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d]佛教入藏前吐蕃本土宗教[/td][/tr]
[tr][td] 据藏文古籍记载,在吐蕃第一代国君聂墀赞普时(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名叫策米先吉木嘉的人创立了藏区本土宗教“苯教”,延续到第27代国君拉托托日赞,苯教教主都为国君的御用法师,地位崇高,负责护持国政、做法祈福。苯教属多神崇拜,信奉超自然力量,敬畏神鬼,因此在季节交替、生老病死之时都要大规模屠杀牲畜(每次多达数千头)用来献祭。 直到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即位,这位以雄才伟略著称的国君,对内剿灭氏族割据政权、平息大规模农民起义,对外则首次与唐王朝建立联系,以和亲为标识,引入农耕工技、医巫算卜;与此同时,因无法容忍大规模杀牲对畜牧业乃至国力造成的严重损害,下令禁止苯教。 很难说松赞干布禁苯没有政治上的考量,在他执政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藏区,松赞干布对此新兴宗教表现出极大兴趣,先是令译师吞米桑布扎创制了藏文,将佛教二十一种经籍译成藏文;继而将佛教的主要内容即“十善法”写进法律条文,并诏告臣民要求信奉佛教。由此佛教正式在藏地登堂入室,但还仅是藏王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彼时尚无职业僧人、寺院,更无任何特权。 [/td][/tr]
[/table]
佛教与苯教的殊死斗争 | 到金城公主之夫尺带珠丹执政时,分别派人去冈底斯雪山和五台山取经,并兴建五座佛殿用于供奉佛经,佛教在藏地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尺带珠丹意外坠马而死,佛教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也迎来了苯教徒们的报复。新主年幼,摄政权臣疯狂灭佛,毁佛像杀僧众、劫掠庙产,并将寺院改为屠宰场以示羞辱。待幼主成人主政,佛教徒又奋起反扑,活埋了信仰苯教的大臣。 如此你倾我轧,佛教与苯教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斗争,而其在教义教理等方面也自觉不自觉地相互影响,在冲突与对立中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了佛教圣哲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并于公元759年在墨竹苏浦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佛教与苯教斗法大会,规定胜者可得发扬、败者则被废止。结果佛教大获全胜,苯教从此一蹶不振。 | [/td][td=214] |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十二月十五日,达赖五世至京师,在南苑渴见顺治帝,清廷以隆重礼遇接见了达赖。次年正月十一日和十六日,顺治帝先后两次在太和殿宴请达赖五世,并赐予大量的金器、彩缎、鞍马等物。 | [/td][/tr]
[/table][/td][/tr]
[/table] | 佛教跨入特权阶层 | 藏传佛教在与苯教进行的残酷斗争中,得出生死攸关的结论,即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具有经济基础和能够保护经济基础稳固的政治权力。 起初赤松德赞鼓励大臣后妃平民出家,被以出家后生活无依靠拒绝,于是他宣布:出家僧人不仅免除差税兵役,而且生活费用由王室府库供给。仅一年多时间,僧人人数便由7人迅速增加到350余人。到赤松德赞统治后期,僧人领袖堪布被封大金告身、位列人臣之首;不仅如此,还赐给每座寺院一百五十户民户、给每个僧人三名农奴。至此,僧人阶层正式成为西藏社会的特权阶层。 到了赤热巴巾执政时期,每个僧人的农奴增加到7名,还规定谁若对僧人恶视则抉其目、谁若对僧人恶指则断其指;此外,他还赐给寺庙大量土地、牲畜、奴户,寺属庄园制度从此发轫,僧人阶层也由此升为社会最高层。究其深层原因,当僧人人数增多而超过府库所能供养的限度,王室、官员、平民都无力承担,只得把生产资料交给僧人,其经营不论盈亏,政府都不必对之负责。这是解决问题之道,但客观上也促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的基础。 |
朗达玛灭佛 | 佛教徒拥有土地、财富和特权,引起吐蕃朝廷异见人士极大不满,他们设计勒死了国君赤热巴巾,拥立反佛的朗达玛即位。此时恰逢藏区发生前所未有之大瘟疫,霜冻冰雹、干旱洪水接踵而来,朗达玛集团趁机将其归罪于佛教,开始大规模毁坏寺院、屠杀驱逐僧人,众多佛教徒逃亡青海、甘肃等地。与此同时,藏区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仅结束了聂墀赞普和松赞干布的后裔对西藏的统治,也使得此后137年间,西藏见不到佛教教法和穿袈裟的僧人。 而与此时中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遥相呼应,西藏也形成了11个地方割据势力,直到公元1231年,元宪宗蒙哥汗统一西藏于其帝国。 |
| |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5-1933),晚年痛感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积极恢复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图为其画像。他是历辈达赖喇嘛中掌政时间最长的一位。 |
|
|
| 西藏分裂的后期,随着金矿的大量开采,藏区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而在印度,由于阿拉伯军队大举入侵,伊斯兰教兴起,佛教开始衰落。相当一部分印度佛教徒,经阿萨姆、尼泊尔进入西藏,带来了大量佛教经典,佛教在西藏开始复兴。
西藏老照片: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各派互相征伐、分裂割据
先前逃亡青海的僧人后代弟子,陆续返回卫藏,他们与各地割据势力结合,纷纷成为当地寺庙之主和宗教领袖,形成卢梅、巴、热、章四大部,这四部逐渐坐大,开始互相征战攻伐。他们在宗教上并没有教派的区别,只是为了争夺经济财产而发动战争,藏区农牧业生产和平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破坏,诸多著名寺庙如大小昭寺等毁于战火。这期间,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如噶举派、萨迦派、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派等陆续形成,这些教派的创立者都是占据一个地方兴建寺院神殿,以此为据点扩大势力范围,成为地方性的宗教势力。他们依靠的是不同的地方政治势力,反过来又增加了地方割据趋势。这是从吐蕃王朝覆灭到蒙哥汗统一西藏分裂时间竟长达393年的根本原因。 元朝统一西藏 萨迦派掌控宗教政治特权
当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横扫欧亚之时,也在准备向卫藏进兵。萨迦派喇嘛首先与其联系,表示归顺,并将佛像和佛经送到蒙古地区,这是佛教传入蒙古的开端。传说成吉思汗在会见了西藏的代表之后,表明皈依佛教的态度,并宣布免除藏区僧人差税和兵役,授予其特权。公元1253年,元宪宗蒙哥汗派兵统一藏区,清查百姓户数,并于噶举派建立联系。至其弟忽必烈登基,尊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帝师,封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为“藏地三区总法官”,设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建立驿站和军队,进行清查户籍、征收赋税、颁行法律历法等,而其首席官员“萨迦本钦”一职,则由国师提名、皇帝任命。自此,佛教上层人士担任藏区宗教和行政首脑的政教合一制度形成,但是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治理之下进行的,而非独立掌握政权。 随着元朝势力的衰落,萨迦派在藏区的地位也发生动摇。其内部分裂为四个喇章,互相争权夺利。至1354年,帕竹噶举派取代萨迦派,掌握了藏地政权。其首领绛曲坚赞派人向元朝皇帝进贡,由于元帝国已至末代,无力回天,便顺水推舟封其为“大司徒”,授予世代执掌西藏政权的诏册。明朝初期沿袭了此格局,但采用“多封众建”措施以分而治之,并废除了元朝的帝师制。 格鲁派兴起 达赖正式实现“政教合一”
直到明永乐年间,藏区兴起了最后一个,也是势力最强大的教派格鲁派(黄教),其创始人是青海僧人宗喀巴。16世纪中叶,黄教形成寺院集团势力,其领袖人物达赖喇嘛的活佛转世系统,亦于此时正式建立。黄教集团实力膨胀,引发其他教派及地方势力的武力攻讦。达赖五世和班禅四世联合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对诸敌对势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此时正值满清积极准备入关的前夜,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派使向其表示亲近,并请求支持。满清政权对此反应积极,公元1652年,顺治帝邀五世达赖进京,册封其为天下佛教领袖,但并未授其行政权力;而对固始汗则明确分封给其地方统治权。这一分封埋下隐患,黄教集团与蒙古和硕特部的矛盾在固始汗死后日益突出,最终酿成祸端,六世达赖被废黜,而和硕特部也被蒙古准噶尔部所灭。 公元1720年,清军入藏,打败蒙古准噶尔部军队,护送达赖七世到拉萨坐床。随后数年西藏内乱不断,清廷设置驻藏大臣对其实施直接监管。1750年,拉萨发生暴乱,包括驻藏大臣在内的汉人几乎被杀尽。乾隆皇帝在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于次年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至此,藏传佛教格鲁派正式实现“政教合一”。
| | . |
“在世界很多地区,国王是古代巫师或巫医一脉相承的继承人。一旦一个特殊的巫师阶层已经从社会中被分离出来并被委以安邦治国的重任之后,这些人便获得日益增多的财富和权势,直到他们的领袖们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神圣的国王。”——弗雷泽《金枝》 [/td][td=150] [/td][/tr]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lian1122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