sid=H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经记载中。回答类似最后一问更加“夸张”
在佛经里,不仅你见到佛什么样子是因为你自已的业缘,而且你看得见看不见佛,你离佛住世有多久,一年十年一劫十劫都是因为你自已的业缘。
所以以佛经而说,如果你没有亲见如来,你千万不要说如来抛弃你而去反而是因为你的业缘抛弃如来而去。如果你业缘当下清静。你就可以当下见佛。佛是超时空的。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告灭诸盖菩萨言。如来今者。安住于此。身不动摇。汝知之乎。彼即答言。文殊师利。如来今者。虽在此会。安住不动。有诸天人。或见出家修行苦行。或见往诣菩提树下安处道场。降伏魔怨。成等正觉。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咸共赞言。善哉大师。能胜怨敌。或见释梵护世诸天劝请说法。或见为其说布施法。或见为说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力愿智法。或见为说声闻乘法。或见为说独觉乘法。或见为说无上乘法。或见为说畜生饿鬼阎摩罗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梵宫。受生等法。或见为说生人趣法。或见为说生转轮王法。又文殊师利。于此众中。或见如来身高一寻。或一俱卢。或二俱卢。或半由旬。或一由旬。或二由旬。或十由旬。或百或千。或万由旬。或见五万。十万百万。或五百万。乃至或见超过一切数量由旬。或见佛身作真金色。或琉璃色。或帝青摩尼色。或大青摩尼色。或光明摩尼色。或红莲花摩尼色。或释迦毗楞伽摩尼色。或金刚光明摩尼色。或天光摩尼色。或日月光摩尼色。或水精摩尼色。或颇梨摩尼色。或自在王摩尼色。或集众光摩尼色。或师子鬘摩尼色。或师子幢摩尼色。或海住净光摩尼色。或如意摩尼色。随诸众生应见如来是众色相而调伏者。所见各殊。随闻如来。为说何法。而成就者。所闻各异。随依何教。而修行者。各如说行。皆得成就。文殊师利。设于十方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世界满中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人非人等。犹如竹林甘蔗胡麻。若诸众生。应见如来而调伏者。见佛色相。各各不同。面向其前。一寻而住。为其说法。如说修行。皆得成就。如来虽作如是众事。自然应现。而无分别。文殊师利。如满月轮夜半之时。阎浮提中。一切众生。各见月轮。在其前现。是月未曾作念分别。令诸众生。各睹我现。法尔而有如是事起。如来亦尔。虽复普现诸众生前。亦不分别令诸众生皆得见我现前而住。但随众生可调伏者。各自见佛现在其前。何以故。随应众生不共法故。文殊师利。如一切众生由上中下业果力故。所作诸行。亦有三品。而是诸行。终不自生三种分别。但由业故。自然有是上中下品诸行事起。如来亦尔。由诸众生业果力故。各自见佛如来亦无上中下念。自然应现如是等事。文殊师利。如净颇梨。置诸衣上。作种种色。若在黄衣便作黄色。在青赤衣作青赤色。随其所置。虽作彼色。是净颇梨。终无分别。如来亦尔。由众生感。作种种色。若诸众生。应见金色而调伏者。便见金色。若有应见琉璃真珠。帝青大青。集众光摩尼。海住净光摩尼。师子鬘摩尼。师子幢摩尼。电灯摩尼。水精摩尼。是诸宝色而调伏者。便见如来作如是等众宝色相。或有应以释梵护世而调伏者。便见释梵护世色相。如是乃至应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色无色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随何趣生。威仪色相而调伏者。则见如来作如是等种种色相。然佛未曾分别念言。令此众生。惟见金色莫见琉璃。惟见琉璃莫见帝青。如是乃至惟见师子。鬘摩尼。莫见师子幢摩尼色。虽无如是异念分别。随一切处。自然有是诸色相现。文殊师利。譬如出生自在摩尼王处。不生诸铁。是摩尼王。终不念言。令彼宝处。但生于我。莫生于铁。然其宝处。铁自不生。如来所生刹土亦尔。自无一切外道异论诸恶贼乱五无间罪十不善业非法王教。亦无一切日月诸天及摩尼宝火电等光及以须臾日月岁数。除佛变现化诸众生。虽有所现而无分别。由众生故自然有是种种事起。文殊师利。譬如大青摩尼宝光触者皆作大青宝色。而宝终无异念分别。如来亦尔。触佛作意所缘光者。靡不皆成一切智色。然佛亦无异念分别。自然而有如是事起。文殊师利。如善磨莹大琉璃宝。随于其边。安置种种手足头颈众庄严具。以宝威力。彼庄严具。莫不明显。如来亦尔。随其所行威仪住处有修行者。以佛威力。令其所行。皆自增胜。然佛未曾动念分别。自然而有如是事起。文殊师利。如众卉木依地而住各得增长。然地了无种种分别。如来亦尔。令诸众生一切善根。依如来住。各得增长。而实曾无异念分别。自然而有如是事起。文殊师利。譬如大云普覆一切草木丛林。等澍甘雨。随一味水所及之处。令诸草木皆得增长。种种色味差别不同。彼云未曾有所分别。自然有是种种相异。如来亦尔。兴正觉云。遍覆一切。随诸众生先所积集种种善根。种种愿乐。种种信解。种种解脱。等澍法雨。令诸众生一切善根。随其势力。各得增长。如来亦不分别念言。我当令是众生善根。生声闻智。我当令是众生善根。生独觉智。我当令是众生善根。生如来智。我当令是众生善根。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如是乃至净居等天。我当令是众生善根。得作国王。及与人中种种生处。然佛虽无种种分别。随诸众生所集善根愿乐等力。自然有是种种事起。由佛已舍一切处著。无分别故。文殊师利。如日才现放无量亿百千光明。破阎浮提一切黑暗。是日虽复不分别言。我当破暗。自然而有破暗事生。如来日轮。亦复如是。出世间已。放无量亿智慧光明。灭除世间诸见黑暗。除佛威力。示现成熟诸众生者。如来虽不分别念言。令众生见。现破当破。于一切处。自然有此种种事起。由佛已舍一切处著。无分别故。文殊师利。譬如幻师幻作众像。虽有种种形类不同。幻无分别。不可称说。无起无尽。无字无声。无有方所。无体无相。不可思议。无二无行。无等无对。但由幻师。现是众相。如来亦尔。由众生故。入于种种威仪行处。一切皆见。然实如来。可不称说。无起无尽。无字无声。无有方所。无性无相。无二无行。等真法界。非可触对。文殊师利。譬如日映须弥山故。四洲众生。或见初出。或见日中。或见渐暮。或见初没。或见夜半。或见渐曙。但一日轮。随四天下诸众生见。各各不同。日无分别。但由山蔽。自然四洲所见各异。如来亦尔。于一众会。或见如来将成正觉。已成正觉。将入涅槃。已入涅槃。或见成佛已经十年。乃至已经不可说劫。或见涅槃已经十年。乃至已经百千亿劫。或见如来一十二十。或四十年。在世说法。或见法住。或见法灭。然佛曾无异念分别。由众生故。自然有是种种事起。文殊师利。譬如大风吹阎浮提一切草木枝叶纷乱。东西南北。或靡或起。草木终无种种分别。但由风故。种种相生。如来亦尔。常无分别。由众生力。于念念中。见有如是无量众行威仪相起。乃至作意。缘诸众生。令尔所劫。得断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等趣。文殊师利。如来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文殊师利。如来作意。一念所缘。诸大菩萨。无量百千那由他劫。住不思议解脱三昧。不能知其功德边际。文殊师利。譬如日轮从大海出。住虚空中。放无量亿那由他光。遍照一切城邑聚落。破大黑暗。销涸洿池。增长一切草木丛林。悉令成熟。发起一切所作事业。光影普入诸河池中。而常未曾离于本事。是日虽无种种分别。自然而有是等事现。如来亦尔。出诸有海。住法虚空。放无量亿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灭诸众生无明翳膜。枯竭一切烦恼浊流。令诸众生善根福慧增长成熟。虽同一时。现是众事。亦常湛然。本处不动。由佛已离念想分别。自然应现是诸相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乱戴帽子,无所不能的,那只能是虚伪的上帝,佛不是无所不能的。

学过辩证法的人都知道,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
师子吼 发表于 2009-12-11 22:24

寒巢说的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无所不能的佛,你却说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哪儿跟哪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慢慢历练呢?”
聪明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如果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
“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

明显是编出来的故事,谁说医生就能解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巢说的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无所不能的佛,你却说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哪儿跟哪儿啊? ...
ggmch 发表于 2009-12-13 15:18


你离我远远的,懒得理你。站得近也行,别和我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如果你给人刺了一刀,不要怪刺你的人,要怪就怪你自己为何不能躲开刀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那未必是你的错,但你也不要认为那就是说话人的错。

不能理解人家的话,硬要说人家说话的人说错了,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人贵自知,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很可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挠痒痒自己笑,别人不知道你开心不开心。有人跟着挠,嘿嘿,确实也要笑;有人看得清,说一句不要跟风吧........

挠痒痒挠出的笑容不是真的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17:43 , Processed in 0.05419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