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33|回复: 54

中国古代的白话是什么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的白话是什么样的?

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出现以前,我们不清楚古代的白话是什么样的,因为那时候只要是上了书的语言,都是文言。到了宋代,才有了“话本”(说书用的提纲),如《大宋宣和遗事》之类,元末到明清有了大量的白话小说。虽然这些白话小说所使用的语言,与现实生活中老百姓说的话还是有一定距离,但这可能是一种“文采”需要,它离老百姓平时说的话已经不远了。从这些白话小说语言看,那时候的白话,除了因时代原因有些概念与现在意思有所不同外,现在一般人阅读和理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像《水浒》中的“洒家”,现代人就不用了,但从上下文也可以看出来那是一种粗鲁的自称。

在宋朝以前呢,或者更远一些时间呢?似乎不容易找到那时候的白话资料。

可以说,先秦的白话我们一无所知,在先秦的文献和文物中,我们找不到任何白话资料。能够找到的,无非是文言文中比较易懂的材料,譬如《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这样的文言文虽然不是白话,但相当好懂。

自汉到唐的这千年时间里,也没有留下白话资料和文献,因此不清楚那时候的人怎样说话。但是汉朝以后的诗歌中,尤其是一些叙事诗中,留下了比较接近口语的语言。像《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就非常好懂,应该视为当时的白话诗。远嫁乌孙国(今属新疆伊犁地区)的汉朝细君公主所作的《悲愁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似乎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应该比较接近于当时的白话了。

再往后,到了唐朝,也只能从诗词中寻觅白话的影子。这方面刘禹锡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写的大量诗词,除了古体诗和律诗以外,还留下不少带有民歌性质的《竹枝诗》、《浪淘沙》等,这些诗都通俗易懂。譬如:

竹枝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类诗实际上是可以唱的歌词,应该就是当时比较规范和诗化的白话。

从上述情况看,至少在从汉朝到现在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中国的白话变化并不是很大。那时候的人平时说的话,由于当时的语音和现在不同,不一定听得懂(何况现在的许多方言,如果不熟悉也听不懂),但是如果把说的话写在纸上,还是能够看懂的。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千多年来,用以表达语言的汉字是非常稳定的,那时候对某个汉字的解释,和现在差不多。上面竹枝诗中的“杨柳青青”,现在决不可能解释为“稻谷黄黄”。字的意思没有变,话的意思也变不到哪里去。

所以,现在的“穿越剧”,现代人穿越到汉朝,碰到了汉朝的老百姓,问起话来,即使听不懂,写出来也就懂了,只要不给他们写诸如“人造卫星”“导弹”“激光”之类的现代词就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8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很文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从方言中看白话吧,尤其是南方方言。我老家那边吃饭就是叫 “食饭”,扶就叫 “将”, 然后睡觉就是 “眠”,还有好多这些平时不注意但是写成字就发现好古韵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_ddmm2008 于 2011-10-8 10:27 编辑
简唯翎 发表于 2011-10-8 09:03
我觉得可以从方言中看白话吧,尤其是南方方言。我老家那边吃饭就是叫 “食饭”,扶就叫 “将”, 然后睡觉 ...


从当代方言很难判断出古代白话的说法。以你举的例子为例,你老家把吃饭叫“食饭”,把睡觉叫“眠”,而“食饭”和“眠”更接近于古代文言用词;也许和白话有关,但也可能是方言的白话。

如果注意元明清白话小说,就知道那时候的白话,仍称吃饭为吃饭,称睡觉为睡觉。《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中这类话很多。《水浒》中说的是“大碗吃酒肉”,而不说“食酒肉”。至于《红楼梦》,更是和现在的北京话没有多大差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很无聊搞2套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铁 发表于 2011-10-8 11:08
古人很无聊搞2套标准

为什么古人很无聊搞2套标准?因为没有印刷术。

中国先秦时期,是要把文字刻在甲骨,后来的木头、竹条上的,很麻烦。因此就需要文字简练,少刻一些字,也绝对不要标点。那时候的学富五车,五车书的字数赶不上现在一本长篇小说。这就是当时出现文言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国人也不是笨得发明不了标点符号,而是标点占地方,刻起来费事。

后来,有了纸张和印刷术,情况好多了,但文言已经成了习惯和传统,很难改掉了。五四运动推行白话文是一场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e_ddmm2008 发表于 2011-10-8 11:21
为什么古人很无聊搞2套标准?因为没有印刷术。

中国先秦时期,是要把文字刻在甲骨,后来的木头、竹条上 ...

那个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鲁迅不是说文言文比白话文麻烦的,可见鲁迅是个伪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铁 发表于 2011-10-8 11:23
那个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鲁迅不是说文言文比白话文麻烦的,可见鲁迅是个伪文人 ...

鲁迅不会在乎你认为他伪不伪。当年与鲁迅论战的人比你厉害多了,但最后大家认同的还是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e_ddmm2008 发表于 2011-10-8 11:29
鲁迅不会在乎你认为他伪不伪。当年与鲁迅论战的人比你厉害多了,但最后大家认同的还是鲁迅。 ...

时代不同了那个时候骗骗那个时候的呆人还行,现在还要来忽悠人就不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佛经基本就是白话翻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why_together 发表于 2011-10-8 21:58
当年的佛经基本就是白话翻译的

如果《三国演义》算是半文半白的话,那么佛经翻译属于“多半文,少半白”,比《三国演义》还要难懂些,所以现在才出现了白话佛经,用白话重新翻译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e_ddmm2008 发表于 2011-10-8 10:25
从当代方言很难判断出古代白话的说法。以你举的例子为例,你老家把吃饭叫“食饭”,把睡觉叫“眠”,而“ ...

我觉得古代白话没那么统一,因为地域不同,语言差异肯定比较大。- -话说我感觉我的白话定义和你的白话定义有偏差…………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言不就是先秦口语么?: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e_ddmm2008 发表于 2011-10-8 11:21
为什么古人很无聊搞2套标准?因为没有印刷术。

中国先秦时期,是要把文字刻在甲骨,后来的木头、竹条上 ...

个人认为汉字没有标点符号,是因为文言文的各种格式和汉字的优势;如果是字母文字的话把空格、标点、字母大小写去掉,我想上帝连他妈都不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把白话引进诗歌是一场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_ddmm2008 于 2011-10-9 12:43 编辑
乘桴客 发表于 2011-10-9 01:24
文言不就是先秦口语么?


文言(书面语)和口语分化应该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它不是先秦口语。虽然古文献没有留下先秦口语的资料,但从汉朝的某些叙事诗看(这些叙事诗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先秦口语应该与文言差别较大。汉朝是秦之后的王朝,离秦不远,口语与秦不会有太大变化。三言二拍离现在几百年时间了,现在读起来毫无困难,说明语言的变化是很小的。

文言只用于书面,即使官员上朝议事也不可能用文言说话的。清朝皇帝批奏折常常用口语批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e_ddmm2008 发表于 2011-10-9 12:42
文言(书面语)和口语分化应该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它不是先秦口语。虽然古文献没有留下先秦口语的资料,但 ...

那诗经是文言,还是古代白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乘桴客 发表于 2011-10-9 16:20
那诗经是文言,还是古代白话?

诗经时期文白应该还没有分家,还处在往文字里装语音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容器,文言时期往文字里装语言,白话时期往语言里装文字。象形文字,文白分化是必然出现的。

如,有不少中古遗存的广东话,里面的“走先”,汉藏语没有这种语法,疑为古吴语或现在说的阿尔泰语系带到中古汉语里的,而中古汉语以后文白分化逐渐明显,文言装不下的,就以语言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此逐步发展成后来说的:白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14:19 , Processed in 0.04928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