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4|回复: 29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芜湖市首届汉风集体成人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丰城人 于 2010-1-10 23:10 编辑

201001042020053842.jpg

成人礼赞者:芜湖市关工委主要领导

成人礼赞者:芜湖市关工委主要领导
http://bbs.eduol.cn/2010-1/4/19585241116.html
己丑年十月十三未时(西元20091228日),芜湖市举行了安徽省首届大型汉风集体成人礼。身着曲裾深衣的60名女生和身着朱子深衣40名男生,与他们的父母师长和嘉宾共计500余人,共同经历了一次华夏汉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

365年的等待


    芜湖首届大型汉风集体成人礼原定于1113在芜湖古城文庙大成殿举办。由于天气原因而推迟,随后我们等待了45天,终于在今日成功得以举行。其实何止等待了45天,从1644年开始,我们已经等待了365年……
  还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是汉族,自己的民族文化? 365年,我,我们已经等待得太久!

“汉风成人礼”仪式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智全主持

“汉风成人礼”仪式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智全主持

一年的准备




    一年多以前,我们就有着在芜湖本地举办集体成人礼的想法,其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故事,经过我们一腔热忱的努力,渐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认识汉服、汉乐、汉舞和汉礼等民族传统文化。

    在芜湖市教育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芜湖市教育局确定芜湖师范学校协办集体成人礼活动。
    芜湖师范学校是安徽省一所老牌的综合类中等师范学校,属于国家和省重点中专,主要担负着芜湖市及周边地区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养任务。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的小学和幼儿教师,许多优秀毕业生还走上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凭借雄厚而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传统的艺术办学特色,还培养了许多影视、歌舞方面的演艺人才。著名影视名星赵薇、芜湖电视台主持人雯琦等人,也是从这里走向事业辉煌的。

两个月的筹备

109,芜湖市教育局、芜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芜湖市文化委员会、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关于芜湖市首届汉风集体成人礼的通知。

芜湖电视台主持人

 芜湖电视台主持人

1014下午,在芜湖市教育局团委韩书记的带领下,芜湖汉服社江南望云等4
人到芜湖师范学校,对参加芜湖市首届集体汉风成人礼的学生进行挑选,确定100人参加活动,并对这些同学(其中:女生60人,男生40人)量体裁衣,为每个人做了件典雅的汉服,同时,还对成人礼仪式上的才艺展示节目进行了确定,有40多人参与多个汉文化展示节目。
    1023下午,芜湖市教育局邀请芜湖市委党校姚永森教授来师范学校给学生举办了一场名为《传统文化、汉文化和故乡文化》的主题讲座。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智全、局团委负责人以及芜湖师范学校吕校长等领导和学生聆听了讲座。姚教授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汉文化、故乡文化做了精彩的演讲。
    芜湖汉风社向学生介绍了汉服并进行了汉服展示。

2010142018031434.jpg 冠笄成人礼仪 传承华夏文化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其实它对我们生命过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当今流行的右手举拳头宣誓的所谓“成人仪式”。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
        20091228下午230,由芜湖市教育局、关工委、文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芜湖市首届集体汉风成人礼仪式在市少年宫举行,芜湖师范学校100名学生参加成人仪式。这也是安徽省举办的最为正规的集体汉风成人礼活动。
201001042020042600.jpg     参加成人礼仪式的有芜湖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市教育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文化委员会、共青团芜湖市委员会主要领导;前芜湖市委书记金庭柏同志,芜湖市委党校姚永森教授;以及芜湖师范学校主要领导,100名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还有参加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的40名学生;中国科技大学汉风社和安徽大学汉服社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和皖南医学院志愿者;教育系统团干代表等共计500余人。 201001042020046661.jpg
    整个仪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华夏汉民族传统文化展示:
传统民族舞蹈《大江南》充分展示出江南水乡的柔美情韵;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感受到了传统乐器的感染力;三人的古筝表演,更让人感受民乐的美妙;汉民族舞蹈《踏歌》踏地为节,边歌边舞,则让大家领略到汉族女子“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风姿;丝竹声声,管乐飘渺,学子们身着汉服,朗诵了经典诗文。

201001042020048685.jpg 第二个阶段:成人仪式




   “汉风成人礼”仪式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罗智全主持。
   201001042020053115.jpg 芜湖师范学校校长吕敬民作为成人礼主人致辞:“今天,你们宽衣交领、袖松飘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沐浴古风古韵,闻丝竹徐徐绕梁;明天,重任在肩、斗志昂扬、不怕困难、快乐向上,迎击雷电风雨,雄鹰展翅蓝天翱翔。
赞者礼唱,加冠加笄,置醴,感恩拜礼等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
来自芜湖师范的男女生各五十名青年身穿汉服,在司仪的引领下,在悠扬的曲乐声中,经过加冠加笄、拜剪、拜称、拜父母、拜师长、宣誓等程序,完成了冠笄之礼,领取成人证书。
  芜湖师范学校鲍同学代表受礼学生发言:成年是一个门槛,我们跨过去之前,是幼稚;跨过去之后,便是成熟;跨过去之前,是快乐;跨过去之后,便是责任。
   刚才还顽皮嬉戏的孩子,一瞬间奕奕然庄重肃穆,举手投足间已是成人。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成人仪式,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学子的血脉里传承、奔涌。学子们在完成成长的仪式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传统的洗礼,立志肩负起中国文化传承的大任。
   整个活动在庄严热烈之中圆满成功!
201001042020065223.jpg 201001042020074344.jpg 201001042020075724.jpg 201001042020078218.jpg 201001042020080117.jpg 201001042020085410.jpg 201001042023051785.jpg 201001042023048680.jpg 201001042023044195.jpg 201001042020098547.jpg 201001042023054412.jpg 201001042023054811.jpg 201001042026155731.jpg
主办单位:
     芜湖市教育局
          芜湖市关工委
          芜湖市文化委员会
          共青团市委

承办单位:凤凰衣坊

感谢:
       中共芜湖市委员会
        芜湖市人民政府
    芜湖市人大
        芜湖政协
        芜湖师范学校
        中国科技大学汉风社
        安徽大学汉服社
        安徽师范大学志愿者
        皖南医学院志愿者
201001042020063771.jpg
发表于 2010-1-1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丢失的东西

要找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知道我们学校也有汉服社...

不过貌似从没见过他们的宣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希望我儿子长大也能有这样的成人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不断发扬和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穿上汉服很漂亮,男人和女人都很显气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师子吼 于 2010-1-11 12:59 编辑

说几句煞风景的话,第一,所谓华夏,可以说一千个东西是华,一千个东西是夏,但反过来不行。比如,说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这当然没有问题。但要想反过来说,说华夏的华是章服之美,夏是礼仪之大,这就是不可以的。为什么是这样大家自己去捉摸。

第二,成人礼,我很赞成,让一个孩子有一种心理的转变,促使他成熟。但现在很多城市搞的这个“汉服”成人礼,虽然也请了官员,也让子女跪拜父母,但总体上来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太弱,太过做作,商业味道太浓。虽然对搞“汉服”销售的人是一个成功,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失败与悲哀。成人礼要纯洁,不是说不允许商家来参与,但不能以商家为主。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功利性、没有功利心的活动。但现在被搞成了一个纯商业、纯政府挂名的宣传活动。对这些戏子一样的孩子们,是一种悲哀,他们是被利用的木偶,其实大人也是。操作和举办这些活动的,基本是以汉服推广商为主的,他们搞不好这东西,因为他们的文化积淀就那个水平了,无非就是照搬别的城市的模式,你搞个成人礼,我搞个诗朗诵。就这点儿东西,离华夏精神,离中华文化远了去了,不可以里计。要指望用这种方式、让这些人去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恐怕再过一百年也没戏。

    看看那些孩子们的眼睛,一个个目光呆滞,表情木讷,没有一点儿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与精神。为什么呢?是孩子们不活泼吗?是孩子们没有主见吗?是他们被形式吸去了灵魂,这一刻,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到活动中去了,他们的内心在这一刻是枯萎的,是没有精神的。一眼泉,如果它本身不能往外流水,你把泉周围的池子装饰得再漂亮,那也是枯泉。泉的意义在于自己能够自然流淌出清水,那么即使你不去管它,周围的池子也会自然洁净。腹有诗书气自华,重点在于诗,在于有质量,直达内心深处的积累。现在的垃圾书,你背一百本也没有办法让自己华起来。因为那种流光溢彩的精神,只有深达内心,自然流露才可以从眼睛里体现出来,装是装不出来的,穿再高贵的衣服,骑再高大的马,开再名贵的车都不行。

    为什么“汉服”从业者的文化修养与民族精神得不到我的欣赏?第一,狭隘,第二,重商。这两点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格格不入。想我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皆是四夷来朝,处之泰然,什么时候变成象那些“汉服”从业者这样固步自封,以“汉”自居,啃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财产自活,还自以为是。汉族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其它少数民族都只能担起来中华民族的一角,唯有汉族能够承担几乎全部。但这不是说你可以站在那儿吹,说什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都是我们汉族在承担与传承。如果你生了这个心了,你就不配再作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了。过去做了多少那也是老祖宗做的,不是你做的,你凭什么要去代表?你能够代表的就是你做的那部分,有生之年,你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添一块五百年后、甚至一千年后还在起作用的砖么?不是小瞧这帮“汉服”从业者,恐怕一个都没有。你能够理解三五千年前国人的思想与精神吗?“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华夏民族的气度与精神,从来都是胸中日月,袖里乾坤,一种从容的大气。想我宽袍大袖,难道只是因为美么?那是因为一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也敢出来代表汉族如何如何?你不怕汉族被人耻笑,我还怕呢。固步自封,划地而治,还什么“汉服”,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心向天下的,以天下为家。你的不是我的,我也不要,但我的是你的。我的额冠大袖,是全天下的,绝不是什么狗屁“汉服”。
    想我华夏精神,向来是为他人,为国,为家奉献,不在意个人利益。解放军为什么强?因为他们找到了民族精神。“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知必死之行,而义无反顾。想想解放军有多少次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有多少次因为没有收到撤退命令死守在阵地上,有多少次接受命令时就知道此去无还,依旧欣然而往。这就是民族精神。有这种精神的人,哪怕他衣衫褴褛,依然风华绝代。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衣冠履带,领袖袍泽。一帮自私自利,光想着自己钱袋子的人,能代表我华夏民族衣冠天下?笑话!沐猴而冠罢了。
    退一步来讲,必须得能为民族而死的人才能够理解和制作华夏衣冠吗?倒也未必,但大心是得有的,“我将以华夏美服,衣冠天下。”说白了,是为别人做的,不是为自己的钱袋子做的。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做得好这件事,也能够把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就象一个大医产生的条件,是他要医天下而不是钱天下。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够统领发展民族服装的事业,也才能够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投射其中,并传承下去。想想现在的所谓“汉服”从业者,言必称清军入关,语必言我汉族如何如何,这种人狭隘到令人齿冷,他可以代表我华夏民族么?可以代表我衣冠上国么?懒得再费口舌了。就此打住。善思者思之。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朝代:唐 作者:张惟俭   
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
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10-1-11 13:15 编辑

汉服推广 一靠美,二靠商。

最不需要的就是文化人。

等推广完了 再把汉服还给文化人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y_together 于 2010-1-11 13:06 编辑

为啥要请官员?为啥不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学问家什么? "以官为师" 这是法家遏制民众思想的传统糟粕
内法外儒害中国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10-1-11 13:22 编辑

为什么要请政府官员,因为需要政策支持,做个对比:

cosplay 是自下而上的,它有几亿年轻人网络游戏和动漫的生活背景,逼迫政府不得不支持它。
汉服运动 却没有老百姓的生活背景,所以只能是自上而下的,学者(上)---高校学生(下)----政府(上)----商家(下)----最后才是百姓生活。

汉服运动 不是汉文化全面复兴,因为它承载不了。

汉服运动 现在只能定位于移风易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mabin_sjz


    mabin现在也致力于汉服事业的发扬光大了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请政府官员,因为需要政策支持,做个对比:

cosplay 是自下而上的,它有几亿年轻人网络游戏和动漫 ...
mabin_sjz 发表于 2010-1-11 13:14


这么不自信?官府支持的流行不要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煞风景的话,第一,所谓华夏,可以说一千个东西是华,一千个东西是夏,但反过来不行。比如,说章服之 ...
师子吼 发表于 2010-1-11 12:43

欣赏美文,版主加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煞风景的话,第一,所谓华夏,可以说一千个东西是华,一千个东西是夏,但反过来不行。比如,说章服之 ...
师子吼 发表于 2010-1-11 12:43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是我们华夏一词的来历。意思我也就不用多说,文化知识虽不算多,但起码对这两句最直接最朴素的了解就是“有华美的衣裳,有很好的礼仪,所以称为华夏族。而汉族人则是华夏民族的直系后人。所以称华夏衣冠为汉服,不为过吧?而兄台你所说的不能单纯理解华夏二字,实为不知何意也!!
  兄台你认为成人礼是作秀。我们汉族人的服饰消失了三百六十年,如今在新世纪里有人兴起,的确是一大新闻,但却如何能轻易的理解为作秀呢?消失了如此之久,汉族人的观念也都发生了变化:民族意识淡泊,凝聚力不高,利已主义盛行,天下意识不存,华夏精神不复。你认为这是作秀,我也表示理解。 但每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初期,不都只就是廖廖几人?他们不也被人误为作秀?疯子?非主流?这其中就包括孙中山,伽利略,诺贝尔等等。更何况,汉服爱好者只是将消失了三百多年的衣裳重新穿在大众之前,而你却也狭隘的认为这是作秀。你后面提到的胸中日月,袖里乾坤的华夏精神又到那里去了?
  兄台你贴中说到”孩子们眼中呆滞,表情木讷,没有一点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与精神。为什么呢?是孩子们不活泼嘛?当然不是,是他们被形式吸去了灵魂。这是你说的,你说这话时,可曾想过?你年轻时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他们为什么没有朝气与精神?难道真是你所说一场成人礼就可以让他们失去朝气嘛?你也爱华夏。 我们再看曾经的华夏,没有外族的入侵,我们华夏的众人那个不是气节高尚。有多少人叫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非皇帝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又有无数人敢在高堂之上与皇帝之争。但经过前清的奴役之后,全部变为奴才,留发不留头几乎成为华夏民族的绝响!
  三百多年的奴役,那个不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受其影响,你如今又能好到那里去?参加成人礼的孩子们现在不太理解成人礼的精神所在,答案也就在于此,成人礼为何物他们都不太清楚,毕竟成人礼也消失了三百多年。而兄台你却更武断的理解为官史的作秀,商家的营销。你应该也是位华夏文化爱好者,也在为推动华夏精神与文化的复兴。但你可知道,复兴不止一条路,也不止你一人在行动。我们汉服爱好者中介选择了以汉服为切入点,并推动华夏文化与精神的复兴。所以,一场活动,那怕只是几个的小活动,我们都会努力去做。  
  汉服的兴起,起因是民间有人穿,后面才有商家的加入。汉服本身是华夏文化的一部份,其他华夏文化产业都可以商业化,但为什么汉服就不能呢?从你的观点来看,也是有双重标准的。有些人动不动就用“商家绑架”来形容汉服爱好者,请问这种逻辑站得住脚嘛?兄台。影视公司为了什么拿孔子来拍电影,没有人拿电影公司开涮,还有各地的皇陵,还有长城,还有更多 ,,,不都商业化了嘛?他们的做法你是不是也可以否定!商家来推动汉服的回归并没错,不可否认他是为了赚钱,但当同时也使汉服重新回到这个社会,起码让华夏儿女知道了我们曾经有过华美的服装。这难道不是一种华夏精神所提倡的双赢嘛??
   

  因为汉服的美,因为穿汉服的自信。于是有人就会问,汉服为什么消失三百六十年?作为汉服爱好者,难道就不能重新说下“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那段历史嘛?这是不是就是你所说的大汉族主义?是不是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你如此简单的定格,对我们的不欣赏,是不是也反应了你的狭隘?华夏民族的汉服本身就一直在变,西服也是一样,我们汉服爱好者难道不知道?兄台你没有看过改良汉服?你不知道如今的汉服也在改,并不是你所说的固步自封。你的武断说明了什么?做为华夏文化与精神的爱好者,你真不应该反思?
  这AC坛子里,包括我在内的汉服爱好者,并不是你所说的那样,是商家的拖。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因为喜欢汉服,汉服漂亮, 我就想穿。我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汉服,起码要知道汉服存在过。这就我们目前的希望,我们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商家参与的汉服运动之中来,只有将汉服商业化了,汉服才会走进千万家。

  看完你的贴,给我影像最深的是华夏精神那部份,感谢你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再一次聆听到对于华夏精神的诠释。虽然我以前也知道一二,但从你的口中说出来更有效果,更有激励作用。再次向你躹躬,愿天下华夏儿女一起努力发扬华夏精神。

再来打油诗一首:


华服现神州,
夏礼归四海。
复出盛天下,
兴安大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是我们华夏一词的来历。意思我也就不用多说,文化知识虽不算多, ...
丰城人 发表于 2010-1-11 21:19



    看你的回复虽林林总总,意义不大。我就不废那个口舌了。

   华夏的出处你去百度等查一下好了,华夏源自夏朝与炎帝族、黄帝族的后裔自称华或者夏,是从“诸华”与“诸夏”转变而来。摘自左传那句是在说中国为什么叫华夏,而不是在说华夏的由来。把华夏理解成礼仪与华服是一种浅薄,你可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但你要说凡是有礼仪的,穿漂亮衣服的就是中国,就是华夏,那就有儿扯了。说句我可以负责的话,华夏民族绝不是从什么漂亮衣服来的。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看所谓“汉服”从业者们的文字拷据挺可笑的,牵强附会。艰涩、难闻。所谓“汉服”从业者言必称清军入关,语必及剃发易服,推广这东西,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伤害,这群人的存在是我华夏民族的一大耻辱,所谓“汉服”的推广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杯具。做服装就做你的服装,中国的服装业占世界的百分之八十,管你是现代的古代的中式的西式的,谁反对了?赚钱就赚你的钱,全世界的人都在赚钱,有什么关系呢?做服装、赚钱都没事,但这群无耻之徒、不肖之辈非要装文化人,搞什么历史,还加进去自己的好恶,充当族群分裂的排头兵,甘愿被敌人当枪使,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当中注入那丝狭隘,极力推动其中的不和谐。参与者很白痴,背后的黑手很可恨,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这个黑手方法很高,让你自己人打自己人,自己人给自己人找麻烦。

    唉,算了,操不过来的心。这帮“汉服”从业者早晚有一天被打疼了,付出血的代价后才能反思。我多么希望某些人能够有一点点的远见,做个聪明人,做自己的服装,赚自己的钱,不要管什么你根本就不懂的历史与文化。但可惜的是,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明白人,自己挖坑自己跳,可叹。

    就此打住,希望所谓的“汉服”从业者与宣传者们自求多福,迷途知返吧。不回帖了,回一次恶心一次,不准备再折磨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本就是一场秀,何必强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两个字就象台湾的“本省人”几个字一样,一提出来,就是奔着分裂族群去的。这个声势如果被造起来,其分裂族群的影响三五十年都难以平息。估计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尤甚于“本省人”几个字。愿意为振兴民族文化与精神献身的朋友三思!应慎之又慎。
      民族服装可以继承,可以发扬,但要有智慧,使用一种不会伤害到自己民族、国家的方式来进行。把历史的好恶观带到商业环境当中,带到社会当中,并广泛宣传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情啊?最终会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华夏衣冠文化深邃,底蕴深厚,可宣传、可颂扬、可评、可点的东西多了,干嘛非要跟血与火扯上关系?从中华文化传统上讲,此为大凶。不可理解的是竟然有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愿意把这种戾气带到自己的店铺之中,宣传之上,和气生财乃是商家第一大用,为什么会有人蠢到非要破坏自己的生财之道,引灾祸进自家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东西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人会喜欢,无论是施方与受方都是如此,但这些事情就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那是他们的事情,是文化圈儿的事。商家不要参与,因为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只要你有头脑、有文化,有商业眼光,这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市场,要抓中高端的市场,不要为历史背书,那将是民族的罪人。别把剃发易服挂在嘴上,你可以知道,但你更可以不说,你大可以学一些有深度,有学问的东西来宣传,多说说商周古礼,多讲讲汉唐雄风,当然了,宋明的理学、清军的入关,这样的东西就少讲,或者干脆就不讲,因为它没有品味,低格调。传统服装是非常需要品味和精神的,而这方面的东西,你从前两者能够学得到,从后两者则得不来。多学学两晋风骨,汉唐文章,多读读诗经,看看红楼梦,这些对提升自己的品味都非常有帮助,因为它是精华。所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多多体会其中的韵味,那是直达人心的法宝。

    唉,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唠唠叨叨说这么一堆。不是为了辩论,只为了说明白这个道理。套用佛家的说法,以无所求心,随缘而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师子吼 于 2010-1-17 12:47 编辑

我今天忽然发现,某人是个很阴险的人物,回帖做记号。

我认为某人是一个用大汉族主义进行别有用心活动的人。否则难以理解他对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会耿耿于怀——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是站在中国汉族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忽然发现,某人是个很阴险的人物,回帖做记号。

我认为某人是一个用大汉族主义进行别有用心活动的人 ...
师子吼 发表于 2010-1-17 12:44


好快啊,你,

就来啦。
看来真是神速。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21:15 , Processed in 0.05652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