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8|回复: 3

日本占领马来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tvboxnow.com/thread-657637-1-3.html

日本占领马来亚

太平洋战争时期,英属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沙捞越(今马来西亚)都被大日本帝国占领。公仔箱論壇8 B; P! v+ d9 |+ a: G) L7 B; _
马来亚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马来亚设有远东军司令部和东方舰队以控制远东的殖民地。由于马来亚盛产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以及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就决定立即占领它,既可以取英国人而代之控制当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可以作为进入荷属东印度(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基地。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突然强行登陆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基纳巴鲁,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部决定进行抵抗。当天,英日双方激战到夜晚,英军大败,结果日军占领了哥打巴鲁的市区和飞机场。日军继续进攻,而英军由于缺乏足够的准备,再加上训练和装备等问题,英军多次败于日军。日军还轰炸了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使英国的空军力量受到沉重打击。不久,英国东方舰队就失去了作战能力,而日本则控制了马来亚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随后,日军沿马来半岛东西海岸分两路迅速向南推进。英军曾试图在柔佛州阻止日军前进,但未成功。日本陆军在海军配合下于12月31日占领关丹,1942年1月11日攻占马来亚首都吉隆坡。英军全线溃败,损失惨重,被迫于1月31日退守新加坡。至此,日军全面打败了马来亚的英军,从入侵到占领马来亚共经过了50多天的时间。与此同时,马来亚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抗日军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开始进行长期的抗日游击战,而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和力量都是华侨。同时,马来亚人民还建立了马来亚的抗日组织“马来亚人民抗日联盟”,联合各种力量在城镇和乡村开展抗日行动,并采用多种办法声援及帮助“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武装斗争。从1942年到1945年间,“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迅速发展到数千人,逐渐活跃于马来亚全境,在全马范围内开展游击抗日斗争。在此期间,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抗日力量也对“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进行了物质援助和技术培训,更是大大增强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抗战能力。据统计,“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一共与日本作战达数百次,其中超过一半是主动出击,击退或击败了日军多次大规模的进攻,日军官兵死伤5000多人。同时,抗日军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战死者达千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华侨。1945年8月日本宣布向盟国投降后,马来亚的部分日本占领军一时不愿放下武器投降。“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则继续英勇战斗,最终迫使马来亚的日军正式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马来亚战役是发生于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盟国与大日本帝国在马来亚半岛的战事,战事包括大英国协军队与日本皇军之间的陆战,英军、英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及马来属邦军防守此殖民地,对他们来说,此战役是一场灾难。

: @8 m# J7 m- k% J8 c; }日军攻占吉隆坡
0 k) ?# v& N& J5 z6 Mwww.tvboxnow.com两次大战其间,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策略,因不被重视及缺乏资金支持而日渐败坏。英国政府原定的计划是在新加坡海军基地,停泊强大舰队。万一任何战争爆发时,可保卫英国的远东领土以及通往澳大利亚的航线。但事实上,当新加坡及马来亚受到威胁时,原定可以及时出现的皇家海军舰队,却一直没有出现。直至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仍然没有迹象舰队会前来部署。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及苏联地区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得到,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从来没有实现。而当驻马来亚英军,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也没有。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着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最终行动并没有被执行。
www.tvboxnow.com% B' i$ O7 Q. ^' u6 R/ x! g
日本第25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
# `% J9 W0 \6 q' H- |www.tvboxnow.com日本侵略
# v, O# G# m7 x! t来亚战役开始于日本第25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马来亚,日军在马来亚北部海岸的哥打巴鲁实施两栖登陆及开始向马来亚东部海岸进攻,这与日军在泰国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他们将越过马来西亚-泰国边境进攻马来亚西部地区。经过当日早上与泰国军队交火8小时后,日本人已强迫泰国政府借用泰国的军事基地支援进攻马来亚。早上4时正,17架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空袭新加坡,杀死61人及有超过700人受伤,这是首次针对新加坡的空袭行动,虽然空袭警报已经向起,但街上仍然灯火通明,而云层亦阻碍盟军高射炮寻找日军轰炸机,没有任何一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它们全部安全返回在西页的空军基地。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1 D+ X, U- C" U% d
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一个名叫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汤马士·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但由于日军的空中优势导致于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被击沉,这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 t* _( E4 \! C0 L5 H9 W
阿瑟·欧内斯特·帕西瓦尔中将,日军入侵马来亚时的大英国协在马来亚的最高指挥官
+ D% X5 c+ n, T% x. I1 lwww.tvboxnow.com
- j. u0 ]( Q7 ^7 a1 u/ Q; Z公仔箱論壇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准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于12月被处决。

) C& m" R- F0 K( ?5 [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水牛式战斗机最初很成功的击落日军的九七式战斗机,但却远远落后于日军的零式舰上战斗机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 h( n6 Q9 V9 H' o' h3 F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及;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种类 — 布伦亨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 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亨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而且,最近的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 n1 O) F0 U- M" n  }4 E*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从马来亚半岛南下
0 g' ~. ?/ m  T( O$ b( Pwww.tvboxnow.com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大英国协军队及平民。
/ ^" F% B4 V# v& _www.tvboxnow.com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而日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日本人于1942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占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1 w* q# o& q* V
防守柔佛
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 P2 r) S4 H" O% x! ]# w
皇家陆军工兵在吉隆坡正准备引爆桥梁
3 U: g- F& ]3 s% ?* x
5 y* ~! y3 c  _, A: q, \5 k; u6 @澳大利亚军的反坦克炮在麻坡正攻击日军坦克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 b; U9 X4 G" g/ i. v0 `$ L
) i: C# v* h  M2 t
在马来西亚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正展出日本士兵的军服及其使用的脚踏车" H# }' q3 u7 H# Y3 g& W; g5 ]
1月14日,日军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日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日军需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收复桥梁。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大英国协的残余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拷打及永平大屠杀中被杀死,而安达臣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港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1月27日,帕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a6 j( g/ E" y7 C4 M% a0 z
撤退到新加坡
% E4 c: n! h( x$ q* E/ C$ K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亚,盟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呎(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于两个月的时间来,马来亚战役以大英国协军队被彻底打败及彻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1月下旬,佰翠·汉南已被认为勇敢的战士及被以为已经阵亡,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他被宪兵带入市中心,再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抛入海中。tvb now,tvbnow,bttvb,tv series,tv drama,movie,bt,download, m0 x" k' T8 K: }& n8 G
$ C: n/ d/ A) @4 N2 v- i6 G
新柔长堤当时的相片,可见到经盟军引爆后,一条空隙在中间被清楚看到

5 Y3 G2 D- E( P  zwww.tvboxnow.com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 年6 月
第2 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June 2005
No. 2
马来亚华人抗日武装与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
张祖兴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275)
[关键词] 马来亚; 华人; 公民权
[摘 要]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
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
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之, 公民权
计划与此密切相关; 第二, 给予马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
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华人的影响; 第三, 由于马来苏丹不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
政治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利的借口。由于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划中包含着许
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纷争的内容, 因此, 英国制定这一计划与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
的融合不如说是要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也很难说英国制定这一计划是为马来亚自治做
准备。
[中图分类号]  D634. 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5162 (2005) 02 - 0067 - 08
[收稿日期] 2004211212
[作者简介] 张祖兴, 男,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博士。
The Chinese Anti2Japanese Army in Malaya and the Malayan Union Citizenship Plan
ZHANG Zu2xing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Sun Yat - 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275 , China)
Key words : Malaya ; Chinese ; citizenship
Abstract : During the Pacific War , the British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decided to establish a‘Malayan
Union’and carry out the Malayan Union Citizenship Plan in Malaya. The British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
Malayan Union Citizenship Plan would give a unified citizenship to all Malayan people as to guarantee Malaya
to become a self2rule country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offers his different view on the issue and argues th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plan resulted from many other factors. Firstly , the anti2Japanese army led by the Malayan
Communist Party (MCP) was highly appreciated by the British , so it is impossible for the British to ignore the
MCP’s claims on political right . Secondly , by giving political right to the Malayan Chinese , the British could
wean the Chinese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Thirdly , because the Malay Sultans were
unwilling to recognize the Chinese as the Malayan people , so the problem of solving the Chinese political right
became a good excuse for the British to usurp the sovereignty of the Malay Sultans. Briefly speaking , because
the citizenship plan contained a lot of clauses providing unequal status to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 the
citizenship plan would not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alayan people as the British claimed. The real
intention of the British was to create new disputes among th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Malaya.
6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942 年2 月, 新加坡被日本占领, 英国
丧失了对马来亚的统治权。此前, 英国对海峡
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 委任
总督实行直接统治; 对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实
行间接统治, 通过与马来各邦统治者签订条约
或协定, 派遣顾问或驻扎官行使实际的管治
权, 名义上各邦统治者仍是主权君主。战争时
期, 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有深远
影响的决策: 分解海峡殖民地, 将马六甲和槟
榔屿与半岛其余九邦合并, 成立“马来亚联
盟”, 剥夺各邦统治者的主权, 派遣总督实行
直接统治, 新加坡则被单列出来。与联盟计划
相呼应, 英国殖民当局还制定了一个公民权计
划。联盟计划于1946 年4 月付诸实施。虽然
拟建的马来亚联盟并不是主权独立国家, 英国
却同时制定了“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 声
称此计划的目的是要发展一种“马来亚意识”,
为马来亚最终自治做准备。在英国内外的强烈
反对下, 公民权计划未与联盟计划同时实施。
英国官方声称, 建立马来亚联盟和制定马
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就是为了促进当地居民发
展出一种“马来亚意识”, 为马来亚自治和最
终独立做准备。[1 ] 本文将检验英国官方说法的
可信性。也有学者认为, 战前, 英国统治马来
亚的政治基础是马来苏丹及马来贵族, 但在马
来亚面对日本进攻时, 马来人却有站在日本人
一边的嫌疑, 而华人却坚定地帮助英国抵抗日
本。在日本占领马来亚期间, 华人组织了强大
的抗日武装, 并遭到日本占领军的残酷报复,
因此,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 给予华人与马来
人同等的政治地位, 带有惩罚马来人、奖赏华
人的意味。本文试就华人抗日武装对公民权计
划的影响及英国制定此计划的真实动机进行
讨论。
一、公民权计划概述
1943 年12 月, 英国殖民部成立了一个工
作组, 对战后马来亚非马来人(主要是华人)
政治身份问题进行研究。此时, 由殖民部和战
争部起草的战后马来亚基本政策已确定。主要
内容有: 通过与马来苏丹重新签订协定, 让马
来统治者将主权转让给英王陛下; 分解海峡殖
民地, 英国政府对新加坡实行直接统治; 将马
六甲、槟榔屿与马来半岛上其他九个马来土邦
合并成一个政治单元, 即马来亚联盟
(Malayan Union) 。殖民部预期这项政策能够获
得战时联合内阁的批准, 便以这项政策为基
础, 对战后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做更详细的规
划。
起初, 工作组延续战前的思路, 考虑以发
布枢密院令的方式将马来亚出生的华人纳入
“受英国保护人士”范畴。因为此时英国已经
确定要在战后剥夺马来苏丹的主权, 从而消除
战前阻碍英国解决华人问题的一大障碍。但仔
细研究《英国保护人枢密院令》后才发现, 英
国方面无法给予马来亚华人受英国保护的地
位。根据法律规定, 居住在英国领土或保护地
的人, 如果依据他国法律而拥有他国国籍, 不
能被视作“属于” ( belonging to) 该地之人。
由于马来亚华人依据中国国籍法已经拥有中国
国籍, 因而不属于该地, 英国不能给这些人提
供保护。工作组不得不考虑另创一种新的身
份, 即“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Malaya Union
Citizenship) , 来解决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
以单独的枢密院法令予以实施。
1944 年5 月, 殖民部东方司拟出了“马
来亚联盟公民身份”草案, 1944 年6 月获得
殖民大臣批准。草案经部分修改, 于1946 年1
月在《马来亚政策白皮书》中正式对外公布。
《白皮书》第23 节写道:
“《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枢密院令》将规
定, 下列人士可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a) 法令生效前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出
生、法令生效时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正常居
住的人; (b) 年满十八岁, 法令生效时在马来
亚联盟或新加坡正常居住, 1942 年2 月15 日
前的十五年间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住满十
年, 并对马来亚联盟政府宣誓或确认效忠的
人; (c) 法令生效时(或其后) 在马来亚联盟
或新加坡出生的人; (d) 法令生效时(或其
后) 不是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出生, 但其出
生时其父亲是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并且, 其父
亲或者出生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 或者是
(b) 类人士, 或者已取得归化证书。(a) (b)
68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类人士的十八岁以下未成年子女也有权获得马
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日本国民不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获得马来亚
联盟公民身份。”[2 ]
此外, 《白皮书》规定, 取得马来亚联盟
公民身份的英国臣民不会丧失英籍民身份; 获
得公民身份是进入公共服务机构或成为本地议
会成员的必要条件。
这些规定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
新加坡并不属于马来亚联盟的一部分, 为什么
出生在新加坡的人却可以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
民? 第二, 马来亚联盟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
其政府也不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政府, 为什么要
求符合居住年限而获得公民身份的人对其宣誓
效忠? 第三, 在计算居住年限时, 为什么要从
1942 年2 月15 日起算? 也就是说, 为什么要
将日本占领时期排除在外? 这些问题引起了激
烈的争论。但无论如何, 英国殖民当局第一次
为所有在马来亚居住的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身
份, 这一点对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术史简要回顾
刘坤华从政治、军事、道义、外交等不同
角度对英国的动机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艾伦的
看法有所不同, 刘坤华确认了对马来人不满情
绪的真实存在。在对殖民部和战争部的有关文
件进行考察后, 刘认为, “英国人觉得, 马来
人涉及了第五纵队活动, 马来苏丹与日本人合
作, 因而开始不信任马来人”。战时的经历也
使英国人对华人的态度发生转变: “如果说,
战争导致亲马来人立场的转变, 那么, 战争也
触发英国对华人政策的重新调整”。[3 ] 刘对“华
人因素”或“中国因素”特别予以强调: “英
国人制定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的主要动机是
基于对‘中国’因素的考虑。殖民部预期, 战
后英国在马来亚面对的难题不大可能来自于马
来民族主义———从战前的情况看, 马来民族主
义分散而不团结; 马来亚华人要求获得政治权
利将会是英国面对的主要问题。华人人数众
多, 有经济力量, 有政治组织; 华人在战争期
间付出了巨大牺牲; 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国民政
府领导下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大国并对英国施
加政治压力。这些因素使英国不得不慎重对待
华人的政治权利要求。因此, 在获得内阁批准
后, 殖民部制定出一项新的政策, 预先解决战
后华人的政治权利问题, 而不是在中国的压力
下被动让步。这项政策逆转了战前的亲马来人
政策。”[4 ]
苏比认为, “从战争部、内阁办公室、殖
民部的文件中丝毫看不出英国人有意惩罚马来
人或强烈的反马来人情绪显著影响了政治决
策”。他认为, 马来亚联盟政策的主要动机是
建立一个规模更大的、防卫能力更强的政治实
体, 便于将来某个时候让马来半岛自治和独
立; 培养一种马来亚意识和马来亚民族主义,
以实现英国对马来亚实行非殖民化的理想。[5 ]
他的观点实际上与英国官方的观点一致。
塔林(Nicholas Tarling) 着重从外交和军
事的角度分析公民权计划的动机。从外交方面
看, 塔林认为, 由于英国与中国签署了新的治
外法权条约, 中国有更大的权力干预马来亚地
区的华人事务。如果不能对华人的政治身份问
题做出对英国有利的安排, 中国将以当地华人
是中国国民为理由, 对当地华人行使管辖权。
英国方面对此无法忍受。所以, 英国必须要求
马来统治者让渡管辖权, 使英国政府可以颁布
国籍法, 解决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 使华人成
为英国的臣民或受英国保护人士, 以避免可能
来自中国的干预。所以,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
的动机是限制中华民国在马来亚的影响。从军
事方面看, 塔林认为, 英国方面“相信华人是
支持盟军的主要力量, 必须允许华社在未来马
来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想法更加强化了
英国解决华人政治地位问题的决心。[6 ]
在1946 年3 月正式公布的经修改的马来
亚政策文件(即所谓《马来亚政策白皮书》)
中, 英国殖民部就建立马来亚联盟及共同公民
身份的原因解释说: “国际关系及英联邦的安
全和其他利益要求马来亚作为一个统一和开明
的国家发挥与其经济和战略重要性相称的影
响。从长期的观点来看, 战前的体系不利于马
来亚向负责任的自治政府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
要求建立使整个社会有广泛参与机会的制度体
系, 所有将马来亚视为家园的人应该有机会参
69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与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机构。提高效率和实现民
主进步都要求简化和改革战前的体系。”[7 ] 可
见, 英国殖民部早已提出了自治、安全、效率
等概念。其中一些含糊的措辞如“国际关系”、
“其他利益”等, 值得推敲。
三、华人抗日武装与中国因素的影响
主要由华人组成的、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
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MPAJA) 是英国在马来
亚败退后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战前, 英国殖
民当局将马共定为非法组织。1941 年12 月8
日, 日军对马来亚发动进攻后, 殖民当局的态
度出现转变。马共表示愿意协助英军抵抗日军
的进攻, 要求英方释放被关押的马共成员。12
月15 日, 英方释放了部分在押的左派人士,
随后试探性地要求马共组成一个统一战线组
织, 动员华社力量应付日本即将对新加坡发起
的进攻。12 月18 日, 殖民当局与马共接触,
安排了与当时的马共总书记莱特(Lai Tek) 的
会谈。双方同意, 如果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
亚, 由马共组织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由英
方提供训练, 敌后抗日武装由“特别行动执行
组”的马来亚分支机构组织训练, 训练地点在
新加坡的“101 特别训练学校”。[8 ]
英方与马共的合作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没有长远、明确的政策规划。殖民大臣在
1942 年1 月14 日写给海峡殖民地总督申顿·托
马斯爵士( Sir Shenton Thomas ) 的信中说:
“在目前的形势下, 充分利用马来亚华人社会
的力量抵抗日本的入侵, 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过去, 华社中的强硬派给我们造成了诸多
麻烦, 但是现在, 这些人对于实现我们的短期
目的可能是最有用的”,“由于目前形势的迫切
性, 我们无须考虑战后的影响”。[9 ] 事实表明,
与马共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迫使英国不得不考虑
战后的影响。
1943 年5 月24 日, “136 部队”的第一批
人员乘潜艇在霹雳海岸登陆马来亚, 至1943
年9 月, 共有四批人员登陆马来亚。1944 年1
月, 莱特和陈平分别以马共和马来亚人民抗日
军代表的身份进入“136 部队”营地与该部的
三位军官会谈。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英方同
意每月提供约三千英镑的财务援助, 并提供武
器、物资等, 帮助马共方面训练部队; 英方要
求, 对日战争结束后, 这些武器要归还英国。
马共方面同意, 在对日战争和英军进攻马来亚
期间与英军合作并接受英军的指挥。双方同
意, 政治问题和战后的政策问题暂不讨论。[10 ]
尽管马共与“136 部队”的代表避免讨论
容易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 把合作仅限于战时
军事领域, 但如果没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双方
的军事合作实际上很难顺利进行。1944 年1
月11 日, 英国有关部门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
一次专门研究马来亚华人事务的会议, 出席者
包括马来亚计划部主任霍恩将军、盟军东南亚
最高司令蒙巴顿将军的政治顾问邓宁(M. E.
Dening) 、英国驻中国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
(Sir Horace Seymour) 等人。邓宁在会上说, 英
军已经与马来亚的华人抗日武装展开了结盟工
作, 与马共接触的官员“可能很快就会提出要
求, 允许他们就华人在未来马来亚的地位表明
英国的态度, 以便维持这种合作关系, 鼓励华
人采取更积极的行动”。[11 ] 邓宁要求尽快制订
一个有关战后对马来亚华人政策的指示, 即使
是初步性质的, 尽快发布给有关人员。
马共方面也要求英方就有关的政治问题做
出回答: 11 对于在马来亚出生的人, 或在马
来亚居留一定年限的人, 给予哪些公民权利?
21 对战前被认定为非法组织的组织或社团,
战后将如何对待? 31 获得公民权的华人, 在
公民权利和机会方面是否会受到歧视?[12 ] 可见
马共方面既关心自身在未来马来亚的地位, 也
关心华人在马来亚的未来。
英国方面必须要慎重对待马共提出的问
题, 不能敷衍了事。马共在对日战斗中已经逐
步壮大。如玻塞尔所指出: “过去我们可能说,
马来亚的大部分华人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
他们只要牛奶, 不管奶牛是谁养的。这种说法
已经过时。有证据显示, 主要由华人组织的马
来亚抗日游击队人数近四万, 大部分有共产主
义思想⋯⋯在英军展开重新占领马来亚的军事
行动中, 游击队很有可能会控制大量的农村地
区, 如果不同意他们提出的权利要求, 我们很
难设想能建立起有效的政权或华人事务组
70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织”。[13 ] 英国显然不能对马共的军事和政治力
量等闲视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马共游击武
装几乎是英国在马来亚“唯一的朋友。”[14 ] 考
虑到英国对马来人“第五纵队”活动的担忧,
考虑到英国内外对殖民政策的批评, 这个“唯
一的朋友”对英国不仅在军事上, 而且在政治
上都弥足珍贵。
在考虑马共要求的同时, 英国方面还必须
考虑来自中国国民政府方面的压力。首先, 英
国必须考虑将中国作为一个对等的大国来看
待。因为美国将中国看成是对等的大国予以重
视, 英国也必须这么做。[15 ] 因此, 在制订战后
远东政策时, 英国必须认真考虑中国的影响和
态度, 甚至考虑过放弃对香港的主权。“香港
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在新的形势下, 维持对
香港的主权不见得是英国政策的基本点。如果
对我们有利, 同时也对战后的主题安排有利,
其主权可以转让给中国。但在香港问题上, 我
们必须自主决定对中国采取什么行动, 而不能
是由于美国批评的压力迫使我们在与中国的讨
论中对中国政府让步。”[16 ] 英国打算向中国让
步还有其他考虑, 比如说, 通过向中国示好赢
得美国的支持; 维持稳定、统一的中国有助于
保持远东地区的稳定; 保护英国在中国和远东
的商业利益; 如果中国表现出太大的“野心”
危及英国的区域利益, 英国可望获得美国的同
情和支持等等。[17 ] 总之, 面对中国可能崛起为
区域大国的前景和美国的压力, 英国不得不对
中国的利益和要求进行认真考虑。
尽管英国殖民当局对中国的影响高度关
注, 但对中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立场并不清
楚, 因此多方打听中国的立场。1943 年12 月,
殖民部就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态度问题征求
驻中国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 Horace
Seymour) 的意见。西摩爵士认为, 战后中国
当局会加强对海外华人的控制, 中国将会希望
有更多的机会向马来亚移民。同时, 荷兰驻伦
敦的大使也向英国外交部介绍了来自荷兰驻中
国大使报告的内容, 认为, 中国政府将会要求
华人在马来亚享有经济自由和其他权利, 几乎
等同于给予华人以治外法权的地位; 中国将会
通过国民党在马来亚的分支机构控制华人社
会。荷兰驻英大使向英方建议, 在战后的对
德、对日和平条约中, 最好加进禁止一国在另
一国领土上设立政治组织的条款, 以应付中国
的渗透和控制企图。[18 ]
为了维持与马共的合作关系, 鼓励马共抗
日武装继续在马来亚抗击日本, 支持英军对马
来亚的军事行动, 英方必须对马共的政治权利
要求给予适当的回应。同时, 为了防止中国政
府可能加强对海外华人的控制, 代表海外华人
向英方争取政治和经济权利, 英国在处理华人
政治权利要求的时候,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中国
的干预。关于马来亚华人问题的《长期政策指
示》基本上反映了这两方面的考虑。[19 ]
《长期政策指示》共有十条内容。其中第
一至三条规定: 11 马来亚联盟的华裔人士或
者将根据有关指示拥有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或者以外国人身份在该国居住, 后者将拥有与
任何外国国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21 为了保
护马来农民的利益, 将继续执行“马来人保留
地”政策, 除此以外, 马来亚联盟的华裔公民
将在所有其他领域拥有与其他族裔同样的权利
和特权, 特别是马来亚联盟公民权指示第七段
和第九段所列举仅限于拥有公民身份的人才可
享有的权利, 华裔公民还可以参与该国的国民
教育体系; 31 与其他族裔一样, 马来亚联盟
的华人公民可以自由地成为任何社团的成员,
只要这些社团根据马来亚联盟的法律不是非法
的。有关管理社团登记的法律将会修改。总督
将会承担宣布某些现存社团为非法组织的责
任。不再要求现存的社团经申请和核准注册的
程序方可成为合法社团。第四条规定, 对新加
坡的华裔英籍民或华裔马来亚联盟公民实行类
似的政策。第五、六、七条规定了对华社的管
理政策。第五条规定, 战后要设立一个统一管
理马来亚联盟和新加坡华社事务的部门, 由
“华民政务司”领导, 向政府提供有关华社的
信息和建议; 第六条规定了该部门官员的任职
资格; 第七条规定, “华民政务司”应与英国
驻中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 并在大使馆安排
下, 定期访问中国以便掌握有关中国政治发展
和其他情况的第一手知识。第八、九、十条分
别规定了移民、华社福利、禁吸鸦片等事宜。
7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观这份政策指示, 第一至三条显然是打
算用来回答马共方面的提问。[20 ] 第五至七条显
然是为严密控制华社而安排的措施。就第一至
三条的内容而言, 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
先, 并不是所有愿意成为马来亚联盟公民的人
都能如愿以偿, 他们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根
据公民权计划的规定, 不能获得公民身份的外
国人在许多方面将受到限制, 如不能进入如公
共服务部门, 不能成为本地各种议会的议员
等。这个规定实际上含有诱导当地华人争取成
为当地公民、放弃中国国民身份的成分。其
次, 第一条规定的所谓非公民华人与其他外国
人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平等的内容, 需要仔细分
析。这里的“其他外国人”是否包括英国公
民? 很显然, 不是所有在马来亚的英国公民都
愿意或能够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英国公民
在权利方面是否会受到限制呢? 蒙巴顿将军在
看到这份文件后就向殖民大臣提出了这个问
题。[21 ] 殖民大臣回复说, “与马来亚联盟公民
相比, 英籍民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受到歧
视”。[22 ] 照此看来, 英籍民将是马来亚的一等
公民, 马来亚联盟公民是二等公民, 其他是三
等公民。再次, 根据第二条的规定, 除“马来
保留地”政策以外, 其他族裔将不会受到任何
歧视, 但《马来亚政策指示草案》第一条明确
提出, 对马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特权”
予以特别保护。[23 ] 后者是经英国内阁批准、指
导整个马来亚政策的文件, 显然更具权威性。
所以, 表面上看, 英国的政策是民族平等, 实
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平等。
概括来说, 在马共和中国国民政府的压力
下, 英国殖民当局在制定战后马来亚政策时,
对马来亚华人社会的政治权利要求做了一些让
步, 但这些让步都是表面的。加强对华社的控
制, 切断华人与中国的联系, 削弱中国对马来
亚华社的影响, 将华社的政治抱负和政治能量
引导向马来亚政治领域, 才是英国制定公民权
政策更基本的动机。
四、公民权计划与促进马来亚自治
马来亚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社
会, 不同种族甚至同一种族内不同地缘的人各
有其身份认同和效忠对象。为所有不同的种族
创造一个共同的身份是这样一个多元社会发展
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先决条件之一。所
以, 客观地说, 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确实有
助于在马来亚的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
“马来亚意识”。但英国殖民当局是不是出于促
进“马来亚意识”的形成、为马来亚自治创造
必要的条件这个动机来制定这项政策的?
有明确的证据显示, 英国是在考虑剥夺马
来苏丹主权时才提出华人政治权利问题的。
在制定战后马来亚政策的初期阶段, 英国
的思路是用继续保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来为促
进马来亚自治做辩护, 根本没有考虑华人的政
治权利问题。殖民部东方司司长金特等人于
1942 年7 月起草的一份关于未来远东政策的
备忘录中明确指出: “我们过去的一贯政策是
维护马来统治者的主权。在我们的直接统治
下, 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 某些马来土邦的主
权曾出现过被削弱的趋势, 我们因此在马来联
邦实行了分权化政策, 以便使马来统治者的主
权更加实在。促进马来人民的福祉和效率, 提
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以使其有能力担任公共职
务, 也是我们的一贯政策。长期以来, 马来人
有理由担心, 他们可能会被更能干、人数更多
的华人(还有印度人, 但程度较小) 所淹没。
为此, 我们控制华人向该地移民, 并且将华人
移民限制在锡矿和橡胶园产业等经济部门。这
些政策对该国有利, 应该最大限度地予以维
持。”[24 ]随后殖民部与外交部联合对战后马来
亚政策进行了讨论, 在两部的联合备忘录中,
这段文字几乎原封不动被引用。[25 ] 可见, 此时
殖民当局的计划是战后继续保护马来人的特权
地位, 对华社实行歧视性政策。
到1943 年初, 经殖民部与战争部联合研
究, 英国设想将整个英属马来亚地区合并成一
个“联邦” (新加坡除外) , 才提及英国对马来
亚的主权问题和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 “在考
虑建立‘联邦’时, 有一个问题需认真考虑。
迄今为止, 英王陛下对马来土邦没有‘一丁点
儿管辖权’, 因而不能在马来土邦适用《紧急
防务权力法》, 也不能授予出生在马来亚的华
人以‘受英国保护人士’地位。后一问题在政
7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治上尤为重要, 因为马来统治者从来不肯承认
华人是他们的臣民, 无论华人在此居留的时间
有多长。给予定居在马来土邦的华人以正式的
‘受英国保护人士’地位对我们有利, 至于这
些人是否继续保留中国国籍, 则依据中国法律
处理”。[26 ] 可以看出, 此时英国注意到主权问
题的重要性, 并且把主权问题与华人问题联系
起来考虑, 但还没有明确提出要剥夺马来统治
者的主权。
海利勋爵在阅读了有关文件后, 明确提出
要获得对整个区域“无可争议的管辖权”, 以
明确界定马来苏丹的权力范围、给移民以适当
地位、对整个马来亚实行一体化的统治。[27 ]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 英国在考虑将马来
半岛合并成一个“联邦”时, 遇到了所谓“管
辖权”问题。因为从法律上讲, 马来统治者们
是马来各邦的主权所有者, 他们(或其中任何
一个) 如果反对“联邦”计划, 英国人无权阻
止。只有获得对马来各邦的“管辖权”, 英国
才可以无阻碍地实行各项计划。但英国人能够
提出来可摆上桌面的理由实在不多, 马来苏丹
不愿承认华人的政治地位便成为借口之一。从
战前考虑过的解决华人问题的方案看, 英国方
面并非一定要剥夺苏丹主权才可解决问题。所
以说, 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仅仅是英方用来为
剥夺马来苏丹主权做辩解的一个借口。
从具体的政策内容看, 英国也无意真正促
进民族平等、鼓励马来亚各民族共同为建立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努力。上节对马来亚华
人问题《长期政策指示》的分析已经说明, 在
英国制定的政策中, 潜藏着许多民族不平等的
内容。此处进一步说明, 在有关战后马来亚政
策的讨论中, 有人向殖民当局指出过这些问
题, 决策当局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蒙巴顿将军在1944 年2 月致信殖民大臣,
郑重提出了对战后马来亚政策的一些建议。关
于战后的政治体制, 蒙巴顿建议, 在战后初期
的军事管制阶段, 成立一个由民选代表组成的
“顾问理事会”, 作为军管当局民政总长的顾问
机构, 该机构将在军管结束后发展成为民选的
“立法会议”。[28 ] 在蒙巴顿看来, 建立单一的、
具代表性的最高立法机构, 辅之以基础广泛并
且有代表性的地方立法机构, 将有助于减少以
至最终消除马来亚各民族相融合的各种障碍,
将马来亚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统一、民族团
结”的、“自由而幸福”的国家。殖民大臣表
面上对蒙巴顿的“现实的、合作的精神”谨慎
地表示“高兴”, 但实际上, 在殖民大臣看来,
蒙巴顿的建议既不现实, 也没有合作精神。殖
民大臣提请蒙巴顿注意, 马来亚的华人和印度
人移民数量巨大, 移民人口在经济领域占据着
有利地位, 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也将处于更有
利的地位, 如果对马来亚各民族一视同仁、实
行民主制度, 一定会引起“种族敌对”。[29 ] 蒙
巴顿完全不同意殖民大臣的看法。他认为, 从
长期来看, 维护马来人的特权地位, 恰恰会使
现有的“种族敌对”状况永久化。[30 ]
在标榜民族平等原则的同时, 刻意强调要
保护某一种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
而不是像关于华人的《长期政策指示》所说,
仅保留“马来人保护地”政策以保护马来农民
利益, 不能不使人怀疑, 所谓民族平等的原则
是虚伪的。蒙巴顿的建议究竟有多大的进步
性, 我们姑且不论, 但从蒙巴顿的建议中, 我
们倒是能看到一些马来亚各民族相融合的前
景, 而且蒙巴顿对英国殖民政策造成永久“种
族敌对”的批评, 击中的正是英国传统的“分
而治之”政策的要害。
将新加坡单列在拟议中的马来亚联盟之
外, 或许会对“马来亚意识”的形成有更大的
负面效应。殖民大臣财经顾问西德尼·凯恩
(Sydney Caine) 在评论有关分解海峡殖民地、
对新加坡单独处理的政策时认为, 新加坡在马
来半岛的地位, 相当于伦敦在英国的地位, 把
新加坡从马来半岛剥离出去, 人们将永远看不
到形成“马来亚意识”的前景。[31 ]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马
共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面对
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
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第二, 给予马
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
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 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
7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的影响, 这也是公民权计划的动机之一。
第三, 从政治宣传的角度看, 由于马来苏丹不
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
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
利的借口; 第四, 很难说英国制订公民权计划
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
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
纷争的内容, 恰恰成为民族融合的障碍; 对新
加坡实行单独统治, 更是会严重阻碍“马来亚
意识”的形成。因此,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与
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
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由于日本的投降, 英国在重返马来亚时没
有用上马共的武装力量; 战后中国陷入内乱,
没有像英国人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大
国; 马来人在战后充分显示出对英国人的“忠
诚”,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 英国重返马来亚
后没有如期实施公民权计划, 甚至经长期酝酿
的马来亚联盟计划也被英国人扔进了历史的垃
圾堆, 只有单列新加坡最终成为一个确立的事
实。
[注释]
[ 1 ] [ 2 ] Malayan Union and Singapore : Statement of
Policy on Future Constitution , Cmd 6724 , 1946.
[ 3 ] [ 4 ] Albert Lau , The Malayan Union Controversy ,
1942 - 48 , Singapor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1 , pp. 72 - 73 , 278 - 279.
[ 5 ] Mohamed Noordin Sopiee , From Malayan Union to
Singapore Separation , Kuala Lumpur : Penerbit
Universiti Malaya , 1976 , pp. 16 - 18.
[ 6 ] Nicholas Tarling , Britain , Southeast Asia and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 1945 - 1950 ,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8 , p. 20.
[ 7 ] Colonial Office , Malayan Union and Singapore :
Summary of Proposed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
Cmd 6749 , 1946 , p. 3.
[ 8 ] [ 10 ] Cheah Boon Kheng , Red Star Over Malaya ,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 1941 - 1946 , Second Edition ,
Singapore :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 1987 , pp.
58 - 59 , 73 - 74.
[ 9 ] [11 ] [ 12 ]Oong Hak Ching ,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1942 - 1955 : The Dynamics of British Policy , Bangi :
Penerbi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 2000 , pp.
62 - 63 , 73 , 77.
[13 ] V. Purcell , Organisation of Chinese Affairs during the
Period of Minitary Administration , BMAPADMP239 ,
Arkib Negara Malaysia , cited in Oong Hak Ching ,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1942 - 1955 : The
Dynamics of British Policy , Bangi : Penerbi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 2000 , p. 64.
[14 ] Signal from Sweet2Escott , 13 Aug 1945 , WO 203P
5642 , no. 7P16P45.
[15 ] Minute by G E J Gent on forthcoming talks at the FO ,
29 June 1942.
[16 ] [17 ] A Post2War Settlement in the Far East : Need for
A Definite Policy : Joint CO2FO memorandum , Aug
1942 , CO 825P35P4 , no. 52.
[18 ] [20 ] Oong Hak Ching ,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a 1942
- 1955 : The Dynamics of British Policy , Bangi :
Penerbi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 2000 , pp.
71 , 77.
[19 ] Malaya : Long2Term Policy : Chinese Policy , FO371P
41625 , 20 April 1944. 这里引用的是该指示的第
三稿, 第一稿见殖民部档案, 登录号为:
CO865P18.
[21 ] Letter (reply) from Admiral Mountbatten to Mr Stanley ,
6 Sep 1944 , CO 825P42P3 , no. 28.
[22 ] Letter (reply) fromMr Stanley to Admiral Mountbatten ,
17 Oct 1944 , CO 825P42P3 , no. 30.
[23 ] Malaya : Long2Term Policy : Chinese Policy , FO371P
41625 , 20 April 1944.
[24 ] Memorandum by G E J Gent and D M MacDougall ,
July 1942 , CO825P35P4 , f227.
[25 ] Joint CO2FO Memorandum , Aug 1942 , CO 825P35P
4 , no. 52.
[26 ] Memorandum by WB L Monson , 20 Mar 1943 , CO
825P35P6 , no. 2.
[27 ] Memorandum by Lord Hailey on the CO proposals , 19
April 1943 , CO 825P35P6 , no. 3A.
[28 ] Letter from Admiral Mountbatten to Major2General H R
Hone , 4 Feb 1944 , CO 825P42P3 , no. 7.
[29 ] Letter fromMr Stanley to Admiral Mountbatten , 13 June
1944 , CO 825P42P3 , no. 21.
[30] Letter (reply) fromAdmiral Mountbatten to Mr Stanley , 29
July 1944 , CO 825P42P3 , no. 25.
[31 ] Minute by S Caine , 1 Dec 1943 , CO 825P35P6 , no.
50.
7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 年2 月, 新加坡被日本占领, 英国
丧失了对马来亚的统治权。此前, 英国对海峡
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 委任
总督实行直接统治; 对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实
行间接统治, 通过与马来各邦统治者签订条约
或协定, 派遣顾问或驻扎官行使实际的管治
权, 名义上各邦统治者仍是主权君主。战争时
期, 英国做出了一个对战后马来亚历史有深远
影响的决策: 分解海峡殖民地, 将马六甲和槟
榔屿与半岛其余九邦合并, 成立“马来亚联
盟”, 剥夺各邦统治者的主权, 派遣总督实行
直接统治, 新加坡则被单列出来。与联盟计划
相呼应, 英国殖民当局还制定了一个公民权计
划。联盟计划于1946 年4 月付诸实施。虽然
拟建的马来亚联盟并不是主权独立国家, 英国
却同时制定了“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 声
称此计划的目的是要发展一种“马来亚意识”,
为马来亚最终自治做准备。在英国内外的强烈
反对下, 公民权计划未与联盟计划同时实施。
英国官方声称, 建立马来亚联盟和制定马
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就是为了促进当地居民发
展出一种“马来亚意识”, 为马来亚自治和最
终独立做准备。[1 ] 本文将检验英国官方说法的
可信性。也有学者认为, 战前, 英国统治马来
亚的政治基础是马来苏丹及马来贵族, 但在马
来亚面对日本进攻时, 马来人却有站在日本人
一边的嫌疑, 而华人却坚定地帮助英国抵抗日
本。在日本占领马来亚期间, 华人组织了强大
的抗日武装, 并遭到日本占领军的残酷报复,
因此,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 给予华人与马来
人同等的政治地位, 带有惩罚马来人、奖赏华
人的意味。本文试就华人抗日武装对公民权计
划的影响及英国制定此计划的真实动机进行
讨论。
一、公民权计划概述
1943 年12 月, 英国殖民部成立了一个工
作组, 对战后马来亚非马来人(主要是华人)
政治身份问题进行研究。此时, 由殖民部和战
争部起草的战后马来亚基本政策已确定。主要
内容有: 通过与马来苏丹重新签订协定, 让马
来统治者将主权转让给英王陛下; 分解海峡殖
民地, 英国政府对新加坡实行直接统治; 将马
六甲、槟榔屿与马来半岛上其他九个马来土邦
合并成一个政治单元, 即马来亚联盟
(Malayan Union) 。殖民部预期这项政策能够获
得战时联合内阁的批准, 便以这项政策为基
础, 对战后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做更详细的规
划。
起初, 工作组延续战前的思路, 考虑以发
布枢密院令的方式将马来亚出生的华人纳入
“受英国保护人士”范畴。因为此时英国已经
确定要在战后剥夺马来苏丹的主权, 从而消除
战前阻碍英国解决华人问题的一大障碍。但仔
细研究《英国保护人枢密院令》后才发现, 英
国方面无法给予马来亚华人受英国保护的地
位。根据法律规定, 居住在英国领土或保护地
的人, 如果依据他国法律而拥有他国国籍, 不
能被视作“属于” ( belonging to) 该地之人。
由于马来亚华人依据中国国籍法已经拥有中国
国籍, 因而不属于该地, 英国不能给这些人提
供保护。工作组不得不考虑另创一种新的身
份, 即“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Malaya Union
Citizenship) , 来解决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
以单独的枢密院法令予以实施。
1944 年5 月, 殖民部东方司拟出了“马
来亚联盟公民身份”草案, 1944 年6 月获得
殖民大臣批准。草案经部分修改, 于1946 年1
月在《马来亚政策白皮书》中正式对外公布。
《白皮书》第23 节写道:
“《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枢密院令》将规
定, 下列人士可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a) 法令生效前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出
生、法令生效时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正常居
住的人; (b) 年满十八岁, 法令生效时在马来
亚联盟或新加坡正常居住, 1942 年2 月15 日
前的十五年间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住满十
年, 并对马来亚联盟政府宣誓或确认效忠的
人; (c) 法令生效时(或其后) 在马来亚联盟
或新加坡出生的人; (d) 法令生效时(或其
后) 不是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出生, 但其出
生时其父亲是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并且, 其父
亲或者出生在马来亚联盟或新加坡, 或者是
(b) 类人士, 或者已取得归化证书。(a) (b)
68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类人士的十八岁以下未成年子女也有权获得马
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日本国民不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获得马来亚
联盟公民身份。”[2 ]
此外, 《白皮书》规定, 取得马来亚联盟
公民身份的英国臣民不会丧失英籍民身份; 获
得公民身份是进入公共服务机构或成为本地议
会成员的必要条件。
这些规定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
新加坡并不属于马来亚联盟的一部分, 为什么
出生在新加坡的人却可以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
民? 第二, 马来亚联盟并非一个独立的国家,
其政府也不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政府, 为什么要
求符合居住年限而获得公民身份的人对其宣誓
效忠? 第三, 在计算居住年限时, 为什么要从
1942 年2 月15 日起算? 也就是说, 为什么要
将日本占领时期排除在外? 这些问题引起了激
烈的争论。但无论如何, 英国殖民当局第一次
为所有在马来亚居住的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身
份, 这一点对马来亚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术史简要回顾
刘坤华从政治、军事、道义、外交等不同
角度对英国的动机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艾伦的
看法有所不同, 刘坤华确认了对马来人不满情
绪的真实存在。在对殖民部和战争部的有关文
件进行考察后, 刘认为, “英国人觉得, 马来
人涉及了第五纵队活动, 马来苏丹与日本人合
作, 因而开始不信任马来人”。战时的经历也
使英国人对华人的态度发生转变: “如果说,
战争导致亲马来人立场的转变, 那么, 战争也
触发英国对华人政策的重新调整”。[3 ] 刘对“华
人因素”或“中国因素”特别予以强调: “英
国人制定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的主要动机是
基于对‘中国’因素的考虑。殖民部预期, 战
后英国在马来亚面对的难题不大可能来自于马
来民族主义———从战前的情况看, 马来民族主
义分散而不团结; 马来亚华人要求获得政治权
利将会是英国面对的主要问题。华人人数众
多, 有经济力量, 有政治组织; 华人在战争期
间付出了巨大牺牲; 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国民政
府领导下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大国并对英国施
加政治压力。这些因素使英国不得不慎重对待
华人的政治权利要求。因此, 在获得内阁批准
后, 殖民部制定出一项新的政策, 预先解决战
后华人的政治权利问题, 而不是在中国的压力
下被动让步。这项政策逆转了战前的亲马来人
政策。”[4 ]
苏比认为, “从战争部、内阁办公室、殖
民部的文件中丝毫看不出英国人有意惩罚马来
人或强烈的反马来人情绪显著影响了政治决
策”。他认为, 马来亚联盟政策的主要动机是
建立一个规模更大的、防卫能力更强的政治实
体, 便于将来某个时候让马来半岛自治和独
立; 培养一种马来亚意识和马来亚民族主义,
以实现英国对马来亚实行非殖民化的理想。[5 ]
他的观点实际上与英国官方的观点一致。
塔林(Nicholas Tarling) 着重从外交和军
事的角度分析公民权计划的动机。从外交方面
看, 塔林认为, 由于英国与中国签署了新的治
外法权条约, 中国有更大的权力干预马来亚地
区的华人事务。如果不能对华人的政治身份问
题做出对英国有利的安排, 中国将以当地华人
是中国国民为理由, 对当地华人行使管辖权。
英国方面对此无法忍受。所以, 英国必须要求
马来统治者让渡管辖权, 使英国政府可以颁布
国籍法, 解决华人的政治身份问题, 使华人成
为英国的臣民或受英国保护人士, 以避免可能
来自中国的干预。所以,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
的动机是限制中华民国在马来亚的影响。从军
事方面看, 塔林认为, 英国方面“相信华人是
支持盟军的主要力量, 必须允许华社在未来马
来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想法更加强化了
英国解决华人政治地位问题的决心。[6 ]
在1946 年3 月正式公布的经修改的马来
亚政策文件(即所谓《马来亚政策白皮书》)
中, 英国殖民部就建立马来亚联盟及共同公民
身份的原因解释说: “国际关系及英联邦的安
全和其他利益要求马来亚作为一个统一和开明
的国家发挥与其经济和战略重要性相称的影
响。从长期的观点来看, 战前的体系不利于马
来亚向负责任的自治政府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
要求建立使整个社会有广泛参与机会的制度体
系, 所有将马来亚视为家园的人应该有机会参
69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与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机构。提高效率和实现民
主进步都要求简化和改革战前的体系。”[7 ] 可
见, 英国殖民部早已提出了自治、安全、效率
等概念。其中一些含糊的措辞如“国际关系”、
“其他利益”等, 值得推敲。
三、华人抗日武装与中国因素的影响
主要由华人组成的、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
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MPAJA) 是英国在马来
亚败退后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战前, 英国殖
民当局将马共定为非法组织。1941 年12 月8
日, 日军对马来亚发动进攻后, 殖民当局的态
度出现转变。马共表示愿意协助英军抵抗日军
的进攻, 要求英方释放被关押的马共成员。12
月15 日, 英方释放了部分在押的左派人士,
随后试探性地要求马共组成一个统一战线组
织, 动员华社力量应付日本即将对新加坡发起
的进攻。12 月18 日, 殖民当局与马共接触,
安排了与当时的马共总书记莱特(Lai Tek) 的
会谈。双方同意, 如果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
亚, 由马共组织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力量, 由英
方提供训练, 敌后抗日武装由“特别行动执行
组”的马来亚分支机构组织训练, 训练地点在
新加坡的“101 特别训练学校”。[8 ]
英方与马共的合作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没有长远、明确的政策规划。殖民大臣在
1942 年1 月14 日写给海峡殖民地总督申顿·托
马斯爵士( Sir Shenton Thomas ) 的信中说:
“在目前的形势下, 充分利用马来亚华人社会
的力量抵抗日本的入侵, 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过去, 华社中的强硬派给我们造成了诸多
麻烦, 但是现在, 这些人对于实现我们的短期
目的可能是最有用的”,“由于目前形势的迫切
性, 我们无须考虑战后的影响”。[9 ] 事实表明,
与马共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迫使英国不得不考虑
战后的影响。
1943 年5 月24 日, “136 部队”的第一批
人员乘潜艇在霹雳海岸登陆马来亚, 至1943
年9 月, 共有四批人员登陆马来亚。1944 年1
月, 莱特和陈平分别以马共和马来亚人民抗日
军代表的身份进入“136 部队”营地与该部的
三位军官会谈。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英方同
意每月提供约三千英镑的财务援助, 并提供武
器、物资等, 帮助马共方面训练部队; 英方要
求, 对日战争结束后, 这些武器要归还英国。
马共方面同意, 在对日战争和英军进攻马来亚
期间与英军合作并接受英军的指挥。双方同
意, 政治问题和战后的政策问题暂不讨论。[10 ]
尽管马共与“136 部队”的代表避免讨论
容易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 把合作仅限于战时
军事领域, 但如果没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双方
的军事合作实际上很难顺利进行。1944 年1
月11 日, 英国有关部门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
一次专门研究马来亚华人事务的会议, 出席者
包括马来亚计划部主任霍恩将军、盟军东南亚
最高司令蒙巴顿将军的政治顾问邓宁(M. E.
Dening) 、英国驻中国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
(Sir Horace Seymour) 等人。邓宁在会上说, 英
军已经与马来亚的华人抗日武装展开了结盟工
作, 与马共接触的官员“可能很快就会提出要
求, 允许他们就华人在未来马来亚的地位表明
英国的态度, 以便维持这种合作关系, 鼓励华
人采取更积极的行动”。[11 ] 邓宁要求尽快制订
一个有关战后对马来亚华人政策的指示, 即使
是初步性质的, 尽快发布给有关人员。
马共方面也要求英方就有关的政治问题做
出回答: 11 对于在马来亚出生的人, 或在马
来亚居留一定年限的人, 给予哪些公民权利?
21 对战前被认定为非法组织的组织或社团,
战后将如何对待? 31 获得公民权的华人, 在
公民权利和机会方面是否会受到歧视?[12 ] 可见
马共方面既关心自身在未来马来亚的地位, 也
关心华人在马来亚的未来。
英国方面必须要慎重对待马共提出的问
题, 不能敷衍了事。马共在对日战斗中已经逐
步壮大。如玻塞尔所指出: “过去我们可能说,
马来亚的大部分华人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
他们只要牛奶, 不管奶牛是谁养的。这种说法
已经过时。有证据显示, 主要由华人组织的马
来亚抗日游击队人数近四万, 大部分有共产主
义思想⋯⋯在英军展开重新占领马来亚的军事
行动中, 游击队很有可能会控制大量的农村地
区, 如果不同意他们提出的权利要求, 我们很
难设想能建立起有效的政权或华人事务组
70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织”。[13 ] 英国显然不能对马共的军事和政治力
量等闲视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马共游击武
装几乎是英国在马来亚“唯一的朋友。”[14 ] 考
虑到英国对马来人“第五纵队”活动的担忧,
考虑到英国内外对殖民政策的批评, 这个“唯
一的朋友”对英国不仅在军事上, 而且在政治
上都弥足珍贵。
在考虑马共要求的同时, 英国方面还必须
考虑来自中国国民政府方面的压力。首先, 英
国必须考虑将中国作为一个对等的大国来看
待。因为美国将中国看成是对等的大国予以重
视, 英国也必须这么做。[15 ] 因此, 在制订战后
远东政策时, 英国必须认真考虑中国的影响和
态度, 甚至考虑过放弃对香港的主权。“香港
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在新的形势下, 维持对
香港的主权不见得是英国政策的基本点。如果
对我们有利, 同时也对战后的主题安排有利,
其主权可以转让给中国。但在香港问题上, 我
们必须自主决定对中国采取什么行动, 而不能
是由于美国批评的压力迫使我们在与中国的讨
论中对中国政府让步。”[16 ] 英国打算向中国让
步还有其他考虑, 比如说, 通过向中国示好赢
得美国的支持; 维持稳定、统一的中国有助于
保持远东地区的稳定; 保护英国在中国和远东
的商业利益; 如果中国表现出太大的“野心”
危及英国的区域利益, 英国可望获得美国的同
情和支持等等。[17 ] 总之, 面对中国可能崛起为
区域大国的前景和美国的压力, 英国不得不对
中国的利益和要求进行认真考虑。
尽管英国殖民当局对中国的影响高度关
注, 但对中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立场并不清
楚, 因此多方打听中国的立场。1943 年12 月,
殖民部就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人的态度问题征求
驻中国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 Horace
Seymour) 的意见。西摩爵士认为, 战后中国
当局会加强对海外华人的控制, 中国将会希望
有更多的机会向马来亚移民。同时, 荷兰驻伦
敦的大使也向英国外交部介绍了来自荷兰驻中
国大使报告的内容, 认为, 中国政府将会要求
华人在马来亚享有经济自由和其他权利, 几乎
等同于给予华人以治外法权的地位; 中国将会
通过国民党在马来亚的分支机构控制华人社
会。荷兰驻英大使向英方建议, 在战后的对
德、对日和平条约中, 最好加进禁止一国在另
一国领土上设立政治组织的条款, 以应付中国
的渗透和控制企图。[18 ]
为了维持与马共的合作关系, 鼓励马共抗
日武装继续在马来亚抗击日本, 支持英军对马
来亚的军事行动, 英方必须对马共的政治权利
要求给予适当的回应。同时, 为了防止中国政
府可能加强对海外华人的控制, 代表海外华人
向英方争取政治和经济权利, 英国在处理华人
政治权利要求的时候,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中国
的干预。关于马来亚华人问题的《长期政策指
示》基本上反映了这两方面的考虑。[19 ]
《长期政策指示》共有十条内容。其中第
一至三条规定: 11 马来亚联盟的华裔人士或
者将根据有关指示拥有马来亚联盟公民身份,
或者以外国人身份在该国居住, 后者将拥有与
任何外国国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21 为了保
护马来农民的利益, 将继续执行“马来人保留
地”政策, 除此以外, 马来亚联盟的华裔公民
将在所有其他领域拥有与其他族裔同样的权利
和特权, 特别是马来亚联盟公民权指示第七段
和第九段所列举仅限于拥有公民身份的人才可
享有的权利, 华裔公民还可以参与该国的国民
教育体系; 31 与其他族裔一样, 马来亚联盟
的华人公民可以自由地成为任何社团的成员,
只要这些社团根据马来亚联盟的法律不是非法
的。有关管理社团登记的法律将会修改。总督
将会承担宣布某些现存社团为非法组织的责
任。不再要求现存的社团经申请和核准注册的
程序方可成为合法社团。第四条规定, 对新加
坡的华裔英籍民或华裔马来亚联盟公民实行类
似的政策。第五、六、七条规定了对华社的管
理政策。第五条规定, 战后要设立一个统一管
理马来亚联盟和新加坡华社事务的部门, 由
“华民政务司”领导, 向政府提供有关华社的
信息和建议; 第六条规定了该部门官员的任职
资格; 第七条规定, “华民政务司”应与英国
驻中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 并在大使馆安排
下, 定期访问中国以便掌握有关中国政治发展
和其他情况的第一手知识。第八、九、十条分
别规定了移民、华社福利、禁吸鸦片等事宜。
71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观这份政策指示, 第一至三条显然是打
算用来回答马共方面的提问。[20 ] 第五至七条显
然是为严密控制华社而安排的措施。就第一至
三条的内容而言, 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
先, 并不是所有愿意成为马来亚联盟公民的人
都能如愿以偿, 他们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根
据公民权计划的规定, 不能获得公民身份的外
国人在许多方面将受到限制, 如不能进入如公
共服务部门, 不能成为本地各种议会的议员
等。这个规定实际上含有诱导当地华人争取成
为当地公民、放弃中国国民身份的成分。其
次, 第一条规定的所谓非公民华人与其他外国
人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平等的内容, 需要仔细分
析。这里的“其他外国人”是否包括英国公
民? 很显然, 不是所有在马来亚的英国公民都
愿意或能够成为马来亚联盟的公民, 英国公民
在权利方面是否会受到限制呢? 蒙巴顿将军在
看到这份文件后就向殖民大臣提出了这个问
题。[21 ] 殖民大臣回复说, “与马来亚联盟公民
相比, 英籍民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受到歧
视”。[22 ] 照此看来, 英籍民将是马来亚的一等
公民, 马来亚联盟公民是二等公民, 其他是三
等公民。再次, 根据第二条的规定, 除“马来
保留地”政策以外, 其他族裔将不会受到任何
歧视, 但《马来亚政策指示草案》第一条明确
提出, 对马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特权”
予以特别保护。[23 ] 后者是经英国内阁批准、指
导整个马来亚政策的文件, 显然更具权威性。
所以, 表面上看, 英国的政策是民族平等, 实
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平等。
概括来说, 在马共和中国国民政府的压力
下, 英国殖民当局在制定战后马来亚政策时,
对马来亚华人社会的政治权利要求做了一些让
步, 但这些让步都是表面的。加强对华社的控
制, 切断华人与中国的联系, 削弱中国对马来
亚华社的影响, 将华社的政治抱负和政治能量
引导向马来亚政治领域, 才是英国制定公民权
政策更基本的动机。
四、公民权计划与促进马来亚自治
马来亚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社
会, 不同种族甚至同一种族内不同地缘的人各
有其身份认同和效忠对象。为所有不同的种族
创造一个共同的身份是这样一个多元社会发展
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先决条件之一。所
以, 客观地说, 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确实有
助于在马来亚的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
“马来亚意识”。但英国殖民当局是不是出于促
进“马来亚意识”的形成、为马来亚自治创造
必要的条件这个动机来制定这项政策的?
有明确的证据显示, 英国是在考虑剥夺马
来苏丹主权时才提出华人政治权利问题的。
在制定战后马来亚政策的初期阶段, 英国
的思路是用继续保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来为促
进马来亚自治做辩护, 根本没有考虑华人的政
治权利问题。殖民部东方司司长金特等人于
1942 年7 月起草的一份关于未来远东政策的
备忘录中明确指出: “我们过去的一贯政策是
维护马来统治者的主权。在我们的直接统治
下, 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 某些马来土邦的主
权曾出现过被削弱的趋势, 我们因此在马来联
邦实行了分权化政策, 以便使马来统治者的主
权更加实在。促进马来人民的福祉和效率, 提
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以使其有能力担任公共职
务, 也是我们的一贯政策。长期以来, 马来人
有理由担心, 他们可能会被更能干、人数更多
的华人(还有印度人, 但程度较小) 所淹没。
为此, 我们控制华人向该地移民, 并且将华人
移民限制在锡矿和橡胶园产业等经济部门。这
些政策对该国有利, 应该最大限度地予以维
持。”[24 ]随后殖民部与外交部联合对战后马来
亚政策进行了讨论, 在两部的联合备忘录中,
这段文字几乎原封不动被引用。[25 ] 可见, 此时
殖民当局的计划是战后继续保护马来人的特权
地位, 对华社实行歧视性政策。
到1943 年初, 经殖民部与战争部联合研
究, 英国设想将整个英属马来亚地区合并成一
个“联邦” (新加坡除外) , 才提及英国对马来
亚的主权问题和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 “在考
虑建立‘联邦’时, 有一个问题需认真考虑。
迄今为止, 英王陛下对马来土邦没有‘一丁点
儿管辖权’, 因而不能在马来土邦适用《紧急
防务权力法》, 也不能授予出生在马来亚的华
人以‘受英国保护人士’地位。后一问题在政
7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治上尤为重要, 因为马来统治者从来不肯承认
华人是他们的臣民, 无论华人在此居留的时间
有多长。给予定居在马来土邦的华人以正式的
‘受英国保护人士’地位对我们有利, 至于这
些人是否继续保留中国国籍, 则依据中国法律
处理”。[26 ] 可以看出, 此时英国注意到主权问
题的重要性, 并且把主权问题与华人问题联系
起来考虑, 但还没有明确提出要剥夺马来统治
者的主权。
海利勋爵在阅读了有关文件后, 明确提出
要获得对整个区域“无可争议的管辖权”, 以
明确界定马来苏丹的权力范围、给移民以适当
地位、对整个马来亚实行一体化的统治。[27 ]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 英国在考虑将马来
半岛合并成一个“联邦”时, 遇到了所谓“管
辖权”问题。因为从法律上讲, 马来统治者们
是马来各邦的主权所有者, 他们(或其中任何
一个) 如果反对“联邦”计划, 英国人无权阻
止。只有获得对马来各邦的“管辖权”, 英国
才可以无阻碍地实行各项计划。但英国人能够
提出来可摆上桌面的理由实在不多, 马来苏丹
不愿承认华人的政治地位便成为借口之一。从
战前考虑过的解决华人问题的方案看, 英国方
面并非一定要剥夺苏丹主权才可解决问题。所
以说, 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仅仅是英方用来为
剥夺马来苏丹主权做辩解的一个借口。
从具体的政策内容看, 英国也无意真正促
进民族平等、鼓励马来亚各民族共同为建立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努力。上节对马来亚华
人问题《长期政策指示》的分析已经说明, 在
英国制定的政策中, 潜藏着许多民族不平等的
内容。此处进一步说明, 在有关战后马来亚政
策的讨论中, 有人向殖民当局指出过这些问
题, 决策当局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
蒙巴顿将军在1944 年2 月致信殖民大臣,
郑重提出了对战后马来亚政策的一些建议。关
于战后的政治体制, 蒙巴顿建议, 在战后初期
的军事管制阶段, 成立一个由民选代表组成的
“顾问理事会”, 作为军管当局民政总长的顾问
机构, 该机构将在军管结束后发展成为民选的
“立法会议”。[28 ] 在蒙巴顿看来, 建立单一的、
具代表性的最高立法机构, 辅之以基础广泛并
且有代表性的地方立法机构, 将有助于减少以
至最终消除马来亚各民族相融合的各种障碍,
将马来亚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统一、民族团
结”的、“自由而幸福”的国家。殖民大臣表
面上对蒙巴顿的“现实的、合作的精神”谨慎
地表示“高兴”, 但实际上, 在殖民大臣看来,
蒙巴顿的建议既不现实, 也没有合作精神。殖
民大臣提请蒙巴顿注意, 马来亚的华人和印度
人移民数量巨大, 移民人口在经济领域占据着
有利地位, 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也将处于更有
利的地位, 如果对马来亚各民族一视同仁、实
行民主制度, 一定会引起“种族敌对”。[29 ] 蒙
巴顿完全不同意殖民大臣的看法。他认为, 从
长期来看, 维护马来人的特权地位, 恰恰会使
现有的“种族敌对”状况永久化。[30 ]
在标榜民族平等原则的同时, 刻意强调要
保护某一种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
而不是像关于华人的《长期政策指示》所说,
仅保留“马来人保护地”政策以保护马来农民
利益, 不能不使人怀疑, 所谓民族平等的原则
是虚伪的。蒙巴顿的建议究竟有多大的进步
性, 我们姑且不论, 但从蒙巴顿的建议中, 我
们倒是能看到一些马来亚各民族相融合的前
景, 而且蒙巴顿对英国殖民政策造成永久“种
族敌对”的批评, 击中的正是英国传统的“分
而治之”政策的要害。
将新加坡单列在拟议中的马来亚联盟之
外, 或许会对“马来亚意识”的形成有更大的
负面效应。殖民大臣财经顾问西德尼·凯恩
(Sydney Caine) 在评论有关分解海峡殖民地、
对新加坡单独处理的政策时认为, 新加坡在马
来半岛的地位, 相当于伦敦在英国的地位, 把
新加坡从马来半岛剥离出去, 人们将永远看不
到形成“马来亚意识”的前景。[31 ]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马
共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面对
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
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第二, 给予马
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
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 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
7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的影响, 这也是公民权计划的动机之一。
第三, 从政治宣传的角度看, 由于马来苏丹不
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
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
利的借口; 第四, 很难说英国制订公民权计划
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
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
纷争的内容, 恰恰成为民族融合的障碍; 对新
加坡实行单独统治, 更是会严重阻碍“马来亚
意识”的形成。因此, 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与
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
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由于日本的投降, 英国在重返马来亚时没
有用上马共的武装力量; 战后中国陷入内乱,
没有像英国人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大
国; 马来人在战后充分显示出对英国人的“忠
诚”,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 英国重返马来亚
后没有如期实施公民权计划, 甚至经长期酝酿
的马来亚联盟计划也被英国人扔进了历史的垃
圾堆, 只有单列新加坡最终成为一个确立的事
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同样是华人国家,新加坡没资源,国民都是渔民和码头工人的后代,却能这么富有呢?想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09:19 , Processed in 2.02757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