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回复: 10

“人文”不是舶来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写了篇关于“以人为本”概念来源于哪里的短文,其中提到画家陈丹青的一个错误。他认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概念中借来的。其实,他这个题为《教养与人文》的演讲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他认为“人文”这个概念也是从文艺复兴中来的,中国本来没有这个概念。他说:“人文这两个字,汉语原来没有的。”“据我所知,人文这两个字,中国的古文有过,叫做人文化育,但并不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人文这个词,实际上最早是从文艺复兴那里来的。”“它泛指所有学科、所有学问,总起来,叫做人文”。

他的意思是说,“人文”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过,但是,它和现代“人文”这个概念不同,内涵要窄得多。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

中国每年都要祭拜黄帝陵。中国人称黄帝为“人文始祖”。“人文始祖”这个说法可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这里面的“人文”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指各种文化,意思为,黄帝是中华文化的始祖。如果硬要抬杠,说现在的“人文”概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外语,黄帝时候没有这些东西呀。如果抬这个杠,我们还可以说意大利的“人文”还没有“四书五经”“阴阳五行”呢。文化的内容当然是不断发展出新的,但是只要承认中国古代的“人文”也指各种文化,那就和西方“人文”的概念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之所以用“人文”翻译西方那个概念,就是因为用它翻译很合适,很贴切。
我们再看看《汉典》对“人文”的解释:

1.指礼乐教化。。《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颖达 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唐 皎然 《读张曲江集》诗:“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

3.人事。指人世间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徵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李贤 注:“人文犹人事也。”

4.习俗,人情。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大约就是因为山水比较清秀的原故罢,一般的人文风尚比起邻近的村镇也觉稍有不同。”

从这个解释就可以看出,汉语里的“人文”,其内涵不仅不逊于西方的“人文”概念,而且要比它丰富。由此也可以看出,陈丹青的说法是多么靠不住了。

陈丹青这个演讲的题目就是《教养与人文》,在“人文”来自的问题上出这个错误,就让他的演讲的价值打了很大的折扣。

陈丹青是个了不起的画家,他的画能够拍出很高价格,甚至大大高于一些古画。有中外学者认为这很不正常,说明中国的收藏界很不成熟,这是一种价值扭曲。但是,无论如何,陈丹青将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如果因为他画得好就以为他什么都行就不见得了。他自己可能有点飘飘然。他和韩寒的一次交谈中就很有点“舍我其谁”的劲头。譬如他说:“ 还有巴金,写得很差的。冰心完全没有办法看。老舍还好,但是不经读,读过就可以了。钱钟书当然学问好,见解也好,但是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作家。”

陈丹青的“教养与人文”的演讲主要是说做人是应该有教养的,其中就包括谦虚,但是,从他对那些作家的看法来看,和他讲的道理很不符。
发表于 2008-12-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一大早就看见好文..
这个算的上是对“人文”概念的拨乱反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文"与中国古代经典里的"人文"区别非常大,这是事实,陈丹青说的没错.
    你引用的古文也很明确:"人文"是与"天文"对应的一个词汇,这里"文"基本是"表象"的意思,大概是说通过"天的表象"可以了解"天道",通过"人的表象"可以了解"人道",诗词歌赋中国的定义就是"抒情言志".
    现在的"人文"则带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非贬义),强调对个体的尊重.
    中国文化是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文化,而不是谁包含谁的文化,所以如果LZ真的推崇中国文化,就应该允分相信他的独特性,而不是强调"中国古已有之"这种陈词滥调.
    以为中国文化包含其他文化的观念有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文化什么都有,却会经历几百年的落后,直到现在也没完全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1985632 于 2008-12-7 07:19 发表
现在的"人文"与中国古代经典里的"人文"区别非常大,这是事实,陈丹青说的没错.
    你引用的古文也很明确:"人文"是与"天文"对应的一个词汇,这里"文"基本是"表象"的意思,大概是说通过"天的表象"可以了解"天道",通过"人 ...




那要看你把什么理解为先进了!西方的先进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基础上的。你如果认为侵略、掠夺、奴役是“普世价值”,是所谓“先进”,那也没有办法。

直到现在,最“先进”的美国还用虚拟的金融衍生品欺骗全世界,用经济危机祸害全世界。你要是认为这种欺骗就是先进,那也没办法。

现在,美国实体经济的份额只占百分之十几了,这就意味着,别国如果不卖给它东西,它就无法生活下去,这也叫先进吗?

从历史的长河看,中国只不过落后了一百多年,在两千年的时间里都是先进于西方的。中国的落后恰恰处在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时期。

[ 本帖最后由 e_ddmm2008 于 2008-12-7 11: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厩(马圈)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很多人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所以说追溯本源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1985632 于 2008-12-7 07:19 发表
现在的"人文"与中国古代经典里的"人文"区别非常大,这是事实,陈丹青说的没错.
    你引用的古文也很明确:"人文"是与"天文"对应的一个词汇,这里"文"基本是"表象"的意思,大概是说通过"天的表象"可以了解"天道",通过"人 ...

知道阴阳和太极学说的道理就能够明白,阴阳发展互相交替。没有什么东西会永远强大。现在的落后并不代表中华文化就是落伍的。不然西方不会如此推崇。当然他们推崇研究是偷偷进行的。不会光明正大的告诉你中华文化真了不起我们就是要研究。因为他们清醒的认识到,等到中国强大的时候,他们便没有他们如今的派头了。
而中华文化所提倡的,是古人重视自然的结果。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古人的说法都是唯心的。恰恰相反。道德经中老子的说法是非常尊重自然规律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的文化才会长久的发展下去。才不会被扼杀。君不见希腊罗马今在何方?多少文明曾经毁于一旦,唯有中国延续下来?
这还不足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么?人类只有2种未来,延续和毁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1985632 于 2008-12-7 07:19 发表
现在的"人文"与中国古代经典里的"人文"区别非常大,这是事实,陈丹青说的没错.
    你引用的古文也很明确:"人文"是与"天文"对应的一个词汇,这里"文"基本是"表象"的意思,大概是说通过"天的表象"可以了解"天道",通过"人 ...
在我看来,中国在汉朝就有过发展工商业的尝试,失败的原因是没用足够的资源和市场,又不能保证工业化过程中国家的稳定,在工业化过程拖得太长的时候,问题尤其严重。税收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具体可以了解一下汉武帝的缗钱令,那时还没用增值税,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行得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华武飞龙 于 2008-12-7 11:28 发表
厩(马圈)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很好!中国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表面看说的是“青山”,实际说的是人,只要人活着,什么都可以从头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ero9999 于 2008-12-7 11:40 发表
在我看来,中国在汉朝就有过发展工商业的尝试,失败的原因是没用足够的资源和市场,又不能保证工业化过程中国家的稳定,在工业化过程拖得太长的时候,问题尤其严重。税收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具体可以了解一下汉武帝的缗钱令,那时还 ...


到了宋朝,工商业更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时候欧洲正黑暗着呢。可惜蒙古人的铁蹄太厉害。蒙古人厉害并不是他们先进,而是由于当时的骑兵所向无敌。欧洲历史上先进民族被蛮族征服的情况比比皆是,是很正常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汗~~
只要汉字在这儿,什么都可以变成中国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02:55 , Processed in 0.04745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