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3|回复: 2

西藏的宗教历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r][td]佛教入藏前吐蕃本土宗教[/td][/tr]
[tr][td]
据藏文古籍记载,在吐蕃第一代国君聂墀赞普时(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名叫策米先吉木嘉的人创立了藏区本土宗教“苯教”,延续到第27代国君拉托托日赞,苯教教主都为国君的御用法师,地位崇高,负责护持国政、做法祈福。苯教属多神崇拜,信奉超自然力量,敬畏神鬼,因此在季节交替、生老病死之时都要大规模屠杀牲畜(每次多达数千头)用来献祭。
直到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即位,这位以雄才伟略著称的国君,对内剿灭氏族割据政权、平息大规模农民起义,对外则首次与唐王朝建立联系,以和亲为标识,引入农耕工技、医巫算卜;与此同时,因无法容忍大规模杀牲对畜牧业乃至国力造成的严重损害,下令禁止苯教。
很难说松赞干布禁苯没有政治上的考量,在他执政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藏区,松赞干布对此新兴宗教表现出极大兴趣,先是令译师吞米桑布扎创制了藏文,将佛教二十一种经籍译成藏文;继而将佛教的主要内容即“十善法”写进法律条文,并诏告臣民要求信奉佛教。由此佛教正式在藏地登堂入室,但还仅是藏王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彼时尚无职业僧人、寺院,更无任何特权。
[/td][/tr]
[/table]
佛教与苯教的殊死斗争
到金城公主之夫尺带珠丹执政时,分别派人去冈底斯雪山和五台山取经,并兴建五座佛殿用于供奉佛经,佛教在藏地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尺带珠丹意外坠马而死,佛教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也迎来了苯教徒们的报复。新主年幼,摄政权臣疯狂灭佛,毁佛像杀僧众、劫掠庙产,并将寺院改为屠宰场以示羞辱。待幼主成人主政,佛教徒又奋起反扑,活埋了信仰苯教的大臣。
如此你倾我轧,佛教与苯教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斗争,而其在教义教理等方面也自觉不自觉地相互影响,在冲突与对立中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了佛教圣哲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并于公元759年在墨竹苏浦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佛教与苯教斗法大会,规定胜者可得发扬、败者则被废止。结果佛教大获全胜,苯教从此一蹶不振。
[/td][td=214]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十二月十五日,达赖五世至京师,在南苑渴见顺治帝,清廷以隆重礼遇接见了达赖。次年正月十一日和十六日,顺治帝先后两次在太和殿宴请达赖五世,并赐予大量的金器、彩缎、鞍马等物。
[/td][/tr]
[/table][/td][/tr]
[/table]
佛教跨入特权阶层
藏传佛教在与苯教进行的残酷斗争中,得出生死攸关的结论,即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具有经济基础和能够保护经济基础稳固的政治权力。
起初赤松德赞鼓励大臣后妃平民出家,被以出家后生活无依靠拒绝,于是他宣布:出家僧人不仅免除差税兵役,而且生活费用由王室府库供给。仅一年多时间,僧人人数便由7人迅速增加到350余人。到赤松德赞统治后期,僧人领袖堪布被封大金告身、位列人臣之首;不仅如此,还赐给每座寺院一百五十户民户、给每个僧人三名农奴。至此,僧人阶层正式成为西藏社会的特权阶层。
到了赤热巴巾执政时期,每个僧人的农奴增加到7名,还规定谁若对僧人恶视则抉其目、谁若对僧人恶指则断其指;此外,他还赐给寺庙大量土地、牲畜、奴户,寺属庄园制度从此发轫,僧人阶层也由此升为社会最高层。究其深层原因,当僧人人数增多而超过府库所能供养的限度,王室、官员、平民都无力承担,只得把生产资料交给僧人,其经营不论盈亏,政府都不必对之负责。这是解决问题之道,但客观上也促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形成的基础。

朗达玛灭佛
佛教徒拥有土地、财富和特权,引起吐蕃朝廷异见人士极大不满,他们设计勒死了国君赤热巴巾,拥立反佛的朗达玛即位。此时恰逢藏区发生前所未有之大瘟疫,霜冻冰雹、干旱洪水接踵而来,朗达玛集团趁机将其归罪于佛教,开始大规模毁坏寺院、屠杀驱逐僧人,众多佛教徒逃亡青海、甘肃等地。与此同时,藏区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仅结束了聂墀赞普和松赞干布的后裔对西藏的统治,也使得此后137年间,西藏见不到佛教教法和穿袈裟的僧人。
而与此时中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遥相呼应,西藏也形成了11个地方割据势力,直到公元1231年,元宪宗蒙哥汗统一西藏于其帝国。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5-1933),晚年痛感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积极恢复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图为其画像。他是历辈达赖喇嘛中掌政时间最长的一位。
西藏分裂的后期,随着金矿的大量开采,藏区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而在印度,由于阿拉伯军队大举入侵,伊斯兰教兴起,佛教开始衰落。相当一部分印度佛教徒,经阿萨姆、尼泊尔进入西藏,带来了大量佛教经典,佛教在西藏开始复兴。

西藏老照片: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各派互相征伐、分裂割据
先前逃亡青海的僧人后代弟子,陆续返回卫藏,他们与各地割据势力结合,纷纷成为当地寺庙之主和宗教领袖,形成卢梅、巴、热、章四大部,这四部逐渐坐大,开始互相征战攻伐。他们在宗教上并没有教派的区别,只是为了争夺经济财产而发动战争,藏区农牧业生产和平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破坏,诸多著名寺庙如大小昭寺等毁于战火。这期间,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如噶举派、萨迦派、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派等陆续形成,这些教派的创立者都是占据一个地方兴建寺院神殿,以此为据点扩大势力范围,成为地方性的宗教势力。他们依靠的是不同的地方政治势力,反过来又增加了地方割据趋势。这是从吐蕃王朝覆灭到蒙哥汗统一西藏分裂时间竟长达393年的根本原因。
元朝统一西藏 萨迦派掌控宗教政治特权
当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横扫欧亚之时,也在准备向卫藏进兵。萨迦派喇嘛首先与其联系,表示归顺,并将佛像和佛经送到蒙古地区,这是佛教传入蒙古的开端。传说成吉思汗在会见了西藏的代表之后,表明皈依佛教的态度,并宣布免除藏区僧人差税和兵役,授予其特权。公元1253年,元宪宗蒙哥汗派兵统一藏区,清查百姓户数,并于噶举派建立联系。至其弟忽必烈登基,尊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帝师,封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为“藏地三区总法官”,设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建立驿站和军队,进行清查户籍、征收赋税、颁行法律历法等,而其首席官员“萨迦本钦”一职,则由国师提名、皇帝任命。自此,佛教上层人士担任藏区宗教和行政首脑的政教合一制度形成,但是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治理之下进行的,而非独立掌握政权。
随着元朝势力的衰落,萨迦派在藏区的地位也发生动摇。其内部分裂为四个喇章,互相争权夺利。至1354年,帕竹噶举派取代萨迦派,掌握了藏地政权。其首领绛曲坚赞派人向元朝皇帝进贡,由于元帝国已至末代,无力回天,便顺水推舟封其为“大司徒”,授予世代执掌西藏政权的诏册。明朝初期沿袭了此格局,但采用“多封众建”措施以分而治之,并废除了元朝的帝师制。
格鲁派兴起 达赖正式实现“政教合一”
直到明永乐年间,藏区兴起了最后一个,也是势力最强大的教派格鲁派(黄教),其创始人是青海僧人宗喀巴。16世纪中叶,黄教形成寺院集团势力,其领袖人物达赖喇嘛的活佛转世系统,亦于此时正式建立。黄教集团实力膨胀,引发其他教派及地方势力的武力攻讦。达赖五世和班禅四世联合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对诸敌对势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此时正值满清积极准备入关的前夜,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派使向其表示亲近,并请求支持。满清政权对此反应积极,公元1652年,顺治帝邀五世达赖进京,册封其为天下佛教领袖,但并未授其行政权力;而对固始汗则明确分封给其地方统治权。这一分封埋下隐患,黄教集团与蒙古和硕特部的矛盾在固始汗死后日益突出,最终酿成祸端,六世达赖被废黜,而和硕特部也被蒙古准噶尔部所灭。
公元1720年,清军入藏,打败蒙古准噶尔部军队,护送达赖七世到拉萨坐床。随后数年西藏内乱不断,清廷设置驻藏大臣对其实施直接监管。1750年,拉萨发生暴乱,包括驻藏大臣在内的汉人几乎被杀尽。乾隆皇帝在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于次年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至此,藏传佛教格鲁派正式实现“政教合一”。

.


“在世界很多地区,国王是古代巫师或巫医一脉相承的继承人。一旦一个特殊的巫师阶层已经从社会中被分离出来并被委以安邦治国的重任之后,这些人便获得日益增多的财富和权势,直到他们的领袖们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神圣的国王。”——弗雷泽《金枝》
[/td][td=150]
腾讯历史出品
编辑:白伟志
[/td][/tr]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lian1122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1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教——佛教的一大支柱
http://bbs.m4.cn/forum.php?mod=v ... &fromuid=289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位置:Show China > 聚焦中国 > 本网专稿

第二敦煌——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萨迦寺 

2008-12-16   来源:看中国网   作者:
    
                
萨迦寺全景图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在藏语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寺院所在地附近本波日山上一片风化石呈灰白色而得寺名,以后又成为教派名、地名。离日喀则148千米。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中间隔仲曲河。河南谷地上的为南寺;河北依本波日山而建的是北寺。萨迦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创建人为萨迦派的创始人昆·衮却结波。北寺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乌孜拉康、雄雅拉康、刚嘎拉康等,现仅存二层的大殿为元代建筑,其余皆已残破。萨迦南寺为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所建。八思巴是元朝一位重要的政治活动家、著名的高僧、学问高深的学者。他幼年随叔父萨迦班智达长途跋涉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与成吉思汗之孙阔端商议并促成西藏归附,及长,多年追随忽必烈左右。1260年,忽必烈登蒙古大汗位,尊八思巴为“国师”,授玉印。四年之后再授总制院(未久更名宣政院)事,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及藏区行政事务。1269年,忽必烈下诏颁行八思巴创制的蒙文字母系统——“八思巴字”,并拜之为“帝师”,封他为萨迦法王,授命他管理西藏地方事务。此后一段时期,萨迦寺成为西藏地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兴建萨迦南寺时,八思巴集当时西藏13万户的工匠物力,规模浩大,寺内现存壁画真实记录了当年场景。南寺至今保存完好,现通常所说的萨迦寺即指南寺。
  南寺是一座南北210米、东西214米、总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的城堡形建筑。城池建设效仿古代内地式样,但有所变化。四周筑有护城河及两重城墙。内城墙为石包砌夯土墙,高8米,宽3米,四角有角楼,城墙上有女墙垛口,城墙四面中段各有碉楼;外城墙为回形土筑墙;护城河是石砌的,宽8米。整个建筑显得古朴粗、雄浑庄重,与它的历史一样厚重。宫墙所绘红、白、黑三色,后来成为萨迦派寺院独特的标志,萨迦派也因此而被俗称为“花教”。其主殿拉康钦姆(大经堂)为夯土墙体,内院式,南北长83.5米,东西宽68.8米,高21米,分4座殿堂。殿内有40根稍加修斫的柏树原木立柱,其中四根较粗,最粗的一根直径有1.5米,这四根巨柱各有名称,各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经堂内供有三世佛及萨迦扳指大、八思巴的塑像。
  萨迦寺有“第二敦煌”之美称。萨迦寺的藏经汗牛充栋,各类古代文化典籍浩繁无量,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具体数量有多少。大经堂后部及左右,巨大的古木书架贴墙至顶,所藏多为元明时期各类典籍,手抄本居多,有些是用金粉、银粉和朱砂精工缮写的,装订方式有卷轴式、折叠式、夹板式等,其中一部夹板式经书有500公斤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这些典籍除宗教内容外,还包括历史、医学、哲学、历算、地理、戏剧、诗歌、故事、文法等多种门类的著述。寺内还藏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寺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宋元以来的佛像、法器、瓷器,2000余块印经板,众多法王遗物等。萨迦寺的壁画和唐卡都是颇具魅力的艺术精品。壁画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其中的130多幅“坛城”壁画,属壁画珍品。600年前绘成的“萨迦五祖传记”唐卡,共40余幅。
  萨迦寺是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地方,计有用藏、蒙、梵3种文字刻写的20部、3636叶贝叶经,贝叶洁白如纸,字迹工整秀丽,有的还绘有释迦牟尼像,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贝叶经”是用铁笔在宽5厘米左右、长20—60厘米不等的贝多罗树叶上刻写的经书。由于萨迦寺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寒冷,物品不易腐坏,这批稀世珍宝得以保存至今。
         
              
萨迦寺的冬季跳神活动
  萨迦寺是西藏中世纪文化复兴繁荣的重要里程碑,是西藏建筑艺术史上一个突出的范例,也是13世纪汉藏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21:56 , Processed in 0.0338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